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华师一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华师一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
A.易燃固体 B.无机氧化剂
C.腐蚀类物质 D.爆炸物
2.(2分)下列描述蕴含的化学知识,与胶体无关的是( )
A.滴水石穿
B.水乳交融
C.盐卤点豆腐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3.(2分)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
①Fe(OH)3胶体
②水
③蔗糖溶液
④FeCl3溶液
⑤云、雾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4.(2分)化学实验需注意安全。在制备Fe(OH)3胶体时,无需注意事项为( )
A.护目镜 B.用电 C.明火 D.热烫
5.(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KNO3固体不导电,所以KNO3不是电解质
B.铜丝、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C.熔融的MgCl2能导电,所以MgCl2是电解质
D.NaCl溶于水,在通电条件下才能发生电离
6.(2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H2SO4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B.MgO和稀HCl混合:MgO+2H+=Mg2++H2O
C.铜片插入AgNO3溶液中:Cu+Ag+=Cu2++Ag
D.稀HCl滴在石灰石上:CO32﹣+2H+=H2O+CO2↑
7.(2分)瓦斯中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时极易爆炸,此时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
A.1:4 B.1:2 C.1:1 D.2:1
8.(2分)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0.5mol Al2(SO4)3中含有O原子的数目为( )
A.3NA B.4NA C.6NA D.12NA
9.(2分)将30mL 0.5mol•L﹣1 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的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3 mol•L﹣1 B.0.05 mol•L﹣1
C.0.03 mol•L﹣1 D.0.02 mol•L﹣1
10.(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2.4L N2中一定含有2mol N原子
B.40g NaOH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C.常温常压下,20mL NH3和60mL O2所含原子数之比为2:3
D.等质量的O2和O3中,所含原子物质的量不同
11.(2分)实现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SO3→H2SO4 B.Cu→Cu(NO3)2
C.CO→CO2 D.CuO→Cu
12.(2分)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ClO3﹣+2M3++4H2O=M2O7n﹣+Cl﹣+8H+,M2O7n﹣中M的化合价是( )
A.+4 B.+5 C.+6 D.+7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都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4分)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加热煮沸饱和氯化铁溶液也可得到Z中液体
B.过滤可除去Z中的Cl﹣
C.Z中透明的液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
D.Y中反应离子方程式: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
14.(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
B.化学反应中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升高,必定有另外一种元素化合价降低
C.配制溶液一定需要使用容量瓶
D.84消毒液在消毒过程中一定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5.(4分)元素铬(Cr)的几种化合物存在下列转化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Cr2O3固体 KCrO2溶液(绿色) K2CrO4溶液(黄色) K2Cr2O7溶液(橙红色)
A.反应①表明Cr2O3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B.反应②利用了H2O2的氧化性
C.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2CrO2﹣+3H2O2+2OH﹣═2CrO42﹣+4H2O
D.反应①②③中铬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
16.(4分)PbO2、KMnO4、Cl2、FeCl3、CuCl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Cu+2Fe3+═Cu2++2Fe2+
B.10 Cl﹣+2 MnO4﹣+16 H+═2 Mn2++5Cl2+8H2O
C.2 Fe2++Cl2═2 Fe3++2Cl﹣
D.5 Pb2++2MnO4﹣+2 H2O═5 PbO2+2 Mn2++4H+
17.(4分)科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某种固体单质(由单原子构成)在棱长为 1×10﹣7cm 的立方体中含有 20 个原子,其密 度为 4g•cm﹣3.则此单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最接近( )
A.32 B.65 C.120 D.150
18.(4分)室温下,一个密闭容器,中间有一个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厚度可忽略)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当左边充入空气,右边充入H2和O2的混合气体,隔板恰好处于容器中间位置,将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活塞先左弹,恢复至室温后(忽略液态水的体积),隔板停在如图位置。则原来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
A.1:1 B.2:1 C.4:1 D.2:3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9.(8分)填写下列空白:
(1)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CO2和SO2,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5g•L﹣1的NH3与CH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 ,该混合气体相对氢气的密度为 。
(3)已知8g A能与32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 C和一定量的D;现将16g A与70g B混合,充分反应后,生成2mol D和一定量的C,则D的摩尔质量为 。
20.(10分)思益饮用矿泉水的标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该矿泉水瓶的材料属于 (填序号)材料。
A.金属
B.合成
C.天然
(2)该矿泉水 (填“能”或“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3)请计算Sr元素最低物质的量浓度(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已知Sr2+的性质与Ca2+相似。若某溶液中含有较大浓度的Sr2+,请设计实验来检验Sr2+的存在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硬水中一般含有较大浓度的Ca(HCO3)2。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a(OH)2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1.(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的三次检测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
检测次数
溶液中检测出的溶质
1
KCl、K2SO4、Na2CO3、NaCl
2
KCl、BaCl2、Na2SO4、K2CO3
3
Na2SO4、KCl、K2CO3、NaCl
(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 次的检测结果肯定不正确。
(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SO42﹣、CO32﹣和Cl﹣,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探究与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一步
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检验① 的存在
②
第二步
继续滴加过量的③
检验SO42﹣的存在
④
第三步
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
检验Cl﹣的存在
⑤
⑥以上操作存在错误的是第 步,原因是 .
22.(12分)实验室需要1.0mol•L﹣1的H2SO4溶液960mL,现有三种不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SO4溶液:
①200mL 0.5mol•L﹣1的H2SO4溶液;
②120mL 25%的H2SO4溶液(ρ=1.18g•mL﹣1);
③足量的18mol•L﹣1的H2SO4溶液。
老师要求把①②两种H2SO4溶液全部用完,不足的部分由③来补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25%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保留1位小数)
(2)配制该H2SO4溶液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为 mL。
(3)配制时,该同学的操作顺序如下,请将操作步骤B、D补充完整。
A.将①②两溶液全部倒入烧杯中混合均匀;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18mol•L﹣1的H2SO4溶液 mL,沿烧杯内壁倒入上述混合液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C. 后,将混合均匀的H2SO4溶液沿玻璃棒注入所选的容量瓶中;
D. 。
E.轻轻摇动容量瓶:
F.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最低处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G.将容量瓶盖紧,摇匀。
(4)操作B中,如果仰视量筒的刻度线,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3.(10分)亚硝酸钠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由于NaNO2有毒性,将含该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会引起水体严重污染,所以这种废水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处理方法之一如下: NaNO2+ KI+ → NO↑+I2+K2SO4+Na2SO4+ 。
(1)请将上述反应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2)从环保角度来讲,用上述反应来处理NaNO2并不是最佳方法,其原因是 。若要更好的处理NaNO2,所用物质的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应该比KI更 。(填“强”或“弱”)
(3)向Fe(NO3)3溶液中加入Na2SO3溶液,溶液先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然后又变为棕黄色。
①请写出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的反应离子方程式 。
②溶液又变为棕黄色的原因是 。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
A.易燃固体 B.无机氧化剂
C.腐蚀类物质 D.爆炸物
【解答】解:A.图示为易燃固体标志,故A不选;
B.图示为氧化剂标志,故B不选;
C.图示为腐蚀品标志,故C选;
D.图示为爆炸品标志,故D不选。
故选:C。
2.(2分)下列描述蕴含的化学知识,与胶体无关的是( )
A.滴水石穿
B.水乳交融
C.盐卤点豆腐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解答】解:A.滴水石穿是发生了反应CaCO3+CO2+H2O=Ca(HCO3)2,和胶体无关,故A正确;
B.牛奶是胶体,故水乳交融和胶体有关,故B错误;
C.豆浆是胶体,故盐卤点豆腐和胶体的性质有关,故C错误;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描述的是海上的云雾美景,而云和雾是胶体,故和胶体有关,故D错误。
故选:A。
3.(2分)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
①Fe(OH)3胶体
②水
③蔗糖溶液
④FeCl3溶液
⑤云、雾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解答】解: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只有胶体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①Fe(OH)3胶体和⑤云、雾都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③蔗糖溶液④FeCl3溶液为溶液分散系;②水为纯净物,都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故选:B。
4.(2分)化学实验需注意安全。在制备Fe(OH)3胶体时,无需注意事项为( )
A.护目镜 B.用电 C.明火 D.热烫
【解答】解: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向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停止加热,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液体飞溅对眼睛、皮肤可能造成的伤害以及明火的危险,由于无需用电,故无需注意的事项是用电安全,
故选:B。
5.(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KNO3固体不导电,所以KNO3不是电解质
B.铜丝、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C.熔融的MgCl2能导电,所以MgCl2是电解质
D.NaCl溶于水,在通电条件下才能发生电离
【解答】解:A.硝酸钾熔融状态、水溶液都能导电,是电解质,故A错误;
B.铜丝、石墨是单质,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氯化镁熔融状态能导电,是电解质,故C正确;
D.电离不需要通电,故D错误。
故选:C。
6.(2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H2SO4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B.MgO和稀HCl混合:MgO+2H+=Mg2++H2O
C.铜片插入AgNO3溶液中:Cu+Ag+=Cu2++Ag
D.稀HCl滴在石灰石上:CO32﹣+2H+=H2O+CO2↑
【解答】解:A.铜为不活泼金属,不能置换出氢气,故A错误;
B.MgO和稀HCl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2H+=Mg2++H2O,故B正确;
C.电荷不守恒,应为Cu+2Ag+=Cu2++2Ag,故C错误;
D.稀HCl滴在石灰石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H2O+CO2↑+Ca2+,故D错误。
故选:B。
7.(2分)瓦斯中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时极易爆炸,此时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
A.1:4 B.1:2 C.1:1 D.2:1
【解答】解: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令甲烷与氧气的质量分别为1g、4g,则:
l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mol,
4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mol。
同温同压下,甲烷与氧气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mol:mol=1:2。
故选:B。
8.(2分)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0.5mol Al2(SO4)3中含有O原子的数目为( )
A.3NA B.4NA C.6NA D.12NA
【解答】解:由于Al2(SO4)3中含3个SO42﹣,而SO42﹣中含4个氧原子,故0.5mol Al2(SO4)3中含有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n=0.5mol×3×4=6mol,个数为N=nNA=6mol×NA/mol=6NA,
故选:C。
9.(2分)将30mL 0.5mol•L﹣1 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的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3 mol•L﹣1 B.0.05 mol•L﹣1
C.0.03 mol•L﹣1 D.0.02 mol•L﹣1
【解答】解:设稀释后的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稀释前后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则:
0.03L×0.5mol•L﹣1=0.5L×c mol/L
解得c=0.03
故选:C。
10.(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2.4L N2中一定含有2mol N原子
B.40g NaOH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C.常温常压下,20mL NH3和60mL O2所含原子数之比为2:3
D.等质量的O2和O3中,所含原子物质的量不同
【解答】解:A.在标况下22.4L N2中一定含有2mol N,故A错误;
B.40g NaOH配制成1L的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故B错误;
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气体物质的量与体积成正比,则20mL NH3和60mL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0mL:60mL=1:3,含有原子数之比为1×4:3×2=2:3,故C正确;
D.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原子构成,依据n==可知,等质量的O2和O3中所含氧原子个数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11.(2分)实现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SO3→H2SO4 B.Cu→Cu(NO3)2
C.CO→CO2 D.CuO→Cu
【解答】解:A.SO3→H2SO4,反应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Cu→Cu(NO3)2,Cu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故B错误;
C.CO→CO2,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故C错误;
D.CuO→Cu,Cu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加入还原剂,故D正确。
故选:D。
12.(2分)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ClO3﹣+2M3++4H2O=M2O7n﹣+Cl﹣+8H+,M2O7n﹣中M的化合价是( )
A.+4 B.+5 C.+6 D.+7
【解答】解:离子方程式前后遵循电荷守恒,所以﹣1+2×(+3)=﹣n+(﹣1)+(+8),解得n=2,根据化合价规则,M2O7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所以M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都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4分)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加热煮沸饱和氯化铁溶液也可得到Z中液体
B.过滤可除去Z中的Cl﹣
C.Z中透明的液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
D.Y中反应离子方程式: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
【解答】解:A.加热煮沸饱和氯化铁溶液,氯化铁的水解程度无法控制,溶液会变浑浊,不能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A错误;
B.胶体和溶液均能透过滤纸;过滤不能去Z中的Cl﹣,故B错误;
C.Z中红褐色透明液体为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
D.碳酸钙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促进三价铁的水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故D正确;
故选:AB。
14.(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
B.化学反应中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升高,必定有另外一种元素化合价降低
C.配制溶液一定需要使用容量瓶
D.84消毒液在消毒过程中一定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解:A.胶体和溶液都是分散系,分散系是混合物,所以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故A正确;
B.氧化还原反应可为同种元素之间得失电子,如氯气与水反应,反应中只有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故B错误;
C.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需要容量瓶,浓度要求不是很准确的时候可以用烧杯配制溶液,故C错误;
D.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则84消毒液在消毒过程中一定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AD。
15.(4分)元素铬(Cr)的几种化合物存在下列转化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Cr2O3固体 KCrO2溶液(绿色) K2CrO4溶液(黄色) K2Cr2O7溶液(橙红色)
A.反应①表明Cr2O3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B.反应②利用了H2O2的氧化性
C.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2CrO2﹣+3H2O2+2OH﹣═2CrO42﹣+4H2O
D.反应①②③中铬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
【解答】解:A.Cr2O3作为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题给反应①又告知Cr2O3能与KOH反应:Cr2O3+2KOH=2KCrO2+H2O,可知Cr2O3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A正确;
B.反应②中过氧化氢使Cr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H2O2表现了氧化性,故B正确;
C.反应②中CrO2﹣被H2O2氧化生成CrO42﹣,其离子方程式为2CrO2﹣+3H2O2+2OH﹣═2CrO42﹣+4H2O,故C正确;
D.反应①中Cr元素的化合价均为+3价,③中Cr元素化合价均为+6价,则反应①③中Cr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D。
16.(4分)PbO2、KMnO4、Cl2、FeCl3、CuCl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Cu+2Fe3+═Cu2++2Fe2+
B.10 Cl﹣+2 MnO4﹣+16 H+═2 Mn2++5Cl2+8H2O
C.2 Fe2++Cl2═2 Fe3++2Cl﹣
D.5 Pb2++2MnO4﹣+2 H2O═5 PbO2+2 Mn2++4H+
【解答】解:A、根据反应:Cu+2Fe3+═Cu2++2Fe2+,得出氧化性是:Fe3+>Cu2+,和题意相符合,可能发生,故A不选;
B、根据反应:10Cl﹣+2MnO4﹣+16H+═2 Mn2++5Cl2+8H2O,得出氧化性是:MnO4﹣>Cl2,和题意相符合,反应可能发生,故B不选;
C、根据反应:2Fe2++Cl2═2Fe3++2Cl﹣,得出氧化性是:Cl2>Fe3+,和题意相符合,反应可能发生,故C不选;
D、根据反应:5Pb2++2MnO4﹣+2H2O═5PbO2+2Mn2++4H+,得出氧化性是:MnO4﹣>PbO2,和题意不符合,反应不可能发生,故D选。
故选:D。
17.(4分)科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某种固体单质(由单原子构成)在棱长为 1×10﹣7cm 的立方体中含有 20 个原子,其密 度为 4g•cm﹣3.则此单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最接近( )
A.32 B.65 C.120 D.150
【解答】解:20个原子的质量为 4×(1×10﹣7)3g=4×10﹣21g,所以一个原子的质量为:2.0×10﹣22g,则NA个质量为:6.02×1023×2.0×10﹣22=120.4g,故摩尔质量为 120.4g/mol,此元素的原子相对质量约为120。
故选:C。
18.(4分)室温下,一个密闭容器,中间有一个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厚度可忽略)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当左边充入空气,右边充入H2和O2的混合气体,隔板恰好处于容器中间位置,将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活塞先左弹,恢复至室温后(忽略液态水的体积),隔板停在如图位置。则原来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
A.1:1 B.2:1 C.4:1 D.2:3
【解答】解:设初始时H2和O2的混合气体、空气的物质的量均为n,反应后空气的物质的量仍然为n,右侧剩余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4n,
若剩余气体为H2,反应消耗的H2、O2的总物质的量为:n﹣0.4n=0.6n,根据反应2H2+O2=2H2O可知,混合气体中n(O2)=0.6n×=0.2n,原混合气体中n(H2)=n﹣0.2n=0.8n,原来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8n:0.2n=4:1;
若剩余气体为O2,反应消耗的H2、O2的总物质的量为:n﹣0.4n=0.6n,根据反应2H2+O2=2H2O可知,混合气体中n(H2)=0.6n×=0.4n,原混合气体中n(H2)=n﹣0.4n=0.6n,原来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4n:0.6n=2:3,故CD正确,
故选: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9.(8分)填写下列空白:
(1)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CO2和SO2,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11:16 。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5g•L﹣1的NH3与CH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 0.8 ,该混合气体相对氢气的密度为 8.4 。
(3)已知8g A能与32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 C和一定量的D;现将16g A与70g B混合,充分反应后,生成2mol D和一定量的C,则D的摩尔质量为 18g•mol﹣1 。
【解答】解:(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CO2和SO2的密度之比为44:64=11:16,
故答案为:11:16;
(2)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为0.75g/L×22.4L/mol=16.8g/mol,设总物质的量为1mol,氨气体积分数为a,则氨气为amol,甲烷为(1﹣a)mol,故=16.8,解得a=0.8;相同条件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故该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8.4,
故答案为:0.8;8.4;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22gC时,同时生成D的质量为8g+32g﹣22g=18g,根据质量定比关系可知16gA完全反应消耗64gB,70gB过量,16gA反应生成成D的质量为18g×=36g,D的物质的量为2mol,故D的摩尔质量为=18g•mol﹣1,
故答案为:18g•mol﹣1;
20.(10分)思益饮用矿泉水的标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该矿泉水瓶的材料属于 (填序号)材料。
A.金属
B.合成
C.天然
(2)该矿泉水 不能 (填“能”或“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3)请计算Sr元素最低物质的量浓度(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L矿泉水中锶的最小物质的量n==2.27×10﹣6mol,c===2.27×10﹣6mol/L
(4)已知Sr2+的性质与Ca2+相似。若某溶液中含有较大浓度的Sr2+,请设计实验来检验Sr2+的存在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向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由沉淀生成,Sr2++CO32﹣=SrCO3↓ 。
(5)硬水中一般含有较大浓度的Ca(HCO3)2。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a(OH)2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a2++HCO3﹣+OH﹣═CaCO3↓+H2O 。
【解答】解:(1)制作该矿泉水瓶的材料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故答案为:B;
(2)矿泉水属于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故答案为:不能;
(3)根据n=计算1L矿泉水中锶的最小物质的量n==2.27×10﹣6mol,根据浓度c===2.27×10﹣6mol/L,
故答案为:1L矿泉水中锶的最小物质的量n==2.27×10﹣6mol,c===2.27×10﹣6mol/L;
(4)已知Sr2+的性质与Ca2+相似,用碳酸钠使其生成沉淀来检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r2++CO32﹣=SrCO3↓,
故答案为:向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由沉淀生成,Sr2++CO32﹣=SrCO3↓;
(5)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溶液,离子方程式:Ca2++HCO3﹣+OH﹣═CaCO3↓+H2O,
故答案为:Ca2++HCO3﹣+OH﹣═CaCO3↓+H2O。
21.(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的三次检测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
检测次数
溶液中检测出的溶质
1
KCl、K2SO4、Na2CO3、NaCl
2
KCl、BaCl2、Na2SO4、K2CO3
3
Na2SO4、KCl、K2CO3、NaCl
(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 2 次的检测结果肯定不正确。
(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SO42﹣、CO32﹣和Cl﹣,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探究与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一步
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检验① CO32﹣ 的存在
② CO32﹣+2H+=CO2↑+H2O
第二步
继续滴加过量的③ Ba(NO3)2液溶
检验SO42﹣的存在
④ Ba2++SO42﹣=BaSO4↓;
第三步
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
检验Cl﹣的存在
⑤ Ag++Cl﹣=AgCl↓
⑥以上操作存在错误的是第 一 步,原因是 第一步加入的HCl对后续实验中Cl﹣的检验造成干扰 .
【解答】解:(1)因BaCl2+Na2SO4=BaSO4↓+2NaCl;BaCl2+K2CO3=BaCO3↓+2KCl,所以氯化钡与硫酸钠、碳酸钾在同一溶液中共存,3次检测中,第2次检测结果肯定不正确,
故答案为:2;
(2)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SO42﹣、CO32﹣和Cl﹣,先加硝酸检验碳酸根离子,再加硝酸钡检验硫酸根离子,最后加硝酸银检验氯离子;
第一步: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HCl,其目的是检验①CO32﹣并将其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CO32﹣+2H+=CO2↑+H2O;
第二步:加入过量的③Ba(NO3)2溶液,其目的是检验并除去SO42﹣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④SO42﹣+Ba2+=BaSO4↓;
第三步: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其目的是检验Cl﹣,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⑤Ag++Cl﹣=AgCl↓,但第一步中加入了HCl,则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
故答案为:CO32﹣;CO32﹣+2H+=CO2↑+H2O;Ba(NO3)2溶液;SO42﹣+Ba2+=BaSO4↓;Ag++Cl﹣=AgCl↓;一;加入的HCl对Cl﹣的检验造成干扰;
22.(12分)实验室需要1.0mol•L﹣1的H2SO4溶液960mL,现有三种不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SO4溶液:
①200mL 0.5mol•L﹣1的H2SO4溶液;
②120mL 25%的H2SO4溶液(ρ=1.18g•mL﹣1);
③足量的18mol•L﹣1的H2SO4溶液。
老师要求把①②两种H2SO4溶液全部用完,不足的部分由③来补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25%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0 mol•L﹣1。(保留1位小数)
(2)配制该H2SO4溶液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为 1000 mL。
(3)配制时,该同学的操作顺序如下,请将操作步骤B、D补充完整。
A.将①②两溶液全部倒入烧杯中混合均匀;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18mol•L﹣1的H2SO4溶液 30.0 mL,沿烧杯内壁倒入上述混合液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C. 冷却 后,将混合均匀的H2SO4溶液沿玻璃棒注入所选的容量瓶中;
D. 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 。
E.轻轻摇动容量瓶:
F.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最低处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G.将容量瓶盖紧,摇匀。
(4)操作B中,如果仰视量筒的刻度线,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解答】(1)25%的H2SO4溶液(ρ=1.18g•mL﹣1)物质的量浓度c==3.0mol/L,
故答案为:3.0;
(2)需要1.0mol•L﹣1的H2SO4溶液960mL,应选择1000mL容量瓶,
故答案为:1000;
(3)B.则欲配制1.0mol・L﹣1的H2SO4溶液1000mL,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所含溶液的物质的量不变得:1.0mol・L﹣1×1000L=0.5mol・L﹣1×200mL+3.0mol/L×120mL+18mol・L﹣1×V,解得V≈0.0300L,即30.0mL,
故答案为:30.0;
C.浓硫酸稀释产生大量的热,应冷却后再进行移液操作,
故答案为:冷却;
D.缺少的操作为:洗涤操作方法: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
故答案为: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
(4)操作B中,如果仰视量筒的刻度线,导致量取浓硫酸体积偏大,溶质物质的量偏大,则溶液浓度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23.(10分)亚硝酸钠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由于NaNO2有毒性,将含该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会引起水体严重污染,所以这种废水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处理方法之一如下: 2 NaNO2+ 2 KI+ 2H2SO4 → 2 NO↑+I2+K2SO4+Na2SO4+ 2H2O 。
(1)请将上述反应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NO2﹣+2I﹣+4H+=2NO↑+I2+2H2O; 。
(2)从环保角度来讲,用上述反应来处理NaNO2并不是最佳方法,其原因是 有NO这样的污染性气体产生 。若要更好的处理NaNO2,所用物质的 还原性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应该比KI更 强 。(填“强”或“弱”)
(3)向Fe(NO3)3溶液中加入Na2SO3溶液,溶液先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然后又变为棕黄色。
①请写出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的反应离子方程式 2Fe3++SO32﹣+H2O=2Fe2++SO42﹣+2H+ 。
②溶液又变为棕黄色的原因是 3Fe2++4H++NO3﹣=3Fe3++NO↑+2H2O 。
【解答】解:该反应中:2KI→I2,I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0价,I失去2e﹣;NaNO2→NO,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2价,得到e﹣,要使得失电子守恒,则NaNO2前的系数是2,I2前的系数是1,根据钠、钾原子守恒,K2SO4前是1,Na2SO4前是1,根据硫酸根守恒,反应物少2个H2SO4分子,据氧原子和氢原子守恒,产物水前的系数为2,所以该反应为:2NaNO2+2KI+2H2SO4═2NO↑+I2+K2SO4+Na2SO4+2H2O,
故答案为:2;2;2H2SO4;2;2H2O;
(1)根据反应方程式2NaNO2+2KI+2H2SO4=2NO↑+I2+K2SO4+Na2SO4 +2H2O得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2I﹣+4H+=2NO↑+I2 +2H2O;2NaNO2+2KI+2H2SO4═2NO↑+I2+K2SO4+Na2SO4+2H2O反应中,KI失电子,NaNO2得电子,转移电子数为2,用单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故答案为:2NO2﹣+2I﹣+4H+=2NO↑+I2 +2H2O;;
(2)一氧化氮是有毒气体,能污染大气,该反应中生成了一氧化氮,所以会造成大气污染;亚硝酸根有毒,从环保角度来讲,要处理NaNO2,所用的物质的还原性比KI更强,使其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无污染的0价氮,如NaNO2+NH4Cl=NaCl+N2↑+2H2O;
故答案为:有NO这样的污染性气体产生;还原性;强;
(3)①在Fe(NO3)3溶液中加入Na2SO3溶液,溶液先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原因是Fe3+与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和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O32﹣+H2O=2Fe2++SO42﹣+2H+,
故答案为:2Fe3++SO32﹣+H2O=2Fe2++SO42﹣+2H+;
②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在酸性条件下NO3﹣与Fe2+反应生成Fe3+,过一会又变为棕黄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4H++NO3﹣=3Fe3++NO↑+2H2O,
故答案为:3Fe2++4H++NO3﹣=3Fe3++NO↑+2H2O。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10/14 15:23:53;用户:高中化学;邮箱:ycky11@xyh.com;学号:3022133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北京清华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文件包含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SectionB3a-Selfcheckpptx、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册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SectionB3a-Selfcheck教案docx、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册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SectionB3a-Selfcheck同步练习docx、HwVideoEditor_2021_04_12_233133681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文件包含专题241全册综合测试卷沪科版原卷版docx、专题241全册综合测试卷沪科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北京交大附中高一(上)期中化学(含答案),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