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册写作 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展开文者,意为先,所以学生在写作之前,一定要审好题,立好意。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立意,是确定文章主旨的简称。主旨,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材料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意思,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平时,主旨也经常被称作主题、中心思想、中心意思等;在议论文中,主旨一般又被称作中心论点。
面对一道作文考题,首要任务是审读题目,准确把握要求,正确进行立意。只有审好题,立好意,接下来的选材、构思、表达等才能有的放矢,一气呵成。如果审题不清,立意俗套,轻则影响作文表达效果,重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让作文“误入歧途”,最终以失败收场。
【目标要求】
1.学会审题的一般技巧,确保写作符合要求。
2.把握立意的基本技巧,学会确立较为深刻的主题。
3.提高对问题的思辨能力,提高对生活的品读和思考能力。
【写作点拨】
一、审题:解决“题目是什么”的问题。
大致来讲,审题的注意事项有这样两点:一是全面。即通过审题,全面了解题目的要求。题目的基本要求有这样几个方面:写什么类型的作文,写作提示,具体的写作要求等。二是细致。即通过审题,明确写作的重点。题目中所蕴含的信息,题目本身有哪些内涵,这些都需要细细公析。这点,存材料作文中尤为明显。如果对材料的分析不足够细致,往往就会漏掉很多重要的信息,从而影响表达效果。
具体来说,审题要掌握以下方法:
(一)全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1.审关键词。 一般说来,关键词也是题目的重点。把握了题目的关键词,也就是把握了题目的重点。就审题的步骤而言,我们首先就是要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从而把握题目的主要含义;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将题目一个词一个词地分析,从而全面把握题目本身的含义。
2.审导语。 为了更好地让考生理解题目,很多时候,命题者还在提供全命题作文题目的同时,提供了导语或者一些提示。这些对于我们审题及打开作文思路,也是大有裨益的。
3.审限制。 在审题时,我们还要注意审清的是题目本身的限制。有的题目,会在立意、取材范围、文体、写作手法等方面做一些比较明显的限制。如“一封家书”,这个题目就对文体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书信,而且收信人是家人,而不是别人。把握了这两个方面,对于我们写作思路的打开与整理,显然就有很大的帮助。
(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由于半命题作文所提供的作文题目不完整,所以,我们在审题时,就要先审明已提供的题目部分所包含的意思,以及各种限制条件,从而为下一步的立意、选材等做好准备。
比如, “晒出我的 ”,从这个题目中,我们就能看出,题眼是“晒”,也就是说我们写作的重点,应把握“晒”的内容及原因、影响来写,有什么样的影响,又是如何影响的。如此一来,“晒出我的幸福”“晒出我的感悟”“晒出我的心得”“晒出我的心里话”等题目自然而然就来了。
事实上,由于题目类型及本身的不同,不同的半命题作文,有着不同的限制情况。这就要求我们用变化的眼光来面对题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尽管现在中考作文不设审题障碍,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审题。如果要谈约束,那么话题就是对我们最大的约束。因为所写的内容必须与话题有关。这样,审清题意,把握话题的含义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我们写好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基础。
比如, “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我们首先就要明确“底线”的本义为最低的条件,最低的限度,比如法律底线,超越法律底线就是违法,现在多指事情在能力范围前的临界值。明确了这点,就非常有助于我们下一步思路的拓展与整理。
另外,我们在审题时还要特别注意对题目中导语的解读。事实上,有人把导语当作话题的提示语。这个说法很有道理。因为在很多时候。导语对于话题确实有着很好的提示作用。
(四)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对于材料作文来讲,首先要做的就是读懂材料。这也是写好材料作文的重要基础。如果对于材料的理解局限于一知半解,那么接下来的立意、选材、布局等再好,也是不会成功的。所以在面对材料作文时,大家一定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材料,力求准确地理解材料的内涵。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面对所提供的材料,我们不妨将它当作一篇小文章来读。对于所提供的多则材料,我们还要注意材料之间的异同,特别是材料之间的联系。
比如下面这道作文题就提供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 小羊要独穿沙漠,行前,妈妈说,千万别把路边的草吃光。途中小羊突然想回家,却因为自己来时耐不住饥饿,把路两边本就稀疏的小草连根吃掉了,所以无法找到回家的路。它这时才明白了妈妈的话:那既是留给后来者的希望,更是留给自己的后路啊。
材料二 《莱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说的是在经过狭窄的道路时,要留一步让别人过得去;在享受甘美滋味时,要分一些给别人品尝。
我们可以先对两则材料进行分别把握,材料一通过小羊独穿沙漠吃草的经历,说明路边的小草不能吃光,因为那是希望,也是后路,从而提示我们要给别人留下希望,给自己留下后路;材料二主要意思是要谦让别人和与别人分享甘美,然后将这两则材料加以联系,我们就不难得出材料所蕴含的主题:学会与人分享。
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同样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往往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而在一篇文章里,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这多种理解都写下来,那么,怎么办呢?很简单,选好角度。通过对各个角度的比较,选择材料从自己感受最深的角度来写,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把握最大的角度来写。
二、立意:别出心裁,巧妙选取角度。
文章的立意指在审题的基础上确立主旨(中心思想)。其方法如下。
1.化大为小。
也就是说,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选择一个小的切人口,将一个“大”的作文范围化为一个比较“小”的作文范围,从小处着手来写。
现在出现在中考考场上的,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一般来讲,写作内容都比较宽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想使文章的立意新颖,如果只是笼统地去写,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可是,如果化大为小,将立意确定在一个比较小的方面,那么就能很好地做到“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从而达到新颖别致的效果。
2. 深入思考。
鲁迅先生针对写作说过这样的话: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如何“开掘”?就是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培养自身的高尚情操,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对社会、生活、人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透过现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进而高屋建瓴,探讨具有规律性的思想观点,概括出具有哲理性的认识。
常用的思考方法有:转换角度思考、联系的观点思考、发展的观点思考等。
这件事如果换成我做,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这件事发生的意义在哪,不好又在哪——这就是转换角度思考;送贺卡、送书,送的是不同的礼物,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它说明我们在长大,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友谊的重视——这是运用联系的观点思考;以前是怎样,现在是怎样,以后又会怎样—一这是运用发展的观点思考。
对于一种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了什么?对于我们的生活而言,好不好?好,在哪?不好,又在哪?如果是好现象,如何能使其更多地发生?如果是不好的现象,又如何能使其减少甚至消灭?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青少年又如何面对才是正确的?……如此一想,对于现象自然就会形成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感想也会丰富而正确。
3. 反弹琵琶。
对于人们习惯性的认识以及所熟悉的事物,注入新的元素,重新解读,从而给人以新启迪和感受,让人耳目一新,达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比如说,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运用反弹琵琶的方法,就可以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人们常说“班门弄斧,贻笑大方”,运用反弹琵琶的方法,我们就可以说“班门弄斧,值得提倡”;人们常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运用反弹琵琶的方法,我们就可以说“功夫再深,铁杵也未必能磨成针”……如此,达到的效果不言而喻。
4. 夯实思想底蕴。
在平日的生活学习中,要做有心人,注意观察生活,从中捕捉写作素材;经常阅读书报,积累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包括文学作品中和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积累一些哲理名言,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立意深刻的文章往往材料运用得当,富有内涵。
示例: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一种禅宗的境界,忘怀事务,遁入空寂,可获得一种宁静的生活之美、闲适之美,但这也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超脱。周国平说过:“超脱,即彻悟人类的根本局限,对暂时和相对的人生遭遇保持心理距离。”(中考佳作《寻找心灵的栖居地》)
在这一段里,作者就引用了诗词名句和名人名言,在对比中具体地论述了何为真正的超脱,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底蕴,给人以美好的享受。
【名家领航】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毕淑敏
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话。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是童话。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多遍,它也被翻译成"人鱼公主"。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海的女儿,好像太阔大太神圣了些。人鱼呢,就显得神秘而灵动,还有一点点怪异。
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已。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到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脸盆里的水泡就有些发呆,心中疑惑地想,这一个水泡,是不是善良的人鱼公主变成的呢?看到风把小水泡吹破,更是分外伤感。
大约18岁的肘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次很容易地读出了爱情。原来,这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啊!你看,她之所以能忍受那么惨烈的痛苦,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样的甲板上跳舞,她是宁肯自己死,也不要让自己所爱的人死。这是一种多么无私和高尚的不求回报的爱啊!
到了28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来了。她的母亲在生了6个女儿之后去世了,我猜想这个女人临死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她的女儿,不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她一定是再三再四地交代给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料她的孩子,特别是最小的女儿。
到了38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再读人鱼公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我有点纳闷,安徒生在写作之前,有没有一个详尽的提纲呢?我的结论是--大概没有。似乎能看到安徒生的某种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当然了,大轮廓走向他是有的,这个缠绵悱恻一波三折既有血泪也有波浪的故事,一定是在他的大脑里酝酿许久了。但是,连读了几遍之后,感到结尾处好像有点画蛇添足。
现在,我48岁了。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无论海底的世界怎样瑰丽丰饶,因为没有灵魂,所以人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人鱼公主是顽强和坚定的,她选定了自己的道路就绝不回头,终于,她得到了自己终就一个灵魂的机会。在一个接一个严峻的考验之后,在肉体和精神的磨砺煎熬之后,她又踏上了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
这个悲壮而凄美的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动人心弦,常读常新。于是想,当我58岁……68岁……108岁(但愿能够)的时候,不知又读出了怎样的深长?
点 评
这篇文章堪称审题、扣题作文的典范。8岁时,从《人鱼公主》里读出忧伤;18岁时,从《人鱼公主》里读出爱情;38岁时,从《人鱼公主》里读出技巧;48岁时,从《人鱼公主》里读出灵魂……并且作者还想将来重读《人鱼公主》。作者以年龄为线索,不断重新阐释《人鱼公主》的主题,详细深入地表现了标题中的“常读常新”。
温暖人生
孙苏
那时候我很小,独自去离家有20分钟路程的电影院看电影。看完电影出来,我迷路了。这时华灯初上。不知是恐惧还是 A (xiu se),我不敢去问任何人,忍不住嘎嘎地哭了起来。
这时走过来一对夫妇,那穿着薄呢大衣的女人低头拉住我的手轻声问道:"怎么了,小姑娘?"我大哭起来,告诉他们我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那女人随即轻轻摸了摸我的头说:"没关系,咱们一起去找找,好吗?"她又俯身拉起了我的手,我在黑暗中感觉着她手的温暖。
原来我离家并不远。那对善良的夫妇将我轻轻一送,就送到了我母亲的身边。④我破涕为笑的时候,他们向我微笑一下,转身离去了。夜色笼罩了他们修挺笔直的身影,我手心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
几十个寒冬酷暑过去了,我已有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但他们留给我的温暖,仍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中。
十几岁时的我常独自一个人去粮店买粮。那一次,我努力将一袋粮背到我单薄的肩上。可我却没有将它背上去。咬着牙,较着劲,试了一次又一次,始终差那么一点儿,我无望地站在这一袋粮食前。
我决定再试一次,忽然粮袋顺利地上了肩。我 B (cha yi)地转过头,发现一双苍老而虬筋毕露的手正托住我的粮袋,一双同样苍老却充满慈爱的眼睛在亲切地注视着我。给了我这一把力气的竟是一个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老人。那力气化作一股暖流汩汩地流进我的心里。
一次,我生病在床,心绪异常烦躁,嘴唇干裂出一层白皮。突然听见"啪"的一声脆响,什么东西摔碎了。我恼怒地大喊起来:"娇娇,你又在淘气!你能不能让人安静一下?你真太不懂事了。"屋内静了半晌,才见女儿怯怯地走到我身边嗫嚅着说:"妈妈,我看你嘴太干了,想给你倒点热水喝,我不是故意弄碎杯子的,你别生气好吗?"我一下子把女儿那溢满莹莹泪水的眼睛紧紧地吻住了。我吮吸着女儿的泪,暖暖的,有点咸。
人的一生可能经历过许多喜怒哀乐,但最能拨动你心弦的却可能是那一次次温暖轻柔的抚摸。它就像那 C (pai huai)在你周围的微风和细雨,让你体味着人生的温暖。
这温暖的感觉浸润我的心许久了,我常被它逼得扪心自问:你曾向迷路者伸出你的友|谊之手吗?你给了对你也许并不重要,但却是别人所急需的一把力了吗?你能谅解和宽容那|些无意中伤害了你的人吗?只要感觉到那一丝丝温暖存在,人生就会轻松多了。能够给人以这种温暖,我想快乐一定会更大些。
点 评
这篇文章新颖而巧妙,作者通过写自己从小到大经历的三件事,表达了自己的感悟:人生因有来自他人的关心而变得美好,只要感受到了温暖,人生就会变得轻松,那么,我们给了别人这样的温暖吗?——看来,作者是由自己感受的温暖去反省自己,推己及人,每个人都需要温暖,当我们感受到温暖的时候,是否给了别人温暖呢?
【满分范文】
栗香暖冬
隆冬,干冷的空气裹挟着渗入骨头的寒意,天空也泛着干冷的蓝色,太阳若隐若现地躲藏在慵懒的云朵之后。“呜——呜——”北风呼啸而过,灰褐色的枯枝惊得瑟瑟发抖。可这一切都被淹没在爷爷炒栗子的声音中。
爷爷身穿厚厚的棉袄,围着一块头巾,挥舞着大勺,正卖力地翻炒着一大锅板栗。一颗颗栗子像被打磨过的滚珠,密密地挤在一起,随着爷爷手臂的挥舞在大铁锅里从左向右又自右向左地游动着,都想抢占温度最舒适的位置。
大伙儿都簇拥在爷爷身旁,看锅里的蒸汽一点点升腾,看他原本冻得苍白的脸因热气烘烤而渐渐红润起来。“砰”,一颗栗子从锅中炸出来,直冲着爷爷眼角去了。香甜的空气瞬间支离破碎,只剩下惊慌的人群和救护车的笛呜。
这是好几年前的事了。爷爷的眼睛和视力勉强保住了,可那口大铁锅,他再也没碰过了。爷爷在北京这块土地上度过了大半辈子,他没有什么爱好,唯独对炒栗子有一种特别的热情。从我记事起,每年爷爷都会在入冬时架起那口大铁锅,热热闹闹地炒上几锅板栗,再分给街坊邻居。“这天儿一天比一天冷了,吃点儿刚出锅的粟子,热乎乎的暖心肠哟!”爷爷总会提前把最好的那包栗子留给我。剥开栗子外壳,橙黄色的粟肉露出来,还氤氳着热气,小心翼翼地咬一口,香香糯糯的。“真香!”我含糊着说。这时候,爷爷脸上的皱纹会绽出一朵花:“好吃就好!多吃点儿,多吃点儿!”
可现在,爷爷的栗香已经远去。每年冬天我都会给他买粟子,每次他笑着接过去,可刚吃一两颗就放在一旁了。是呀,什么样的栗子能比得上爷爷自己炒的粟子呢?
今年,我突然想尝试一下。我让妈妈悄悄帮我买来新鲜的板栗,趁爷爷不在家时把它们洗净,切上小口,再抹上一层薄薄的蜂蜜,放入烤箱。时间一到,我满怀惊喜地看着刚出烤箱黄灿灿的板栗。爷爷回来了,我突然忐忑起来,不知道爷爷是否喜欢。我挑出烤得最好的那些栗子,精心在盘子里摆成花样:“爷爷,这是我用烤箱刚烤出来的栗子,跟您炒的栗子肯定不一样,不过这可是我的第一份‘劳动成果’,您要不要尝尝?”爷爷先是一怔,然后接过我的栗子。他熟练地剥开,一反以往直接吞下的方式,细细地嚼了嚼:“嗯,孙女烤的栗子真香啊……”那一刻,爷爷和我的眼睛都湿润了。
栗子还在冒着热气,黄灿灿的外壳映射出隆冬明媚的阳光。变的是方式,不变的是我和爷爷的情谊,是颗颗板栗里蕴藏的爱。
点评:
内容使立意深刻:本文借助栗子讲述亲情的故事,先描述回忆爷爷当众表演炒栗子的精彩场面,再叙述爷爷意外受伤后的落寞,使舐犊情深的形象跃然纸上;又用“我”尝试为爷爷烤栗子来表现“我”对爷爷的心疼和一片孝心,真挚感人。祖孙之间爱的互动使文章的意蕴变得丰厚。
细节让主题深刻: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反衬爷爷对炒栗子的钟爱;中间叙写爷爷炒板栗分给街坊邻居,并且把最好的栗子留给“我”,突显爷爷的大爱与小爱之情;结尾描写爷爷吃“我”烤的板栗的一系列神态、动作, “怔”“接过”“剥开”“嚼”等词语,表现爷爷对“我”烤板栗行为的欣赏,以及体悟到“我”的孝心时的感动。
结尾使主旨升华:环境描写烘托祖孙情谊的浓郁,同时照应开头;“颗颗板栗里蕴藏的爱”中的“爱”是相互的,是爱幼敬老之爱;结尾段“板栗香,环境暖”呼应标题,深化主题。
【链接中考】
很多中考作文题就来源我们课本单元训练的作文,有的稍作变形,有的就是原题。2021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作文题与本单元“写作实践三”(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字。)几乎如出一辙。请看真题:
(2021黑龙江哈尔滨) 三、作文(50分)
泰山、黄山……都是自然界壮美秀丽的山,理想、成就……都是人生要努力攀登的山,苦难、挫折……都是人生要跨越的山。
请以“面对那座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由此可见,我们要认真对待课本单元作文,写好每单元的作文“写作实践”题。这样,我们在中考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写作 审题立意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写作 审题立意教案,共3页。
初中语文写作 审题立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写作 审题立意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的寓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 审题立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 审题立意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写作目标,评价标准,评价任务,指导建议,素材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