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时训练
展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3小题,共166.0分)
读“干洁空气的体积和质量构成(高度25千米以下)”。完成小题。
1. 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 )
A. 氩气 B. 臭氧 C. 氧气 D. 氮气
2. 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会导致( )
A. 二氧化碳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B. 臭氧层破坏,近地面气温降低
C. 氮气增加,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 D. 水汽含量减少,太阳辐射减弱
近年来,东北和华北地区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一定高度大气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3. 正常情况下,符合对流层气温变化特点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图中最不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没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量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甲箱比乙箱足足高了3℃。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 大气的温室效应
B. 大气的热力环流
C. 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 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6. 甲箱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甲受到的
A. 太阳辐射强
B. 地面辐射强
C. 大气吸热弱
D. 大气辐射强
下图为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题目。
7. 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下图符合实验模拟的原理的是()
A. B.
C. D.
下图为某区域某日沥青路面、草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9. 近地面大气温度低于沥青路面和草地的主要原因是
A. 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 B. 地面增温增强了地面辐射
C. 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D. 近地面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增温
10. 假如该日沥青路面和草地间存在热力环流,则此环流最为明显的时刻是
A. 06:00 B. 10:00 C. 14:00 D. 18:00
新疆地区采用黑白条带地膜覆盖法(图1)繁殖山葡萄,即在垄中间用白色塑料薄膜,垄两侧用黑色塑料薄膜,以此提高葡萄植株成活率。图2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1. 不同颜色的地膜透光性不同,农业生产中白膜、黑膜对大气受热过程的主要影响分别是( )
A. 增强①过程 减弱③过程 B. 减弱③过程 增强②过程
C. 减弱③过程 减弱②过程 D. 增强④过程 增强①过程
12. 在葡萄垄两侧铺黑色塑料薄膜可以( )
A. 增加土壤温度、降低土壤湿度 B. 保持水分、抑制杂草滋生
C. 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膜内温度 D. 提高温度、增强光合作用
垂直方向上气温的差异会导致空气上升形成对流,有利于近地面污染物向高空扩散。下图为气温垂直分布的四种情形。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 上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向高空扩散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如果从地面热力作用的影响考虑,一天中空气最新鲜的时段出现在
A. 清晨 B. 傍晚 C. 中午 D. 夜晚
如图示意不同地形部位的冬夏季气温日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山谷
B. 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 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 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16. 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
A. 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 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 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D. 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积聚在谷地
孔明灯俗称许愿灯。在古代,多作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孔明灯的飘移方向,人无法控制,只能“听天由命”。升空后一旦风力、方向不稳或燃放不当,其安全危害极大。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 孔明灯一般上大下小,灯口收拢,主要是因为( )
①防止大风吹灭烛火
②集聚氧气,辅助燃烧
③集聚热气,利于上升
④设计美观的需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8. 受海陆风影响,夜晚在海边升起的孔明灯飘飞方向一般是( )
A. 垂直上升 B. 背离海面 C. 迎向海面 D. 沿海岸线
19. 沉降的沙尘会加速积雪消融,其主要是受图中哪一因素影响增大而引起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台湾海峡是我国重要的海上通道,古鹿耳门港和厦门港是清代台湾海峡两岸商贸往来的重要港口,《台海使槎录》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日变化:“内地(今福建省)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今台湾省)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如图示意古鹿耳门港和厦门港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如图能反映古鹿耳门港“早东风“早晨吹东风的热力环流是( )
A. B.
C. D.
21. 清代我国商船每日早晚借助风力(顺风)进出厦门港的规律是( )
①早晨出港
②早晨进港
③傍晚出港
④傍晚进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布拉风是一种从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向温暖沿海地区倾落的地方性大气运动形式,它所经之处会带来严重灾害。如图为欧洲东南部局部简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2.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出现布拉风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3. 该地区布拉风带来的主要灾害是( )
A. 狂风,暴雨 B. 冰冻、风灾 C. 干热风、旱灾 D. 滑波、泥石流
24. 下列时间段中易于布拉风形成的是( )
A. 夏季的白天 B. 夏季的夜晚 C. 冬季的白天 D. 冬季的夜晚
下图表示甲、乙、丙、丁四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读图,回答下题。
25. 能够正确表示环流方向的是()
A. 甲→丙→丁→乙→甲 B. 乙→甲→丁→丙→甲
C. 甲→乙→丙→丁→甲 D. 乙→丁→丙→甲→乙
26. 关于图示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
B. 若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则甲为海洋
C. 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则乙为山顶
D. 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则甲为郊区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为城市热岛环流。下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27. 城市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A. 气温高,气压高 B. 气温高,气压低
C. 气温低,气压低 D. 气温低,气压高
28. 为了减少对城市空气的污染,该城市火电厂厂址应选择在()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北京怀柔区的雁栖湖是以湖面为中心的水陆区域,风光旖旎,湖水清澈。已经成为北京市民假期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29. 雁栖湖旁有一度假村,图中能正确反映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的热力环流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0. 能够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
A.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B. 北京地区的季风环流
C. 阴天时昼夜温差小 D. 登陆东南沿海的台风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题。
31. 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
B. 不同地区之间近地面存在冷热差异
C. 同一等压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D. 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存在差异
32. 图中①②③④处,气压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33. 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 B.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冷热差异
C. 同一等压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D. 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存在差异
34. 图中四处,气压最高的是( )
A. B. C. D.
读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完成各题。
35. 若①②③④处的气压分别为 P1、P2、P3、P4,则( )
A. P1<P2 B. P3<P2 C. P2=P4 D. P4>P3
36. 下列对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M处温度较N处高 B. 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C. 气流a自东向西运动 D. d处盛行下沉气流
城市热岛造成市区和郊区之间的温度差,从而形成城郊间的局地热力环流。如图为“某城郊间热力环流及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7. 图中各点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G B. 乙-F C. 丙-E D. 丁-H
38. 下列措施中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是( )
A. 增设城市通风廊道 B. 扩大中心城区面积
C. 提高建筑物高度 D. 增大市区道路密度
下图中的图1、图2示意两种常见的热力环流。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39. 图1所示的热力环流( )
A. 出现在白天 B. 出现在夜间
C. 此时陆地近地面为低压 D. 此时海洋高空为低压
40. 图2中( )
A. 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B. 市区气压高于郊区
C. 在地建设绿化带比在地更合理
D. 在地布局水泥厂比在地更合理
读“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
41. 若用该图表示海陆热力环流,则关于白天黑夜以及C、D之间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此时为白天,风从海洋吹响陆地
②CD之间为清爽湿润的海风
③此时为黑天,风从陆地吹响海洋
④CD之间为温暖干燥的陆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2. 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D>C>A>B B. A>B>D>C C. C>D>A>B D. C>D>B>A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单位为摄氏度。如图为兰州市2018年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22~23题。
43. 该日城市热岛效应( )
A. 子夜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 B. 日出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
C. 夜间较弱,白天相对较强 D. 夜间较强,白天相对较弱
44. 能有效缓解该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
A. 提高建筑物的高度 B. 增加市区道路密度
C. 扩大中心城区面积 D.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如图为我国某大湖(东西宽约90 km)和周边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回答下列题目。
45. 影响湖泊东西岸风向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A. 海陆位置 B. 大气环流 C. 季风环流 D. 热力环流
46. 在夏季,此时最可能为地方时( )
A. 0点 B. 5点 C. 15点 D. 20点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下图为城市风示意图(风向未标出)。读图完成下列题。
47. 关于图中气流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地气流上升 B. 丙地气流下沉
C. 地面甲地流向丙地 D. 地面丙地流向戊地
48. 城市卫生防护带最适合布局在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戊地
如图为某湖泊(阴影部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49. 下列各图示意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剖面,与实际情况最相符的是( )
A. 甲、乙 B. 丙、丁 C. 甲、丙 D. 乙、丁
50. 有关该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 夜晚湖泊中心降水概率较周边小
B. 白天湖泊中心降水概率较周边小
C. 白天沿湖地区多陆风,夜晚相反
D. 湖泊中心气温日较差较周边地区大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市区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读“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题目。
51. 与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 )
A. 气温高,气压高 B. 气温高,气压低
C. 气温低,气压低 D. 气温低,气压高
52. 如果在图中某地布局化工厂,为减少化工厂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在(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读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图,回答下列题目。
53. 该城市应把有重污染的工厂布局在(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54. 如果要建设绿化带,净化空气,绿化带最好位于(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55. 符合城市与郊区热力环流高、低空等压面分布状况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图1“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完成各题。
56. 该模拟实验过程中,大烧杯中的气流运动轨迹是( )
A. B.
C. D.
57. 在沙漠和绿洲之间的过渡地带,因地表水热差异形成局地环流,出现了“绿洲风”。结合图1 实验的结论,判断图中正确表示该环流近地面风向的箭头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北京怀柔区的雁栖湖是以湖面为中心的水陆区域,风光旖旎,湖水清澈。已经成为北京市民假期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据此完以下小题。
58. 雁栖湖旁有一度假村,图中能正确反映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的热力环流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9. 能够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
A.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B. 北京地区的季风环流
C. 阴天时昼夜温差小 D. 登陆东南沿海的台风
一位游客的旅行日记中这样写道:“飞机平稳的飞行在万米的高空,透过窗外看到纯净湛蓝的天空,而在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60. 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的大气运动特点是( )
A. 对流运动显著 B. 水平运动显著 C. 上升运动显著 D. 下沉运动显著
61. 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下列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B. 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 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D. 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62. 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3. 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新疆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白天①作用弱,夜晚③作用弱
B. 白天①作用强,夜晚②作用强
C. 白天①作用强,夜晚②作用弱
D. 白天①作用弱,夜晚③作用强
如图为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各题。
64. 此时,北京的风向是( )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65. 此时,以下4个城市中,风力最大的是( )
A. 合肥 B. 东京 C. 郑州 D. 乌兰巴托
《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煴ˈ指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66. 图中a、b、c分别代表()
A. 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B.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
C. 大气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D.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67. “放火作煴(‘煴ˈ指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
A. 吸收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 B. 反射大气逆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C. 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D. 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
生活中,我们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经常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为此,我们可以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极大地缓解眼部的不适感。下图为切大葱或洋葱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68. 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切大葱或洋葱时点燃蜡烛能缓解眼部不适感的原理是 ( )
A. 空气受热加大风速 B. 空气遇冷减小风速
C.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D. 空气遇冷收缩下沉
69. 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能反映上图中蜡烛附近空气环流的是()
A. B.
C. D.
如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70. 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 )
①该时段为夜间②该时段为白天③该时段吹山风④该时段吹谷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1. 该山间河谷此时段多雨。下列四幅图中,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A. B.
C. D.
读“某地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各题。
72. 关于图中a、b、c、d四点气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处气压最高 B. b处气压最低
C. c处气压高于b处 D. d处气压最低
73. 形成图中a、c两地间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
A. 垂直气压差异 B. 地面冷热不均 C. 海拔差异 D. 水平气压差异
74. 如果此图是城郊热力环流图,在M处建设绿化带,对城市的作用是( )
A. 增温增湿 B. 降温增湿 C. 增温减湿 D. 降温减湿
读图“某城市热岛环流模式示意图”,完成以下小题。
75. 城市热岛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市区建筑物密集、人口密度大 B. 郊区空气质量差、太阳辐射弱
C. 市区地势较高、降水量较少 D. 郊区工厂较少,绿地面积小
76. 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该城市规划建设的工业卫星城应选在(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在2018年6月1日晚,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上空发生一起“火流星”空爆事件。该“火流星”是某小行星因与大气摩擦生热引发的爆炸现象,其爆炸高度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如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77. 发生小行星爆炸的大气层主要特点是( )
A. 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B. 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 能反射短波无线电信号 D. 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
78.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 太阳活动 B. 地面辐射 C. 太阳辐射 D. 大气辐射
读“地表大气热量交换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下面小题。
79. 雨后的天空格外蓝,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
A. 散射作用 B. 反射作用 C. 吸收作用 D. 逆辐射作用
80. 在赣南脐橙园的冬季傍晚,农民为了防御冻害,常在果园空地上,每隔50米生一个火堆制造烟雾,目的是增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图1“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和图2“某日我国滨海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1 图2
81. 读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表示地转偏向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力。
B. b表示摩擦力,摩擦力越大,风力越小,但不影响风向
C. c表示风向,图示为北半球近地面
D. d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低压指向高压
82. 图2中四地的风向画法正确的是
A. A地 B. B 地 C. C地 D. D地
83. 读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C两地相比风力较小的是C处
B. ①地是低压,空气上升,可能为阴雨天气
C. ②地高压,气流下升,天气晴好
D. ①昼夜温差比②地大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72.0分)
84. 上海市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市风”的课题研究,图中甲为上海城区与郊区间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乙为,上海城区与郊区分布示意图。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在甲图中用实线绘制出4000m高度的等压面分布状况(不标气压值),并在MN之间的高空和近地面用箭头绘制出热力环流示意图。
(2)受海陆风的影响,海边居民常感到白天空气较潮湿,而夜晚较干爽。请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
(3)若在郊区P地建设有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是否合理?说明原因。
(4)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人类活动释放废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请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出有效建议。
85.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A、B两处比较,______处温度低;______处气压低,降水较多的是______,日温差较大的是______。引起此环流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2)若此图是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则A、B两处中______处是城区,判断理由是______。
86. 为了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天津市某中学高一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实验过程:在一个比较大的相对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和一大碗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纸片M,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纸片N(图中甲)。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M、N的偏动情况。
(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N向______(左或右)偏,甲图中冰块对应乙图中的______(填字母)。
(2)乙图A、B、C、D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__。A、B两地中,昼夜温差较大的是______。
(3)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为______。
①地面冷热不均
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空气垂直运动
④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8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1示意我国东部某地某时刻等压面,如图2示意该地某日海陆气温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图中ab点之间的气温是a ______b(填“<”“=”或“>”),a地大气垂直运动方向是向 ______(填“上”或“下”)。
(2)此时,图1中近地面的风为 ______风(填“海风”或“陆风”),其气流的干湿状况是 ______。
(3)图2中实线表示 ______(填“陆地”或“海洋”)的气温变化。根据 ______差异,白天陆地气压比海洋 ______,图1所示情况应出现于图2中 ______(时段)。
(4)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小。若图1示意目前某季节等压面分布状况,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 ______(填“更大”或“更小”),该季节最可能是 ______季。
88.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10月的某个晴天,北京某校同学利用校园里的玻璃温室和露天试验田开展气温测量实验。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玻璃温室内和露天试验田中某日气温变化测量结果
时间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温室内(℃)
15.9
17.8
20.3
21.9
21.8
19.2
18.0
试验田(℃)
13.1
15.3
19.3
21.3
19.1
17.5
16.3
(1)与试验田相比,温室内气温的特征是______,______。结合大气受热过程解释玻璃温室的作用______
(2)一日内,太阳辐射在正午时最强。但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温室内外的最高气温都出现在______时,原因是______。
(3)观察图,说出在实验中可能影响到玻璃温室采光条件的外部因素是______、______。
89. 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读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①③④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 ,③ ,④ 。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填序号),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图中 (填序号)增强。
(3)拉萨全年日照时间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主要原因是 (单项选择题)。
A.纬度较低, 气温较高
B.晴天较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
C.海拔高,距离太阳近
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小
(4)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简要说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
(5) 从不同角度例举两种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90. 读北半球某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中等压面弯曲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气温最高的是 。
(2)图示环流系统呈 时针方向运动,这种环流现象出现在一天中 (白天、晚上),此时A地与B地之间吹 风(填“海”或“陆”)
(3)此时A与B两地相比,日温差较大的是 ,原因是该地温度较低,气流 ,空气中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读“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力的名称:a______,c______,d______。
(2)a与等压线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其方向由______指向______。
(3)若无d,只受a、c影响,b最终将与______等压线。
(4)在近地面大气中,b与等压线______。
1~2.【答案】D、A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熟记大气的组成成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干洁空气中氮气(N2)约占78%,氧气(O2)约占21%,臭氧和氩气所占比例更少,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 【分析】
本题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知道大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主要成分是碳,因此燃烧使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C02),会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故 A正确。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对臭氧、氮气、水汽含量影响不大,故BCD错误。
故选A。
3~4.【答案】A、C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气温的垂直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掌握对流层气温的变化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由于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近,气温越高,对流层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故A正确,BC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气温垂直分布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准确判读图示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可知,①图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利于空气对流运动及大气污染物的扩散。②③④三图中均存在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大的情形,即说明此三幅图中大气均存在逆温层。逆温层底部气温低、顶部气温高,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③地逆温层最厚,最不利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污染物不易扩散,故C正确。
5~6.【答案】D、B
【解析】1. 两幅图接受了相同的太阳辐射,而图甲有土层图乙没有土层,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可知,图甲中土壤吸收太阳辐射能力较强,使地面温度较高,产生地面辐射较强;而图乙中为玻璃,吸收太阳辐射较弱,而产生的地面辐射较弱,大气温度较低,故综合得知,甲乙两箱温度差异的原因是近地面大气温度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故即为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 由两幅图的差异可知,甲图下垫面为土层,乙图没有土层即为玻璃,而土层相对于玻璃而言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强,反射率较低,故温度较高,形成的地面辐射较强,故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多,气温较高,所以甲箱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甲受到的地面辐射强,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8.【答案】A、B
【解析】1.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运动,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热力环流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在同一水平面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读图,热水处温度高,空气上升,冰块处温度低,空气下沉,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总是从高压吹响低压,故A对,BCD错。选A。
2. 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空气受热上升,冷却下沉,A错;白天,裸地升温比草地快,温度比草地高,裸地空气上升,草地下沉,B对;山和谷的温度昼夜高低会变化,空气的上升或下沉会随昼夜发生变化,C错;城市为热岛,气温总比郊区高,城市空气受热上升,郊区下沉,D错;故选B。
9~10.【答案】C、C
【解析】
1.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沥青路面最高温度达到70℃左右,草地路面最高温也在40℃以上,显然,近地面的气温是到不了这个数值的,主要原因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所以大气的温度低于地面的温度。C对,ABD错。
故选C。
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热力环流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据图可知,14时左右,沥青路面和草地间的气温差异最大,所以两地之间的气压差最大,热力环流最明显。C对,ABD错。
故选C。
11~12.【答案】C、B
【解析】
1. 【分析】
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从图中获取信息结合课本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
解: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判断,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为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可以穿越白膜,从而使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失热量,但是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够穿越白膜,就相当于阻止了热对流,起到保温作用,结合题干即为减弱了地面辐射。黑膜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穿透薄膜的光照较少,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综合可知 C正确。
故选:C。
2. 【分析】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热量、光照、温差、降水;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相关知识,根据受热的基本原理可以推出正确答案。
【解答】
解:薄膜覆盖不管是白色还是黑色,都能减少水分蒸发,保持膜内土壤湿度,A错误。
垄两侧 黑色薄膜由于透光率低,因此,可减少杂草的光合作用,从而抑制垄两侧杂草滋生,B正确。
薄膜覆盖不能影响土壤的肥力,C错误。
透光性差,不能提高温度和增强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B。
13~14.【答案】A、C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逆温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影响。
【解答】
图①中空气上冷下热,导致空气上升形成对流,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向高空扩散,图②、③、④等存在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故A正确,BCD错误。
2. 从地面热力作用的影响考虑,中午地面温度较高,上升气流最显著,故为一天中空气最新鲜的时段,故C正确,ABD错误。
15~16.【答案】B、D
【解析】
1. 【分析】
白天山顶增温快,山谷增温慢。故山谷气温比山顶低,气压比山顶高,吹谷风。夜晚山谷降温慢,山顶降温快。故山谷气温比山顶高,气压比山顶低,吹山风。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获取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解:读图可知,冬季—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陡崖,故A错误。
对比左右两图可知,冬季、夏季山顶气温日变化均最小,故B正确。
山顶和谷地夏季日温差均大于冬季,故CD错误。
故选:B。
2. 【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理解即可。
【解答】
解: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故B错、D对。
山谷地形闭塞,不利于降温,故A错误。
谷地多夜雨,保温效果好,故C错误。
故选:D。
17~18.【答案】B、C
【解析】
1. 【分析】
一般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气温低的地方气压低,盛行下沉气流。
本题主要考查孔明灯的原理,较为简单,结合热力环流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灯口小,利于防止大风吹灭烛火,①正确;
空气进出都在底部风口,不能集聚氧气,②错;
孔明灯灯口收拢主要是因为集聚热气利于上升,③正确;
上大下小形态可爱不是主要原因,④错。
故选:B。
2. 【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本题难度适中,通过孔明灯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解答】
解:夜晚海洋温度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陆地温度较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所以热气球迎向海面。
故选:C。
19.【答案】C
【解析】解:沙尘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比积雪小,故沙尘降沉到地面,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比积雪多,温度较高,有利于积雪融化。而图中得知,①大气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②为大气对地面的吸收作用,④为大气逆辐射,③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
故选C。
20~21.【答案】B、B
【解析】
1. 【分析】
白天陆地升温快,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晚上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海洋温度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理解即可。
【解答】
解:读图可知,鹿耳门港位于台湾岛西南部,西部濒临台湾海峡,根据材料可知,该港口早上吹东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A、D 错;
“早东风“近地面空气由东边的陆地吹向西边的海洋,B对;
C图为西风,不是早晨吹东风,C错;
故选:B。
2. 【分析】
由于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沿海地区的风向发生变化,白天为海风,夜晚为陆风。
本题的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结合课本知识即可。
【解答】
解:读图可知,鹿耳门港位于台湾岛西南部,西部濒临台湾海峡。根据材料可知,该港口早上吹东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利于商船出港,①对,②错。
傍晚吹西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利于商船进港,③错,④对。
故选:B。
22~24.【答案】A、B、D
【解析】
1. 【分析】
根据材料可知,布拉风形成的条件是高原或山地,向沿海过渡地带,并且有低矮的隘道,即河谷或者山谷,存在狭管效应。
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的内容是自然灾害的类型,需要结合材料中其发生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解答】
解:结合图示,甲东部是黑海,西部有河流流出且地处高原、山地,有自西向东延伸的河谷,所以最易形成布拉风,A对。
乙地西部远离河流谷地,不利于形成布拉风,B错。
丙地地处高原,但不沿海,不利于形成布拉风,C错。
丁地区在45°N以北的南欧地区,受西风带影响,且亚得里亚海在丁地的南部,西风风向与海陆风风向不一致,不利于布拉风的形成,D错。
故选:A。
2.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知识,自然灾害根据发生的位置可以分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
本题难度较大,通过布拉风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解答】
解:甲地位于黑海沿岸,黑海较为温暖,气压较低,甲地西北侧为高原山地(注意甲地西北侧河流流向信息),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冷空气发育,气压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冷空气自西北侧高原山地区沿河谷(低矮隘道)向黑海一侧倾落,布拉风明显,发源于高原山地的冷空气向温暖的沿海地区倾落,会给所经地区带来大幅度降温,可能带来冰冻、风灾等灾害故B对;
布拉风的性质并不“热”,C错;
冷空气从高处向下运动,降雨少,不会导致暴雨、滑坡、泥石流等灾害,AD错。
故选:B。
3. 【分析】
结合地理知识,布拉风形成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重力等因素的影响,布拉风形成的条件是高原或山地,向沿海过渡地带,并且有低矮的隘道,即河谷或者山谷,存在狭管效应。
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的内容是布拉风的形成,需要结合材料中其发生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解答】
解:冬季的夜晚,山地或高原地区降温幅度大,气压高,冷空气发育;而温暖的海洋降温慢,气温较为温暖,气压较低,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大,最有利于布拉风的形成,D正确,C错。
夏季的白天山地或高原地区气温也相对较高,与海洋温差差异不是很大,A错。
夏季夜晚山地或高原降温幅度不如冬季夜晚显著,B错。
故选:D。
25~26.【答案】C、D
【解析】1.
C在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故丙→丁、甲→乙;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故乙→丙、丁→甲,结合选项可知C项正确。
2. 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故A项错误;因题干中未表明白天或夜晚,故B、C项无法判断;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则甲为郊区,故D项正确。
27~28.【答案】B、C
【解析】1.
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为城市热岛环流。城市与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则城市近地面气压低,B正确。
2. 为了减少对城市空气的污染,该城市火电厂厂址应选择在城市热岛环流外,即图中的丙处,C正确。甲处在市区,不适宜布局重污染企业,A错误。乙处、丁处污染气体会随着城市热岛环流污染市区大气,B、D错误。
29~30.【答案】C、B
【解析】
1. 【分析】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陆地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晚上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陆地温度低于海洋,陆地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陆风。
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判读,属于基础题,熟练分析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的形成过程。
【解答】
解:①白天湖泊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度假村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吹湖风,①错误,③正确;夜晚湖泊降温慢,气温高,气压低,度假村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吹陆风,故②正确④错误。故选C。
2. 【分析】
热力环流的形成是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做垂直运动,即受热上升,冷却下降,引起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从而产生气压梯度,即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降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从而引起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则热力环流形成。可见,大气运动首先是垂直运动,其运动原因是受热不均,其次是水平运动,其运动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有气压差,依次出现的现象是高空出现水平气压差异→高空大气水平运动→近地面出现水平气压差异→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实例,属于基础题,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解:晴朗太空呈现蔚蓝色是地球的散射作用,不符合题意;北京地区的季风环流是由于不同季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是能够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故正确;阴天时昼夜温差小是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和热力环流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登陆东南沿海的台风和热力环流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故选 B。
31~32.【答案】B、B
【解析】1.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垂直方向上产生大气运动,导致不同地区同一高度上的气压差异,从而又产生水平方向上的大气运动。因此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地区之间近地面存在冷热差异。
2. 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②处空气下沉,而①处空气上升,所以②处比①处气压高。故选B。
33~34.【答案】B、B
【解析】1.
热力环流是不同地区间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地表冷热不均,致使大气在垂直方向上产生垂直运动,从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最终产生了大气的水平运动。所以,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冷热差异是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
2.
从图中可以看出,处气流上升,致使该处气压降低,而处气流下沉,致使气压升高;而两处位于高空,气压比两处要低,故处气压最高。
35~36.【答案】B、D
【解析】
1. 【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理解即可。
【解答】
解:读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根据等压面“高高低低”的分布原则,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若①②③④处的气压分别为P1、P2、P3、P4,根据等压面的弯曲情况,则P1>P2>P3>P4。
故选:B。
2. 【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解:根据等压面“高高低低”的分布原则可以判断,M处温度较N处低;d处盛行下沉气流;气流a自西向东运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故选:D。
37~38.【答案】A、A
【解析】
1. 【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理解即可。
【解答】
解:城市温度高于郊区,城市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郊区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同一水平面上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近地面气压甲低于乙,即甲-G、乙-E,高空气压丙-H、丁-F.所以A正确。
故选:A。
2. 【分析】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和过程,解题关键是学生熟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能全面的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根据题意解决问题。
【解答】
解:增设城市风道,可降低市区的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A对;
扩大中心城区面积、增加城市建筑物密度、增加市区道路面积,这些只能增加市区的温度,增强了城市的热闹效应,所以BCD错。
故选:A。
39~40.【答案】B、A
【解析】1.
由图1可知,此时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则陆地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海洋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说明陆地温度比海洋低,这种情况出现在夜间,故B项正确。
2.
图2所示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热岛效应是由于市区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气压低,城市盛行上升气流而产生的市区和市郊之间的环流,故A项正确、B项错误;为远郊区,为近郊区,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主要经过地,所以在地建设绿化带能更好地净化进入城市的空气,故C项错误;为远郊区,为近郊区,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主要经过地,在地地布局水泥厂会导致废气被带入市区,故D项错误。
41~42.【答案】A、A
【解析】
1. 【分析】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因此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海洋降温慢,气温高,气压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知识,较为简单,关键是结合等压面的凹凸判断出近地面气压的高低,然后结合海陆风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的等压面与高空的等压面相反。结合图可知,C地的高空等压面上凸,因此C的等压面下凹,为低压;D地的高空等压面下凹,因此C的等压面上凸,为高压;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气压值:D>C;即吹海风,此时为白天,①②正确。
故选:A。
2. 【分析】
一般情况下,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等压面上凸的地方为高压,下凹的地方为低压。
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知识,较为简单,关键是结合等压面的凹凸进行分析。
【解答】
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的等压面与高空的等压面相反。结合图可知,C地的高空等压面上凸,因此C的等压面下凹,为低压;D地的高空等压面下凹,因此C的等压面上凸,为高压;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气压值:D>C;高空的气压值:A>B;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气压值始终高于高空,因此C>A,D>C>A>B,A选项正确。
故选:A。
43~44.【答案】D、D
【解析】
1. 【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理解即可。
【解答】
解:热岛强度的数值越大,热岛效应越显著。结合图示可知,该日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相对较弱,夜间较强,子夜前后最强,午后最弱。
故选:D。
2. 【分析】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对地形:趋向平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气候: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对水文:破坏河网系统,减少下渗。引发城市内涝、水质恶化。对生态: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面沉降、海水倒灌。
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解答】
解:提高建筑物高度、增加市区道路密度、扩大中心城区面积都会使城区人工建筑增加,对自然干扰更大,会加剧人口及建筑的密集程度,加强城市的热岛效应。绿地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绿地面积,绿地的生态效益会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小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从而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故选:D。
45~46.【答案】D、C
【解析】
1. 【分析】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地势、洋流因素、人类活动。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气候因素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根据图中等值线,近地面湖泊西岸是偏西风,湖泊东岸是偏东风。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区,说明湖泊此时是低压,湖岸是高压。这种气压差异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湖泊升温和降温慢,湖岸升温和降温快造成的,D对。图示为局部环流,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季风环流不是主要因素,A、B、C错。故选D。
2. 【分析】
湖泊水比热容大,湖岸土壤比热容小,湖泊升温慢降温也慢。从图中风向可以看出此时刮偏西风,说明湖泊气温低形成高气压。湖岸气温高形成低气压。7月,在夏季的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湖泊升温慢形成高压。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解:0点太阳未升起,或刚升起,湖陆热力差异小,不明显,错误; 5点太阳未升起,或刚升起,湖陆热力差异小,不明显,错误;最可能为地方时 15点,此时湖陆热力差异大,气压差异明显,正确; 20点已经是夜晚或是黄昏,热力差异小,错误。故选 C。
47~48.【答案】C、B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热岛环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的原理。
【解答】
据图可知,甲地位于郊区,由于气温较低,气流下沉,A错误;丙地位于市区,气温高,气流上升,B错误;近地面,甲地气温低,气压高,丙地气温高,气压低,故水平气流由高压的甲地流向低压的丙地,C正确;戊在郊区,同理,地面戊地流向丙地,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卫生防护带的布局,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的应用。
【解答】
由于近地面盛行由郊区流向城市的风,城市卫生防护带适宜布局在城市热岛环流下沉距离之内,乙地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下沉距离之内,故B正确,ACD错误。
49~50.【答案】B、B
【解析】
1. 【分析】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陆地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晚上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陆地温度低于海洋,陆地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图示结合课本内容即可解答,会分析大气环流形成的过程。
【解答】
解:读图可知,图示湖泊周围为陆地,白天湖泊增温慢,气流下沉为高压,陆地相反为低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丁正确;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湖泊,丙正确;由于a与c为陆地,e与d为陆地,中间为湖泊b,所以a与c和b与e与d和b这三者之间应该形成两个环流圈,故甲、乙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 【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理解即可。
【解答】
解:白天,湖泊中心气温低于周边陆地,湖泊中心较湖泊周边陆地降水少;夜晚湖泊中心气温高于周边陆地,湖泊中心较湖泊周边陆地降水多故选 B。
51~52.【答案】B、C
【解析】
1. 【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掌握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即可。
【解答】
解:根据“城市热岛环流”形成原理,结合热岛环流示意图,可以推断近地面市区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性质,使得气温升高较快,同时密集的人口和交通及工业生产,产生更多热量,促使城市温度上升,使气温高于郊区,空气受热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从而使城市气压低于郊区。所以B正确。
故选:B。
2. 【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理解即可。
【解答】
解:要减少化工厂对市区的污染,厂址应该选择在城市风影响的区域之外,甲、乙、丙、丁四地中,丙地最合适。
故选:C。
53~55.【答案】D、C、D
【解析】
1. 【分析】
由于城市气温高,郊区气温低,因此城市的气流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为了防止工业污染,应该将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市的下沉气流之外。
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较为简单,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结合分析可知,应该将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市的下沉气流之外。结合图可知,D处位于城市的热力环流之外,D正确。
故选:D。
2.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知识,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城郊环流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
【解答】
解:净化空气,绿化带建在城市和郊区的热力环流范围内,可以净化从郊区吹向城市的空气,故绿化带最好位于C处,故C对;
A处净化作用小,故A错;
B和D处不能起到净化郊区吹向城市空气的作用,故BD错。
故选:C。
3. 【分析】
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垂直方向上,热的地方空气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而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就会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向低压扩散,就形成了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解:读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图,城市温度高,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郊区温度低,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符合的是④。
故选:D。
56~57.【答案】A、B
【解析】
1. 【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本题难度较小,通过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图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
【解答】
解:冰温度较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热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故近地面大气由冰吹向热水,高空大气由热水吹向冰。
故选:A。
2. 【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的了解,能熟练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和案例(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示意图,并提高学生读图、读材料获取信息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解:白天沙漠升温比绿洲快,形成低压,风从绿洲吹向沙漠;夜晚沙漠降温快,形成高压,风从沙漠吹向绿洲;“绿洲风”就是从绿洲吹向沙漠的风,故图中②符合;夜晚,沙漠降温快,形成高气压,绿洲降温比沙漠慢,形成低压,故风从沙漠吹向绿洲,故③对。
故选:B。
58~59.【答案】C、B
【解析】1. ①白天湖泊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度假村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吹湖风,①错误,③正确。夜晚湖泊降温慢,气温高,气压低,度假村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吹陆风,故②正确④错误。故选C。
2. 晴朗太空呈现蔚蓝色是地球的散射作用,A不符合题意;北京地区的季风环流是由于不同季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是能够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B正确;阴天时昼夜温差小是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和热力环流关系不大,C不符合题意;登陆东南沿海的台风和热力环流关系不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0~61.【答案】A、A
【解析】
1. 【分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垂直分层,各层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
【解答】
解: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为对流层,该层的大气运动特点是对流运动显著。
故选:A。
2.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知识,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热力环流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解答】
解:因水库水面和库区周围地面比热容不同,白天和夜晚会出现湖陆风现象:白天增温时,地面增温快,形成热低压,水面增温慢形成冷高压,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A正确;
水库中心区夜晚温度较地面高,存在上升气流,白天为下沉气流,B错误;热力环流的方向白天和夜晚不同,C错误;
晚上水面降温慢,地面降温快,水面形成低压,地面形成高压,风由四周吹向水库,D错误。
故选:A。
62.【答案】B
【解析】①热的地方应空气上升,冷的地方则空气下沉,④白天的海洋和陆地相比,陆地升温快,则热空气上升,海洋升温慢,则冷空气下沉,①④错误;②夜晚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流下沉,③郊区气温低于城区,气流下沉,②③正确,B对,ACD错,故选B。
63.【答案】A
【解析】“早穿皮袄午穿纱”是因为新疆位于西北内陆,夏季气温日较差很大,早晚气温低,中午气温很高。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图中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③为大气逆辐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4~65.【答案】B、C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水平运动的知识,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因素有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
本题难度较小,通过等压线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解答】
解:据图可知,此时北京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南方向,再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最终由水平气压梯度向右偏向30-45度,故最终盛行西北风。
故选:B。
2. 【分析】
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风力的大小。等压线较密,风力大,等压线较疏,风力小。
此题考查天气系统知识.区别几种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结合图中的信息解题,难度小。
【解答】
解:据图示信息可知,郑州附近的等压线最密集,所以风力最大。
故选:C。
66~67.【答案】D、C
【解析】1.
图中a来自太阳,代表太阳辐射;b来自地面,代表地面辐射;c来自大气,指向地面,代表大气逆辐射。
2. 增加“烟气”相当于增加了云层厚度,云层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68~69.【答案】C、A
【解析】1.
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燃蜡烛使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切大葱或洋葱处气温较低,空气下沉,故能缓解大葱或洋葱对眼部的刺激,C项正确。
2. 点燃蜡烛使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之后空气在两侧下沉形成环流,故A项正确。
70~71.【答案】A、B
【解析】
1. 【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理解即可。
【解答】
解:从图中等压线和等温线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该时段河谷等温线向高处凸,等压线向低处凹,说明该时段河谷温度较高,气压较低,根据“山谷风”的热力环流原理,可以判断该时段为夜间,吹山风。所以①③正确。
故选:A。
2. 【分析】
上升气流就是空气往上运动,由牛顿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这种气流就能向物体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扰流板)。气流上升会产生云,累积到一定量之后就形成的降雨。
本题以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该山间河谷此时段多雨的原因,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解答】
解:从图中等压线和等温线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该时段河谷等温线向高处凸,等压线向低处凹,说明该时段河谷温度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多雨,与图示的B吻合。
故选:B。
72~74.【答案】A、D、B
【解析】
1. 【分析】
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是高压,则对应的高空就是低压。
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本题的关键是具备读图分析能力,掌握等值线的一般规律。
【解答】
解:读某地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可知,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压越低,a处的气压大于b处的气压,d处的气压大于c处的气压,b和d在同一个等压面上,两处气压值相等,因此四处气压大小顺序是:a>b=d>c。
故选:A。
2.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知识,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题难度较小,通过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
【解答】
解:等压面上凸高压,下凹低压,故a为高压,b为低压,故大气由a往c运动,所以a、c两地间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方向存在气压差。
故选:D。
3. 【分析】
在城市绿地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因素,又有人工建设的因素,都在为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题以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绿地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解答】
解:若右图是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M处为大型绿地,在热力环流范围之内,该处绿地对城市大气环境的作用是净化空气、降温增湿。
故选:B。
75~76.【答案】A、A
【解析】1.
根据分析可知,城市热岛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多,工业发达,建筑物密集,排放的废热多所致,和其余选项关系不大,故A正确,BCD误。故选A。
2. ①位于城市下沉气流之外,对城市的影响较小,工业卫星城市大气污染较严重,应布局在①处。
77~78.【答案】B、B
【解析】1.
对流层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小行星爆炸的大气层为平流层,A错;平流层位于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B对;能反射短波无线电信号的为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C错;极光现象出现在高层大气,D错。故选B。
2.
解:该题目难度小,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B项正确。故选B。
79~80.【答案】A、C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了雨后天空较蓝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大气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散射、吸收作用。散射作用有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大气分子和细小尘埃对波长较短的蓝紫波散射作用较强。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
【分析】
本题考查火堆制造烟雾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在果园空地上,每隔50米生一个火堆制造烟雾可以有效增强大气逆辐射,进而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图中①是大气吸收,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太阳辐射,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选 C。
81~83.【答案】C、C、D
【解析】1. 本题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近地面风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a表示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不影响风力;b表示摩擦力,摩擦力越大,风力越小,也影响风向;c表示风向,图示为北半球近地面,顺着风向c地转偏向力指向右,因此图示气压场在北半球;d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故C正确,ABD错误。
2. 本题考查近地面风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近地面风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右图示气压场在北半球,风向应向右偏,读图可知,图中A地风向向左偏,风向画法错误;图中B地风向由气压低吹向气压高处,画法错误;图中C地由气压高吹向气压低处,风向右偏,画法正确;图中D地的风向由气压低处吹向气压高处,画法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
3.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及等压线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风力大小的判读及天气系统与天气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图中B、C两地相比,C地等压线比B地稀疏,C地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因此风力较小的是C处。图中①处气压中间低,四周高,为低气压,气流辐合上升,容易成云致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昼夜温差小;②处气压中间高,四周低,为高气压,气流辐散下沉,不易成云致雨,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故 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84.【答案】故答案为:
(1)
(2)海洋比热容比陆地大,所以白天陆地温度大于海洋,晚上海洋温度大于陆地。这使得白天陆地上气压低于海洋,风由海羊吹向陆地,较为湿润;晚上陆地气压高于海洋,所以风由陆地吹向海洋,较为干爽。
(3)不合理;工厂排出大气污染物会经近地面风从郊区流向城区,加剧城市污染。
(4)增加绿地面积,增加湖沼面积,城市合理规划,增加透水砖或路面,建雨水花园等。
【解析】解: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难度一般。
(1)根据热力环流的判读规律: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可绘制4000m高度的等压面分布状况,与近地面等压面弯曲状况相反即可。先判断M.N的气压状况,M处等压面向下弯曲,为低压,N处相反,为高压,因此水平气流由N到M,呈顺时针方向,然后按照顺时针方向画出热力环流即可。
(2)白天,陆地升温快,出现低压,海洋相反,为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的水汽,因此海边居民感到空气较潮湿;夜晚相反,陆地降温快,出现高压,海洋出现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含量少,因此夜晚较干爽。
(3)P地处在城市风环流圈之内,若建设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大气污染物会随城市风环流到达市区,因此不合理。
(4)可以改变城市下垫面的性质,如增加绿地面积,增加水体面积等;加强城市规划,增强城市通风;控制人为热量的排放,如发展公共交通等。
85.【答案】(1)A;B;B;A;地表受热不均。
(2)B;温度高,气流上升。
【解析】解: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A、B两处比较,A处气流下沉,说明A处温度低,多晴朗天气;B处气流上升,气压低,降水较多,多阴雨天气;日温差大的是A;引起此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受热不均。
(2)若此图是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A处气流下沉,近地面气温低,B处气流上升,近地面气温高,则A、B两处中B处是城区,判断理由是城市温度高,气流上升。
86.【答案】(1)左;B。
(2)A;B。
(3)①③④②。
【解析】解:(1)据图可知,电炉一侧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高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冰块一侧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水平面上空气从高向低压,因此片A向右偏,纸片B向左偏,电炉一侧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等压面应向下弯曲,因此对应B。
(2)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故AB的气压高于CD,B点等压面上凸,故气压高于A点,近地面的温度高于高空,B点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晴朗干燥。
(3)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先引起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引起空气发生水平运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再根据选项可知①③④②顺序正确。
点睛
(1)考查影响风向的因素,主要从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来看。
(2)考查等压面的知识,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进而判定气温高低以及昼夜温差。
(3)考查热力环流的知识,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热力环流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87.【答案】(1)>;上
(2)海;湿润
(3)陆地;海陆热力性质;低;8—16时
(4)更小;夏
【解析】(1)根据图中高空中的等压面推测出近地面的等压面情况,此时近地面,a地为低压,b地为高压,而近地面的高低气压是由于空气的冷热不均引起的,因此两地相比,a地为低压,说明此时a地气温高于b,原因是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的。
(2)根据第1题分析可知,a地为低压,b地为高压,近地面的风向由b吹向a,故为海风;气流是由海洋吹向陆地,干湿状况是湿润。
(3)由所学知识可知,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海洋升温慢降温慢;右图中实线的气温日较差大表示陆地的气温变化,虚线气温日较差小表示的是海洋气温变化;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气压低,海洋气压高,左图所示情况应出现于右图中的8—16时。
(4)由材料信息可知,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小,说明气压梯度力减小。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更小,该季节陆地气压低,最可能是夏季。
88.【答案】(1)平均气温较高;温差较小;玻璃温室可以透过太阳短波辐射,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的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
(2)14;太阳辐射先使地面受热,地面辐射再使近地面大气受热(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3)居民楼、校园外墙和树木遮挡,屋顶落叶等。
【解析】解析:
本题以玻璃温室内和露天试验田中某日气温变化测量结果为背景,考查了温室内气温的特征、玻璃温室内外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的原因,读图表分析解决问题。
(1 )观察图表可知,温室内温度普遍高于室外温度,并且温室内最大温差为6°,室外最大温差为8°;所以可以推测出温室温度高,温差小的特点。透射阳光的玻璃温室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保温效应,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温度升高。
(2)一天中最低温为日出左右,最高温为下午两点。由于上午太阳暴晒,地面一直处于积温状态,上午太阳幅射很强,而地面逆辐射弱于太阳辐射,到了下午两点左右,地面温度会达到最高,太阳辐射在减弱,但地面逆辐射在加强,所以地面温度此时达一天最高。
(3 )观察图片可以看出,玻璃温室东部有居民楼校园外墙,早上时分会阻挡太阳光,而南部和西部有校园院墙和高大树木,也会遮挡阳光,影响采光。
89.【答案】(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③;⑤
(3)D
(4)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不吸收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却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从而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全球变暖。
(5)鼓励广大市民乘坐公交车出行,少开私家车或不开车出行;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①来自太空,判断为太阳辐射;③由地面指向天空,判断其能量来自地面,为地面辐射;④由空中指向地面,判断为大气逆辐射。
(2)据课本知识可知,太阳辐射的大部分能量都能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辐射把地面的热量传给大气,使近地面大气增温。白天多云,云层能反射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也随之减少,故气温比晴天低。
(3)青藏高原,纬度低,但海拔高,气温低,A错误;晴天多,天空少云,大气逆辐射弱,B错误;青藏高原海拔虽高,但与日地距离1.5亿千米相比微不足道,C错误;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辐射强。D选项正确,故选择D。
(4)由于人们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从而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导致全球变暖。
(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升高,市民大多开私家车,汽车排出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温室气体。所以鼓励广大市民乘坐公交车出行,少开私家车或不开车出行,才能节能减排;目前的餐饮业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大量砍伐林木加工而成的,世界上森林面积减少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温室效应增强,人们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就能减少林木的砍伐,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
90.【答案】(1)A;B。
(2)逆;晚上;陆。
(3)A;下沉。
【解析】(1 )读图可知CD两点处同一水平面上,且C处的等压面是下凹的,D处的等压面是上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处的气压高于C处,而高空和近地面的气压相反,可知近地面A处的气压大于B处的气压,由于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可知CD两点的气压肯定要小于AB两点,因此可知ABCD四点的气压从大到小的关系是A>B>D>C,因此可知A点的气压最高;由前面的解析可知B处的气压低于A处且B处高空的等压面是上凸的,可知B处的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可知B处的气温较高,由于CD两点高度较高,其气温是较低的,因此可知ABCD四点中B点的气温最高。
(2)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A处的气压较高,A处的气流是下沉的,B处气压较低,B处的气流是上升的,在近地面气流从A流向B,在高空D的气流流向C,可知该热力环流是逆时针运动的;由于A处的气流即陆地的气流是流向B处的即流向海洋的,由于陆地的比热容小于海洋,夜晚陆地降温比较快,海洋降温比较慢,此时,高压停留在了陆地上低压停留在了海洋上,气流从高压吹向低压,可知图示时期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时为夜晚。
(3)A处的气流下沉,气流下沉过程中空气中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B处的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昼夜温差小。
91.【答案】(1)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2)垂直;高压;低压。
(3)平行。
(4)斜交。
【解析】解:(1)根据图片,图中a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为与等压线斜交的最终风向;c为始终垂直于风向的水平气压梯度力;d为始终与风向相反的摩擦力。
(2)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为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
(3)若没有d摩擦力,只受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c地转偏向力的影响,b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4)在近地面地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时训练,共4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M地盛行风和降水状况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培优分级练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同步分级练解析版docx、培优分级练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同步分级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达标测试,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箭头②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