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整册试卷习题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同步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 第六章 6.2化石燃料的利用 课时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位于世界前列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D.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将成为未来新能源2.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烧碱变质:NaOH+CO2=Na2CO3+H2OB.酸雨形成:H2O+CO2=H2CO3C.湿法炼铜:2Fe+3Cu(NO3)2=2Fe(NO3)3+3Cu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HCO3+HCl=NaCl+CO2↑+H2O3.下列各组变化中,都是化学变化的是( )A.爆炸、燃烧B.分离空气制氧、电解水制氧气C.钢铁生锈、石墨变成金刚石D.冰箱中用活性炭除臭、石油炼制汽油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酒精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 在加油站内应严禁烟火
C. 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 金属的回收利用可节约金属资源5.“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之一。下列叙述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
A. 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既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 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既可以解决能源危机,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 为了避免造成土壤污染,应将使用过的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湖泊 D. 用秸秆制沼气,既能避免焚烧秸秆产生的污染,又能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6.下列是小轩同学对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正确的是() A. 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生成 B. 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
C.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D. 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7.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A.CO、NO2、SO2是有害气体 B.氯化钠、苏打、小苏打是盐类C.盐酸、硫酸、硝酸都属于酸 D.纯碱、烧碱、消石灰属于碱8.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火箭转运 B.总装调试 C.燃料注入 D.点火发射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 B.石灰石 C.石油 D.液氮10.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 酒精 B. 煤 C. 石油 D. 天然气二、填空题1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选用下列物质的标号填空。 A.碳酸钙 B.钛合金 C.臭氧 D.硫酸 E.干冰①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②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③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___;④可用于制作眼镜架的材料是________;⑤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的是________。(2)①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________、石油和天然气等。 ②埋藏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________(填“可燃冰”“氢气”或“汽油”)。12.2017年我国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直接加氢制取高辛烷值汽油。(1)对“CO2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①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②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③该转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④该催化剂在该反应中可以重复使用(2)通过如图I、II、III三个环节,可将CO2成功转化为汽油。一定条件下,环节I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中CO2发生了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3)氧化铟是复合催化剂的成分之一、元素周期表中,铟(In)元素与铝元素位于同一族,写出氧化铟的化学式_______。(4)欲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该高辛烷值汽油的燃烧尾气中含有CO2、CO和H2O,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用最少的装置,假设每步均完全反应)尾气→_______。1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中“●”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图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煤燃烧会产生溶于水形成酸雨的物质,目前我国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目的是减少________的排放。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化石燃料面临耗尽,所以应禁止开采B 开采可燃冰时泄露的气体,将加剧温室效应C 用扇子扇灭蜡烛,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D 乙醇汽油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污染(3)一定质量的 不完全燃烧,生成 和 。其中 和 混合气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16。则参加反应的 和 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5.石油分馏出来的一些成分,经过催化、加热分解等化学变化,生成气态的化合物,可以制造出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药等。 三、解答题16.在实验室中可选择如图装置制取气体. (1)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2)若选择A、F组合一套装置制取了某气体,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3)①收集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装置为__(填字母)②已知某气体可用E装置收集,若改用G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应从__口进(填“a”或“b”).③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方法是__(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发生装置可选择B或C,与B相比较,C的主要优点是__(5)若用金属与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应选择以上哪些装置?(写出一套即可)__.(6)活性碳酸钙和炭黑的混合物常用作橡胶的填充料,用来改良橡胶性能.在不同的橡胶制品中有不同的比例要求.取25g样品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向杯中倒入稀盐酸,当倒入100g稀盐酸后发现不再产生气泡,并测得烧杯内固体和液体总质量为114.55g.计算样品中活性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17.某同学家的天然气表月头与月末的数字分别如图A、B所示.若天然气的密度是0.76克/升,每立方米的天然气是2元,求:(1)该同学家这月用去天然气多少立方米?折合人民币多少元?(2)若天然气中甲烷的质量分数是90%(杂质不燃烧),则该同学家每月在燃烧天然气时消耗氧气的量是多少千克?18.能源是目前世界面临困惑.开发研究使用新型能源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同学们通过学习化学,你一定有自己的想法.试列举几种新型能源,并提出获得其中一种的最好方法.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B【解析】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所以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此选项正确;B、虽然我国水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水量较少,淡水资源不丰富,而且分布不均匀,此选项错误;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此选项正确;D、“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具有可燃性,燃烧后几乎没有残渣,且储量大,所以将成为未来新能源,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2.D【解析】A、烧碱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易变质,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A错误;B、造成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碳无关。二氧化碳属于空气中存在的物质。B错误;C、古代湿法炼铜指的是铁和铜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和铜单质,方程式如:Fe+CuSO4=FeSO4+Cu。C错误;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使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其原理是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D正确。故选D。3.C【解析】A、爆炸有两种情况:①物理变化,气球爆炸;②化学变化,火药燃烧引起的爆炸;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是化学变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分离空气制氧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是物理变化;电解水制氧气是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钢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是化学变化;石墨变成金刚石,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项C符合题意;D、冰箱中用活性炭除臭利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异味色素,是物理变化;石油炼制汽油是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而得到,是物理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4. C 【解析】解:A、乙醇可以通过粮食、秸杆发酵生成,也可以通过乙烯和水合成,因此酒精是可再生资源.故正确;B、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在加油站内应严禁烟火,故正确;C、二氧化碳不是一种空气污染物,故错误;D、金属的回收利用可节约金属资源,故正确;答案:C.5. C 【解析】A、废旧金属的回收能节约金属资源且保护环境,A符合题意;B、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解决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B符合题意;C、塑料制品的随意丢弃易造成白色污染,C符合题意;D、用秸秆制沼气,可以缓解农村的燃料问题和环境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6. A 【解析】A、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生成,选项A符合题意; B、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分子的构成可能不同,性质不一定相同,比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选项B不符合题意;C、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也可能是物理变化提供的,如太阳能,选项C不符合题意;D、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也可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7.D【解析】A、CO、NO2、SO2是有害气体,故正确;B、氯化钠、苏打、小苏打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盐,故正确;C、盐酸、硫酸、硝酸都属于酸,故正确;D、烧碱、消石灰都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错误。故选D。8.D【解析】A、火箭转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总装调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燃料注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点火发射,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9.D【解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多种气体成分,属于混合物,故该项不符合题意;B、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此外还含有一些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该项不符合题意;C、石油中含有多种碳氢化合物,属于混合物,故该项不符合题意;D、液氧即为氧气的液态形式,属于纯净物,故该项符合题意。故选D。10. A 【解析】化石燃料是指动植物遗体经过成千上万乃至上亿年才形成的燃料,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天然气、煤、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酒精是由淀粉发酵制取的,不是化石燃料.故选A.二、填空题11. (1)A;E;D;B;C
(2)煤;可燃冰 【解析】(1)①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故答案为:A;②干冰易升华,可用于人工降雨,故答案为:E;③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硫酸,故答案为:D;④钛合金质轻强度大。可用于制作眼镜架的材料是钛合金,故答案为:B;⑤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的是臭氧,故答案为:C。(2)①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②埋藏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可燃冰。12. ①②③④ 还原 In2O3 EDBDAD【解析】(1)①该成果能使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故①正确;②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故②正确;③该转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故③正确;④催化剂在参加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改变,故该催化剂在该反应中可以重复使用,故④正确;故选①②③④;(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定条件和催化剂下,环节I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氢气夺取了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元素,故二氧化碳发生了还原反应;(3)铟(In)元素与铝元素位于同一族,则铟元素的化合价为+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得氧化铟的化学式为In2O3;(4)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一氧化碳通过它还原氧化铜的现象及反应后的产物,即生成的气体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水蒸气通用硫酸铜,硫酸铜遇水变蓝色,为了防止气体通过溶液时带出水分,要先检验水,由于一氧化碳检验也涉及产物二氧化碳,为了明确二氧化碳的来源,需要接着再检验二氧化碳,且需把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除去,验证二氧化碳完全除去后,接着再检验一氧化碳,最后对尾气进行处理,故连接顺序为EDBDAD。13. 纯净物 过氧化氢分子 分子分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解析】从图中分析可以看出反应物是过氧化氢,生成物是水与氧气,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 。(1)A图中只有一种分子,为纯净物。(2)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物是过氧化氢,生成物是水与氧气,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不发生改变,故在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3)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14. (1)
(2)BD
(3) 【解析】(1)煤中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会产生溶于水形成酸雨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目前我国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2)A、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应合理有计划地开采,故不正确;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和甲烷,开采可燃冰时泄露的气体,将加剧温室效应,故正确;C、用扇子扇灭蜡烛,是因为利用气流降低蜡烛周围的温度,使其达不到蜡烛燃烧的着火点,故不正确;D、乙醇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醇汽油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故正确;(3)假设生成的一氧化碳质量为a,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b,根据“其中 和 混合气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16”可知 ∶ =9∶16,解得a∶b=14∶11;则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 ∶ =2∶1,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3,m=6,y=5,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参加反应的则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16)∶(10×16)=3∶10。15. 合成纤维;橡胶;塑料;化肥;农药;溶剂;洗涤剂 【解析】石油分馏出来的一些成分,经过催化、加热分解等化学变化,生成气态的化合物,可以制造出多种多样的合成纤维、橡胶、塑料、化肥、农药、溶剂、洗涤剂、医药等。三、解答题16. 长颈漏斗; 2KClO32KCl+3O2↑(或其它合理答案) ; D或G; b;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来控制反应速率; B、E (或 B、F 或 C、E 或 C、F或B、G或C、G) 95%【解析】(1)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2)A装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可以是制取氧气,试管口无棉花,可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3)①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收集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装置为:D或G;②某气体可用E装置收集,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若改用G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应从b口进;③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4)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所以发生装置可选择B和C,与B相比较,C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来控制反应速率;(5)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所以发生装置选B或C,收集装置选E或F或G,故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B、E (或 B、F 或 C、E 或 C、F或B、G或C、G);(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g+100g-114.55g═10.45g。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23.75g 样品中活性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95% 答:样品中活性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5%。17. 解:(1)由天然气表月头与月末的数字可知,该同学家这月用去天然气的体积是:138.98m3﹣76.48m3=62.5m3 , 折合人民币是62.5m3×2元/m3=125元.(2)该同学家这月用去天然气的体积是62.5m3=62500L该同学家每月燃烧天然气中甲烷的质量为:62500L×0.76g/L×90%=4275g=4.275kg设该同学家每月在燃烧天然气时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CH4 +2O2CO2+2H2O16 644.275kg x 解得:x=17.1kg答:(1)该同学家这月用去天然气62.5立方米,折合人民币125元;(2)该同学家每月在燃烧天然气时消耗氧气的量是17.1千克. 【解析】解:(1)由天然气表月头与月末的数字可知,该同学家这月用去天然气的体积是:138.98m3﹣76.48m3=62.5m3 , 折合人民币是62.5m3×2元/m3=125元.(2)该同学家这月用去天然气的体积是62.5m3=62500L该同学家每月燃烧天然气中甲烷的质量为:62500L×0.76g/L×90%=4275g=4.275kg设该同学家每月在燃烧天然气时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CH4 +2O2CO2+2H2O16 644.275kg x 解得:x=17.1kg答:(1)该同学家这月用去天然气62.5立方米,折合人民币125元;(2)该同学家每月在燃烧天然气时消耗氧气的量是17.1千克.18.解: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由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利用潮汐发电,将涨潮和退潮时的潮汐能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利用潮汐发电.【解析】根据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进行分析解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课后复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六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2 化学与材料研制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化学与材料研制课后作业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