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 同步练习1(含答案解析)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1 酸及其性质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1 酸及其性质复习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 2.1 酸及其性质 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浓盐酸冒白雾B.浓硫酸使纸张变黑C.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臭味D.蒸发海水得到食盐晶体2.有一包镁粉和氧化镁的混合物共18g,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只得到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60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A.8g B.10g C.12g D.6g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B.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D.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4.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把滴管伸入试管内B.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对漏斗中的液体进行搅拌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D.测定溶液的pH时,将试纸先润湿再放入待测液中5.锥形瓶内装有某种溶液,小明同学用嘴将气球吹满后,把气球套在了锥形瓶上,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可看到气球体积变小,则锥形瓶内的溶液最有可能是A.氢氧化钠溶液 B.浓硫酸 C.食盐水 D.氯化钙溶液6.物质在“潮湿空气”中发生变化,主要与空气中某些气体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露置的浓硫酸变稀水蒸气有关B.生石灰堆放久了变质与氧气、水蒸气有关C.铜器表面生成铜绿[Cu2(OH)2CO3]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有关D.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二氧化碳有关7.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欲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可加入过量的稀盐酸B.欲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的Cu(NO3)2,可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C.现有NaOH、稀H2SO4、NaCl、FeCl3四种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出来D.欲除去H2中的少量水蒸气和HCl气体,可先通入足量的浓H2SO4,后通入NaOH溶液8.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 )A.H2SO4、Na2O、NaCl、NaOH B.CuSO4、HNO3、KOH、O2C.HCl、Ba(OH)2、KCl、CaO D.P2O5、HNO3、KNO3、KOH9.下列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的助燃性 B.金属的活动性 C.硫酸的腐蚀性 D.石墨的导电性10.“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小铭同学建立的下列化学模型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模型 B.物质分类模型C.燃烧条件模型 D.空气组成模型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填空题11.阅读以下有关“空气成分”的卡通图,请把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填在横线上:(1)填写下列数据或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c______。(2)你得到的信息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2)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__;(3)配制t1℃时甲的饱和溶液60克,需要甲的质量是_______;完成该实验除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4)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100克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都是饱和溶液B.溶液的质量:丙>乙>甲C.溶剂的质量:丙>乙>甲D.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13.有人为了研究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做了以下实验:在室温条件下,用烧杯倒扣在水中,烧杯内浮着一个不锈钢(不与白磷反应)制成的小船,船中放有少量白磷。现把浓硫酸缓缓地注入水中并搅拌,放白磷的小船用不锈钢做的原因是 ______ 。不一会儿,白磷发生自燃,到反应结束并冷却后,发现烧杯内水面会上升,进入水的体积占原烧杯内空气体积的 ______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14.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1)硝酸铵中的阳离子符号_________,溶于水的过程中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属于___________。(选填“氧化物”、“酸”、“碱”或“盐”)(2)三个亚铁离子的符号__________;(3) 最简单的有机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4)能作干燥剂的液体的名称是___________。15.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 X 溶液并插入温度计,逐滴加入硫酸溶液,观察到红色褪去,温度计示数上升。证明碱与酸能发生反应,且放出热量。(1)加入的 X 溶液应该是_____溶液;(2)甲同学提出滴入的硫酸不能用浓硫酸,他的理由是_____;(3)乙同学提出红色褪去不能说明酸和碱恰好反应完全,为了证明是否恰好反应,可取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少许加入_____即可(填序号)。①铜 ②镁 ③氧化铜 ④BaCl2 溶液 ⑤Na2CO3 溶液(4)若取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和10%的硫酸溶液100g混合后,加入紫色石蕊,则此时溶液呈_____色(填序号)。①紫 ②红 ③蓝三、实验题16.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氯化钠35.736.036.637.338.439.8硝酸钾13.331.663.9110169246氢氧化钙0.190.170.140.120.090.08①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_____硝酸钾的溶解度(填“>”、“<”或“=”)。②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加热后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20℃时,向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④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得到较多的硝酸钾,可以采用加热浓缩、________、过滤的方法,得到的滤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2)制作“叶脉书签”需要使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如下图所示:①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②指出图中称量步骤的错误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用质量分数为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比为 ______。17.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1)写出上图中指定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② _____。(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若试管内放置的药品为高锰酸钾,请说明该装置存在的错误_______________,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其收集装置为___(填字母)(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B作发生装置,其收集装置为____(填字母),选用该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理由是 ___ ,请写出实验室用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 。(4)硫化氢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且有毒,实验室可用固态的硫化亚铁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制取装置可选上面的___,若F用来收集尾气,则应从___端通气。
答案解析1.B【解析】A、浓盐酸冒白雾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浓硫酸使纸张炭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水中的臭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蒸发海水得到食盐晶体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2.D【解析】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镁,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故选D。3.B【解析】A、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是食醋与碳酸钙反应,将其除掉,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是利用液氮与液氧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属于混合物分离,将杂质除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4.C【解析】A、为了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后,再进一步污染试剂,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位于试管口上方垂直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故A不正确;B、用玻璃棒对漏斗中的液体进行搅拌,玻璃棒会捅破滤纸,过滤得到的滤液仍然是浑浊的,故B不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盛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正确;D、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测定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试纸上,然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故D不正确。故选C。5.A【解析】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气球体积变小,符合题意,浓硫酸、食盐水、氯化钙溶液不能吸收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题意,故选:A。6.B【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的中的水蒸气,露置的浓硫酸变稀水蒸气有关,故A正确;B、生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而变质,不能吸收氧气。故B错误;C、铜在与氧气、二氧化碳、水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铜器表面生成铜绿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有关。故C正确。D、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故D正确。故选B。7.C【解析】A、氧化钙和碳酸钙都会和盐酸反应,会把原物质除去,错误;B、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但氢氧化钠过量,会引入新杂质,错误;C、黄色溶液是氯化铁溶液,向其余三种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其中能产生红褐色沉淀的,该溶液为氢氧化钠,向沉淀中滴加另两种液体,能使沉淀溶解的为硫酸,不能溶解的为氯化钠,故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出来,正确;D、欲除去H2中的少量水蒸气和HCl气体,先通入足量的浓H2SO4,后通入NaOH溶液,会带出水蒸气,应先通入NaOH溶液,后通入足量的浓H2SO4,错误;故选C。8.C【解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A. H2SO4(酸)、Na2O(氧化物)、NaCl(盐)、NaOH(碱)。故A不符合题意;B. CuSO4(盐)、HNO3(酸)、KOH(碱)、O2(单质)。故B不符合题意;C. HCl(酸)、Ba(OH)2(碱)、KCl(盐)、CaO(氧化物)。故C符合题意;D. P2O5(氧化物)、HNO3(酸)、KNO3(盐)、KOH(碱)。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C。9.D【解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A、氧气的助燃性需要通过可燃物与氧气反应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B、金属的活动性需要金属单质与酸溶液或盐溶液反应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C、浓硫酸能夺取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中水分,生成黑色的炭,硫酸的腐蚀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D、石墨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D。10.D【解析】A、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构成,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选项错误;B、物质分为混合物与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与化合物,选项错误;C、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三者共存,固体不一定就是可燃物,如碳酸钙,气体也不一定就支持燃烧,如氮气,选项错误;D、空气中,氮气约占体积的78%,氧气约占体积的21%,其它成分约占体积的1%,选项正确。故填D。11. 氧气 78% 0.03% 空气是混合物 空气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解析】(1)空气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其中,按体积分数计,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a是氧气,b占78%,c占0.03%;(2)由上图可知,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空气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12.(1)甲>乙>丙(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3) 10g 量筒、玻璃棒(4)BC【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故填:甲>乙>丙;(2)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故填: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3)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配制t2℃时甲的饱和溶液60g,需要甲的质量是:60g× ×100%=10g,完成该实验除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量筒、玻璃棒,故填:10g;量筒、玻璃棒。(4)A、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丙变成不饱和溶液,选项A不正确;B、因为降温过程中,丙溶液质量不变,甲溶解度变化较大,析出晶体比乙多,因此所得溶液的质量:丙>乙>甲,选项B正确;C、t2℃时溶解度大小是:甲﹥乙﹥丙,故100g饱和溶液中甲的溶剂质量最小,丙的溶剂质量最大,因为降温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因此溶剂的质量:丙>乙>甲,选项C正确;D、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100克降温到t1℃,甲、乙仍然都是饱和溶液,t1℃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因此乙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由于甲在t1℃时的溶解度大于丙在t2℃时的溶解度,因此甲的质量分数大于丙,即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选项D不正确。故选:BC。13. 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白磷燃烧消耗烧杯中氧气,烧杯中压强减小,水进入烧杯,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消耗氧气的体积约占烧杯中空气体积的【解析】浓硫酸缓缓地注入水中放出热量,放白磷的小船用不锈钢做的原因是: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以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不一会儿,白磷发生自燃,到反应结束并冷却后,发现烧杯内水面会上升,进入水的体积占原烧杯内空气体积的;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烧杯中氧气,烧杯中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压强,水进入烧杯,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消耗氧气的体积约占烧杯中空气体积的。14. 吸热 盐 浓硫酸【解析】(1)硝酸铵中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符号,溶于水的过程中吸热,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属于盐。故填:,吸热,盐(2)三个亚铁离子的符号,故填:(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是,故填:(4)能作干燥剂的物质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其中液体物质是浓硫酸,故填:浓硫酸15. 无色酚酞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②③⑤ ③【解析】(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X溶液并插入温度计,逐渐滴加硫酸溶液,观察到红色褪去。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则加入的X溶液应该是无色酚酞溶液。故答案为:无色酚酞;(2)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不能确定产生的热量是浓硫酸稀释形成的,还是酸碱中和反应形成的。故答案为: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3)溶液中红色褪去能证明溶液不呈碱性,可能是酸性或中性。溶液呈酸性时,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溶液呈中性时,溶质是硫酸钠。①铜:铜不和硫酸反应,加入后,无明显现象,无法区分。①错误;②镁:镁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能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则为酸过量,若没有气泡产生,则恰好完全反应。②正确;③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能观察到氧化铜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有明显现象,则为酸过量,若无明显现象,则恰好完全反应。③正确;④氯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溶液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无论是酸过量还是恰好完全反应,始终都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无法正确判断。④错误;⑤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则为酸过量,若没有气泡产生,则恰好完全反应。⑤正确。故答案为:②③⑤;(4)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为:100g×10%=10g。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消耗的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关系如下:由此可知,98份质量的硫酸与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混合后,氢氧化钠有剩余,则溶液呈碱性。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性溶液变蓝。故答案为:③。16. <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减小 降温结晶 K+、NO3-、Na+、Cl- 量筒 称量时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左盘 氢氧化钠放在称量纸上称量 2︰3【解析】(1)①由表中数据可得,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37.3g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110g;②由表中数据可得,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加热后变浑浊;③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导致氢氧化钙从溶液中析出,故20℃时,向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若要除去氯化钠,应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反复结晶,得到的滤液中含有含有硝酸钾和氯化钠,故离子有:K+、NO3-、Na+、Cl-;(2) ①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是量筒;②据图分析错误操作是:称量时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左盘;氢氧化钠放在称量纸上称量(应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③所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50g10%25%=20g,需要水的质量=50g-20g=30g。故所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比为2:3。17. 锥形瓶 水槽 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C E 密度大于空气 B a【解析】(1)①为锥形瓶,②为水槽。(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应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度更高。(3)CO2的密度大于空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为稀盐酸和大理石,另外产物有水和氯化钠,其化学方程式为。(4)制取硫化氢时,使用的药品及条件与制取CO2的类似,故选用B装置,因其密度大于空气的,在使用F装置收集时,应从a管通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海水“晒盐”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六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2 化学与材料研制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1 化学与能源开发随堂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