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品文悟情,拓展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自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教学重点
自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教法学法
朗读感悟法、揣摩品味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个人,寒江独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个人,登台长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个人,义无反顾:虽千万人,吾往矣;一个人,独自徘徊;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这样的人:一个人,独往湖心亭看雪。
检查预习,指导朗读。
一生读课文。其余作评价: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然后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崇祯( ) 更( )定 余挐( )一小舟 毳( )衣
雾凇( ) 沆砀( )( ) 长堤( ) 一芥( )
铺毡( ) 强( )饮
读准感情。播放视频朗读。生认真听,划节奏。
生自由练读课文。提生感情朗读课文。评价:两句语言描写的感情要读出来(惊喜、迷惑)。齐读课文。
小组合作,读懂文意。
1.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划出疑难词语,组内或组间解决。学生自主翻译后小组交流。
2.文言知识挑战赛
比赛规则:发问方可以从任一小组中任点一名同学就文中字、词、句的翻译进行提问。回答正确的同学可以再向另外一组发问。如果回答不出来或回答不正确,就由本小组同学帮助回答,但发问权归另外一组所有。
3、自学积累卡: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 ②是日,更定矣( ) ③上下一白( )
④及下船( ) ⑤惟长堤一痕( ) 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 ⑦客此( ) ⑧挐( )一小舟
①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③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品文悟情
1、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时间、地点、背景。叙事:简约深远
2、绘了一幅什么景?品味揣摩。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赏析语言。全景、特写。白描传其神韵。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不事雕琢,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湖山夜雪图。这种写法就是白描。播放视频赏析。补充白描手法。
3、到亭上,如何呢?分析两句语言描写之妙。
4、作者借西湖雪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①要读懂一个人的内心,首先要看他的言行。我们说作者是个“痴”人,那么他的“痴”体现在哪里?大雪三日后独行
②“崇祯五年十二月”纪年
②《陶庵梦忆•自序》节选文段)走近作者
《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过着布衣蔬食,常至断炊的生活。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故国之思,孤高自赏。
5、在今天,你怎样看待张岱的“痴”?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五、拓展作业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其实痴似张岱的又何止两个金陵人呢?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像张岱这样的文人,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再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欧阳修,他们不仅有着痴言痴行,更有着痴心痴情痴梦。他们的理想被现实吞没,只有寄情于清寒灵动的山水,在山水中寻找心灵的归依。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篇词中这样说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就请同学们课下再去慢慢品味张岱之痴吧!
任选一题练笔:我看古人之痴、寻找身边的痴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者作品,初读课文,了解文意,再读课文,解读痴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