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1896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教案及反思,共3页。
品读李贺《雁门太守行》的色彩描绘 一教材分析教材解读本文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通过学习诗歌和古文,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提高阅读诗歌和古文的能力。唐朝诗人李贺笔下的《雁门太守行》,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激烈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学情分析本文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已经有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有很大的不足。学生个人的生活体验与诗中所写的战争场景有距离,因此学生在理解方面有难度。教学目标:1、品读诗句中带有色彩的词语,体会悲壮激烈的战争场面。2、提高学生从品析词语入手去鉴赏诗歌的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3、领悟李贺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点:1、品读诗句中奇谲的色彩词语,品味意象和意境,体会悲壮惨烈的战争场面。2、提高学生从品析词语入手去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板块一 电影导入,寻画面(一)视频引入,塑造情境1、播放《长津湖》片段视频:视频中你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2、学生举手反馈。(二)激发兴趣,走进文本1、问题驱动:如果你要创作一幅画来讲述一场战争,你会选择哪些景象呢?2、学生自由表达。3、我们来看看“长吉鬼才”李贺是如何描绘战争场面的?板块二 依托文本,品“色彩”(一)初读文本,寻找意象1、学生齐声朗读诗歌。2、思考李贺选择了哪些景象?3、学生自由谈论。(二)细读文本,品析色彩1、思考探究第二题写到“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2、李贺描绘这个战争场面时,用到了哪些颜色?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黑,金,燕脂,紫,红,黄金3、这些是显性的色彩词,还有隐性的色彩词。秋色,霜,玉龙4、请大家将这些颜色分类:哪些是冷色调,哪些是暖色调。冷色调:黑,秋色,紫,霜暖色调:金,燕脂,红,黄金,玉龙5、诗人是怎样随心所欲地泼洒着颜料色彩,用奇妙的色彩搭配,创造奇谲的边疆战场的呢?让我们循着这些颜色,走进李贺的内心世界。请任选一句或两句,紧紧抓住颜色,结合意象,思考: 从 “ ” 这个色彩意象,我想象到战场上 ;我从中感受到了 。学生思考批注。小组合作讨论。小组展示。(三)归纳式总结若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看作一幅画作,那么李贺在构思时,必定是“黑底作画,亮色突围”,整体呈现出明暗交汇的特点,描写了一场悲壮的战争,表现了我军战士忠君报国、视死如归的精神。板块三 再读诗歌,悟精神1、介绍作者,知人论世2、拓展:你还知道李贺的哪些色彩缤纷的诗句?3、教师总结:这就是李贺,纵然命运给了他一张黑底子,他也要将缤纷涂抹!他身在异乡,孤独困顿,说——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他身不能至,心向往之,说——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他渴望投笔从戎,纵横沙场,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4、配乐朗读让我们在《十面埋伏》的琵琶声中,再次朗读这首诗,用心体会他的用色之妙,用情之壮!愿同学们都能在人生的画纸上挥洒属于自己的色彩!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对话,导入新课,探索新知,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猜谜导入,作者与背景简介,初读,体味韵律美,精读,感受意境美,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