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9 古诗二首 教案(共2课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9 古诗二首 教案(共2课时),共6页。
19 古诗二首教材分析《夜宿山寺》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敕勒歌》是北朝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教学目标1.学习11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3.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敕勒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学习11生字。2.正确、流利地读诗,感悟诗的意思。教学难点1.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2.了解诗的内容,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夜宿山寺一、研究题意1.回顾《静夜思》。2.出示课题。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设计意图:画简笔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教给学生据文想象的方法,为理解诗意奠定基础。为了充分运用课文插图,板画构图力求与插图相仿。3.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然后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4.教师:按照教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设计意图:这是个反复朗读、步步深入的过程。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个别指导。初读,思考字义,理解内容;再读,边读边想,前后联系,渐入意境,为进一步训练朗读打下基础。切实抓住这一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二、交流诵读1.教师: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学习书写“危”。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2.生汇报: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3.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学生齐读:“危楼高百尺”。要读出楼的高。学生提高嗓音朗读。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教师示范,再试一试。学生反复练习朗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找感觉,就是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进入意境。4.教师:(出示“星辰”卡片)“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设计意图:让学生做动作,想象诗人站立处离天已近,体会诗人想象力很丰富,构思的巧妙。5.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6.学生朗读。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从“可”字体现出来的。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7.指导第三、四行诗句。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相距咫尺)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读出了“高”的气势。8.学生高昂地读。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9.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设计意图:这里,用比较的方法指导朗读,意在使学生懂得朗读是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代作者说话,要读出作者内心的感情。10.师生合作配乐朗读。三、指导书写1.指导书写生字,教师范写。2.结合诗意与课文插图来背诵,比一比谁背得快。四、小结方法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夜宿山寺》这首诗。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学会这首诗的?(反复诵读、背诵,结合插图想象,求助教师和同学,预习查字典了解字词意思……)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出示课件《独坐敬亭山》)指导孩子用所学的方法大致了解诗意。2.同学们,希望大家课后搜集一两首李白写的其他古诗记在本上,并用今天学到的这些方法来学习。设计意图:及时总结学习方法,为课外的自主学习铺垫。五、布置作业(三者选其一)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2.给诗配画。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设计意图:个性化拓展作业,让孩子内化知识,锻炼语文运用能力。六、板书设计夜宿 山寺夜宿山寺 夜静 星朗、 高大宏伟山高 楼危第二课时 敕勒歌一、歌曲导入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课件中出示标题)设计意图:以音乐导入,渲染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二、作品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的背景,为学习体会作品铺垫。三、朗读指导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师生共同朗读一遍。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感受诗句的韵律和风景的壮丽。四、重点分析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 及时板书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 及时板书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很大、望不到边等 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还能看到什么? 牛羊 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草怎么样? 茂盛 牛羊怎么样? 肥壮 板书:茂盛肥壮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 静态描写。草低、见牛羊呢? 动态描写。 动静结合的写法。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天高地阔 辽阔无边 热爱家乡的情感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6.当堂背诵。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设计意图:多层次朗读,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朗读全文,背诵全文,识记注释,读为主线,多形式。朗读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是教师的再创造。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则理解、感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学生是用“两只眼睛”读书,这样,才能不断地读出恍然大悟。所以,对于这样的文章要多朗读。五、指导书写1.读要求会写的字:阴、似、野、苍、茫。2.按结构记忆字形。上下结构的字:苍、茫。左右结构的字:似、阴、野。3.指导书写:让学生观察字帖的字,然后描红和书写。设计意图:通过结构分析对字形辨析。六、延伸作业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设计意图: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给学生美的体会,进行美的教育。七、板书设计位置——阴山下敕勒歌 草原丰茂 牛羊肥美风景——天苍苍 野茫茫 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