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演示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第一课时学习要点,文学常识,史书体例,故事背景,春秋形势图,读课文,整体感知,主要事件,烛之武退秦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识记《左传》相关的文学常识,了解历史事件。2、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学习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3. 感受说辞的艺术魅力,把握人物形象。4. 学习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讲究艺术和智慧,进行有效劝说。
1. 识记《左传》相关的文学常识,了解历史事件。2、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学习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为“春秋三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国别体——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汉书》等。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秦军氾( )南
夫( )晋,何厌之有
无能为( )也矣
失其所与,不知( )
共( )其乏困
秦伯说( )
若不阙( )秦
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夜缒( )而出
使杞( )子、逢( )孙戍之
烛之武、秦伯、郑伯、晋文公、佚之狐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无礼于晋=于晋无礼,状语后置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贰:从属二主。数词→动词
任务一:1、晋秦为何出兵攻打郑国?
1.秦晋的友好关系(秦晋之好)2.扩张争霸的野心(春秋无义战,为利而来)
任务一:2、能否将“晋侯、秦伯围郑”改为“秦伯、晋侯围郑”?
不能。一方面,晋国是本次战争的发动者,秦国只是随从者。另一方面,为下文佚之狐、烛之武选择游说秦伯埋下了伏笔。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言于郑伯=于郑伯言,状语后置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也已:语气助词,表示确定。已:通“矣”
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yǔ,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
任务二:烛之武为什么会答应游说秦伯?
一是佚之狐的力荐,国君郑伯诚心道歉,“求”烛之武出山解郑国之围。二是烛之武不计前嫌,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三是烛之武一直关注国事,有才却无机会施展,垂暮之年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怎能错过?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夜缒而出:夜,在夜里。缒:用绳子拴着人(物)从城墙上往下吊。而:表修饰。
敢以烦:敢以(这事)烦……
执事:办事的官吏,对对方的敬称。
鄙:把…当作(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
焉:哪里,怎么。用:介词,表原因。以:来,连词,表目的,“来”。陪:增加。
以(之)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现泛指主人。古今异义。
行李:出使的人,使者。现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之:主谓之间,取独。
共:通“供”。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尝:曾经。为:给。赐:恩惠。许:答应。
东:向东。名→状。封:使……作疆界。使动。肆:扩张。形→动。阙:削减。焉:哪里。
以:而。唯:希望。图:考虑。说:通“悦”。盟:结盟。
何厌之有:厌,满足。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任务三:1、烛之武为什么要“夜缒而出”?
第一,秦晋围郑,兵临城下,郑国只能紧闭城门。“夜缒而出”渲染了紧张的氛围。第二,烛之武游说秦伯得暗中进行,不能被晋国知道。所以为避人耳目,烛之武只能“夜缒而出”。 形势危急,烛之武以国家大义为重,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只身深入虎狼之师秦军,凭三寸不烂之舌智退秦军,塑造了烛之武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勇士形象。
任务三:2、秦伯为什么“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从侧面表现出烛之武说辞的力量,不仅让秦国和郑国结盟,还让秦国帮着戍守,以抵抗晋军。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去:离开。之:代郑国。
之:代指秦军。微:没有。
所与:所交往的人。所+动
其:还是。表商量语气。
任务四:晋文公为什么不进攻秦国军队?
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头脑清醒,很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晋军撤退,其实也是从维护自己利益角度出发的,“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
任务五:探究本文的写作特点。
1、情节波澜起伏2、伏笔和照应3、详略得当。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3、夫晋,何厌之有4、秦伯说,与郑人盟5、失其所与,不知
已,通“矣”,语气词。
1、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2、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 )②敢以烦执事 ( )③越国以鄙远 (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贰于楚也( )今有急而求子( )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微夫人之力( )亦去之( )
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
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儿子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出使的人/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那个人/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离开/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来”相对的动作
名词、数词、形容词用作动词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2.且贰于楚 ( )3.秦伯说,与郑人盟 ( )4.邻之厚,君之薄也( )
规律:名词、数词、形容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可考虑活用为动词。
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
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雄厚,变得弱小
名词作状语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2.夜缒而出 ( )
规律:名词放在谓语的前面,用来修饰谓语,可考虑用作状语。
动词作名词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
规律: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可考虑动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作名词1.臣之壮也( )2.越国以鄙远( )3.共其乏困( )
规律: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可考虑用作名词。
省略句(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 (晋惠公)许君焦、瑕( ) 夜缒(烛之武)而出( ) 敢以(之)烦执事( )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
宾语前置句
状语后置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佚之狐言于郑伯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
(于楚从属——介词结构后置)
(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
(于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 烛之武退秦师授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物简介,整体阅读,合作探究,巩固提升,作者简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人论世,秦晋之好,识字正音,识文断义,郑国朝堂,智退秦师,辞令之妙,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图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该学些什么,学习目标,《左传》简介,晋文公,故事背景,秦晋之好,两家联姻,退避三舍,关于烛之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