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课件37张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课件37张,共37页。
遨游学术之海,发扬科探精神 ——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统编高中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人文主题是“探索与发现”,选入两篇自然科学探索类和两篇人文社会科学类的文章:《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是屠呦呦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演讲稿,层次分明。《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加来道雄带有自传性质的科普文,行文思路具有特色。《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梁思成研究中国建筑的带有议论和说明的科技论文,主体部分条分缕析,后半部分深化主题,立意高远。《说“木叶”》是林庚关于中国传统诗歌的文艺评论,文章旁征博引,说理形象。 四篇文章涵盖了获奖感言、科普文、科技论文、文艺评论等多种文体,或是体现了科学探索的艰辛与磨难,或是呈现了科研的准确与严谨,展现了不同领域学者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本单元对应“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学习本单元,主要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在专题学习的活动和任务中激发学生对科学发现、探索、创新的兴趣和热爱。【单元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知识性读物严谨、准确的语言风格,学习这类文章说明事物、阐释事理的语言运用方法,尝试学习写作说明事理的文章。 2.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 ,学会在阅读时抓住关键概念术语和关键语句,理解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文章的研究思路。 3.审美鉴赏与创造:借鉴课文中的研究方法,尝试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探究,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表达,体验学术研究之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验科学研究艰辛与乐趣,感受不同领域学者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单元情境】 我校“博雅馆”将进行图书翻新整理工作,本次翻新,除了保留原有的“文学作品”阅读区域、“工具书阅读区域”、“杂志期刊阅读区域”外,还将新增“知识类读物阅读区域”,现围绕“知识类读物阅读区域”建设与阅读推广,开展一系列校园活动。【课段任务】【任务框架】第一课时 走近学界楷模,开启科学之旅教学目标:1.搜集资料,了解本单元四篇文章的作者信息,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2.整合资料,梳理每位作者的人生经历或科研经历,比较异同,感悟科学精神。3.研读课文,文本内容与作者精神彼此渗透,相互影响,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活动一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生平1.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四位作者的身份,并让同学们自由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选择感兴趣的作者,继续进行资料的进一步搜集。
活动一: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生平2、通览对应的文章,并根据文章内容搜索与之相关的作者生平,概括该人物在他(她)所从事的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组员们把搜集到的内容制成卡片。作者生平文本内容?活动一: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生平活动二研读文本,梳理科学经历1.各小组成员利用图书馆或者网络进一步寻找资料,更全面、准确地了解作者在专业领域中的观点及相关经历,做好笔记,特别要记录与课文中作者所持观点有关的部分,并总结人物的精神特质,摘要相关评价,制成资料卡片。活动二:研读文本,梳理科学经历2、经各小组搜集讨论之后,梳理出四位作者的科学经历,进行小组分享。活动二:研读文本,梳理科学经历活动三整合资料,制作人物展板小组成员根据卡片,整合信息资料,设计人物展板。活动三:整合资料,制作人物展板作业布置:请各组同学按照资料卡片制作出另外两位作者的展板。你作为此任务的负责人,写一段200字的短文向全校同学介绍此次展出活动。第二课时 巧借特色表述,以窥文体堂奥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充分熟悉文本,全面了解文章内容。2.阅读时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3.感受四篇文章的文体差异,领悟不同文章的价值导向。
【活动情境】 我校“博雅馆”将进行图书翻新整理工作,本次翻新,除了保留原有的“文学作品”阅读区域、“工具书阅读区域”、“杂志期刊阅读区域”外,还将新增“知识类读物阅读区域”。大部分同学对于“知识类读物”还比较陌生,图书馆邀请你对同学进行“知识类读物”的体裁特征介绍。活动一通读四篇文章,把握大致内容 四篇文章都属于知识类读物,但内容各不相同。通读文章内容,尝试分别概括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完成表格。活动一:通读四篇文章,把握大致内容活动二:比对文章内容,把握关键特征活动二:比对文章内容,把握关键特征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对比,标记出每篇文章最有特点的表述,例如语言、结构、标志等,同学们分组讨论,进行总结。活动三:辨清文体特征,总结阅读方法1.各位同学在找到了四篇文章的差异后,尝试确定四篇文章的体裁性质,并再次阅读文章内容,感悟知识类文本传达的价值导向。活动三:辨清文体特征,总结阅读方法2. 以小组为单元,总结具有科普意义的小传、科技论文、文艺随笔等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并在组内进行交流。活动三:辨清文体特征,总结阅读方法作业布置: 在即将开展的“知识类读本”阅读交流沙龙活动中,你将就“文体”这个主题做简短发言,给其他同学介绍“知识类读物”的类型和体裁特征,请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发言稿。您的欣赏感谢敬请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