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太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九科)
- 2022太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太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太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太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太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2022太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太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docx、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1. 电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下列发电厂在生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 水力发电厂B. 火力发电厂C. 潮汐发电厂D. 风力发电厂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力发电是利用水的势能带动发电机里的转子转动而发电的,是势能转化为电能,故A不选;
B.火力发电厂靠燃烧燃料,将燃料的化学能先转化成燃气的内能,然后再转化成电能,所以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选;
C.潮汐发电是利用潮汐能转化为电能,故C不选;
D.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转化为电能,故D不选;
故选:B。
2. 广泛应用于现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元素是
A. NB. SC. SiD. P
【答案】C
【解析】
【详解】高纯硅Si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领域,故选:C。
3. 工业生产中用于储存浓硝酸的罐体,其制作材料可以是
A. 镁B. 锌C. 铁D. 铜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镁与浓硝酸反应,且不廉价易得,故A错误;
B.锌与浓硝酸反应,不能储存浓硝酸,故B错误;
C.浓硝酸遇铁发生钝化反应,且铁廉价易得,可用于储存浓硝酸的罐体,故C正确;
D.铜常温下与浓硝酸易发生反应,浓硝酸腐蚀铜制容器,故D错误;
故选:C。
4. 二氧化硅制品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下物品中使用了二氧化硅的是
A. 水晶项链B. 电脑芯片C. 不锈钢碗D. 家用电线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晶的成分为二氧化硅,故A正确;
B.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电脑芯片是硅单质,故B错误;
C.不锈钢碗是铁合金,不含有二氧化硅,故C错误;
D.Cu是具有导电性且比较廉价,家用电线成分是金属铜,故D错误;
故选:A。
5. 各种各样的电池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以下电池对环境友好的是
A. 镍氢电池B. 锂离子电池C. 铅酸蓄电池D. 氢燃料电池
【答案】D
【解析】
【详解】A.镍氢电池中含有镍重金属,对环境有污染,故A错误;
B.锂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锰,会造成重金属污染,不属于环保电池,故B错误;
C.铅蓄电池中含有铅重金属,对环境有污染,故C错误;
D.氢氧燃料电池最终生成水,水对环境无污染,故D正确;
故选:D。
6. 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 N2B. SO2C. NH3D. Cl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不能干燥具有碱性或较强还原性的气体。氮气、二氧化硫、氯气与浓硫酸均不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应该用碱石灰干燥,故选C。
7. 做好日常防护,抗击“新冠”疫情。防范疫情的下列做法中,与调控化学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 低温保存疫苗B. 佩戴医用口罩C. 经常开窗通风D. 使用洗手液洗手
【答案】A
【解析】
【详解】蛋白质遇高温变性,故疫苗要低温保藏,以防止蛋白质变性,即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故选:A。
8. 下列物质中,不含氨分子的是
A. 氨气B. 液氨C. 氨水D. 氯化铵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氨气中含氨分子,A错误;
B.液氨为液态氨气,含氨分子,B错误;
C.氨水中含氨分子、水分子、一水合氨分子,C错误;
D.氯化铵中含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不含氨分子,D正确;
答案选D。
9. 同学们设计了以下水果电池,其中正确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构成原电池的四个必要条件为: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两电极都为铁电极,活泼性相同,不能构成原电池,A错误;
B.两电极都为铜电极,活泼性相同,不能构成原电池,B错误;
C.满足构成原电池的四个必要条件,能构成原电池,C正确;
D.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D错误;
答案选C。
10. 实验室中的药品依据不同的性质,保存在不同的试剂瓶中。以下药品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的是
A. 浓硫酸B. 浓硝酸C. 烧碱溶液D. 纯碱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应该使用玻璃塞的试剂瓶密封保存,不需要棕色试剂瓶,故A错误;
B.浓硝酸见光易分解,保存浓硝酸时需要避光保存,通常将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B正确;
C.烧碱即NaOH溶液会与二氧化碳反应,密封保存即可,不需要棕色试剂瓶,故C错误;
D.纯碱即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与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导致玻璃塞打不开,应用橡胶塞,不需要棕色试剂瓶,故D错误;
故选:B。
11. 石灰石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以下生产所用原料中,不需要石灰石的是
A. 生产玻璃B. 生产水泥C. 生产生石灰D. 生产陶瓷
【答案】D
【解析】
【详解】A.工业生产玻璃的原料是:石灰石、纯碱和石英,A错误;
B.水泥生产中需要使用石灰石,B错误;
C.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故生石灰的制取需要石灰石,C错误;
D.生产陶瓷的原料主要是黏土,不需要石灰石,D正确;
答案选D。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指出“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以下措施有利于实现节能的是
A. 改进锅炉的炉型B. 加大使用燃油汽车
C. 钢铁厂余热直接排放D. 夏天使用大功率空调
【答案】A
【解析】
【详解】A.改进锅炉的炉型,可减少能源损耗,有利于实现节能,A正确;
B.燃油汽车对能源的利用率低,加大使用燃油汽车不利于实现节能,B错误;
C.钢铁厂余热直接排放,浪费了很多能源,不利于实现节能,C错误;
D.大功率空调在相同时间内消耗能源较多,因此夏天使用大功率空调不利于实现节能,D错误;
答案选A。
13. 下列物质可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S的还原性较弱,硫与氧气反应只生成SO2,不能直接化合生成SO3,故A错误;
B.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铁与氯气反应直接生成FeCl3,故B错误;
C.S与金属单质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离子,铜与硫单质反应生成Cu2S,故C错误;
D.Na和O2在加热条件下直接化合生成Na2O2,故D正确;
故选:D。
14. 以下反应中,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A. 工业合成氨B. 中和反应C. 氨气与水反应D.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详解】A.工业合成氨是可逆反应,N2+3H22NH3,A错误;
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完全,不是可逆反应,B正确;
C.氨气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NH3+H2O⇌NH3·H2O,C错误;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CO2+H2O⇌H2CO3,D错误;
答案选B。
15. 将a、b、c3种金属浸入稀盐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b上有气泡逸出;a、c相连,c质量减少。则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
A. a>b>cB. c>a>bC. a>c>bD. b>a>c
【答案】B
【解析】
【详解】以稀盐酸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中,金属活动性强的作负极,金属活动性弱的作正极,若a、b相连,b上有气泡逸出,说明a作负极,b作正极,a的活动性比b强,a、c相连,c质量减少,说明c作负极,a作正极,c的活动性比a强,则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c>a>b,答案选B。
16. 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B. 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放出能量
C. 反应放热的原因是化学键断裂D. 化合反应发生时一定放出热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即放出热量,故A正确;
B.化学键断裂时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时放出能量,故B错误;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反应放热的原因是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故C错误;
D.化合反应发生时不一定放出热量,如C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7.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B. 豆科植物的固氮属于人工固氮
C. 雷电作用时与反应生成
D. 应保存在干燥、温暖之处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A正确;
B.豆科植物的固氮属于自然固氮,B错误;
C.雷电作用时发生+,C错误;
D.受热易分解,NH3↑+H2O+CO2↑,D错误;
答案选A。
18. 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时刻,反应逆向进行
B. 时刻,反应停止进行
C. 时刻,反应已达该条件下的限度
D. 时刻,反应物的量逐渐增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A.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正向进行,A错误;
B.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反应没有停止进行,B错误;
C.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已达该条件下的限度,C正确;
D.时刻,反应正向进行,反应物的量逐渐减少,D错误;
答案选C。
19. 物质的检验、除杂和鉴别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检验溶液中的,应先向溶液中加硝酸酸化,溶液无现象(排除碳酸根等离子的干扰),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氯离子,A错误;
B.硫不溶于水,应用二硫化碳或热碱液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硫,B错误;
C.氯化铵与熟石灰氢氧化钙混合研磨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而氯化钠不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可用于鉴别与固体,C正确;
D.溶液与溶液中滴加溶液都无现象,无法鉴别,D错误;
答案选C。
20. 同学们在实验室中用下图装置验证木炭与浓硫酸反应中生成的气体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品红褪色证明有氧化性B. ②中的试剂X应该是浓硫酸
C. ③中的试剂Y应该是溶液D. ②中颜色变浅即可由③验证
【答案】D
【解析】
【分析】木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①中品红溶液用于检验二氧化硫,装置②中盛放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硫,装置③中盛放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详解】A.二氧化硫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A错误;
B.装置②中盛放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硫,B错误;
C.装置③中盛放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化碳,C错误;
D.装置②中盛放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硫,颜色变浅证明二氧化硫除尽,可由③中澄清石灰水验证,D正确;
答案选D。
二、必做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21. 山西运城实施“盐湖‘全科’修复,生态蝶变‘提速’”工程,“五步制盐”古老工艺将传承再现。模拟“五步制盐法”制备粗盐(主要成分,还含有以及泥沙等杂质),并进一步在实验室中制备精盐的流程如下。
(1)加入过量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试剂A是_______,加入它的目的是_______。
(3)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_,这一操作类似于“五步制盐法”中的_______。
(4)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
(5)操作Y中所用的陶瓷仪器是_______。
【答案】(1)Ba2++SO=BaSO4↓
(2) ①. Na2CO3 ②. 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
(3) ①. 过滤 ②. 铲出
(4)除去滤液中Na2CO3、NaOH
(5)蒸发皿
【解析】
【分析】粗盐水中加入过量溶液除去Na2SO4,加入A为Na2CO3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加入B为NaOH除去MgCl2,操作X是过滤除去沉淀,再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滤液中Na2CO3、NaOH,最后操作Y是蒸发结晶得到NaCl晶体;
【小问1详解】
加入过量溶液与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BaSO4↓;
【小问2详解】
试剂A是Na2CO3,目的是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
【小问3详解】
操作X是分离出沉淀和溶液,操作名称是过滤,“五步产盐法”即通过“集卤蒸发、过箩调配、储卤、结晶、铲出”五个生产步骤产盐,过滤类似于铲出步骤;
【小问4详解】
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Na2CO3、NaOH;
【小问5详解】
从NaCl溶液中的得到NaCl晶体,可采用在蒸发皿中蒸发结晶得到,操作Y是蒸发结晶,所用的陶瓷仪器是蒸发皿。
22. “天宫”空间站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用于开展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的太空实验基地,空间站的建设离不开各种新型材料的助力。
(1)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用于空间站太阳翼伸展机构的关键部位。碳化硅属于_______材料,其中碳原子与硅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属于_______键。制备碳化硅晶片的原料之一是高纯硅粉,用焦炭与石英砂(主要成分是)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硅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氮化硼陶瓷基复合材料电推进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空间推进技术。根据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可知,氮化硼的化学式为_______。推进器中的放电腔内有高压电场、高温环境,用氮化硼陶瓷基复合材料制成放电腔,利用了氮化硼具有_______的性质(写一条)。
【答案】(1) ①. 无机非金属 ②. 共价 ③. 2C+SiO2Si+2CO↑
(2) ①. BN ②. 耐高温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化硅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硅和碳为非金属元素,硅原子和碳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焦炭与二氧化硅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SiO2Si+2CO↑。
【小问2详解】
硼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氮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因此两者能形成共价三键,氮化硼化学式为BN;推进器中的放电腔内有高压电场、高温环境,却可以用氮化硼陶瓷基复合材料制成放电腔,说明氮化硼耐高温。
23.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火炬“飞扬”是世界首款高压储氢火炬,它运用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氢能技术。由氨气制取氢气是一种新工艺,氨气中氢含量高,是一种优良的小分子储氢载体,且安全、易储运,可通过下面两种方法由氨气制取氢气。
方法I:氨热分解法制氢气
(1)已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利用催化剂将分解为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向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发生该反应,末测得容器中,则在内,用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是:_______。
(4)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标志是_______(填序号)。
A. 的浓度为0B. 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C. 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方法II:氨电解法制氢气
(5)利用电解原理,将氨转化为高纯氢气,其装置如图所示。装置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电池,其主要材料是_______。装置中生成时,电路中通过_______电子。为提高制取氢气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
【答案】(1)2+3
(2)小于 (3)0.024 (4)BC
(5) ①. Si ②. 2 ③. 适当增大氨气的浓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利用催化剂将分解为和的化学方程式为2+3;
【小问2详解】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说明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小问3详解】
充入发生该反应,末测得容器中,,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比,则;
【小问4详解】
A.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则的浓度不可能为0,A错误;
B.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组成浓度不再改变,则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可说明达到平衡,B正确;
C.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C正确;
D.的物质的量之比与起始投料有关,当比例为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D错误;
故选:BC;
【小问5详解】
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硅Si,由反应2+3,生成3ml时转移6ml电子,装置中生成时,电路中通过2ml电子;为提高制取氢气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方法是适当增大氨气的浓度。
24. 火山喷发是一种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喷发出的火山气体中占,此外还含有等。火山喷发可引起环境污染,也可使某些地区的土壤增加营养成分。
(1)是黄铁矿的主要成分,其中S的化合价是_______。
(2)火山气体中的与发生反应生成S,冷却后沉积在火山口附近,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
(3)火山气体中的与在粉尘的催化下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火山喷发造成酸雨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随时间的增长,酸雨的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火山灰中富含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可作为化肥使土地更肥沃。请写出一种钾肥的化学式_______。
【答案】(1)-1 (2)
(3)2+2
(4) ①. 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②. 减小
(5)KCl
【解析】
【小问1详解】
中Fe元素是+2价,则S的化合价是-1;
【小问2详解】
与发生反应生成S,中S化合价从+4降至0价,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小问3详解】
与在粉尘的催化下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是2+2;
【小问4详解】
火山爆发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再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则形成酸雨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随时间的增长,亚硫酸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酸性增强,则酸雨的减小;
【小问5详解】
一种钾肥的化学式为KCl。
25. 同学们利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仪器内的压强变化,来进一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装置如图1所示。
(1)连接好装置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2)装入药品后,实验开始前应_______(填序号)。
A.打开弹簧夹a,关闭弹簧夹b B.打开弹簧夹b,关闭弹簧夹a C.同时打开弹簧夹a和b
(3)加热反应物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证明三颈烧瓶中已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在瓶口c处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4)停止加热后,引发喷泉的操作是:关闭弹簧夹_______(填“a”或“b”),用带有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的橡胶塞塞紧瓶口c,打开弹簧夹_______(填“a”或“b”),挤压胶头滴管,使水进入烧瓶,形成喷泉,此实验利用了氨气具有_______的性质。由数据采集器和电脑绘制的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其中_______点(填字母)所对应的是喷泉最剧烈的时刻。
【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A (3) ①.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②. 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③. 试纸变蓝
(4) ①. a ②. b ③. 极易溶于水 ④. C
【解析】
【分析】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后,关闭弹簧夹b,打开弹簧夹a,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共热制取氨气,用三颈烧瓶收集氨气,氨气集满后,停止加热,关闭弹簧夹a,用带有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的橡胶塞塞紧瓶口c,打开弹簧夹b,挤压胶头滴管,使水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小问1详解】
实验中有气体参与,因此连接好装置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小问2详解】
实验的目的是先收集氨气,因此装入药品后,实验开始前应关闭弹簧夹b,打开弹簧夹a,答案选A。
【小问3详解】
试管中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氨气为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因此检验氨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在瓶口c处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观察到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经收集满。
【小问4详解】
氨气极易溶于水,三颈烧瓶中收集满氨气后,停止加热,关闭弹簧夹a,用带有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的橡胶塞塞紧瓶口c,打开弹簧夹b,挤压胶头滴管,使水进入烧瓶,形成喷泉;氨气溶于水后,造成烧瓶内压强变小,A到C点间压强在不断减小,C点时压强最小,与外界空气形成的压强差最大,此时应是喷泉最剧烈的时刻,随着大量水涌入烧瓶,烧瓶内压强开始增大。
三、选做题(本大题包括A、B两组题,共20分。其中A组题目较简单。请任选一组做答)
A组
26. 锌锰干电池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一次电池,其构造如图所示。
(1)锌筒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该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
(2)石墨棒是电池的_______极(填“正”或“负”)。
(3)该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是_______。
【答案】(1) ①. Zn-2e-=Zn2+ ②. 氧化
(2)正 (3)从锌筒流向石墨棒
【解析】
【小问1详解】
锌锰干电池中,锌作负极,石墨棒作正极,负极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失电子作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小问2详解】
锌锰干电池中,锌作负极,石墨棒作正极。
【小问3详解】
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而锌作负极,石墨棒作正极,因此该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是:从锌筒流向石墨棒。
27. 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夹持仪器已省略)
(1)具支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中硝酸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____。
(2)实验中观察到具支试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溶液上方的气体略有红棕色,该红棕色气体是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4)使实验停止的操作是_______。
【答案】(1) ①.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②. 氧化性和酸性
(2) ①. 铜丝溶解,溶液变蓝,产生气泡,溶液上方产生红棕色气体 ②. NO2 ③. 2NO+O2=2NO2
(3)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4)将铜丝拉离稀硝酸,使两者不接触
【解析】
【分析】具支试管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对环境有污染,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
【小问1详解】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其中氮元素化合价一部分降低,一部分不变,因此稀硝酸表现出氧化性和酸性;
【小问2详解】
铜与稀硝酸反应,铜丝溶解,生成硝酸铜,溶液变蓝,生成一氧化氮,产生气泡,一氧化氮遇空气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因此现象为:铜丝溶解,溶液变蓝,产生气泡,溶液上方产生红棕色气体,生成二氧化氮的方程式为:2NO+O2=2NO2;
【小问3详解】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对环境有污染,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小问4详解】
铜与稀硝酸不接触时,反应就会停止,因此使实验停止的操作是:将铜丝拉离稀硝酸,使两者不接触。
28. 工业生产中用熟石灰吸收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请计算吸收二氧化硫(标准状况下)至少需要熟石灰的质量__________。
【答案】370g
【解析】
【详解】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反应方程式为:Ca(OH)2+SO2═CaSO3+H2O,可得关系式:,解得需要熟石灰的质量m=370g。
B组
29. 氢燃料电池车是北京冬奥会期间的交通服务用车,酸性氢燃料电池的构造如图所示。
(1)该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是_______。
(2)a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3)b电极是该电池的_______极(填“正”或“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该电极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
【答案】(1)稀硫酸 (2)H2-2e-=2H+
(3) ①. 正 ②. 还原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示为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的构造图,因此该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是稀硫酸。
【小问2详解】
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则a电极为负极,负极氢气失电子生成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H2-2e-=2H+。
【小问3详解】
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则b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正极氧气得电子生成氧离子,氧离子结合氢离子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发生还原反应。
30. 同学们欲验证与的转化,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夹持仪器已省略)
(1)关闭开关K,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石灰石中滴加浓硝酸,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
(2)待石灰石反应停止后,将铜丝插入过量浓硝酸中,铜丝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插入铜丝后在具支试管中溶液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3)广口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欲证明圆底烧瓶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是,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答案】(1)生成二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2) ①. ②.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颜色变浅直至消失
(3) ①. 将NO2转化为NO ②.
(4) ①. 打开K,向圆底烧瓶中鼓入空气 ②. 圆底烧瓶中气体变为红棕色
【解析】
【分析】关闭开关K,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浓硝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待石灰石反应停止后,将铜丝插入过量浓硝酸中,浓硝酸与铜丝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打开K,空气进入烧瓶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最后用NaOH吸收尾气。
【小问1详解】
关闭开关K,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石灰石中滴加浓硝酸,浓硝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对后续实验的干扰,故答案为:生成二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小问2详解】
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为无色气体,因此在具支试管中溶液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颜色变浅直至消失,故答案为:;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颜色变浅直至消失;
【小问3详解】
二氧化氮与水发生反应,从而将NO2转化NO,故答案为:将NO2转化为NO;;
【小问4详解】
NO能被空气氧化成红棕色的NO2,欲证明圆底烧瓶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是NO,应打开K,向圆底烧瓶中鼓入空气,若观察到圆底烧瓶中气体变为红棕色,说明NO被氧化成NO2,从而证明圆底烧瓶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是NO,故答案为:打开K,向圆底烧瓶中鼓入空气;圆底烧瓶中气体变为红棕色。
31. 辛烷值是衡量汽油抵抗震爆能力的指标。请计算114g辛烷(C8H18)完全燃烧至少需要氧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下)_______。
【答案】280L
【解析】
【详解】辛烷(C8H1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8H18+25O216CO2+18H2O,114g辛烷(C8H18)的物质的量为=1ml,由方程式可知,1ml辛烷完全燃烧消耗12.5ml O2,12.5ml 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溶液中的
取样,向其中加入溶液
B
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硫
加水冲洗
C
鉴别与固体
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D
鉴别溶液与溶液
取样,分别向其中滴加溶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太原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docx、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菏泽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docx、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太原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docx、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