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挑山工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1919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5 挑山工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1919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25 挑山工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25 挑山工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读画批注,品读感悟.,研读课文,探究写法.,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5∗ 挑山工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泰、杖、敞”等5个生字,能正确认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借助工具理解“腾云驾雾、不解挑工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的原因。2.默读课文,品读课文,了解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明白“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的原因。3.联系上下文,感受挑山工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 神,体 会 人 生 真 谛,培 养 学 生 顽 强 的意志。4.学 习作者通过多个方面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了解挑山工登山的方式,明白“挑工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的原因。2.通过阅读描写挑山工外貌、语言、神态的句子,,抓住关键句,感受挑山工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体会人生真谛。教学难点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和行走方式与游人不同的原因,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多个方面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 多媒体课件学生 预习课文,搜集挑山工的相关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导入: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磨难,才会有所成就,有所收获,才能积累丰富的经验. 不管经历什么磨难,不管走过多少弯路、碰过多少次壁,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那么今天的你有什么奋斗目标呢? 和大家分享一下吧!2.指名答,师生评议.3.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挑山工,看看他的人生奋斗目标是什么.(板书课题:挑山工)齐读课题,课件出示挑山工的图片,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挑山工的资料,并说说对挑山工的看法.4.生介绍,其他学生进行补充.5.作者简介.冯骥才:男,汉族,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挑山工»是冯骥才1981年写的泰山见闻之一,也是有关泰山题材的著名散文之一.青年时代的冯骥才在学习绘画时,曾到泰山写生,其间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挑山工.自泰山返回家后,他就创作了一幅画——— 在陡直而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被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却一步步、不声不响、坚韧地向上攀登.二、读画批注,品读感悟.1.默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课件出示:(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用不同的线画出“我”对挑山工登山产生疑惑及“我们”之间对话的句子,进而理解“腾云驾雾、不解之谜、心悦诚服、意味深长”的意思.(3)找出描写挑山工登山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画出挑山工、游人登山的路线图,体会“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的原因.(4)对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段落进行批注,在小组内进行交流.2.完成自读提示.(1)指名回答,师生评议,及时反馈.(2)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句子,进行点拨. 登山的时候,他们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 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这样曲折向上登, 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到台阶,还可以省些力气.(挑山工登山的这种姿势起到什么作用? “折尺”是什么意思? 他们登山时走的折尺形的路线是怎样的? 从游人登山直上直下, 挑山工登山走折尺形的路线,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的路线?) 奇怪的是挑山工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走过,以为把他们远远地甩在后边了.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已经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前头去了. 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像仙人那样,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你”“他们”分别指的是谁?什么现象让作者感到奇怪? “腾云驾雾”是什么意思? 作者为什么说“以为他们像仙人那样,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3)自由朗读第3~6自然段.思考: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作者是怎样解开这个疑团的呢?(4)同桌交流,指名答,师生评议.联系上下文,理解“不解之谜、心悦诚服、意味深长”的意思.结合描写挑山工外貌、语言、神态的句子,抓住加点词语,仔细分析,体会挑山工精神.作者感到挑山工说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其原因是什么? ①师结合学生所画的游人和挑山工行走的路线图进行板书,小组讨论,揭示“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的原因.②挑山工挑的东西多,走的路程长,为什么比游人先登上山顶? 难道他们有近道? (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进行对比)出示句子: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 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 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③挑山工挑的东西多,走的路程长,结果却比游人先登上山顶,其中说明了什么道理?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1)师提问: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 (课件出示这幅画) (2)总结全文,思考:学完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三、研读课文,探究写法.1.快速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品质的?2.指名回答,师生评议.3.小结:这篇课文通过对挑山工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了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 上的精神.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脚踏实地的精神.2.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把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方式进行对比,再结合文中对人物的外貌、神 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不足之处阅读课文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建议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边读边悟,进而达到阅读的目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下册挑山工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明确任务,认识挑山工,登山方式,感受品质,拓展阅读,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挑山工教案,共10页。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下册25 挑山工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