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复习课》课件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复习课》课件第1页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复习课》课件第2页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复习课》课件第3页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复习课》课件第4页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复习课》课件第5页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复习课》课件第6页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复习课》课件第7页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复习课》课件第8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复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复习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韩昌黎,唐宋八大家,柳宗元,提出观点,分析对象,千里马的特征,食马者的无知,点明主旨,托物寓意,文章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学文化常识】1、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 ”,( )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之首,与( )并称“韩柳”。2、说:古代一种 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
    第一段:(背诵)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辱于奴隶人之手,( )死于槽(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1.默写出( )内字词。2.解释重点字词: (1)然后有千里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3)骈死于槽枥之间 (4)不以千里称也
    3.翻译重点句子:(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4.文段理解: (1)本段提出了怎样的观点?这一有悖于常理的论断,意在说明什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意在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2)本段写出千里马怎样的悲惨遭遇?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 也。
    第二段:(背诵)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 )一( )。(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默写出( )内字词。2.解释重点字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才美不外见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安求其能千里也
    3.翻译重点句子: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文段理解:(1)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其根本原因谈谈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揭示了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2)分析“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运用反问修辞,剖析“食不饱”是对千里马的摧残,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行为的强烈谴责。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愤懑之情,增强了语言气势。(3)分析“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在文中的作用。三个“不”构成排比句,语气强烈,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食不饱”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所在,责任在“食马者”身上,同时将“食马者”的愚昧无知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三段:(背诵) (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 ),鸣之而不能通其( ),( )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 )?其真不知马( )!1.默写出( )内字词。2.解释重点字词:(1)策之不以其道 (2)食之不能尽其材(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执策而临之(5)其真无马邪
    3.翻译重点句子:(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4.文段理解: (1)“食马者”不理解千里马,甚至摧残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本段是如何刻画“食马者”的? 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突出表现“食马者”的无知愚昧。
    (3)作者在结尾中运用了设问这一修辞方式,自问自答,这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不知马”这个结论有什么含义? 作用: ①以总结性的问题做结尾,有利于阐明文章中心思想; ②与前文内容相照应,总收全文。含义: ①揭露封建制度下人才受压抑的不合理状况; ②说明对人才要给予优厚的待遇; ③说明识拔人才的重要性。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整体思考: 1.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2.结合《马说》一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人才常有,而发现人才的人不常有的观点,寄寓了对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期望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3.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托物寓意 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之情,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4.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唆。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①直称。如“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正面提及,表述严正。②暗称。如“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表述委婉。③代称。如“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这些句子中的“其”“是”“之”都指称千里马,表意简洁含蓄。
    5.文中的五个“也”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各不相同,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①“不以千里称也”中的“也”,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也”,是作者故作顿笔,有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的意思;③“是马也”中的“也”,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所造成的难堪的后果;④“安求其能千里也”中的“也”,不仅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愤懑谴责的感情,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的正义感的意图;⑤“其真不知马也”中的“也”,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的痛切之感,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也跃然纸上。
    直击中考:一、 (甲)《马说》全文。 (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节选自《汉书》
    思考:根据语段(甲)和语段(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段(二)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强调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二、【甲】见《马说》全文【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思考:对【甲】【乙】两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99 )A. 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乙】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 ,【甲】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B. 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乙】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甲】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C. 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乙】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甲】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D. 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乙】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甲】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三、(甲)《马说》全文 (乙)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思考: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在写作手法上却有着共同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示例一:两文都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批判了统治者肆意璀璨人才的社会现实。示例二:两文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甲文用“千里马”来比喻人才;乙文用“病梅”比喻受摧残而性格扭曲的统治阶级御用文人。
    四、(甲)《马说》全文 (乙)驽骥①杂处,其所以饮水食刍②,嘶呜蹄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③重车,取夷路④,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方驾,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⑤其不可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⑥。(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注:①驽骥:劣马和良马。②刍:喂马的草。③引:拉。④夷路:平坦的道路。⑤辽乎:远远地。⑥骐骥与驽骀别矣:良马与劣马就区别开了。

    相关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试讲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试讲课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说一说千里马,诵读·积累,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体味情感,谁能拯救千里马呢,韩愈资料,托物寓意,千里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图片课件ppt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优质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优质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马说》解题,简介作者,唐宋八大家,昌黎先生集,韩昌黎,韩文公,韩吏部,文起八代之衰,背景链接,诵读课文读准字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