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考作文高频主题必背范文
第5辑:内外+中心-2022年高考作文高频主题必背范文24篇
展开第5辑:内外+中心(09)高考高频主题之“内外”某班班会上,同学们纷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格言名句并畅谈感想,其中有六句同学们感受尤深,这六句是: ①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③立身成败,在于所染。(魏征)④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⑤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⑥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龚自珍) 请结合其中的两三句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写一篇发言稿,在下次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写作时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1)从立身行事的角度,整合材料中的①②③,联系现实,谈为人做事,要多交良善、心怀敬畏、注重细节。(2)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角度,整合①⑤⑥,联系社会现实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尊重历史、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3)从青少年具备优秀品质的角度,整合①③④⑤,结合现实,谈青年人应胸怀远大、珍惜时间、虚心向学、奋发有为。 [佳作展台] 内敬,外净各位同窗:大家好,今天我的发言主题为——内敬,外净。庄子曾喟叹道:“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此言得之,我们的一生只是造物主的短暂恩赐,时光飘忽即逝,从未瞬间停留。那在这弹指而消的刹那芳华中,我们又该如何让自己拔节生长,变得更加优秀卓越呢?在此,请允许我谈一谈:内怀敬心助事成,外秉净绳择友居。内怀敬心,可助事成。正如《荀子》所言:“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古今成大事者,必在胸中怀揣一颗敬心,方能踏平坎坷,一往无前。在这“敬”字中,我仿佛看到了左思穷十年之功“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而著成的《三都赋》,仿佛看到了列宾费二十年时间绘制数百张草图而画出的《涅瓦河边的普希金》,仿佛看到了梁思成尽三十载光阴大量翻阅古籍、考察建筑而编就的《营造法式注释》。同学们,有所作为方不负青春,心内怀敬,可助我们尽力做事,不留遗憾。外秉净绳,可择友居。魏征曾说:“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就是告诉我们外部环境对个人成长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择友之时,一定要以“净”为准绳。这“净”的内涵中,包括白居易、元稹“文章合为时而著”,共同发起新乐府运动的担当精神;包括东林学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共同拯救时代的爱国精神;包括闻一多、华罗庚“布东考古布西算”,共同砥砺研究的求索精神。同学们,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请谨记:择净友,修洁身;交损友,毁品行。揆诸现实,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一定也见过不少同学由于不能做到以上两点而遭遇了成长过程中的坎壈:有同学因为在对待学习时缺少一颗敬之心,导致成绩起伏;亦有同学因为在择友时缺少一根净之绳,导致所交不良。因此,正如诗人郭小川说:“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我们一定要将“内敬,外净”的思想同时践行,方能学有所成,交有所慎,正道直行,俯仰无愧。发言至此,不由想到《诗经》中的那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做人要像雕琢玉器一样不断打磨自己的品格。对于正处在一生中黄金时代的我们来说,就应该用这种切磋琢磨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内敬其心,外净其友。这样方可成为一个既可成事,又可成人的翩翩君子。青春都一晌,内敬外净,助我遏云高唱。以上便是我发言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聆听! (09)高考高频主题之“中心” 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边缘是让人平静的地方,它的质朴和别样让生活其中的人受益良多,甚至还吸引中心的人们探寻它的魅力。只要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审题立意】审好题是写作的关键。作文题涉及两个关键概念,一是中心,二是边缘。不能漏掉一个。材料告诉我们了一些信息,即使没有这些信息,我们也要思考这些内容。其一,材料讲了中心和边缘是什么,但并不具体,我们写作时需要将其具体化,明确自己所写的中心和边缘是什么,单纯地下定义还不够,还应通过写具体的人,或者具体的事加以明确。即使材料没有讲,我们也必须对关键概念进行解说。其二,材料告诉我们中心的利与弊和边缘的好处,启示我们二者各有利弊,不能只顾一点。其三,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可以相互转化。到底如何转化,需要我们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加以说明。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明确写作的目的,针对什么现象或什么错误的观点而写,然后确定自己的观点。 【必背范文】永恒的中心现在人常处于一种焦虑之中,害怕自己离开了权力和利益的中心,被“边缘化”,永远也没有办法获得更多的资源.因而挤破了头地涌向机要部门、一线城市,想要贴近中心,最后成为中心。但是,只要离利益中枢愈近,就愈“中心”、愈成功吗?并不尽然。地缘上的中心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主观的思想和行为方能造就真正的中心。(引:由追求中心、处于中心的焦虑提出疑问,引出论点。)当我们提起北宋的时候,苏东坡必是当之无愧的中心人物之一。可是从地缘上看,他一生坎坷不得志,多半时间都在远离权力中心汴京的迁谪地度过。但是这种远离并没有影响他的成功。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大受百姓拥戴,甚至朝廷谏官的诽谤也如影随形——从一定角度上看,御史们持续不断的诋毁,也是苏轼始终是中心的例证: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朝中诸人看重、无法释怀。苏东坡成为永恒的中心的原因,正是他的一颗关爱家国百姓、勉于作为的赤子之心。他为杭州治理西湖生态,为黄州制定乡规,为澹州清除匪人,同时结合自己的治理经验,不断上书反对新法中不合理的地方,做到了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所以他的中心地位无可动摇,所有人都记住了他的作为与担当。无论你对苏轼是欣赏还是厌恶,都能无时不刻感受到他的的参与和坚守。(议:以苏轼身处边缘却成为中心为例论证论点。)这正是我们立于时代中心所真正必需的东西:进取积极的态度和不懈的、实际的行动。向上的心态可以保持思想和观念的中心,因为在拥有进取之心的同时,我们已经避免了“躺平”带来的悲观消极;实际的作为可以保证我们在社会价值上的中心,价值是由奉献决定的,对人民和社会做出的贡献越大,人就越有价值,因而可以拥有传颂千古的美誉。诚然,地理上靠近中心对于成功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中心地区总是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与可能。但空有机会是不够的,抓住机遇后,如何保持中心,如何成为永恒的、历史的中心才更加重要。在浩瀚历史长河中,一定有很多比苏东坡更加“中心”、显赫一时的存在,但最后留存至今的中心人物却只有子瞻先生,这就是思维和作为的力量。(联:联系现实,应该有积极进取的态度和行动,避免“躺平”。)对于一个内心上进、行动有为的人而言,他不会恐于“边缘化”而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他的举止已经给了他成为中心的资本,纵使一时不显,也定会有璀璨之时。于我辈青年,更需树立中心意识,以切实之行动服务于社会,勇立时代潮头,寻世界“中心”。(结:总结呼吁,号召青年人积极行动。) 于卑渺的边缘发出慷慨之歌中心似乎是大多数人心之所向的神坛,而边缘则是亟待逃离的桎梏。历史总是将心偏予那些聚光灯与掌声追随的人,而我却想于卑渺的边缘发出慷慨之歌。 (由人们对边缘和中心的态度引出论点。)中心者,何为中心?是世界目光汇聚之处,抑或是太虚宇宙初生的地方。中心是相对的。当我们与任何更大者相比,万物皆处边缘。当众生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时候,也许庄子只在一旁不语。但庄子又是悲悯的,因此他用汪洋恣肆的《秋水》给世界一点提示:任何生命的个体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他写到“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其时也。”当前方横亘这不可逾越的天堑时,是选择向前还是驻足?(以庄子为例论证中心与边缘是相对的。)“每次站立都垫着清醒与谦卑。”当我们站立时,脚下就是我们所处的地方。无论中心与否,这就是属于我们的栖居。当身处边缘时,学会做一个清醒的边缘人物。享受孤独,享受沉思。把外放的能量留给内心,把展示的空间留给灵魂。人,应诗意地栖居。与其做中心论的狂热拥趸而走向不择手段、钩心斗角的迷途。也许做一个卑渺边缘的小人物也是一种选择。庙堂、山水皆为修行。而学会享受边缘,保持清醒与谦卑,把荒芜的边缘过成自己的大观园,让卑渺的蒲草开出火红的荻花。诚如历史终会承认,五柳先生的小院也担得起喜欢华美宫室的赞誉。(论述做一个清醒的边缘人,诗意栖居。)“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在无限的世界与知识面前,当我们从边缘的角度向外眺望,就能刺透繁杂的假象与谎言,看到一片无人踏足的处女地。我们拥有比中心人物更广阔的奔跑空间。处在边缘,意味着你会有一时的失意落寞,但世界的真正本质与真相却在无人问津时,在无声纷扰时,从人声鼎沸中抽离出来,慷慨的赐予一群卑渺而伟大的拓荒者——边缘人物。(论述身处边缘可成为拓荒者。)记录片《了不起的匠人》中曾说到,“在衰弱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人类文明在数千年的演化,无数的边缘出现、遗失。也许在某个不为人知的时刻,中心又会在边缘的腐殖上培出新的花朵。正如“躺下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的樊锦诗数十年如一日在莫高窟的壁画上,回溯历史。终于让敦煌在21世纪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化中心。时代需要边缘人物的坚守,正如盛世也需要小人物的付出。(举例论证边缘可以成为中心。)在中心无常,边缘常伴的时刻,不妨做一个卑渺角落里的边缘人物,唱一首属于边缘的赞歌,留给世界片刻沉思。(结尾号召做一个边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