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及练习
- 专题69 时代楷模作文素材整理:名言金句+精彩段落+真题演练+精彩时评文-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及练习 其他 2 次下载
- 专题73 科技中国作文素材整理:名言金段+人物素材+真题演练+变式训练+精彩时评文-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及练习 其他 3 次下载
- 专题77 青春成长作文素材整理:名言金句+精彩语段+真题演练+范文+精彩时评文-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及练习 其他 2 次下载
- 专题78 数字中国作文素材整理:名言金句+相关事例+真题演练+范文+精彩时评文-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及练习 其他 2 次下载
- 专题76 美育和坚守本色之美作文素材整理:名言金句+写作角度+真题演练+变式训练+精彩时评文-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及练习 其他 2 次下载
专题75 劳动教育作文素材整理:名言金句+真题演练+范文+变式训练+精彩时评文-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及练习
展开
精彩金句: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2、懒惰没有牙齿,但却可以吞噬人的智慧。——英国谚语3、懒散二字,立身之贼也。——吕坤4、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郑板桥5、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雨果6、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尊严的活着,劳动对每个人来说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需要,而是体现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任何劳动都会受人尊重。——路遥 7、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9、具有了向上的力量,才能一眼望到山外的大地,蜿蜒的长河,人类精神的进步。——罗曼·罗兰10、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11、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路遥12、假如没有劳动这个压舱的货物,任何风暴都会把生活之船翻掉。——司汤达 真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装有木块、气球、皮筋、泡沫、轮子等物品的工具箱, 让学生做成汽车或船。这是芬兰某学校的一个物理课学习项目,目的是在学科学习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2.某大学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作为毕业通行证。临近期末,该校学生在夜幕下风雨中,依然打着手电在校农场栽种油菜。3.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帮你拖地吧!”“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4.某学生犯错,班主任宣布:罚擦黑板或者打扫教室卫生一周。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 翻开浩瀚中华之辉煌人文史,一个个耀眼的劳动英雄之名映入眼帘。焦裕禄汗水沃灌,用劳动支柱撑起一代人的奋斗回忆;徐平以刻刀为犁,耕出大国英姿之田。他们是劳动者,以不同的形式,秉持一颗赤诚之心,在不断的实践中夯实劳动的精神之基,而我们更应循前辈之足迹,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 百耕千耘才得硕粟,千锤万炼始获利剑。诚然,古人千年沿袭的农业本法,便蕴含着劳动的重要性。若人们只是终日端坐于园庭之隅,仅知吟吟杂曲,侃侃大山,脚不触土地,手不扶犁铧,那“三年困难”之悲剧将会如洪水般漫流至今。若非真正洞悉了劳动精神的崇高,“海水魔稻”将永被束之高阁,仅供瞻仰,不可触摸,因此,万事之成的希望,一定是站在实践巨人的肩膀之上,肩负劳动精神之斧钺,披荆斩棘。 虚心涵泳读书事,真知还存万里行。书本知识曾是人们寄予了人生希望的“安可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了读书人祈求的极高境界,然而纵观古今,通览中西,“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知识储备不再是“圭臬”,实践能力更能一展我辈风姿!为此,某大学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将这作为毕业通行证。夜幕风雨中,手持微光仍要栽种菜苗,这一课程设定似乎与大学教育风马牛不相及,然若探其本质,定会叹其高妙。农场劳动是古人们耕田而作的变形,于其中更能体验“汗滴禾下田”的艰辛。夜幕风雨中劳作,不是不心疼学生,而是让学生将“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的反省深刻心间,让学生投入社会后,对感恩持敬重之心,即“尽日不能忘”。欲求内中深理,体味实践之乐,育劳动之精神,就冲破温室,勇敢向阳生长吧。可是现在,孩子在一个家庭中堪称“明珠”,不少父母爱孩子到了“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地步,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帮你拖地吧!”“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但事实是,如果在父母的心里,我们永远是他们的小毛孩子,我们一直囿于他们的关爱之中,不去体验,不敢实践,又怎会培育劳动精神呢?所以,冲出温室,在阳光下,大胆实践,培育劳动之精神! 我辈重任在肩,吾国崛起正盛,正需要无数“心事浩茫连广宇”的劳动者们去铸就磅礴东方的辉煌。切莫终日乾乾,让我们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共展未来辽阔鸿图! 变式训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材料二: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教育部2020年7月《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校团委举办“新时代劳动教育”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劳动托起中国梦,让青春在劳动中闪光”为主题,以高三一班学生代表李爱华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在交流会上发言。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劳动托起中国梦,让青春在劳动中闪光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高三一班学生代表李爱华,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托起中国梦,让青春在劳动中闪光”。 烈日炎炎下,—颗颗豆大的汗珠如同宝石般跌落在地上,显得格外醒目和璀璨,瞬间蒸发的热气,仿佛迷雾般神秘而美丽。这,就是劳动人民的汗水。 中国——一个承载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实现梦想,创造奇迹的国家,是劳动,铸就了辉煌的历史。 五千年传承的劳动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普通劳动人民身上彰显得淋漓尽致。劳动是永恒的话题,热爱劳动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放在内心的一股强大的动力。他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是永恒不变的,像颗埋藏在心底的种子,随着时光的飞逝,发芽、长大、枝繁叶茂,最后结出硕大的果实散落大地,继续传承。我们的城市,离不开平凡而伟大的环卫工人,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房间的时候,还在熟睡的我们,可曾想过环卫工人已在凌晨的大街上开始忙碌?当骄阳似火熊熊烧时,他们依然在烈日下清理环境。他们那平凡而坚强的身影,那张张朴实的笑脸,让我看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坚强和伟大。 当一座座高楼大厦平地而起的时候,我们可曾想到,这是工程师们为我们绘制的美好家园,是建筑工人用他们那粗糙而有力的双手创造了城市的繁荣。他们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早已湿透,他们那黑亮又结实的皮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明亮的汗珠挂满脸庞,是劳动,让他们的生活坚韧而有尊严。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从小怀揣梦想,而我们的梦和中国梦息息相关,没有伟大的祖国,何来平凡而伟大的人民。同学们,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青春在劳动中闪光,让劳动同吃饭、睡觉、读书、学习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不管社会如何地向前发展,人们的观念如何地现代化和超前,缺少了劳动,就缺少了创造,就缺少了进取,我们人类的活动就会变得枯燥和无味,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荒芜和苍白。那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劳动,尤其是创造性的劳动,以及在劳动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与曲折,让我们读懂了生活的原义,让我们品尝出生命的原味。 劳动梦创造着中国梦,所以同学们,我们要热爱劳动,向往劳动,享受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为社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能量,用我们平凡而有力的双手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增砖添瓦。谢谢大家!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农场里,几十名同学在农田里麻利地干起了农活,割水稻,打谷子,锄地……大伙儿分工明确,忙得热火朝天。这一片金灿灿的稻谷于今年4月栽种,经过几个月的生长,迎来了大丰收。同学们说:“这是我们自己种的,现在自己来收割,感觉特别有意义。”自2006年起,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种田课”就已纳入必修课程。材料二:近日,白岩松在未来教育大会上做了题为《德智体美劳,教育与更全面的人》的演讲。他说,培养全面的人,就是要“德智体美劳”并行,同时这个教育标准还要做些适合新时代的“补充和改变”。比如,过去的“劳”,强调的是劳动,同呼吸,共命运,要学工学农;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劳”更多的是要用智力创造的“劳”,当人工智能都成为一种现实的时候,我们要拥有新的劳动的概念,劳动能力要体现在智慧方面。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劳动的三重智慧张载曾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诚哉斯言,世上没有不经沉潜即可获得的成就,没有不去劳动即可获得的丰收,没有不去追求即可获得的超越。于其身如此,于其智亦如此。 劳动之基,在于体魄。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健的体魄是劳动的物质基础。12年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把“种田课”纳入必修课程,其意义绝不会只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收获庄稼的喜悦。锻造健康体魄,磨砺顽强意志,陶冶高尚情操,恐怕都应该是校方的良苦用心。“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就是清华大学的口号,体育课不及格不能毕业早已成为清华的铁律。相比而言,两所学校殊途同归,都希望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目的都是要夯实他们为祖国服务的生命之基。毕淑敏说过:“苦难不是人生的真相,苦难是化了装的祝福。”把“劳其筋骨”的“种田课”纳入人生的必修课,达到“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目的,确实有利于学子在劳动的艰难中化茧成蝶,脱胎换骨。 劳动之向,在于启智。劳动不仅仅是衣食之源,更是启智之法。“佛法非同异,千灯共一光。”人类的智慧都是在不断的劳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唐代布袋和尚在《插秧偈》说道:“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深邃的人生领悟,往往就潜藏在细微的劳作当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有在长期而艰苦的耕耘中,劳动者才会品尝到智慧之果的甘甜;只有把获取智慧作为劳动的坐标,劳动者才会消解掉伤筋动骨的劳作之苦,甘之若饴。 劳动之责,在于理想。“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却能锲而不舍,慎始善终。究其原因,无不是心怀至高的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古代先儒永恒的政治文化理想,亦是华夏儿女不变的精神家园。“人民的樵夫”廖俊波,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解难事,干的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人也不堪其忧,他却不改其乐,为什么呢?心怀“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方能挑起“扶贫攻坚”的千钧重担,更是挑起了“为生民立命”的人生境界!《资治通鉴》有云:“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当我们真正理解白岩松所说的“劳动要体现在智慧方面”,也就孜孜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了。 精彩时评文:在劳动教育中全面成长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于近日印发,明确提出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确立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劳动创造一切价值,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在此次意见中,劳动教育有了“硬指标”,如明确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除了“硬指标”,还明确规定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这些规定体现了新时代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有较大差距。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模式,使学生感知劳动乐趣、体会劳动光荣,促进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全面成长。 加强劳动教育,需把握教育内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劳动是一种深层次的认知体验,是通过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经受磨炼后,体会到的苦尽甘来的成就感。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埋头实干的劳动精神,还要在劳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展开研究,整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变单一的体力劳动为具有思维含量的创造性劳动,提升学生认知矛盾、解决矛盾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劳动教育,还要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不只是传授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发力。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学校要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社会各方面资源要充分利用,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共同支持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 马克思说:“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劳动素质,涵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学生成长和国家发展意义深远。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做好督促落实、强化督导检查。(陈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