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2022年广东省中山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2011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解析版】2022年广东省中山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2011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解析版】2022年广东省中山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2011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解析版】2022年广东省中山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解析版】2022年广东省中山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学年广东省中山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 (2015春•中山期末)数据2、3、2、3、5、3的众数是( )
A. 2 B. 2.5 C. 3 D. 5
考点: 众数.
分析: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找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可.
解答: 解:这组数据中,3出现的次数最多,为3次,
故众数为3.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
2. (2015春•中山期末)若是二次根式,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 )
A. x<3 B. x≤3 C. x>3 D. x≥3
考点: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 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定义得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
解答: 解:∵是二次根式,
∴x﹣3≥0,
解得:x≥3,
∴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x≥3.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得出关于x的不等式是解题关键.
3. (2015春•中山期末)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
A. 4、5、6 B. 5,12,23 C. 6,8,11 D. 1,1,
考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分析: 欲求证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这里给出三边的长,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
解答: 解:A、42+52≠6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B、52+122≠23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C、62+82≠11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D、12+1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正确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4. (2015春•中山期末)能够构成平行四边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是( )
A. 85°,95°,85° B. 85°,105°,75° C. 85°,85°,115° D. 85°,95°,105°
考点: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据所给的三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四个角,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验证即可.
解答: 解:当三个内角度数依次是85°,95°,85°时,第四个角是95°,符合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A正确;
当三个内角度数依次是85°,105°,75°时,第四个角是95°,不符合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故B错误;
当三个内角度数依次是85°,85°,115°,而C中相等的两个角不是对角,故C错,
当三个内角度数依次是85°,95°,105°时,第四个角是75°,不符合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注意角的对应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 (2015春•中山期末)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2)2=6 B. =﹣ C. =+ D. =×
考点: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方,可判断A,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可判断B,根据二次根式的加法,可判断C,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判断D.
解答: 解:A、(2)2=4×3=12,故A错误;
B、=,故B错误;
C、==5,故C错误;
D、==6,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熟记法则并根据法则计算是解题关键.
6. (2015春•中山期末)甲、乙两班学生人数相同,在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中,班级平均分和方差如下:甲=乙=80,s甲2=240,s乙2=180,则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 )
A. 甲班 B. 乙班
C. 两班成绩一样稳定 D. 无法确定
考点: 方差.
分析: 根据方差的意义: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解答: 解:∵s甲2=240,s乙2=180,
∴s甲2>s乙2,
∴乙班成绩较为稳定,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与意义: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x1﹣)2+(x2﹣)2+…+(xn﹣)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7. (2015春•中山期末)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正确的是( )
A.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相等 B. 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相等 D. 邻补角互补
考点: 命题与定理.
分析: 交换原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得到四个命题的逆命题,然后分别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平行线的性质和邻补角的定义判断四个逆命题的真假.
解答: 解:A、逆命题为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此逆命题为假命题,所以A选项错误;
B、逆命题为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为正方形,此逆命题为假命题,所以B选项错误;
C、逆命题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此逆命题为真命题,所以C选项正确;
D、逆命题为互补的角为邻补角,此逆命题为假命题,所以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也考查了逆命题.
8. (2015春•中山期末)将函数y=﹣3x+1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 )
A. y=﹣3x+3 B. y=﹣3x﹣1 C. y=﹣3(x+2)+1 D. y=﹣3(x﹣2)+1
考点: 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分析: 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平移规律,“上加下减”进而得出即可.
解答: 解:∵将函数y=﹣3x+1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
∴平移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3x+1+2=﹣3x+3.
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熟练记忆函数平移规律是解题关键.
9. (2015春•中山期末)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相等 B. 四个角相等 C. 对角线相等 D. 四条边相等
考点: 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
分析: 菱形和矩形都是平行四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菱形还具有独特的性质:四边相等,对角线垂直;矩形具有独特的性质:对角线相等,邻边互相垂直.
解答: 解:A、对角相等,菱形和矩形都具有的性质,故A错误;
B、四角相等,矩形的性质,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故D错误;
C、对角线相等是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故C错误;
D、四边相等,菱形的性质,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故B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性质,正确区分它们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0. (2015春•中山期末)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一次函数y=x+k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考点: 一次函数的图象;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专题: 数形结合.
分析: 根据自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到k<0,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得到一次函数y=x+k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且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
解答: 解:∵正比例函数y=kx(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
∴k<0,
∵一次函数y=x+k的一次项系数大于0,常数项小于0,
∴一次函数y=x+k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且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是一条直线,当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b).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
11.(4分)(2015春•中山期末)如果一组数据1,11,x,5,9,4的中位数是6,那么x= 7 .
考点: 中位数.
分析: 根据求中位数的方法,可知加上一个数x,那么这组数据的个数就是6,所以处于最中间的两数的平均数就是此组数据的中位数;再根据中位数是6,求得x的值.
解答: 解:∵共6个数,
∴中位数是第3和第4个的平均数,
∵中位数为6,
∴=6,
解得:x=7,
故答案为:7.
点评: 此题考查中位数的意义及求解方法的灵活运用,关键是明确这组数据有奇数个,中位数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字.
12.(4分)(2015春•中山期末)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形成的四边形是 平行四边形 .
考点: 中点四边形.
分析: 可连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然后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求解.
解答: 解: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E、F、G、H分别是▱ABCD四边的中点.
连接AC、BD;
∵E、F是AB、BC的中点,
∴EF是△ABC的中位线;
∴EF∥AC;
同理可证:GH∥AC∥EF,EH∥BD∥FG;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故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的图形为平行四边形.
故答案为:平行四边形.
点评: 此题考查了中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熟练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13.(4分)(2015春•中山期末)已知最简二次根式与2可以合并,则a的值是 2 .
考点: 同类二次根式.
分析: 根据最简二次根式可合并,可得同类二次根式,根据同类二次根式,可得关于a的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
解答: 解:由最简二次根式与2可以合并,得
7﹣2a=3.
解得a=2,
故答案为: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同类二次根式,利用同类二次根式得出关于a的方程是解题关键.
14.(4分)(2015春•中山期末)如图,函数y=ax和y=bx+c的图象相交于点A(1,2),则不等式ax>bx+c的解集为 x>1 .
考点: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专题: 数形结合.
分析: 观察函数图象,当x>1时,直线y=ax都在直线y=bx+c的上方,由此可得不等式ax>bx+c的解集.
解答: 解:当x>1时,ax>bx+c,即不等式ax>bx+c的解集为x>1.
故答案为x>1.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k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kx+b在x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
15.(4分)(2015春•中山期末)如图,已知线段AB,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线段AB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画弧,相交于点C,D,连接AC,BC,BD,CD.其中AB=4,CD=5,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10 .
考点: 作图—基本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 由作图可知CD是线段AB的中垂线,四边形ACBD是菱形,利用S菱形ACBD=×AB×CD求解即可.
解答: 解:由作图可知CD是线段AB的中垂线,
∵AC=AD=BC=BD,
∴四边形ACBD是菱形,
∵AB=4,CD=5,
∴S菱形ACBD=×AB×CD=×4×5=10,
故答案为:1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及中垂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四边形ACBD是菱形.
16.(4分)(2015春•中山期末)如图,小华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然后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m处,发现此时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m,则旗杆的高度为 17米 .
考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
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设旗杆高度为x,可得AC=AD=x,AB=(x﹣2)m,BC=8m,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x.
解答: 解:设旗杆高度为x,则AC=AD=x,AB=(x﹣2)m,BC=8m,
在Rt△ABC中,AB2+BC2=AC2,即(x﹣2)2+82=x2,
解得:x=17,
即旗杆的高度为17米.
故答案为:17米.
点评: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构造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方法就是作垂线.
三、解答题(乙)(共3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18分)
17. (2015春•中山期末)化简:(4﹣6)÷﹣(+)(﹣)
考点: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把括号内合并,然后根据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和平方差公式计算.
解答: 解:原式=(4﹣2)÷﹣(5﹣3)
=2÷﹣2
=2﹣2
=0.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计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18. (2015春•中山期末)在某中学举行的演讲比赛中买八年级5名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选手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得分 92 95 91 89 88
(1)计算出这5名选手的平均成绩;
(2)计算出这5名选手成绩的方差.
考点: 方差;算术平均数.
分析: (1)先求出5个选手的得分和,再除以51求平均数即可;
(2)利用方差公式S2=[(x1﹣)2+(x2﹣)2+…+(xn﹣)2]计算即可.
解答: 解:(1)=(95+91+89+88)÷5=91;
(2)S2=(92﹣91)2+(95﹣91)2+(91﹣91)2+(89﹣91)2+(88﹣91)2=6.
点评: 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和平均数,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x1﹣)2+(x2﹣)2+…+(xn﹣)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19. (2015春•中山期末)已知矩形周长为20,其中一条边长为x,设矩形面积为y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考点: 函数关系式;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分析: (1)先根据周长表示出长方形的另一边长,再根据面积=长×宽列出函数关系式;
(2)根据矩形的长宽均为正数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
解答: 解:(1)∵长方形的周长为20cm,若矩形的长为x(其中x>0),则矩形的长为10﹣x,
∴y=x(10﹣x)
(2)∵x与10﹣x表示矩形的长和宽,
∴
解得:0<x<1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是列函数的关系式,根据题意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矩形的长和宽式解题的关键.
四、解答题(二)(共3小题,每小题7分,满分21分)
20.(2015春•中山期末)如图,在△ABC中,E点为AC的中点,其中BD=1,DC=3,BC=,AD=,求DE的长.
考点: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分析: 首先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BCD是直角三角形且∠BDC=90°,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C的长,进而可求出DE的长.
解答: 解:∵BD=1,DC=3,BC=,
又∵12+32=()2,
∴BD2+CD2=BC2,
∴△BCD是直角三角形且∠BDC=90°,
∴∠ADC=90°,
∴AC==4,
又∵E点为AC的中点
∴DE==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其逆定理的运用,首先要证明三角形BCD是直角三角形且∠BDC=90°是解题的关键.
21.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DE∥AC,CE∥BD.
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
考点: 菱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首先根据两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OC=OD,即可利用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出结论.
解答: 证明:∵DE∥AC,CE∥BD,
∴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矩形,
∴OC=OD,
∴四边形OCED是菱形.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①菱形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2.(2014•上海)已知水银体温计的读数y(℃)与水银柱的长度x(cm)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现有一支水银体温计,其部分刻度线不清晰(如图),表中记录的是该体温计部分清晰刻度线及其对应水银柱的长度.
水银柱的长度x(cm) 4.2 … 8.2 9.8
体温计的读数y(℃) 35.0 … 40.0 42.0
(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不需要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用该体温计测体温时,水银柱的长度为6.2cm,求此时体温计的读数.
考点: 一次函数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待定系数法.
分析: (1)设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由统计表的数据建立方程组求出其解即可;
(2)当x=6.2时,代入(1)的解析式就可以求出y的值.
解答: 解:(1)设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由题意,得
,
解得:,
∴y=x+29.75.
∴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9.75;
(2)当x=6.2时,
y=×6.2+29.75=37.5.
答:此时体温计的读数为37.5℃.
点评: 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由解析式根据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的运用,解答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
五、解答题(三)(共3个小题,每小题9分,满分27分)
23.(2015春•中山期末)下表是某班学生右眼视力的检查结果
视力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人数 1 2 4 5 3 5 1 1 5 9 5
(1)求该班学生右眼视力的平均值;
(2)求该班学生右眼视力的众数和中位数.
考点: 众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
分析: (1)根据平均数的公式计算;
(2)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若数据是偶数个,中位数是最中间两数的平均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解答: 解:(1)该班学生右眼视力的平均值=
==4.6;
(2)该数据中右眼视力是4.9的有9个,最多,所以该班学生右眼视力的众数为4.9,
该样本中共有41个数据,按照右眼视力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21个数据是4.6,所以该班学生右眼视力的中位数为4.6.
点评: 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的理解,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运用.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
24.(2015春•中山期末)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点F是AD的中点,过点D作DE∥AC,交CF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BE,AE.
(1)求证:四边形ACDE是平行四边形;
(2)若AB=AC,试判断四边形ADBE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考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
分析: (1)首先证明△AFC≌△DFE,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C=DE,再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结论;
(2)首先证明四边形ADBE为平行四边形,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CB,进而可得四边形ADBE为矩形.
解答: (1)证明:∵DE∥AC,
∴∠CAF=∠EDF,
∵点F是AD的中点,
∴FA=DF,
在△AFC和△DFE中
∴△AFC≌△DFE(ASA),
∴AC=DE,
∴四边形ACDE是平行四边形;
(2)解:四边形ADBE为矩形,理由如下:
∵四边形ACDE是平行四边形,
∴AE=CD且AE∥CB,
∵点D是BC的中点,
∴CD=DB,
∴AE=BD且AE∥DB,
∴四边形ADBE为平行四边形,
又∵AB=AC,
∴AD⊥CB,
∴∠ADB=90°,
∴四边形ADBE为矩形.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矩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5.(2015春•中山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顶点A在y轴正半轴上,顶点B在x轴正半轴上,AC,OD交于点P,其中OA=4,OB=3.
(1)求OD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2)求△AOP的面积.
考点: 一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 (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D与AB的关系,∠DAB的度数,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DAE=∠ABO,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AE、DE的长度,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答案;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BF、CF的长度,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CA的解析式,根据解方程组,可得P点坐标,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答案.
解答: 解:(1)过点D作DE⊥OA于点E,
,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AB,∠DAB=∠DEA=∠DAB=90°.
∵OA⊥OB
∴∠DAE+∠OAB=∠OAB+∠ABO=90°
∴∠DAE=∠ABO
在DAE和AOB中,
,
∴△DEA≌△AOB (AAS)
∴DE=AO=4,AE=BO=3
∴OE=AE+AO=3+4=7
∴点D的坐标为(4,7).
设OD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k1x (k1≠0)
将点D (4,7)代入得:4k1=7,
解得:k1=,
所以OD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x;
(2)过点C作CF⊥OB于点F,
由第(1)问易得:△AOB≌BFC,
BF=4,CF=3,
∴OF=OB+BF=7,
∴点A的坐标为(0,4),点C的坐标为(7,3)
设A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2x+b (k2≠0),
将点A(0,4),点C(7,3)代入得:
解得:,所以A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x+4,
联立OD、AC得方程组,解得:
∴点P的坐标为(,)
∴S△OAP=×4×=.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综合题,(1)利用了正方形的性质,余角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2)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解方程组求交点坐标,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中山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86×105B, 计算3a+2a的结果为, 某学校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