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历史(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历史(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说,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柳永的《望海潮》,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马克思评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综合素养评估(七)
历史
▶七下第1~17课◀
题号 | 1~20 | 21 | 22 | 23 | 24 | 25 | 总分 |
得分 |
|
|
|
|
|
|
|
注意事项:共25小题,满分50分,作答时间50分钟。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
|
|
|
|
|
|
|
|
|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 ②京城和各地官仓储粮众多
③大运河的通航 ④隋炀帝发动对外战争掠夺财富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2.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说:“由于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一个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英雄史诗的中国,改写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的文明史。”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主要是指他开创的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3.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最能反映下列图片信息的诗句是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唐都长安城平面图 日本平城京平面图
A.洛阳家家学胡乐 B.冲天香阵透长安
C.千金散尽还复来 D.唐风洋溢奈良城
4.它虽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较
高的王朝,曾与金国、大理、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大蒙古国政权并存。该王朝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5.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开辟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丝绸之路 B.出现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兴起著名的瓷都——景德镇
6.元朝时,民族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B.采取说汉语、用汉姓等汉化政策
C.设立驻藏大臣 D.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7.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
万人家。”词句描绘的场景与下列哪幅作品反映的社会状况基本相同
A.《皇都积胜图》 B.《货郎图》
C.《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D.《清明上河图》
8.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禹州宋代墓葬歌舞散乐壁画 宋代蹴鞠铜镜 元代杂剧舞蹈陶俑
A.高超的绘画艺术 B.多样的娱乐生活
C.精彩的歌舞技艺 D.激烈的体育竞技
9.该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该书取材广泛,严谨清
晰,是一部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编年体通史。下列对“该书”描述正确的是
A.系中国史学的一部不朽巨著 B.记述了从战国到元朝的历史
C.系由司马迁编写的中国通史 D.系我国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10.马克思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虽然没有提到造纸术,但是正是它为印刷术的产生和推广提供了必要条件。材料意在强调,中国的四大发明
A.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B.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创造力
C.加剧了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 D.推动了近代世界的进步潮流
11.《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据材料可知元朝
A.加强了海外贸易管理 B.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C.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D.在华的外国人像在家一样
12.经典古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三字经》中有“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的记载。材料中描述的历史事实是
A.蒙古族灭金,赵匡胤建立宋朝 B.元朝灭南宋,朱元璋建立明朝
C.朱元璋灭金和宋,建立了明朝 D.元朝灭金政权,并建都于金陵
13.《明太祖论》中写道:“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
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材料讲述的是明太祖为了加强专制统治而实施
A.焚书坑儒 B.尊崇儒术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14.黑格尔曾评论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和贸易。可是太平洋邀请来的中国人,竟是所谓正其义而不谋其利的谦谦君子。”黑格尔认为郑和的航海壮举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国对太平洋国家的了解 B.开辟“丝绸之路”的海上航线
C.大力宣传中国儒家的仁义伦理 D.皇帝“施恩于海外”的政治秀
15.“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一诗的作者的主要功绩是
A.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B.收复台湾全部领土
C.痛击窃据澳门的葡萄牙殖民者 D.抗击沙皇俄国入侵
16.下列明代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A.传统医学的不断发展 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
C.古代科技经验的总结 D.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17.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在明朝时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想详细了解明朝时景德镇制瓷工艺,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本草纲目》 B.《梦溪笔谈》 C.《天工开物》 D.《四书集注》
18.明朝北京城的中轴线纵贯南北,主要的建筑物安排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构建出一个“普天之下,皇权独尊”的空间布局。材料表明
A.北京城布局以南为尊位 B.地域特点影响建筑风格
C.北京城建筑物布局呈现出政治特点 D.风俗习惯对建筑的影响
19.下表所示为不同史籍有关李自成起义的记述。据此可知李自成起义军主张
出处 | 记述 |
《李自成传》 | “免粮” |
《明史》 | “迎闯王,不纳粮” |
《明书》 | “三不征(粮)” |
A.赈济灾民 B.平买平卖 C.严明军纪 D.减免赋税
20.近代史学家孟森先生在论及明代自中叶以后时说:“人民起事虽时有,然旋起旋灭,至崇祯朝遂以亡明,益由外困于建州,内民生日蹙(紧迫)故耳。”其中“建州”指的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政权
A.西夏 B.后金 C.蒙古 D.辽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明长城示意图 图二 古代某建筑示意图
材料二 欧洲著名城市规划家罗斯穆森认为“整个北京城乃至世界的奇观之一,它的(平面布局)匀称而明朗,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
——摘编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的图一,指出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修筑的目的。(1分)
(2)指出材料一的图二所示古代建筑的名称。(1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
为“伟大文明的顶峰”的原因。(1分)
(3)上述建筑工程都入选了《世界遗产名录》,请分析它们入选的共同原因。(1分)
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大部分地方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注:不旋踵而亡指迅速灭亡。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形容时间极短。)
——摘编自《皇明祖训》
(1)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一的图片反映的是何制度。(1分)
(2)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在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的影响。(1分)
(3)据材料三,说明明太祖“罢相,设五府、六部”的原因。(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太祖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总结古代统治者政治调整的共同目的。(1分)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材料二
图1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图2 明代《倭寇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
(1)据材料一及材料二中的图1,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1分)并指出郑和下西
洋最远到达哪个地方。(1分)他开创了哪一条海上交通线?(1分)
(2)据材料二的图2,列举一位明代著名的抗倭将领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2分)
(3)给以上探究拟一个合适的主题。(1分)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类别 | 典籍(名著) |
文学形式 | A 、宋词、元曲 |
史书 | 《史记》《旧唐书》B |
科技 | 《天工开物》《农政全书》C |
材料二 《天工开物》在内容编排上,以《乃粒》开篇,以《珠玉》结篇,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摘编自《典籍里的中国》
材料三《典籍里的中国》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以戏剧化的结构和影视化的表达对典籍进行了可视化、故事化、直观化的艺术转码。它还深入发掘典籍内容,将那些蕴含在古雅文字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实现了知识的传播和中国文化精神传承的融汇。
——《从典籍中汲取自信力量》
(1)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一表格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工开物》这样编排内容的原因,(1分)并说明《天工开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1分)
(3)据材料三,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1分)
25.(5分)请结合下列图片中人物的活动和所处的时代,写一篇80一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紧扣人物与所处时代的关系;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黄巢像 李自成像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C | B | D | D | C | A | D | B | A | D | B | B | C | D | A | C | C | C | D | B |
21.(1)鸭绿江边、嘉峪关。(2分)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1分)
(2)故宫(紫禁城)。(1分)原因: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1分,意思相近即可)
(3)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1分,意思相近即可)
22.(1)三省六部制。(1分)
(2)行省制度。(1分)影响:元朝行省制度为省级行政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1分)
(3)原因:明太祖认为丞相专权乱政,威胁到君主的统治。(1分)措施:在地方,取消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4)维护和巩固统治。(1分)
23.(1)条件: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明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最远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分)郑和下西洋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1分)
(2)戚继光。(1分)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1分)
(3)明朝的对外关系。(1分)
24.(1)A:唐诗;B:《资治通鉴》;C:《本草纲目》。(3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原因:古代农本思想的影响;农业是当时国家的根本;古代社会以农为本,《天工开物》旨在启发人的智慧,进而推动社会进步。(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关系:《天工开物》源于社会生活又推动社会生活。(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等等。(1分,答出其中任意
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5.【示例】
农民起义的卓越领袖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人民赋役繁重,又遇连年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加上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农民无法忍受,纷纷举行起义。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李自成指挥起义军最终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两人都深受民众拥护,都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评分标准:
一等(4~5分) ①题目观点明确,短文紧扣历史事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
②史实运用正确;
③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二等(2~3分) ①题目观点较为明确,短文体现历史事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
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
③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三等(0~1分) ①题目观点不明确,短文不能体现历史事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
②史实运用不正确;
③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历史]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14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