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八年级下册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 20.2 数据的波动 第1课时 | 单元 | 20 | 学科 | 初中数学 | 年级 | 八下 |
学习 目标 | 1. 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2. 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3. 经历探索方差的应用过程,体会数据波动中方差的求法,积累统计经验; 4.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认识数据处理的实际意义. | ||||||
重点 | 方差产生的必要性的理解及公式运用; | ||||||
难点 | 理解方差公式、能够运用方差判断波动程度.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回顾】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回顾平均数,并给学生计算时间,之后用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为接下来的引入方差的必要性做铺垫. 问题:班级要在小明和小红中选出一个人,去参加数学竞赛,根据下列5次成绩的平均数,能确定谁去参加比赛,取胜的把握更大吗? 分析:小明5次成绩的平均数 小红5次成绩的平均数 教师提示:平均数相同,谁的成绩更稳定,取胜机会更大. 稳定性用什么特征值判断呢? |
学生试着做一做,回答问题
|
回顾上节课涉及的知识,为本节课继续研究反映波动趋势的代表量打下基础. |
讲授新课 | 【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以集体探讨话题的形式,带领学生讨论①提醒学生这是一个样本估计总体的问题;②关注产量和稳定性的研究中,产量的衡量可以根据平均数,借助图象,从而引入稳定性也需要一个特征值来表示. 问题1:农科院计划为某地选择合适的甜玉米种子.选择种子时,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是农科院所关心的问题.为了解甲、乙两种甜玉米种子的相关情况,农科院各用10块自然条件相同的试验田进行试验,得到各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 (单位:t) 如下表所示. 根据这些数据估计,农科院应该选择哪种甜玉米种子呢? 提醒:这个问题是样本估计总体的问题; 产量的衡量可根据平均数. 分析:≈7.54,≈7.52. 说明在试验田中,甲、乙两种甜玉米的平均产量相差不大. 可以估计这个地区种植两种甜玉米的平均产量相差不大. 问题2:为了直观地看出甲、乙两种甜玉米产量的分布情况,把数据画在图中. 追问:谁的波动较大? (根据图象,点偏离平均线的距离判断)甲种甜玉米的波动较大,乙种甜玉米的波动较小. 追问:用什么量来刻画呢?
【归纳】 一、统计中常采用下面的做法:设有n个数据x1, x2 ,…,xn,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 … ,,我们用这些值的平均数,即用 来衡量这组数据波动的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s2. 二、方差的意义 方差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即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越稳定)
问题3:上面问题中,根据这些数据估计,农科院应该选择哪种甜玉米种子呢? 分析:≈7.54,≈7.52. 显然,即说明甲种甜玉米的波动较大,这与我们从产量分布图看到的结果一致. 据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综合考虑甲、乙两个品种的平均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种乙种甜玉米产量较稳定. |
观察图象,讨论并发表看法
|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结合图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象中点偏离平均线的位置,观察出谁的波动性更大,从而为理解方差的计算公式提供直观印象.
|
| 【典例探究】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梳理分析和解题过程. 例1. 在一次芭蕾舞比赛中,甲、乙两个芭蕾舞团都表演了舞剧《天鹅湖》,参加表演的女演员的身高(单位:cm)如表所示. 哪个芭蕾舞团女演员的身高更整齐? 解:甲、乙两团演员的身高平均数分别是 方差分别是 由S甲2 < S乙2 可知,甲芭蕾舞团女演员的身高更整齐. 【课堂练习】 1.在方差的计算公式 中,数10和20分别表示( ) A.数据的个数和方差 B.数据的个数和平均数 C.平均数和数据的个数 D.数据的方差和平均数 答案:B
2.五个数1,3,a,5,8的平均数是4,则a =_____,这五个数的方差_____. 答案:3;5.6
3.某排球队6名场上队员的身高(单位:cm)是:180,184,188,190,192,194.现用一名身高为186 cm的队员换下场上身高为192 cm的队员,与换人前相比,场上队员身高的( ) A.平均数变小,方差变小 B.平均数变小,方差变大 C.平均数变大,方差变小 D.平均数变大,方差变大 答案:A 4.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那么另一组数据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为 和方差为_____. 答案:4;3 总结: |
学生解答,教师展示给出解答示范.
自主完成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
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本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课堂小结 |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主要内容:
| 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
板书 | 1.方差的概念 2.方差的意义 3.例题讲解
|
|
|
八年级下册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202数据的波动程度第1课时方差pptx、第1课时方差导学案doc、202数据的波动程度第1课时方差教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优质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优质课课件ppt,文件包含202数据的波动程度第2课时pptx、RJ中学数学八年级下第二十章202数据的波动程度第2课时教学详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公开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公开课课件ppt,文件包含202数据的波动程度第1课时pptx、RJ中学数学八年级下第二十章202数据的波动程度第1课时教学详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