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反正话》教案+课件 小学课后服务口才系列(基础)
展开相声
相声基本功知识介绍
基本功之——说
基本功之——学
基本功之——逗
基本功之——唱
甲:你知道什么是相声?
乙:知道
甲:那你知道什么是反正话吗?
乙:不知道。
甲:那我就放心了,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
乙:对,讲究的是说学逗唱,
甲:这相声演员啊!最擅长说长笑话,短笑话,俏皮话,反正话。
乙:这是相声演员的基本功啊!
甲:相声演员啊,脑子得聪明。
乙:对!
甲:你先别吹,我来考考你。
乙:来就来!
甲:说来就来,我的桌子,
乙:桌子的我。
甲:我脑袋,
乙:我呆脑,我呆头呆脑的啊!
甲:我脑门子,
乙:我没脑子!
甲:我是狗尾巴花,
乙:我是花尾巴狗。哼!我不玩了。
甲:哎!等等我!
基本功之—说
相声,是语言类的曲艺式
因此,说是重头戏,相声的主体就是说,具体来看,相声里的笑话、包袱、灯谜、绕口令等都是说的范围。
“说”——包括“说”、“批”、“念”、“讲”四种手法
指吟诗、对对联、猜谜语、解字意、绕口令、反正话、颠倒话、歇后语、俏皮话、短笑话、趣闻轶事等。
曲目主要有《熬柿子》、《五星楼》、《天王庙》等。
对事物或古典文学名著进行评论。
《批生意》、《歪批三国》、《批聊斋》等。
指“贯口”,曲目主要有《菜单子》、《地理图》、《洋药方》等。
叙述故事性的情节。
曲目主要有《讲帝号》、单口《解学士》、《化蜡钎儿》等。
基本功之—学
学包括学各种口技、双簧,摹拟方言、市声以及男女老幼都音容笑貌、风俗习惯礼仪,也包括学唱。
学方言
(倒口、怯口 、变口)
学口技
(学市声)
摹拟人物
学唱
(柳活儿 )
学方言
(倒口、怯口 、变口)
我们的国家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有各地的发言。摹拟方言,又叫“倒口”,过去也叫“怯口”。怯,本义:胆小,畏缩。引申为“土气”的意思。当时,某些北京人讥讽从这些地方来京作工的人“怯”,诬为“一嘴蚂蚱籽,两腿黄土泥”的“怯勺”,带有明显的鄙视成份。相声里的“怯口”是为表现人物的愚昧憨厚。
当一个段子里出现了某一个人物时,最好用当地的发言,这样才显得逼真。当然,也不是各地方言都要学,因为有些地方语言太难懂,即便学会了,明白的人也太少,所以在相声里很少用这类语言,大部分只用有代表性的语言。
学方言,
最初大多摹拟河北省深(泽)、武(强)、饶(阳)、安(国)一带的方音。
第一次发展
后来发展到摹拟山西话、胶东话、天津话、宝坻话、唐山话。
三十年代初
上海话、苏州话、广东话。
深武饶安,泛指河北平原中部以及东南广大地区,因深州、武强、饶阳和安平等著名县城而得名。深武饶安地区方言属北方方言,因地理位置较接近,交通便利,相互沟通紧密,形成了深武饶安方言区。其语调轻松俏皮,语言爽朗幽默,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四十年代中期
增加了学英语
解放以后
外国味的中国话、华侨说普通话等。
相声的倒口来自评书
评书最初的“变口”仅有三种:山东口音、山西口音、江南口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始有了扩展,增加了河北深县及京东口音。相声则多用山东、天津、广东、江苏、河北唐山、河南、东北等地方言。
倒口段子
拉洋片、学四省、双学济南话、天津话、找堂会、怯洗澡、怯算卦、猪吃豆腐、老北京话、怯拉车、怯卖菜、交租子 等。
由“怯”的本义的引申义(蔑视贬低外行人)命名的“怯相声”占大多数,有二十多段。采用和不采用“倒口”手法的大约各占一半。经常上演的曲目有《怯算命》、《怯讲究》、《怯治病》、《怯教书》、《怯当行》等。
幻灯片17
学口技
(学市声)
个段子中,除了各种人物外,还会遇到各种动物,各种物体,在故事情节中还要有各种音响。相声中又没有道具,布景,效果,而这些问题又是表达主题和讲述故事内容不可缺少的。怎么办?只有靠演员的学,即学习掌握口技,用它来帮助丰富情节。这一项也是相声演员不可缺少的技巧。
所谓学各种声音包括那些哪?我们常遇到的有汽车、火车、轮船、摩托的声音,猪、狗、牛、羊、鸡、鸭、猫以及各种鸟的鸣叫,刮风、下雨、打雷、电铃、电话、马达、劈柴、走路、打人、枪声、大炮、拉锯、倒水、哭声、笑声以及各种乐器的声音等等。
摹拟人物
除了要掌握人物的语言特点外,还要摹拟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这样人物的形象就栩栩如生了。在摹拟人物时,主要是分清男女老少,象大姑娘,小伙子,老头,老太太,成人,小孩。再细些要分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等。再细些要能表演各种人物,如幼儿,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以及五十岁的、六十岁的、七十岁以上的老头、老太太的语言动作特点,我们都要在表演上分得出来。
摹拟各种动作,还包括人物的特点,象走路、手势,其它象骑马、骑车、坐船、坐轿,古典戏曲动作、各种舞蹈动作等等。如段子需要,还要学各种动物的动作,各种物体的姿态,样式。要点到而已,叫人一看就很像。这一点,也是相声演员要掌握的技巧之一。
学唱(柳活儿 )
学唱各种地方戏曲和歌曲,分歌柳儿和戏柳儿。
歌柳儿:学唱民歌。
戏柳儿:学唱各类地方戏曲。
腿子活
是相声里头为了学唱或者表演一段情节,两人带点小化妆,如头上系条手巾,分包赶角,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事,这种相声段子行内叫“腿子活”。
基本功之—逗
逗:抓哏取笑, 幽默滑稽。
是指演员组织和运用“包袱”的技巧。
它不便说成与“说”、“学”、“唱”并列的技巧或功课, 因为相声从头到尾离不开“逗”, 而且“逗”的本身既是手段, 又是目的,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演员“逗功”的巧拙决定着一场相声演出的成败。
"包袱"就是笑料、噱头,“包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组织笑料像是系包袱。先把包袱皮摊开, 放入种种可笑的东西, 然后包好, 系成严实的“包袱”, 用相声术语说, 这一过程叫做铺平垫稳。观众似乎觉着“包袱”里的东西可笑, 却又不知道究竟是些什么, 一旦时机成熟, 突然把“包袱”抖开, 让可笑的东西呈现在观众面前, 引起笑声。从铺平垫稳到抖落“包袱”, 就是组织“包袱”的全过程。
“肉里噱”
就是与相声内容结合紧密的“包袱”。一段相声的内容主要靠“肉里噱”来表达, 换句话说,“肉里噱”的“包袱”构成相声的骨架。
包袱的种类
“肉里噱”与“外插花”
“外插花”
“包袱”可以从多种角度加以分类, 最常见的是根据内容分为“肉里噱”和“外插花”———借用评弹的术语。
指脱离主线为加强效果或突出某种主题及需要而加进去的笑料。尤其指在前人演出文本之外添加的垫话、砸挂以及现挂,总之是文本之外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