![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2.3 位值图上的的游戏 ▏沪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18506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位值图上的游戏教学设计
展开《位值图上的游戏》教学反思
《位值图上的游戏》是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中的内容。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材从情景图到千数图,再到数位表,展示了一个较完整的对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的过程。学生已经会用小正方体积木块来建构千以内数的数学模型,会读写、分拆、组合千以内的数。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与表达千以内数"的基础上,以数位表为载体,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进一步理解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含义,为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的算理理解做好知识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条教学策略的运用还是比较成功的:
1、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如果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课中让小圆片以及好伙伴小丁丁、小胖、小亚一同参与学习的过程。特别是小圆片拟人化的语言:"我是一个小圆片,你知道在数位表上我可能表示几吗?",让小朋友立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以动促思,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以动促思,是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我为每位学生提供了数位表和小圆片,让学生在数位表上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逐步积累位值概念。边摆边说,在哪一位上"加放"、"取走" 一片小圆片或从哪一位上"移动"一片小圆片,分别得到了什么数,并做好记录。再想一想得到的数与原数比较,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小圆片的加放开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三个不同的数,到学生猜测如果"取走一片小圆片",会得到哪些数?再到"移动"一片小圆片会得到几个不同的数?有前次的操作经验,学生的猜测有了一定的依据,思考有了一定的方向。
3、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是使人变聪明的一门科学",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之一。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感悟思维的有序性。首先从板书设计着手,在"加放"、"取走"后得到的三个数中,依次在百位、十位、个位下用红笔划出;在"移动"后得到的六个数中,分组板书并划出每组移动的路径。接着,在反馈交流中,请有序操作的学生示范演示,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的数都找出来。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感悟思维的有序性。
在这三个游戏的操作中,让学生操作后进行同伴的交流,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启发,改进、修正自己的记录,同学们的收获是很大的。由此可见,数学的工具作用不仅表现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同时也是人们进行交流、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认识的工具。即:学习数学的结果是重要的,但学习数学的过程更重要。交流是达成共识的必要条件,交流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因此,在数学课中,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交流的机会,大展其才的机会,特别是学生独立思考或动手操作后,要让学生去表达,提出自己的想法;会倾听,相互启发,修正并完善自己的认知;去体验,他们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感知和更新的认识,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交流,不仅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而且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无限的活力和生机。
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位值图上的游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位值图上的游戏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添上1个圆片,拿掉1个圆片,移动1个圆片,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位值图上的游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位值图上的游戏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组织游戏活动,课堂总结,自主游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年级下册二、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位值图上的游戏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册二、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位值图上的游戏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情景复习引入,课堂总结,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