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4章《24.2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公开课教案及反思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1941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4章《24.2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公开课教案及反思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1941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1.1 圆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1.1 圆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提问,合作探究,归纳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1、知道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2、经历探索两圆的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圆心距的数量关系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并会根据两圆的半径、圆心距的数量关系判定两圆的位置关系.3、继续渗透数形结合和类比、分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让学生阅读,老师合理引导,让学生能从类比中自主获得知识、从而 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两圆位置关系与对应数量关系的运用. 教学难点:两圆的位置关系对应数量关系的探索.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直线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用数量关系如何判别位置关系?2、学生举例生活中有两个圆的一些物体.3、让学生在纸上画2个大小不同的圆,剪下后将其外部逐渐靠近,感受两圆的位置关系.教师用再类似地在黑板上演示,引导学生发现、归纳两圆的位置关系.二、合作探究 1.两圆位置关系的定义 注:(1)分类的标准:①公共点的个数;②一个圆上的点是在另一个圆的内部还是外部. (2)两圆相切是指两圆外切与内切两种情况. (3)两圆同心是内含的一种特殊情况. 2、回顾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因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由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定义的,所以我们类比来定义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学生的思考归纳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①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②外切: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除公共点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③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一个圆上的点有的在另一个圆外部,有的在另一个圆内部;④内切:两个圆有一个公共点,除公共点外,⊙O2上的点在⊙O1的内部;⑤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O2上的点都在⊙O1的内部.(注:外离和内含都没有公共点,外切和内切都有一个公共点,相交有两个公共点)(说明:类比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定义,让学生给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下定义,这是一种数学方法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索能力有较大的帮助.)3.两圆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圆心距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 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r,圆心距为d,那么 两圆外离 d > R+r 两圆外切 d = R+r 两圆相交 R-r < d <R+r(R≥r) 两圆内切 d = R-r(R > r) 两圆内含 d < R-r(R > r) (学生阅读教学内容,对比教材语言,规范化叙述相关概念.)5.概念辨析: 1.若两圆没有交点,则两圆外离.-- -----( ) 2.若两圆只有一个交点,刚两圆外切-----( ) 完成表格: 填写下表(其中R、r表示两圆的半径,d表示圆心距)两圆的位置关系Rrd外离65 内含32 432内切 17外切6 10(说明:通过一组辨析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运用新知解决简单问题)三.例题尝试例1.已知⊙O1、⊙O2的半径为R、r,圆心距d=6,R=2.(1)若⊙O1与⊙O2外切,求r;(2)若r=8,⊙O1与⊙O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若r=5,⊙O1与⊙O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说明:加强理解和记忆,巩固两圆的位置关系和圆心距与半径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例2 (变式训练) 已知⊙A、⊙B 的半径为rA、rB,圆心距d=6cm,rA=1cm, rB=3cm,若动圆⊙A在直线AB上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则经过多少秒后,两圆相切? (说明: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一题多用,变式训练,进一步巩固两圆的位置关系和圆心距与半径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四.反馈练习1.⊙O1与⊙O2的半径分别为6 cm和10cm,若两圆的圆心间的距离d=12.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外离 B、相切 C、内含 D、相交2.⊙O1与⊙O2的半径分别为3 cm和4cm,若两圆外切,则d= .若两圆内切,则d=____.五、归纳小结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两圆相离、两圆外切、两圆相交、两圆内切、两圆内含;2、两圆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圆心距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 六【课后作业】班级 姓名 1.如图,国际奥委会会旗上的图案是由五个圆环组成,在这个图案中反映出的两圆位置关系有( ).A.内切、相交 B.外离、相交 C.外切、外离 D.外离、内切 2.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cm和2cm,圆心距为5cm,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外离 B.外切 C.相交 D.内切3.若⊙O1与⊙O2的半径分别为4和9,根据下列给出的圆心距d的大小,写出对应的两圆的位置关系:(1)当d=4时,两圆__ ; (2)当d=10时,两圆_ ; (3)当d=5时,两圆_____; (4)当d=13时,两圆____; (5)当d=14时,两圆____.4.⊙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3 cm和4cm,若两圆外切,则d=_____;若两圆内切;d=____.5.两圆的半径分别为10 cm和R、圆心距为13 cm,若这两个圆相切,则R的值是____.6.半径为5 cm的⊙O外一点P,则以点P为圆心且与⊙O相切的⊙P能画_______个.7.两圆半径之比为3:5,当两圆内切时,圆心距为4 cm,则两圆外切时圆心距的长为_____.8.两圆内切时圆心距是2,这两圆外切时圆心距是5,两圆的半径分别是______、_______9.两圆内切,圆心距为3,一个圆的半径为5,另一个圆的半径为 .10.已知定圆O的半径为2cm,动圆P的半径为1cm.(1)设⊙P与⊙O相外切,那么点P与点O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点P应在怎样的图形上运动?(2)设⊙P与⊙O相内切,情况又怎样? 11.已知:如图,⊙O1和⊙O2相交于A、B两点,半径分别为4cm、3cm,公共弦AB=4cm,求圆心距的长. 选做题.已知O1与O2的半径分别为R,r(R>r),圆心距为d,且两圆相交,判定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d—R)x+r2=0根的情况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本着类比思想理念,采用了探究性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动手、动脑,创设轻松、自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上完课后,我校备课组借助原来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过程分析,对本课进行深刻的课后反思,并把上这节课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一、成功点滴 本节课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探究创新→→能力迁移→例题讲解→归纳小结→体验感受这样的教学流程,整个过程比较顺畅自然。 让学生自己动手,分组讨论交流并总结出结论,贯穿了观察、猜想、验证等过程,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探索过程,“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落实比较好。通过复习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回顾了相离、相切、相交等概念的形成,完成本课所需相关关知识的储备。点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关圆与圆位置关系的一些实物,如两个轮胎、日全食、奥运五环等,对一些位置关系有初步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制两圆环的平移,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合作探究两圆的位置关系,肯定各小组的分类:三种(交点个数的不同)、五种、六种(包括内含的特殊位置-同心),教师给学生展示动画,以直观形式让学生感受,便于学生理解,增强数学课的生动性。精挑例题,分层练习,通过简单的习题(填表),直接使用两圆的不同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进行判断,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取得了预设的效果。设计相切习题一道,弥补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的有关动点动图相关内容的不足。二、不足之处 在课堂中缺少了让学生充分表述自我观点、意见、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机会。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应该只关注回答结果,也应该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用恰当的语言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难点是探索圆和圆五种位置关系所对应的数量关系,在探索过程中,由于让学生思考时间过长,个别环节时间分配有欠缺,导致学生练习时间偏少,虽也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但总觉得有点姗姗开场却草草收尾的意味。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更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把教学设计得更好。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 圆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九年级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