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兰亭集序》课件24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18616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0.1《兰亭集序》课件24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18616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0.1《兰亭集序》课件24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18616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0.1《兰亭集序》课件24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18616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0.1《兰亭集序》课件24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18616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0.1《兰亭集序》课件24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18616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0.1《兰亭集序》课件24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18616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0.1《兰亭集序》课件24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18616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10.1 兰亭集序授课ppt课件
展开1.了解序的特点,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背诵全文。 2.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哲理。3.通过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理解文中的字词以及哲理。4.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情感及蕴含的哲理。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至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唐太宗驾崩此真迹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恨事。我们现在所见的是唐代摹本。从摹本可以判断“书中极品”的评价绝非妄言。而此文为什么又被称为“文中上品”呢?它为什么跨越千年依然动人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作为文学作品的《兰亭集序》的魅力所在。
1.写作背景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2.作者介绍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3.题目解说兰亭,在今浙江绍兴西南兰渚山。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士们时常集会的地方。集,集结成集。序,一种文体。
4.补充资料序序,即书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古文体的一种,同“跋”是一类文体。列于卷首叫“序字”,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的著作,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本书有关的事情等,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此书。序言有作者本人写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是为赠序,如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
(一)疏通第一、二自然段。1、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状语后置2、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定语后置3、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省略句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定语后置 5.文化常识: 癸丑,天干地支纪年法;修禊,古代节日;流觞曲水,文人活动,就是把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停在谁面前谁就喝酒,这是一种非常高雅的文人活动(幻灯片显示:觞与流觞曲水的图片)。
6.本文记叙了这次兰亭集会的盛况,这是怎样的一个集会?时间:暮春之初;地点:兰亭;事由:修禊事;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活动: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感受:信可乐也。
(二)疏通第三自然段。1、悟,通“晤”,面对面;趣,通“取”。2、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3、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判断句。4.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第三段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痛
(三)疏通第四自然段。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数词活用为意动,看做一样。齐彭殇为妄作 齐:形容词用动词,看作相等。2、不能喻之于怀 状语后置 亦将有感于斯文 状语后置3.找出本段中表达作者感情的词。悲4.理清文章思路。作者的情感变化是由乐到痛最后归于悲。
1. 本文中作者心情有乐到痛最后归于悲,那么作者的乐之由,痛之因,悲之源,分别是什么呢?(1)兰亭聚会,俯仰之间,“乐”在何处?①聚会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人贤这是一乐;②而聚会是在“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辰良,是为二乐;③聚会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谓景美,是为三乐;④“引以为流觞曲水,”此乃事趣,是为四乐;⑤宴会之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情真,是为五乐;⑥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谓极视听之娱,是为六乐。
(2)第三段中,作者表现了人生俯仰的哪些“痛”?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往事不再,生死难测。补充说明:《全晋文》所收王羲之的杂帖,有四十多通都使用了“痛哉”、“悲夫”语义的词汇。令王羲之痛心疾首的是中年丧子,玄之、官奴先后夭折。其次是他的周嫂亡故,王羲之6岁时,父亲下落不明,他在“母兄鞠育”中长大。其嫂为汝南名族周嵩的女儿,非常贤惠,待王羲之甚好。永和年间周嫂病死,王羲之多次写道:“痛彻心肝,当奈何奈何!”面对亲人的生死诀别,没有人能洒脱,虽阮籍犹不能,况羲之乎?面对那种摧心断骨的悲痛,他怎么相信生与死、长寿和夭折是一样呢?
(3)第四段中俯仰古今,其“悲”与“痛”是一样的情感吗?作者悲什么?文中的“痛”是说王羲之自己,“悲”是说很多人共同的感受,“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后人看今人,与今人看古人一样,程度上更深一层。王羲之将一人一时之悲引申到千古同悲,程度更深。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十分动荡的年代,士大夫逃避现实,不务实际,要么谈玄说道,要么归隐山林,及时行乐,认为生与死是一样的,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
2.后两段弥漫着伤感的情绪,很消极,作者很悲观。你是否赞成这个结论,请提出依据。悲不是悲苦、悲痛,而是悲叹。历史上对生命对人生有思考的人,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表面上的消极隐藏着对生命的留恋。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3.《晋书·王羲之传》“羲之素好服食养生,不乐在京师,初度浙江,便有终老之志。会稽有佳山水┉┉(羲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特撰此序,以申其志。”王羲之的自我之“志”究竟何在?(1)晋尚清谈,当时士大夫无不从风而靡,剽窃老庄唾余(喻别人一些零星言论或意见),漠然无情,外其形骸,以仁义为土梗(泥土塑的偶像),名教为桎梏,遂致风俗颓弊,国步(国运)败移。右军有心人也,虽欲力肆抵排,而狂澜难挽,不得不于胜会之时,忽然以死生之痛,感慨伤怀,而长歌当哭,以为感动。(〔清〕林云铭《古文析义》)(2)玩此文中段,因乐极生悲,感生死事大,见不可不随时行乐之意,乃旷达一流。或以右军非把生死看不破,为当时清谈误国者箴。看来文中原无此意,就文论文,不必深求。(〔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
重点:“死生亦大矣”这是文章中心,言下之意是生、死是大事,要正确地认识死与生,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能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王羲之所生活的东晋是政治极为严酷的时代,杀伐严重,社会动荡,因此有人谈玄悟道,混同生死,及时行乐),总之,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对待生死(生命)的态度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古今中外的哲人对此都做出了探索。
1.唐太宗为何如此钟爱《兰亭集序》?生活在动荡不安时代的王羲之,或许不会想到,他的《兰亭集序》会为一位唐朝帝王所钟爱,或许正如他自己所说“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无论是长期分裂的魏晋,还是大一统、文化灿烂辉煌的唐宋,人们在思想情怀上一定有相通之处。在接下来对唐宋四篇文章的学习中,请同学们关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统一。
2.关于魏晋风度(1)晋人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乃能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建立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境!晋人的美的理想,很可以注意的,是显著的追慕着光明鲜洁、晶莹发亮的意象。——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2)晋人酷爱自己精神的自由,才能推己及物,有这意义伟大的动作(注:放鹤飞去)。这种精神上的真自由、真解放,才能把我们的胸襟像一朵花似的展开,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了解它的意义,体会它的深沉的境地。近代哲学上所谓“生命情调”、“宇宙意识”,遂在晋人这超脱的胸襟里萌芽起来。——宗白华
(3)谢太傅与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言语第二•六十二》 人到中年才能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责任和问题,反省到人生的究竟,所以哀乐之感得以深沉。——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4)王羲之的《兰亭》诗:“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真能代表晋人这纯净的胸襟和深厚的感觉所启示的宇宙观。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两句尤能写出晋人以新鲜活泼自由自在的心灵顿悟这世界,使触着的一切呈现新的灵魂、新的生命。——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5)可惜他们(注:清谈家)因为爱好此道(注:清谈)而致于沉迷,不加节制,君臣上下,竟成风尚,二百年来,愈演愈烈。生活趋于狂诞,政务致于荒废。而时人或称为通达,或名为高逸,风尚所趋,流连忘返,真是无可救药了。王右军(王羲之)与谢太傅(谢安)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世说新语•言语篇》)谢安是东晋的名臣,人品见识,在当时都称是杰出之士,其意见尚且如此,其余的我们更可不必细论了。——刘大杰《魏晋思想论》
(6)魏晋名士对自然界的热爱,确实超过了前人。简文帝那一句“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道尽了他们的心曲。他们不但以清风明月、春柳劲松来品评人物,更亲自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并从中体验到难以言表的愉悦。它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一样可以观赏和品评,只不过也许更漂亮。事实上,魏晋人热爱自然界,就因为它自然。——易中天《魏晋风度》(7)及好会,则狐蹲牛饮,争食竞割。掣拨淼折,无复廉耻。以同此者为泰,以不尔者为劣。终日无及义之言,彻夜无箴规之益。——《抱朴子•疾谬篇》【译文】等到盛会时,就像狐狸一样蹲踞、像牛一样豪饮,争着吞吃抢着切割,互相拽拉、互相碰撞、过量倒酒、糟踏食品,不再有廉耻之心。以同样这么做的为好,以不这样做的人为差。整天没有涉及品德根本的话,整夜没有有益的规劝言语。
(8)为了“生之难遇而死之易及”,于是尽量地把握住这现存的一刻,尽量地去享受人生的态度,正是汉末以来名士们喜欢饮酒的理论的说明。痛饮酒是增加享受的,读《离骚》是希慕游仙的,这是当时名士们一般的心境;而其背景则正是时光飘忽和人生无常的感觉的反应。----王瑶《文人与酒》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叙宴会盛况,生命短暂,欲望无限,世事变化,千古同悲,主旨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10.1 兰亭集序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0.1 兰亭集序课文内容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兰亭集序,王羲之,诵读文本,流觞曲水,“修禊”之乐,“生死”之痛,人生短暂之痛,生死难测之痛,魏晋士人的生死观,魏晋士人的生死观成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10.1 兰亭集序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0.1 兰亭集序课文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兰亭集序,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两种人的生活方式,老之将至,由生到死,死生亦大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