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8.2.2 菱形教案
展开菱形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探究把握菱形的性质,会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了解计算菱形面积的一个特殊公式(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过程与方法】在观看,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究过程中,发觉同学的合情推理力量,进一步培育同学数学说理的习惯与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中通过同学尝试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育同学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力量。体验几何学问的系统性和严谨性。
教学重点:探究问题过程中向同学渗透数学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是菱形性质的机敏应用。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问回顾
矩形的定义及性质
2、折纸试验引入课题
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课本上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观看,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课前同学自己操作课堂老师演示)
引导同学归纳出什么是菱形的定义
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
(强调菱形必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平行四边形;二是一组邻边相等)
3、说说生活中的菱形,感受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鼓舞尝试,探求新知
1、除菱形的定义外,猜想并验证菱形的其它性质
引导同学从边、角、线及对称性方面进行探讨。
(实在没有思路的同学给指出沟通探讨方向)
①菱形的四边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②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假如是,那么谁是对称轴?
③菱形的对角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④ 菱形的每一条对角线是否平分一组对角?
同学可能先大胆猜想或依据问题的提示,进而通过折叠、测量、旋转、推理、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于同学可能消灭的合情的方法,老师应赐予鼓舞与确定。
2小组沟通成果,概括菱形的性质
①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② 菱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从对称性来看)。
③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从边长看)。
④ 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三、引导落实、应用提高
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的边长是______.
2、菱形ABCD中∠ABC=60度,则∠BAC=_______.
3、菱形ABCD中,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AB=5cm,BO=4cm,则对角线AC的长为____,BD的长为_____。
4、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cm,两对角线的比为3:4,则两对角线的长分别是_______
5、菱形ABCD中,AB=4cm,∠ABC=60°,求菱形ABCD的面积。
6、已知,一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5cm和12cm,求该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小组沟通,第5、6小题你有何发觉?
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2、在探究沟通中你有什么体验
五 布置作业
设计思路
亮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留意引导同学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同学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同时进行思维的多向训练,通过探究菱形的性质多种方法的证明,拓展同学的思维,激发同学的爱好,同学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魅力。另外,本节课思路按操作、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渐进生疏,暴露学问发生的过程,体现数学学习的必定性。
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补救措施:
本节课不仅支配了菱形性质的探究,且在同学的落实练习中穿插了菱形两种面积公式的探究,课堂中为了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留给同学充分的时间思考沟通,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因此对课本例题的处理以及书写格式的规范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有了这节课的铺垫,同学下节课的学案完成应当较为流畅,因此,上述问题将在其次课时加以补救。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菱形的性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a href="/sx/tb_c9548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 菱形的性质教案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2.6.1菱形的性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a href="/sx/tb_c9535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6.1菱形的性质教案设计</a>,共8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19.3 矩形 菱形 正方形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下册19.3 矩形 菱形 正方形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