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0 微专题18 传统文化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0 微专题18 传统文化,共5页。
1.传统服饰
eq \b\lc\ \rc\}(\a\vs4\al\c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经济活动差异,宗教文化差异))地理环境差异eq \(――→,\s\up7(影响))服饰功能eq \b\lc\{\rc\ (\a\vs4\al\c1(抵御寒暑,减少日晒,遮挡风雨,防止蚊虫叮咬,美化自身,方便生产生活))eq \(――→,\s\up7( 导致 ))服饰差异eq \b\lc\{\rc\ (\a\vs4\al\c1(服饰厚度,服饰肥瘦,服饰颜色,服饰材质,配饰))
(1)气温影响服饰的厚度、颜色、肥瘦
例:东北地区冬季气候严寒,人们在室外必须戴皮帽、穿皮衣或棉衣、戴皮手套、穿皮靴,喜欢穿吸热的深色衣服。炎热地区,为了散热,人们多穿浅色的宽松轻薄夏装,出门戴各种凉帽。
(2)地形影响服饰的肥瘦
例:地形崎岖的地区,为了方便生产生活,人们一般多着紧身服装。
(3)经济活动影响服饰的材质、肥瘦
例:我国东部农业地区盛产棉、麻、丝等,因此人们的衣料以棉、麻、丝织物为主。
(4)文化影响服饰颜色、肥瘦等
例:满族人民有尚白的习俗,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祥,男女老少都喜欢白色服饰。
2.饮食文化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1)南甜北咸:与物产和气候有关,南甜为解暑、北咸为驱寒。南方气候湿热,饮食上较淡,吃甜能生津止渴以解暑,加之南方产糖,故养成吃甜的习惯。而北方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冬季特别冷,饮食上必须吃些重口味的菜和很多蛋白质才能补充身体热量,加之蔬菜难以过冬,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食用,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2)东辣西酸:中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当地人的健康极为有利。西部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人们发现多食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疾病,从而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
3.传统民居
4.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饮茶习俗深厚,品茶、饮茶、用茶,长期的进化、演化和发展使品茶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围绕茶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和茶经济。
(1)茶的生长区位条件
茶树喜欢温暖、潮湿、荫蔽的生长环境,需要适当的温度、水分、光照和土壤条件。
(2)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①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茶叶品质和增加茶叶种类,增强市场竞争力;②提高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市场销售范围;③利用茶叶,发展特色农业;④扩大生产规模,增强规模效应;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产生品牌效应;⑥延长产业链,对茶叶进行深加工,增加收入,提高产品附加值;⑦发展旅游观光农业;⑧绿色生产,保护茶区的生态环境;⑨完善交通网,拓宽信息渠道。
(2021·山东聊城期末)土掌房为彝族传统民居,云南泸西县城子村土掌房(下图)以石为基、厚土筑墙、依山顺势,全村大多数房屋屋顶相接,形成长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平台,层层而上,直达山顶,极具特色。据此完成1~2题。
1.土掌房平台屋顶主要作用是( )
①晾晒粮食 ②活动场所 ③利于排水 ④节约用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土掌房的优点是( )
A.冬暖夏凉 B.南北通透
C.采光优良 D.避震防灾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平台屋顶提供了相对平坦的场所,可以晾晒粮食或作为活动场所,屋顶相接也节约了用地,①②④正确。但是屋顶相接的平台屋顶,不利于排水,③错误。故选C。第2题,由材料“土掌房以石为基、厚土筑墙”可知,土掌房的优点是冬暖夏凉,墙体厚,保暖隔热性好,A正确。根据材料“土掌房以石为基、厚土筑墙,依山顺势而建”,说明土掌房不是南北通透,采光并不优良,也不能避震防灾。
(2021·新疆乌鲁木齐市质检)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与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其形成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下图为“山西省简图”。据此完成3~4题。
3.在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面食制作、蒸馏酒等传统技艺独具特色,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雨热同期,农作物的生长期较长
B.山地多、降水较少,五谷杂粮种类繁多
C.位置适中,深受周边饮食文化的影响
D.农业劳作偏重体力,饮食喜爱寒凉型
4.山西省北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高,气温低,人类活动少
B.水土流失严重,文化遗产被破坏
C.周围山脉阻隔,与外界交流不便
D.经济较落后,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热量充足,农作物的生长期较短,A错误;传统面食制作、蒸馏酒等传统技艺都是由多类谷物杂粮衍生而来的特产或小吃,尤其是麦类、谷物类,多属于耐旱品种,这反映当地有适合多类谷物生长的环境,结合山西自然环境可知,当地山区面积广,降水较少,适合耐旱的五谷杂粮生长,B正确;如果受周边饮食文化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会具备独特性,C错误;面食属于暖型食物,D错误。第4题,山西省的北部受到山脉阻隔,与外界交流不便,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C正确;大同市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历史悠久,人类生产活动丰富且多样,A错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物质的性质,水土流失无法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B错误;大同市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有“中国煤都”之称,经济水平较高,D错误。
(2021·山东青岛期末)芜湖铁画锻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画是以铁为原材料,经过锻打、锤铸后成线条或片面,再将其焊接而成的一种艺术作品。芜湖铁画的画面保持了铁的原有本色,清代长江沿岸芜湖地区铁画盛行。如今芜湖铁画产业日渐衰落,处于被现代社会遗忘的边缘。下图为展现我国某地风光的铁画艺术作品。据此完成5~7题。
5.清代铁画在芜湖繁荣畅销,主要是当地( )
A.原料丰富 B.工匠众多
C.商业发达 D.技术独特
6.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需要( )
A.劳动力数量增多 B.锻制技术创新
C.原材料质量提高 D.交通条件改善
7.传统铁画艺术作品能反映区域自然环境,图示地区可能为( )
A.青藏高原 B.云贵峡谷
C.渭河平原 D.江浙平原
答案 5.C 6.B 7.D
解析 第5题,芜湖地处长江沿岸地区,水运便利,商业发达,因此铁画畅销,C正确。原料丰富、工匠众多、技术独特不是畅销的原因。第6题,由材料“铁画是以铁为原材料,经过锻打、锤铸后成线条或片面,再将其焊接而成的一种艺术作品”“如今芜湖铁画产业日渐衰落,处于被现代社会遗忘的边缘”可知,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工艺落后,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需要改进锻制技术,降低成本,B正确。第7题,图示地区的小桥流水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观,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D正确。土壤
酸性土,土层深厚,土壤含水量低
气候
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光照弱;空气湿度大,云雾缭绕
地形
有适当坡度,便于排水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5 微专题9 土壤,共4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9 微专题16 桥,共5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5 微专题10 生物与环境,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