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41 战争与和平作文素材整理:名言金句+精彩段落+典型事例+真题演练-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及练习 其他 2 次下载
- 专题42 体育强国作文素材整理:精彩金句+典型事例+真题演练+精彩时评文-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及练习 其他 2 次下载
- 专题43 自强不息作文素材:精彩金句+运用示范+真题演练+精彩时评文-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及练习 其他 2 次下载
- 专题46 逆行人生作文素材整理:名言金句+人物事例+真题演练+精彩时评文-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及练习 其他 2 次下载
- 专题44 德与才作文素材整理:名言金句+精彩片段+人物示例+真题演练-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及练习 其他 2 次下载
专题47 诚信作文素材整理:名言金句+精彩论点+精彩片段+真题演练+精彩时评文-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及练习
展开名言金句:
1.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2.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3.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5.巧诈不如拙诚。一《韩非子》
6.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一顾炎武
7.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8.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个诚字。——鲁迅
9.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一一爱默生
10.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11.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叟
12.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高尔基
13.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巴尔扎克
14.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15.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16、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17、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18、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19、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
20、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21、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精彩论点:
诚信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
诚信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诚信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诚信有利于历史的进步
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
诚信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社会呼唤诚信的回归
要建立诚信机制,改善诚信环境
精彩片段:
“言必信,行必果”,简单的六个字却重如千钧。诚如海涅所言:“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而生命路途中的诚信教育,却决定了这朵花是否开得绚烂。教育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而诚信是教育这座长城还能够筑牢的基石。没有诚信的教育,与一汪长满绿藻的污水无异。漫漫的学习之路,需要播撒诚信的种子;绵延的教育之路,渴望结出诚信的果实。(诚信与教育)
诚信是沟通交流的基础,沟通中如果没有诚信的支撑,人们就很容易沦为谣言的催化剂。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具,灵魂中如果没有诚信的支撑,人们也将变得满口谎言与欺骗。而在教育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诚信也是至关重要的。富兰克林说:“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正是由于时刻谨记诚信,富兰克林才得以成为享誉世界的伟大的社会活动家、发明家和外交家。(诚信与沟通)
诚信是一条潺潺不息的小流,在生命的长河中让人保持清醒。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就可以燃亮一片星空;拥有诚信,一句简单的承诺就可以换来一片江山。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逃亡期间获得楚王帮助,于是承诺若两国交战将主动“退避三舍”。重耳信守了这一承诺,赢得了城濮之战。也正是信守承诺的品格,他才成就了晋国春秋霸主的伟业。践行诚信是一种优良的品质,不仅播撒了诚信的种子,更让这颗种子开出了花、结出了果。 (诚信与生命)
真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11月7日,盐城大丰海域发生5级地震,南通多地也有震感。几位顾客用餐时感受到大楼在晃动,工作人员立即通知大家撤离。一名女孩匆忙要走印有付款码的小票,十几分钟后,餐饮店收到她的付款。多家餐饮店表示,震后顾客们陆续回来买单,无人逃单。一名顾客说:逃生是本能,付款是素质。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从下列虚拟情境任务要求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1)假定你是那名女孩(或顾客),事后接受了记者采访,请以女孩(或顾客)的名义写一封公开信,谈谈你为什么这么做。
(2)假定你是一家餐饮店的工作人员,请以餐饮店负责人的身份写一封感谢信。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材:道德境界 权利·义务 诚信·奉献
【审题】
材料关键句:“逃生是本能,付款是素质。”此句将“本能”“素质”并举,对逃生后不忘付款这一举动予以肯定,顾客们不以逃生为借口趁机逃单、不贪小便宜的行为,体现了正直公平、遵守公德、诚信善良的优秀品质。此句既指明文章应围绕“素质”来进行构思,又引导考生结合写作任务,启发考生从培养素质、体现素质、认可素质等方面去进行思考。
材料中的这种非主动逃单,商家无法寻找顾客,法律也无法追责,是否在逃生后回转买单则完全依靠人们的道德素养。其一,顾客在消费过程中,和商家已经形成了契约关系,商家为顾客提供了商品和服务,及时结账是顾客应尽的义务,而突发事故并不是逃单的理由。
其二,在感受到危机时,商家“立即通知大家撤离”,这一细节体现了商家对于生命的重视以及对于顾客的信任。而诚实守信是相互的,它既是商家应当遵循的经营之道,也是每个公民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其三,顾客们无人逃单,是经受住了人性考验的表现,也彰显了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为社会树立了诚信范本。这种以身作则、不遗小善、善良温暖的优秀素质,必定能鼓励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任务(1)要求从顾客的角度来谈不逃单的理由,任务(2)要求从商家的角度来谈感谢的原因,看似任务各异,实则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区别在于角度不同。
如果选择任务(1)进行写作,就要理解回答题目中的“为什么这么做”,实则是站在顾客的立场来谈买单行为的意义所在,应阐述买单是自己应承担的义务,是诚实守信的道德底线,也是传递人性温暖的坚实桥梁。
如果选择材料(2)进行写作,就要围绕题目中的“感谢信”来构思,站在餐饮店负责人的立场,把握买单行为产生的积极作用,阐述对顾客致谢的原因:未使商家遭受经济损失,增强了商家和顾客间的信任,弘扬了诚实守信、正直善良的优秀品质,引导整个社会向上向善发展。
此外,题目中两个任务分别对文章体裁作出规定:“公开信”和“感谢信”,写作时应注意书信的格式。
立意:
1.诚以待人,相互信任。
2.尊重商家权益,自觉履行义务。
3.重视道德素质,树立诚信范本。
4.培养优秀素质,维护公序良俗。
逃生不逃单,温暖满人间
——致社会各界的公开信
各位朋友:
正如一位顾客所说,“逃生是本能,付款是素质”,危机当前,势必逃生为首;安全之后,则应返回买单。这既是作为社会公民应有的公共意识,更是个人必不可少的道德准则和诚信底线。
我们进入商家消费时,商家为我们提供商品与服务,我们则支付相应的报酬,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因此,用餐后及时结账是顾客应尽的义务,突发事故并不是逃单的理由。在感受到危机时,商家并没有在意顾客是否结账而是“立即通知大家撤离”,这一细节体现了商家对于生命的重视以及对于顾客的信任。诚实守信是相互的,它既是商家应当遵循的经营之道,也是每个公民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所以,逃生不逃单,是作为消费者应尽的义务。
越是小概率的突发事件,越容易考验人性,或者说,越容易放大人性中的弱点和闪光点。逃单很容易,但面对良知的质问却让人难以平静,假如“逃生也逃单”,实则是一种违反契约、破坏规则、贪图小利、无视公德的体现,不仅让商家蒙受损失并失去对消费者、对社会的信任,更使自己无法直面灵魂的自省:在无人监督、审视的时候,我们是否仍旧能够保持人性的善良,是否能够坚守社会的规则意识?因此,“逃生”但不“逃单”,方能体现人性之美、人性之善,体现对社会规则意识的尊重与遵守。
逃生不逃单,彰显了我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能为社会树立起诚信范本。人无品不立,国无格不兴,社会风气彰显着一个民族的品格,蕴含着一个国家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逃单行为看似不足为患,但却折射出人心里的自私自利、违背公德,假如任由其疯长而不加以约束,只能造成商家防范、顾客焦虑和人与人之间基本信任的动摇,整个社会都会脱离良性发展的轨道:恶意滋生、私利为上、无视公序、人人自危。反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以身作则的责任意识和“从我做起”的担当精神,将诚实守信的基本素养落细、落小、落实,才能使其融入亿万人的血液,化作自觉的行动。而不遗小善、善良温暖的优秀素质,必定能鼓励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正能量需要被传递、被学习、被发扬。遵从逃生的本能后,我们更应该彰显出人性的温暖与善良,一旦我们以实际行动汇入净化社会风尚的大流,必将会有更多的人被这束微光所吸引、所感染。当今社会,有不平凡作为的平凡人层出不穷:山东济宁的张女士在冬夜“清空”卖菜老人的蔬菜,希望他能早点回家;被网友称为“最美宝妈”的马蓓在冬河里勇救轻生女子;水果店老板陈伟亏损关店后辛苦打工为曾经充值的顾客退钱;公交车司机赵鹏将迷路的小女孩带上车,为其打开暖气和车厢灯,等待民警到来……一个平凡人的温暖举动,一定可以感动另一颗冰冷的心,软化另一个坚硬的灵魂。
逃生不逃单,是公德意识,是道德底线,更是人性边界。希望大家都能诚信正直,光明磊落,以点滴微光温暖人间。
一名逃生后买单的顾客
20xx年x月x日
精彩时评文:
让诚信成为生活必需品
(来源:新华时评)
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昌。诚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阐释诚信建设内涵、解读现行制度政策、介绍当前实践做法、剖析典型案例,就是要大力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让诚信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人生的通行证、人品的试金石。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本、家风、国魂,既是基本道德、共同信仰、基础文明,也是做人理念、处事规则、社会契约。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涌现出一批批诚信楷模,无论是劈山修渠的黄大发,还是替子还债的诚信老爹吴恒忠,他们以信立身、以身为范、以范为德,用感人的事迹、高尚的行为、榜样的力量感染、鼓舞、引导人们塑造诚信形象,树立诚信社会风尚。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人商业欺诈、合同违法、制假售假、偷逃骗税,为追逐金钱不择手段。这些失信败德甚至是严重违法行为破坏市场秩序,损害群众利益,严重损害社会诚信体系,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诚信需要德治教化,更需要法治保障,把失信行为关到制度的笼子里。必须对失信者建立黑名单制度,通过“诚信档案”“诚信红黑榜”等强化信用约束;对侵权假冒、坑蒙拐骗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公开曝光、坚决整治,真正让失信者受到惩戒和震慑;必须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联合惩戒,推行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与信用修复机制,完善联合激励守信、惩戒失信制度。
当前,国家正在以信用立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部门必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大力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诚信社会环境,真正做到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