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临历史之陈迹  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页
    临历史之陈迹  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临历史之陈迹 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临历史之陈迹 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共4页。
    临历史之陈迹,发千古之幽情         ——怀古诗群文阅读一、导入: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二、明确课堂任务清单任务清单:1、何为怀古诗?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2、根据表格要求,梳理怀古诗词。3、总结怀古诗的特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4、根据已学内容,归纳鉴赏方法。5、学以致用,我来解题。 三、按任务清单,落实任务任务一:何为怀古诗?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1、请生回答。2、明确  怀古诗中的“古”字是历史古迹的意思,因此怀古诗通常为诗人们游览古迹,有感而发所作。   标志:题目中有“登某古迹怀古(有怀)”或者有“古迹名”。任务二:根据表格要求,梳理下列怀古诗的内容。怀古作品 历史陈迹情因何起(触发点) 所用手法 (景、人、情)所抒何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越中览古    桂枝香金陵怀古     1、学生合作探究,填写表格。2、老师明确《念奴娇·赤壁怀古》历史陈迹:赤壁情因何起(触发点):1、三国周郎赤壁。2、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年轻有为,意气风发3、早生华发。                                   年华虚度,壮志难酬所用手法(景、人、情):写景:壮丽、雄奇。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出场做好铺垫。     虚实结合   上片写景为实,下片想象为虚写人:周瑜          正面描写,侧面衬托,用典      周瑜与诗人自己    对比抒情:借古抒怀    所抒何情:  壮志难酬,年华虚度的失意与无奈,超脱、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越中览古》历史陈迹: 越中情因何起(触发点):1、越中;指会稽,春秋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后大破吴国,凯旋而归3、鹧鸪飞(凄凉景象)所用手法(景、人、情): 用典(勾践灭吴) 虚实结合   借古伤今 对比 (昔盛今衰)古:吴王、义士、宫女:风光、热闹    锦衣、春殿:华丽绚烂    破、还:志得意满    尽、满:繁华、充实今:鹧鸪(行不得,哥哥):凄凉、黯淡    飞:飘零、虚空1、暖冷色调的对比   黑格尔说:“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总是善于抓住冷暖色调的转化的契机来尽量赋予色彩以深刻的蕴涵。”2、前重后轻的对比前三句和最后一句形成对比,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无一不在表现昔盛今衰。3、虚实的对比、互融。层次丰富、诗境开阔所抒何情:借古伤今。感慨人事无常,为昔盛今衰伤怀。《桂枝香·金陵怀古》历史陈迹:金陵情因何起(触发点):1、历史上有金陵王气的说法,认为金陵城虎踞龙蟠,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但是我们纵观历史,却发现,金陵却是个悲伤的地方,简直就是王朝的墓地,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在南京建都,但最终这些朝代都是短命的朝代,而且基本是荒淫无耻的朝代。历史的沧桑,使得南京成为历代文人抒发感慨,怀古思念最多的地方。2、故国晚秋,天气初肃(时令之秋,萧索、苍凉)3、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之时。(人生之秋)所用手法(景、人、情):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用典:化用谢眺《晚登三山环望京邑》中的”澄江静如练“之句。比喻: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景物特点:壮阔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运用以静写动、以动写静的方法;词人先写远景,巧妙利用了由远观而造成的错觉,在动与不动之间,给人以新奇、真切感,且又气势宏大,和下片的追古遥相呼应,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用典,对比1、原因:繁华竞逐——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2、对六朝统治者:批判、可恨又可悲   对宋朝当权者:警醒、应引以为戒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借景抒情,朝代的更替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渐渐地模糊,如今物非人非,繁华不在,抒发悲叹之情。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词人用“至今”和“时时”强调繁华竞逐的生活在当今北宋依然不变。2、批判北宋的治者依旧只知纵情享乐、昏庸、不思吸取历史亡国的教训。正因为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沉溺于声色,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所抒何情:借景抒情,抒发悲叹之情。借古讽今,借六朝事,讽当朝人。看到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是对社会的关照。任务三:总结怀古诗的特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思想情感:1、寄托个人境遇。2、借古讽今,忧国伤时。3、感慨人世无常,为昔盛今衰伤怀。表现手法:整体上: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借古抒怀具体上:1、对比:古今对比。2、借景抒情 :昔盛今衰,盛衰无常。    3、用典: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4、虚实结合: 回忆或想象昔日为虚;眼前所见为实。任务四:根据已学,归纳鉴赏方法。1、找到触发点(古迹、景、人)  (和社会、作者自己的关系)2、 明析手法(景、人、情)(作者如何来绘景、写人、抒情)3、揣摩写作意图 (情感)       (时代特点、作者处境)任务五:学以致用,我来解题。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过华清宫 李约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它们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3分)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1分)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四、小结 

    相关教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氓 离骚(节选))1.2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氓 离骚(节选))1.2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1.2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2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