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课件22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1861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兰亭集序》课件22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1861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兰亭集序》课件22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18615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兰亭集序》课件22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18615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兰亭集序》课件22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186154/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兰亭集序》课件22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186154/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兰亭集序》课件22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186154/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兰亭集序》课件22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186154/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1 兰亭集序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0.1 兰亭集序示范课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书序的特点。2.掌握本文出现的“毕”“修”“引”“次”“是”等重点实词、“之”“于”“所”“夫”等重点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3.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技巧。4.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教学重难点】体会文章的景趣之美、情趣之美、理趣之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这个人是谁?他出身名门,一生乃至死后都备受推崇。他最喜爱的小动物是鹅。他的最大牌粉丝是唐太宗。他用行为艺术为大家演示了“东床快婿”。请问这位写下《兰亭集序》的大书法家是谁?
1.走进作者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钟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他的书法圆转凝重,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就是书法,其书法遒劲有力,入木三分,被称之为“飘如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集序》(幻灯片显示书法作品),其中二十个“之”风神各异,充满生命的灵动(幻灯片显示《兰亭集序》书法作品及二十个“之”字)。
2.文体常识“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3.写作缘由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朝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戏、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王羲之、谢安、孙绰等人就在此集会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当时与会者共有42人,饮酒赋诗一共写下了37首诗,后来王羲之将这些诗汇集成册,并写了一篇序文,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1.注音:癸丑 会稽 禊事 激湍 管弦 形骸 嗟悼 彭殇 游目骋怀 流觞曲水 若合一契 2.释词: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惠风和畅 品类之盛游目骋怀 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趣舍万殊 及其所之既倦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不能喻之于怀
1.本段共有六句话,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指名学生依次朗读每一句的内容,然后概括出每句话的内容要点。 记叙兰亭盛会: 时间:“永和……癸丑……暮春……” 地点:“……兰亭……” 目的:“修禊事也” 人物:“群贤……少长……” 环境:“此地有……,又有……” ,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 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受:“……信可乐也。”
2.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写景抒情,叙议结合。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 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
1.“俯仰”一词在这一段中两次出现,意思是否相同?引导学生参看注释,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2.这段话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是如何逐步展开的?作者承上文的“乐”字,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 3.落实重点字词
1.朗读,落实重点字词 2.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写作背景: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2)这段议论中饱含感情,写出了阅读昔人兴感之作时内心苦闷伤感与古人产生共鸣。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观点,认为“有生就有死”,对于生死说得如此痛切,虽有悲观消极情绪,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批判了老庄哲学中的虚无主义世界观。
3.结合文章最后一段,如何理解这篇书序行文的巧妙?作者写供后人阅读的《兰亭集序》,却先写阅读昔人兴感之作,由“今之视昔”想到“后之视今”亦是如此,为使后人也对今天的所为所思“兴怀”,所以“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便“后之览者”也会“有感于斯文”。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后人有感串联起来,巧妙地交代了诗集的由来,说明了编集的目的。 4.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1)记叙兰亭盛况; (2)抒发人生感慨; (3)交代作序目的。
【小结】本文先绘声绘色地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接着叙志抒怀,抒发了对人生的无限感慨。语言清新朴实,叙议结合,在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充斥文坛的当时,显得尤为可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B.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C.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D.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答案:C 解析:正确标点为: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厢:古代庙堂东侧的厢房。后泛指正房东侧的房屋。文中指正房东侧的房屋。B.门生:东汉时原指转相传授学业者,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业者为门生。晋、南北朝时指世家豪族的依附人口。C.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多用来交代写作文章的缘由、目的或介绍作者情况。序的种类很多,有诗序、书序、赠序等。D.《道德经》:又名《老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答案:D 解析:D项,“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错,应该是“春秋晚期”。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是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他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感遗憾。答案:D 解析:D项,“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应为“王述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辞职治丧”。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王羲之很喜欢服食丹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2)王羲之曾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感受。
12. 文中哪些事件可以看出王羲之为人率性,不世俗?请结合文本概括。答案:①郗鉴派人来王导家选女婿,其他子弟都拘谨不自然,只有王羲之坐在东床上,敞开衣襟吃饭,若无其事。②他自称书法可以与钟繇、张芝相比,甚至还给别人写信,说大家都像张芝那样练习,也不会写得比张芝差。③看不起王述,也不登门拜访。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叙宴会盛况,生命短暂,欲望无限,世事变化,千古同悲,主旨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0.1 兰亭集序课文内容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兰亭集序,王羲之,诵读文本,流觞曲水,“修禊”之乐,“生死”之痛,人生短暂之痛,生死难测之痛,魏晋士人的生死观,魏晋士人的生死观成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0.1 兰亭集序课文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兰亭集序,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两种人的生活方式,老之将至,由生到死,死生亦大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