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村晚表格教案
展开学科 | 语文 | 年级/册 | 五年级(下) | 教材版本 | 部编版 |
课题名称 |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村晚》 | ||||
教学目标 | 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
重难点分析 | 重点分析 |
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 |||
难点分析 |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 ||||
教学方法 |
1.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通过反复研读古诗,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
导入 | 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写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中包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所学的古诗再现了古代少年儿童五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雷震的《村晚》。 | ||||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 1.简介作者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2.理解课题。 (1)谁来说说“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的风景画。(指名回答) (2)解题: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 ||||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
3.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 (2)朗读指导。(指名生朗读) (3)听录音,读出古诗的节奏。 (4)探究读:通过朗读说说诗中哪两句诗写的是景,哪两句诗写的是人?(指名回答) 写景: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写人: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有感情的朗读前两句诗句,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写了什么。 出示: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指名生朗读) 释词:(指名回答已懂的字词意思) (1)陂(bēi):池岸。 (2)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含住了。 (3)浸:淹没。 (4)寒漪(yī):让人感到寒意的水中的波纹。 诗句意思: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让人感到寒意的粼粼波光。(指名生说后归纳) 出示: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指名生朗读) 释词:(指名回答已懂的字词意思) (1)归去:回去。 (2)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3)腔:曲调。 (4)信口:随口。 诗句意思: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指名生说后归纳) 5.诗文赏析 (1)交流学习: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①“衔”和“浸” 写出了什么。 ②这两句诗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③“草满池塘水满陂”中的两个“满”字的作用是什么? (2)交流学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从“横“和“信“这两个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6、再读古诗,说说古诗的大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的大意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山村晚景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天真可爱
| ||||
小结 |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含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村晚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村晚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品读欣赏,深入探究,感情朗读,背诵古诗,总结课文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村晚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村晚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朗读古诗,理解诗题,明诗意,想诗境,读古诗,悟诗情,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村晚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村晚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引入,营造情境,初感诗歌,激发疑问,指导学法,理解诗歌,深入诵读,表达感悟,拓展延伸,善加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