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考化学质检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考化学质检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考化学质检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3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a2CO3俗称烧碱
B.NaOH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细铁丝燃烧是一种剧烈氧化
2.(3分)钚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可作为核燃料和核武器的裂变剂,所以是原子能工业的一种重要原料,根据如图钚所处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符号信息分析,钚的核外电子数为( )
A.94 B.145 C.239 D.333
3.(3分)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应将已燃的红磷由上到下缓慢伸入广口瓶以充分吸收瓶内氧气
B.未等广口瓶冷却就打开止水夹,不会影响倒吸的水量
C.广口瓶中预留的水能有效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白烟
D.如果所有操作均符合规范,能精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4.(3分)向一定量的硝酸亚铁、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过滤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后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离子是( )
A.Mg2+、Fe2+ B.Mg2+、Cu2+ C.Fe2+,Cu2+ D.只有Mg2+
5.(3分)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K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B
除去CO中少量的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炭粉中的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再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6.(3分)如图所示,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已知图②中的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①和图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B.图②和图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图①和图④溶解度保持相等
D.质量分数大小关系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7.(4分)小金将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现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写出生成蓝色絮状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2)图中小球分别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其中“”表示的微粒是 (填微粒的符号)。
8.(4分)制造航空母舰使用大量合金材料(如铁合金、铜合金和钛合金等)。钛(Ti)因其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与酸和碱都不发生反应、有很强的耐腐蚀性等优良性能而被认为是本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O和TiO2)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Ⅱ中,TiO2、炭粉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通入氯气(Cl2)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可燃性气体为 。
(2)步骤Ⅱ的反应需在氩气保护的环境中进行,理由是 。所得金属钛中含有少量的金属镁。若要除去金属钛中的少量镁,可加入的试剂是 (填试剂名称)。充分反应后,再 (填操作名称)、洗涤、干燥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
9.(8分)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小刘查阅资料得:用少量的NaHCO3和BTB酸碱指示剂加水配制成的蓝色溶液,可随溶液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小徐根据资料配制了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绿色,之后将等量的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5支试管中,其中4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水草
无
有
有
有
有
据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60
20
50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绿色
黄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50分钟后2号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为黄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2)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写2条)。
(3)除上表所示因素外,列举2个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反应速率的因素。 。
10.(6分)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影响生成物的种类,为探究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种类,小金开展了项目式学习,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和方案(B、C、D装置中药品足量,且所有反应均充分进行)。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A (试管+固体)
m1
m2
B+C (广口瓶+溶液)
m3
m4
关于“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什么气体”,同学们形成了如下四种猜想:猜想①:CO;猜想②:CO2;猜想③:CO 和CO2;猜想④:SO2和 CO2。
(1)小明认为猜想④是不合理的,他的依据是 。
(2)若观察到 (填写现象),可以排除猜想①。
(3)用电子天平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如表所示)。若猜想②成立,则理论上m1、m2、m3、m4数值满足的关系式是 (用字母表示)。
11.(8分)实验室常用足量的氯化钠固体与浓硫酸(浓度为85%左右)共热制取氯化氢气体,反应原理如下:2NaCl+H2SO4(浓)Na2SO4+2HCl↑,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浓硫酸的浓度不断下降。已知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如图是实验制取气体的两种常见发生装置。
(1)写出标注的仪器名称,a为 ,b为 。
(2)根据提供的信息,实验室制取HCl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选填“甲”、“乙”或“均不能选”)
(3)将反应剩余物加适量水稀释,得到反应物稀释液。
①假设在现有“强热”条件下,生成的HCl以气体形式全部逸出,则在反应物稀释液中滴加石蕊试液,试液 (填现象)。
②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反应剩余物中是否含有Cl﹣。
12.(8分)兴趣小组从浸泡后的绿豆中提取淀粉酶溶液,为了研究酸碱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以淀粉琼脂为材料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滤纸编号
溶液成分
1
淀粉酶溶液
2
淀粉酶溶液稀盐酸
3
淀粉酶溶液、稀碳酸钠溶液
4
稀盐酸
5
稀破酸钠溶液
①取5片大小相同的滤纸小圆片,编为1﹣5号.将其分别在五种不同成分的溶液(各溶液成分如表)中浸泡后取出,按如图甲所示放置在盛有淀粉琼脂薄片的培养皿中,盖上盖子。
②将培养皿置于37℃的恒温箱中半小时后取出,将碘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约1分钟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的碘液。
③实验结果发现: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即没有变蓝色的区域),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1号其次,2号清晰区面积最小,4号和5号周围以及其余部位均显蓝色,如图乙所示。
(1)为什么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会出现清晰区 。
(2)为了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第2号与 (填滤纸编号)进行对照。
(3)实验结果表明, (选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该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兴趣小组将淀粉酶的催化效率与酸碱性强弱绘制成柱形图,请将弱酸性和中性环境下的柱形图(如图丙)补充完整。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
13.(4分)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展示了“水中泡腾片”等太空实验。泡腾片主要成分为柠檬酸(C6H8O7)和碳酸氢钠(NaHCO3),泡腾片溶于水时,碳酸氢钠与柠檬酸刚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C6H8O7=Na3C6H5O7+3H2O+3CO2↑
(1)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缺少“NaHCO3”前的化学计量数,请添加。
(2)已知每片泡腾片的质量为5g,溶于水完全反应后产生1.32gCO2,求泡腾片中柠檬酸的质量分数。
14.(9分)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太空中飞翔,而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就是飞机的诞生。尽管飞机事故时有发生,但客机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在所有交通工具中是最低的。客机上有主、副两位驾驶员,有氧气面罩、救生衣、救生筏和压力平衡装置等应急设备,确保在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生命安全。
客机使用的燃料为航空煤油,虽然和普通煤油的成分差不多,但是纯度更高、热值更大、低温性能更强。航空煤油从石油中提炼,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采用自馏馏分(原理与蒸馏类似)的方式制取,再结合其它化学手段获得。航空煤油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C2H6(CH2)n](n为8~16),燃烧的主要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如果航空煤油中某成分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1:12,则n的值为 。航空煤油的硫含量极低,因为硫元素在燃烧中会转化成SO2,进一步转化成亚硫酸、硫酸等物质,会引起 (答出一点即可)。客机在平稳运行阶段处于万米高空的平流层,气温一般在﹣55℃—﹣60℃之间,因此航空煤油的熔点必须 (选填“低于﹣60℃”、“高于﹣55℃”或“﹣55℃—﹣60℃之间”)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考化学质检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3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a2CO3俗称烧碱
B.NaOH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细铁丝燃烧是一种剧烈氧化
【分析】A、根据物质的名称与俗称分析;
B、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燃烧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A、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OH,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B错误;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故C错误;
D、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物质的名称与俗称、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以及氧化反应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2.(3分)钚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可作为核燃料和核武器的裂变剂,所以是原子能工业的一种重要原料,根据如图钚所处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符号信息分析,钚的核外电子数为( )
A.94 B.145 C.239 D.333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94。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3分)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应将已燃的红磷由上到下缓慢伸入广口瓶以充分吸收瓶内氧气
B.未等广口瓶冷却就打开止水夹,不会影响倒吸的水量
C.广口瓶中预留的水能有效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白烟
D.如果所有操作均符合规范,能精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分析】A、根据应将已燃的红磷由上到下迅速伸入广口瓶以充分吸收瓶内氧气进行分析;
B、根据待红磷熄灭并且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倒吸的水会偏少进行分析;
C、根据广口瓶中预留的水能有效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白烟,防止污染空气进行分析;
D、根据即便是所有操作均符合规范,也不能精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只能是测量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进行分析。
【解答】解:A、应将已燃的红磷由上到下迅速伸入广口瓶以充分吸收瓶内氧气,伸入速度慢会导致进入集气瓶的水大于,故此选项错误;
B、待红磷熄灭并且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倒吸的水会偏少,故此选项错误;
C、广口瓶中预留的水能有效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白烟,防止污染空气,故此选项正确;
D、即便是所有操作均符合规范,也不能精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只能是测量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结论、现象、实验注意事项等,牢牢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是正确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4.(3分)向一定量的硝酸亚铁、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过滤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后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离子是( )
A.Mg2+、Fe2+ B.Mg2+、Cu2+ C.Fe2+,Cu2+ D.只有Mg2+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盐反应。
【解答】解:向一定量的硝酸亚铁、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镁先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后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将过滤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后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不含有铁和镁,即硝酸亚铁没有反应,硝酸铜部分或全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离子是Mg2+、Fe2+。
故选:A。
【点评】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5.(3分)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K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B
除去CO中少量的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炭粉中的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再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K2SO4能与适量的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铁粉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炭粉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3分)如图所示,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已知图②中的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①和图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B.图②和图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图①和图④溶解度保持相等
D.质量分数大小关系①<②<③=④
【分析】根据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图②中的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③④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①→②,没有氯化钠析出,图①和图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图②中的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④有晶体析出,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图①和图④溶解度保持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①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②③④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小关系①<②=③=④,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图②中的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③④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7.(4分)小金将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现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写出生成蓝色絮状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4=Cu(OH)2↓+Na2SO4 。
(2)图中小球分别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其中“”表示的微粒是 SO42﹣ (填微粒的符号)。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反应过程中微观实质分析。
【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2)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不变的是钠离子,新增的为硫酸根离子,所以其中“O”表示的微粒是SO42﹣。
故答案为:(1)2NaOH+CuSO4=Cu(OH)2↓+Na2SO4;
(2)SO42﹣。
【点评】了解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和溶液中微粒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8.(4分)制造航空母舰使用大量合金材料(如铁合金、铜合金和钛合金等)。钛(Ti)因其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与酸和碱都不发生反应、有很强的耐腐蚀性等优良性能而被认为是本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O和TiO2)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Ⅱ中,TiO2、炭粉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通入氯气(Cl2)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可燃性气体为 一氧化碳 。
(2)步骤Ⅱ的反应需在氩气保护的环境中进行,理由是 防止碳和氧气反应 。所得金属钛中含有少量的金属镁。若要除去金属钛中的少量镁,可加入的试剂是 稀硫酸或稀盐酸 (填试剂名称)。充分反应后,再 过滤 (填操作名称)、洗涤、干燥即可。
【分析】(1)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
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解答】解:(1)步骤Ⅱ中,TiO2、炭粉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通入氯气(Cl2)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可燃性气体为一氧化碳。
故答案为:一氧化碳。
(2)步骤Ⅱ的反应需在氩气保护的环境中进行,理由是防止碳和氧气反应。所得金属钛中含有少量的金属镁。若要除去金属钛中的少量镁,可加入的试剂是稀硫酸或稀盐酸(镁能和稀硫酸、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再过滤、洗涤、干燥即可。
故答案为:防止碳和氧气反应;稀硫酸或稀盐酸;过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实验探究题
9.(8分)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小刘查阅资料得:用少量的NaHCO3和BTB酸碱指示剂加水配制成的蓝色溶液,可随溶液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小徐根据资料配制了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绿色,之后将等量的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5支试管中,其中4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水草
无
有
有
有
有
据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60
20
50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绿色
黄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50分钟后2号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为黄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水草离日光灯的距离近,光合作强度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
(2)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强光合作用强 ,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写2条)。
(3)除上表所示因素外,列举2个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反应速率的因素。 时间以及叶绿体等 。
【分析】据表分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该实验的自变量有装置距日光灯的距离(即光照强度)、是否遮光,因变量是水体的CO2浓度变化,据此作答。
【解答】解:(1)本实验中,50min后若2号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为黄色,则说明水草遮光情况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导致试管内溶液CO2浓度增高。
(2)2号管遮光条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不消耗二氧化碳,其二氧化碳浓度高于3号试管,黄色应该比3号管更深,故2号管的颜色应为黄色。说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由(1)说明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强光合作用强。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使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且是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从概念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除上表所示因素外,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反应速率的因素二氧化碳和水,光照强度和时间以及叶绿体。
故答案为:(1)水草离日光灯的距离近,光合作强度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强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时间以及叶绿体等。
【点评】本题考查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涉及学科融合知识,难度不大。
10.(6分)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影响生成物的种类,为探究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种类,小金开展了项目式学习,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和方案(B、C、D装置中药品足量,且所有反应均充分进行)。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A (试管+固体)
m1
m2
B+C (广口瓶+溶液)
m3
m4
关于“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什么气体”,同学们形成了如下四种猜想:猜想①:CO;猜想②:CO2;猜想③:CO 和CO2;猜想④:SO2和 CO2。
(1)小明认为猜想④是不合理的,他的依据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没有硫元素,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二氧化硫 。
(2)若观察到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填写现象),可以排除猜想①。
(3)用电子天平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如表所示)。若猜想②成立,则理论上m1、m2、m3、m4数值满足的关系式是 m4﹣m3=m1﹣m2 (用字母表示)。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没有硫元素,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3)根据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A中减少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B和C增加的质量是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1)猜想④是不合理的,他的依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没有硫元素,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二氧化硫,故答案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没有硫元素,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二氧化硫;
(2)猜想①是错误的,则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猜想①是错误的,故答案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若猜想②成立,所以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A中减少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B和C增加的质量是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m4﹣m3=m1﹣m2,故答案为:m4﹣m3=m1﹣m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注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解题。
11.(8分)实验室常用足量的氯化钠固体与浓硫酸(浓度为85%左右)共热制取氯化氢气体,反应原理如下:2NaCl+H2SO4(浓)Na2SO4+2HCl↑,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浓硫酸的浓度不断下降。已知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如图是实验制取气体的两种常见发生装置。
(1)写出标注的仪器名称,a为 试管 ,b为 烧瓶 。
(2)根据提供的信息,实验室制取HCl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均不能选 。(选填“甲”、“乙”或“均不能选”)
(3)将反应剩余物加适量水稀释,得到反应物稀释液。
①假设在现有“强热”条件下,生成的HCl以气体形式全部逸出,则在反应物稀释液中滴加石蕊试液,试液 变红色 (填现象)。
②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反应剩余物中是否含有Cl﹣。 实验步骤:取适量反应剩余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钡和稀硝酸,静置,滴加硝酸银溶液;
实验现象及其实验结论: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或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含有氯离子
【分析】(1)a为试管,b为烧瓶。
(2)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可以选择发生装置。
(3)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稀硫酸不能和氯化钠反应,因此反应物稀释液中含有稀硫酸,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色。
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
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
【解答】解:(1)a为试管,b为烧瓶。
故答案为:试管;烧瓶。
(2)根据提供的信息,实验室制取HCl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均不能选,是因为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能用甲装置,反应需要加热,不能用乙装置。
故答案为:均不能选。
(3)①假设在现有“强热”条件下,生成的HCl以气体形式全部逸出,则在反应物稀释液中滴加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是因为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稀硫酸不能和氯化钠反应,因此反应物稀释液中含有稀硫酸,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色。
故答案为:变红色。
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取适量反应剩余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钡和稀硝酸,静置,滴加硝酸银溶液;
实验现象及其实验结论: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或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含有氯离子。
故答案为:实验步骤:取适量反应剩余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钡和稀硝酸,静置,滴加硝酸银溶液;
实验现象及其实验结论: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或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含有氯离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8分)兴趣小组从浸泡后的绿豆中提取淀粉酶溶液,为了研究酸碱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以淀粉琼脂为材料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滤纸编号
溶液成分
1
淀粉酶溶液
2
淀粉酶溶液稀盐酸
3
淀粉酶溶液、稀碳酸钠溶液
4
稀盐酸
5
稀破酸钠溶液
①取5片大小相同的滤纸小圆片,编为1﹣5号.将其分别在五种不同成分的溶液(各溶液成分如表)中浸泡后取出,按如图甲所示放置在盛有淀粉琼脂薄片的培养皿中,盖上盖子。
②将培养皿置于37℃的恒温箱中半小时后取出,将碘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约1分钟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的碘液。
③实验结果发现: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即没有变蓝色的区域),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1号其次,2号清晰区面积最小,4号和5号周围以及其余部位均显蓝色,如图乙所示。
(1)为什么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会出现清晰区 因为1﹣3号小圆片上有淀粉酶,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了 。
(2)为了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第2号与 1和4 (填滤纸编号)进行对照。
(3)实验结果表明, 弱碱性 (选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该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兴趣小组将淀粉酶的催化效率与酸碱性强弱绘制成柱形图,请将弱酸性和中性环境下的柱形图(如图丙)补充完整。
【分析】(1)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上有淀粉.4号和5号圆片上没有淀粉酶,又知淀粉遇碘液变蓝,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并且在37°C的条件下发挥作用最好;因为1﹣3号小圆片上有淀粉酶,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了,所以将碘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也不会变蓝;因为4号和5号圆片上没有淀粉酶,淀粉没有被分解,所以4号和5号的圆片周围滴加碘液后,都变蓝。
(2)为了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第2号与1和4号对照;
(3)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稀碳酸钠溶液是弱碱性溶液,说明了在弱碱性环境下,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强。
【解答】解:(1)因为1﹣3号小圆片上有淀粉酶,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了,所以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会出现清晰区。
(2)为了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第2号与1和4号对照,因1中只有淀粉酶溶液,4中只有稀盐酸,提供对照,可以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3)因为稀碳酸钠溶液是弱碱性溶液,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说明在弱碱性条件下,该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淀粉酶的催化效率与酸碱性强弱关系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1)因为1﹣3号小圆片上有淀粉酶,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了;
(2)1和4。
(3)弱碱性;。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
13.(4分)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展示了“水中泡腾片”等太空实验。泡腾片主要成分为柠檬酸(C6H8O7)和碳酸氢钠(NaHCO3),泡腾片溶于水时,碳酸氢钠与柠檬酸刚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 NaHCO3+C6H8O7=Na3C6H5O7+3H2O+3CO2↑
(1)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缺少“NaHCO3”前的化学计量数,请添加。
(2)已知每片泡腾片的质量为5g,溶于水完全反应后产生1.32gCO2,求泡腾片中柠檬酸的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答】解:(1)根据反应前后Na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NaHCO3”前的化学计量数为3;
(2)设泡腾片中柠檬酸的质量为x。
3NaHCO3+C6H8O7=Na3C6H5O7+3H2O+3CO2↑
192 132
x 1.32g
x=1.92g
泡腾片中柠檬酸的质量分数为×100%=38.4%
答:泡腾片中柠檬酸的质量分数为38.4%。
故答案为:(1)3;
(2)38.4%。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4.(9分)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太空中飞翔,而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就是飞机的诞生。尽管飞机事故时有发生,但客机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在所有交通工具中是最低的。客机上有主、副两位驾驶员,有氧气面罩、救生衣、救生筏和压力平衡装置等应急设备,确保在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生命安全。
客机使用的燃料为航空煤油,虽然和普通煤油的成分差不多,但是纯度更高、热值更大、低温性能更强。航空煤油从石油中提炼,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沸点 不同,采用自馏馏分(原理与蒸馏类似)的方式制取,再结合其它化学手段获得。航空煤油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C2H6(CH2)n](n为8~16),燃烧的主要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如果航空煤油中某成分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1:12,则n的值为 9 。航空煤油的硫含量极低,因为硫元素在燃烧中会转化成SO2,进一步转化成亚硫酸、硫酸等物质,会引起 酸雨 (答出一点即可)。客机在平稳运行阶段处于万米高空的平流层,气温一般在﹣55℃—﹣60℃之间,因此航空煤油的熔点必须 低于﹣60℃ (选填“低于﹣60℃”、“高于﹣55℃”或“﹣55℃—﹣60℃之间”)
【分析】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煤油从石油中提炼出来,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航空煤油从石油中提炼;航空煤油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C2H6(CH2)n](n为8~16),该一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n):(6+2n),如果航空煤油中某成分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1:12,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中的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24,由于n为8~1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变,所以n+2=11,得n=9,因为硫元素在燃烧中会转化成SO2,进一步转化成亚硫酸、硫酸等物质,会引起酸雨,客机在平稳运行阶段处于万米高空的平流层,气温一般在﹣55℃—﹣60℃之间,因此航空煤油的熔点必须低于﹣60℃,故答案为:沸点;9;酸雨;低于﹣6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石油的加工产物,酸雨的产生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北片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下列指标可通过过滤达到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级中学九上化学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铜绿”受热时发生如下反应,下列有关仪器用途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真题答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