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5 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主观题(探究类)-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5 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主观题(探究类)-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原卷板).docx
    • 解析
      专题05 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主观题(探究类)-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解析版).docx
    专题05  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主观题(探究类)-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原卷板)第1页
    专题05  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主观题(探究类)-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原卷板)第2页
    专题05  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主观题(探究类)-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原卷板)第3页
    专题05  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主观题(探究类)-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解析版)第1页
    专题05  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主观题(探究类)-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解析版)第2页
    专题05  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主观题(探究类)-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5 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主观题(探究类)-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5 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主观题(探究类)-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文件包含专题05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主观题探究类-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解析版docx、专题05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主观题探究类-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原卷板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分项透析——探究类试题
    加强理性分析,提升深度探究能力
    小说阅读探究题,往往指向小说最核心的要素。《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里面要求:“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考生要学会就某一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挖掘。如要探究意蕴,常要说明意蕴具有多义性、深刻性,那么,它有哪些多义性和深刻性呢?顺着这个方向就可展开探究。如果是探究艺术特征,那么,特征是什么?它巧妙在哪里?可就此展开探究。
    技能1 探究小说的主旨(意蕴)
    主旨(意蕴)的探究是一种基于文本内容的探究,内容多是小说所表现的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小说的思想、情感意蕴都是附着在小说的具体形象之上的,探究时首先要抓住小说中不同的人、事、物,然后再分析情感意蕴。
    (2022·新高考适应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文本一:
    石匠留下的歌
    何立伟
    从山外头来了一个石匠,在水碾子坊前歇脚。他把背上的褡裢往地上一撂,褡裢里发出了金属的沉闷的音响。侧耳,听了听水碾子坊里碾谷的嗡嗡声,他大声说:“碾子要凿了哦!”
    爹正在水碾子坊里扫谷。提着高粱帚子出来,见是陌生客,忙取了紫竹烟筒递过去。那石匠其时已将一根纸烟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似乎从他吸纸烟的派头上,看出其人的不凡。
    水碾子正要凿槽咧。很快讲定了工价。无争无吵。各自一派让得三分的气度。那石匠绕碾子转了三圈,也并不发表阔论高谈。从褡裢里取了锤凿,水碾子坊里,就叮叮当当热闹了起来。四面的苍苍郁郁的山壑里,一时贮满了这十分好听的声音。
    先前这水碾子终日碾谷,其音清越,其韵悠扬,好比寨前的四妹子,不紧不慢,打出好听的山歌来。后来,日日磨,日日磨,磨平了石槽,碾子就一声一声闷如沉雷了。
    天热起来,他就索性打起赤膊,凿。他膀大腰圆,甩锤子的时候,上身的肌肉有规律地滚动。汗水使他宽阔的胸膛油着异彩。简直那本身就是一錾一錾凿出来的。像一尊石雕。拿来了蒲扇,拿来了茶罐,拿来了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爹吩咐:“你好生招呼石匠吧。”我说:“好。”爹放不下心,又吩咐:“这石匠一定见过世界,莫要让他笑话我桃花寨的人不晓得礼数。”我说:“好。”
    我就同他打扇,将酽茶斟得满满的,双手稳稳递与他。请他歇憩。请他喝茶。手上捏一把平日藏在柜里舍不得吸的,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我想同他谈讲。只想他是见过世界的,那重重的山外头是个什么模样呢?
    默默喝茶,默默吸烟,默默歇憩。从鼻孔里口角里喷出的烟云浓浓的,辣辣的,也是默默的。
    但几分钟以后他又拿起了锤子。烟蒂在脚边断续着残烟几缕。山谷里,飞着钢与石的回音。很长的一声一声。仿佛四山里万人千人在凿岩取石,你呼我应。
    又歇憩的时候,我急切地同他说:“说个故事我听吧。说个故事!”
    “故事?什么故事?”他放下了锤子。
    真的,什么故事呢?竟不晓得这个世界有哪样一些故事。
    于是我说:“随便你同我讲点什么吧。反正我什么都不晓得。”
    “等你长大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了,你就会什么都晓得的。用不着别人讲。”他将那多茧的厚实的手掌放在我的脑壳上,“唉,你还细,你还不懂事。生活里头有的是酸甜苦辣,你只能够尝,不能够讲。讲不出。生活里头没有故事。”
    好久了我才说:“那就打一个山歌吧。”
    歉意地一笑,摇摇头,他又去凿那磨槽。
    洁白的石砾在錾子尖上跳跃,落在地上,落在他的裤褶缝里,如一层层雪粉。直到黄昏从山沟里溢了出来,才将那叮叮咚咚的锤声淹没掉。这时,那很大的碾槽,正凿得如一朵刚刚绽放的山茶花。
    掌灯吃夜饭时,他累了,倦了。爹招待他,用了好香的米酒,用了一条腊得透明的麂子腿。那麂子,还是去年冬天大雪封山时,爹在鹰嘴岩打的。好肥的麂子。爹舍不得吃,除非来了贵客。
    爹问他这问他那。爹这人,就景仰见过世界的人。那石匠总是回答得很少,很有分寸。你总觉得他不肯说出来的东西必定深奥。他那紫红的脸膛,深刻的皱纹,使你感觉到他是一部书,但谁也无法打开。爹只好死劲地敬酒。
    “多谢。明日赶早,我还要行路。”
    “往哪边走?岩陀,还是檀木坡?”
    “哪里有工夫做,就到哪里去。石匠嘛,走四方,吃四方。”
    他笑了一下,笑得很淡。有雪白的牙齿。
    起身,打一轮拱手,他晃晃地朝东厢房走去。
    第二日天刚放明,爬起来我就要去找石匠。要问他,见了世界的人,为什么不会讲故事?
    爹朝水闸走去,说:“这时候才起来,石匠他走了咧!”跑到高处,朝雾中的石板路望去,终于看见了他那朦朦胧胧的背影。其实无法说那是背影,整个的只是小小的一个黑点了。那黑点,在这迷蒙的天地之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就消失在雾之中了。他走了,同他来时一样,同他吸烟凿石时一样,是默默的,无声无息的。天和地,好大呵!
    哗啦!爹把水闸扯开了。蓄了一夜的溪水,扑过来,攀住染满了青苔的木轮子,木轮子就滚动起来,吱吱呀呀地带动了水磨。这清新的空气里,就颤动着它那好听的声音了。
    比先前还要好听些!清越。悠扬。娓娓地,悄悄地,向你叙述着什么。长大后,我一直觉得,这水碾子的声音,是那个默默的石匠留下的一支很长很长的歌,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
    (选自《人民文学》,有删改)
    文本二:
    小说,是我最受重视的文学体裁。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受到文坛普遍关注的,正是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受关注的原因,现在回想起来,恐怕在它的实验性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兴起,百无禁忌。在思想解放的大的社会背景下,文坛空前活跃,各种题材,各种文体,各种风格,竞相怒放。我初出道,亦知要崭露头角,须得有自家面目,遂努力在文体同语言上与别人拉开距离。汪曾祺先生说,我的小说受唐人绝句的影响。李陀先生亦说我的小说是“绝句式”的小说。皆是解人语也。我是喜欢唐诗,尤喜绝句,五绝二十个字,七绝二十八个字,短得不能再短,但每每是一幅历史的图卷,浩浩沧桑,尽寓其中,意蕴深长。譬如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把个唐朝从开元到天宝年间经历“安史之乱”的惊天巨变,从全盛到衰落的历史图景,通过几位白头宫女闲聊往昔的日常场景,轻巧地便勾勒了出来。这种以小场景写大历史,以日常生活见白云苍狗的唐人绝句,给了我莫大的启发。当其时,文坛大多的作家的叙事范式,是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而我是选择受祖宗的影响。
    (节选自何立伟《〈白色鸟〉自序》)
    小说中的“水碾”经过石匠的修理由“声闷如沉雷”,变得声音“清越。悠扬”,这样写表现了怎样的深刻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流程】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透过意象,由表及里,深入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
    (1)根据原文“水碾子坊里碾谷的嗡嗡声”“日日磨,日日磨,磨平了石槽”可看出水碾的古老,而桃花寨的人们依然使用它,可见其生产生活方式的传统,这也是传统的文化与文明的具体体现。
    (2)水碾经石匠的修理后,声音“比先前还要好听些”,说明水碾还没有彻底老旧,经过懂行的人的改造仍可以焕发生机。从而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像水碾一样的传统事物,需要适当处理,以更适应现实生活。
    【答案】 ①水碾是传统生产工具,代表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代表传统的文化与文明。②水碾经过石匠的修理获得新生,表现了传统的文化经过改造依然会焕发生机。
    技能2 探究小说的特征
    优秀的小说总表现出其独特性,比如,独特的艺术风格,独特的构思技巧,独特的艺术手法等等。在对小说特征的探究中,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把握小说的文体特征,领悟出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风貌,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小说的特征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比如孙犁的小说多充满诗情画意,语言清新明丽;汪曾祺的小说清新隽永,大多充满淡泊高雅的田园牧歌情调;冯骥才的小说凝练传神,语言活泼幽默,大多反映世俗文化;萧红的小说有一种浓烈深沉的悲剧意蕴和散文化的倾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021·八省联考,文本见例1《秋雨》)
    这篇小说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氛围?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氛围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流程】 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氛围的探究能力。“情感氛围”包含情感和氛围两个内涵,“情感”容易理解,“氛围”则是充溢全篇的基调或特点,比如郁达夫的小说氛围忧郁伤感,萧红的小说富有悲剧意识等。情感氛围营造,依然要通过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来表现。小说写了先天没有胆液输送管的小女孩,以及律子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可能随时死去的故事,表现了生命的脆弱,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情,使文章蒙上伤感的氛围。小说出现了几大段的景物(幻影、秋雨)描写,秋雨的凄冷,“幻影”美丽但随时幻灭的特点,也增强了伤感的氛围。
    【答案】 这篇小说体现了生命美丽却无常易逝的伤感氛围。①通过现实中律子随时可能早逝的不幸来表现。②通过火团降落红叶山的幻影来渲染。
    (四)研究群文阅读,提升发散整合能力
    群文阅读是指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进行阅读的方式。“一篇带多篇”是其基本形式,常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以“主题阅读”为代表,把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打通。这种阅读方式要求阅读者在多个文本中辨析提取,比较整合,提升对某一问题的理性认识。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2021年八省联考卷都采用了多文本的形式,体现了命题者对“群文阅读”在考试中实践的命题方向。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文本见例7《石匠留下的歌》)
    如欲以“一则‘绝句式’的小说”为题写一则《石匠留下的歌》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流程】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1)审题。“绝句式”小说,我们可以从绝句特点思考答题角度,如篇幅短小,以小见大等。
    (2)阅读文本二,寻找角度。依据绝句“短得不能再短,但每每是一幅历史的图卷,浩浩沧桑,尽寓其中,意蕴深长”“以小场景写大历史,以日常生活见白云苍狗”可以找到“篇幅短小,以小见大”“借助意象、意境营造诗意”等角度。
    (3)分析文本,寻找具体表现,并进一步发掘角度。
    ①本文只是叙写了一个石匠来为“我”家修理水碾的故事,却反映了如何对待传统文明的深刻思想,类似“绝句”,以小见大。
    ②“长大后,我一直觉得,这水碾子的声音,是那个默默的石匠留下的一支很长很长的歌,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小说在叙述中插入了“我”的感受,便于抒情,具有了诗情之美。
    ③小说用写诗的方式描写人物:写石匠身体健壮,富有阳刚之美;写父亲“让得三分”“晓得礼数”。写人物语言虽用简短的对话,却有极强的画面感,形成独特的意境。
    ④文中大量运用短句,如“默默喝茶,默默吸烟,默默歇憩”“他累了,倦了”等,节奏整齐,言简意赅,和谐优美,类似“绝句”。
    (4)综合上述分析,分点规范作答。
    【答案】 ①故事短小,不以宏大曲折取胜,以小写大,意蕴深长。②以“我”的诗性视角叙写,突出主观感受,使小说富有情韵美。③以诗性思维写物写人,将人与物变成诗的意象,处处充满了意境美。④语言多用短句,言简意丰,富有音韵美。
    1.阅读文本,完成后面题目。
    (文本见例5《到梨花屯去》)
    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问:两个乘客的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生触动,并陷入沉思。第二问:首尾都写到两个乘客的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小说在开头提示“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知为什么”,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意味。
    解析 第一问要求筛选“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关键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老赵的声音,柔和得有些异样”以及文章倒数第四段内容,都在暗示赶车老人的话使老赵、谢主任产生触动,并陷入沉思。第二问要求分析小说首尾部分细节描写的作用。小说首尾都写到两个乘客的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小说在开头提示“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结尾又说“不知为什么”,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意味。
    2.阅读文本,完成后面题目。
    (2021·全国乙卷,文本见专题一课堂训练第4题《秦琼卖马》)
    (1)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借唱《秦琼卖马》,抒发胸中郁闷之情。②把自己卖瓷器与秦琼卖马类比,希望有人帮助自己渡过难关。③唱得壮气不足,更真实地表达了他当时心怀凄楚的感受。
    (2)①先是无意购买:他看出瓷盘是赝品,但不说破,以小本生意为由婉拒。②然后是有意相帮:表示再想想,留下王超杰并细心安排吃住。③最后决意相助:对戏曲的热爱、对人生世事的感悟,让他知假买假、慷慨解囊。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情节和人物心理关系的理解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与人物处境、心理的关系,并分析“唱得壮气不足”的原因。
    《秦琼卖马》情节:秦叔宝为一代名将,但也有落魄之时,无奈之下选择卖马,渡过难关。对比点一:王超杰与秦琼,他们都处于窘迫中,王超杰唱《秦琼卖马》,借戏曲中人物,抒发内心郁闷之情。对比点二:秦琼卖马,他卖瓷器。由此可以推知他选择《秦琼卖马》唱段的原因:希望有人可以帮助自己。
    “唱得壮气不足”的原因:从《秦琼卖马》唱段本身来说,秦琼此时走投无路,希冀有人能买马,但他“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壮气不足”能更好地表现秦琼的潦倒、落魄,也真实地表达了王超杰潦倒落魄的处境和心怀凄楚的感受。
    (2)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梳理相关情节,抓住关键人物杨成岳和王超杰,结合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分析杨成岳的心理变化。
    根据第五段“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并结合后文杨成岳给张小武揭示了瓷盘是赝品的事实等情节可知,杨成岳在看到瓷盘后,识出其是赝品,所以表示出无意购买,婉言拒绝了王超杰。根据第五段“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杨成岳却一定留他吃饭……找了一家上等客栈”可知,此时的杨成岳在知道王超杰陷入窘境的情况后,有意帮助他,不仅表示出想要购买瓷盘的意图,还留他吃饭,给他安排住处。根据第六段“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第八段“杨成岳沉吟了一下……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以及第十四段“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处”等可知,此时杨成岳决意买瓷盘,一方面是出于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另一方面看到人生世事的变幻无常,陡生感慨,于是知假买假、慷慨解囊。
    3.阅读文本,完成后面题目。
    (文本见例2《喜悦(节选)》)
    沈从文在谈文艺创作时曾说:“事功为可学,有情则难知。”意思是说文艺创作中诸如写人、叙事的技巧容易掌握,而在作品中体现情怀却很难。请分析作品是如何做到“有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小说通过叙写野马镇人的故事和贫困状况表达对贫苦农民的同情。②小说通过扶贫干部李作家的所感所想,表达对农民的理解与关爱。③小说介绍、引述源自忧伤的野马镇山歌,强化了小说的抒情氛围。
    解析 此题考查对小说特点的把握。对“有情”的特点分析,可以从情节、人物、环境等多角度加以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经山海(节选)
    赵德发
    到了“深海一号”跟前,吴小蒿才真正明白“大国重器”的含义。虽然刘经济向她描述过,但这个网箱之大,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她随辛运开从船上下到一艘橡皮艇,摆渡到网箱上。沿着一条有坡度的梁架走了几十米才到网箱正中。敬总在哗哗的海浪声里向她大声介绍,网箱周长一百八十米,养殖水位达五万立方米,相当于四十个标准游泳池。
    此时太阳已经落入海中,晚霞映照得网箱框架格外明亮,那种动人的橘黄,与大海的湛蓝、浪花的雪白形成鲜明对比。吴小蒿在网箱顶端的圆盘上转了一圈,心想,这真是大手笔、大制作。再看看脚下,海水涌流,深不见底。敬总说,网箱已经下沉到海底,让三文鱼在冷水团里度过盛夏,秋冬季节再让它浮上来。吴小蒿好奇地问,一千多吨重的大物件,怎么让它浮上来?敬总说,往钢结构的管道里打气呀。反之,注水就能沉下去。
    过了一会儿,晚霞消失,暮色沉沉,敬总让他们到养殖工船上吃饭。这条船也是大得很,有八十多米长。辛运开说,这是我国最大的养殖工船,可以看护十到二十个网箱,以后再有“深海二号”“深海三号”等等,都用这船。得知在这里工作的有十多个人,每人干满一个月才能回去轮休,吴小蒿连声说,你们辛苦,太辛苦了。
    吃罢饭又到控制室,通过监控观看网箱里的情况。屏幕上显示,三文鱼在网箱里熙熙攘攘,游来游去。敬总说,它们要在这里再住一年左右,第一箱预计产量一千五百吨。目前海关通关价格,一公斤三文鱼八十元,第一箱产值是一点二亿。以后扩大生产,价格降下来,三文鱼就会进入普通百姓的菜篮子。听了这些,吴小蒿欣喜不已。她说,全体楷坡人祝贺你们,等待着你们向全世界宣布发生在这里的奇迹。
    看看时间已到十点半,敬总将他们几位领到休息舱,给他们安排了住处。吴小蒿住的船舱,只有一床一桌,都固定在舱壁上。在船舱里睡觉,是她的第一次体验,久久没能入眠。后来似乎刚刚睡着,就被辛运开叫醒,说准备往回走了。吴小蒿迷迷糊糊,随辛运开走下这条船,再登上来这里时乘坐的渔船。她扭头看看,“深海一号”梁架上的灯成行成图,在淡淡的曙色中勾画出了它的巨大轮廓。
    辛运开说,镇长,你到舱里继续睡吧。就把她送了下去。她到一个铺位上躺下,打了几个哈欠,就毫无障碍地沉入梦乡。她竟然梦见了刘经济。还是在山大文史楼旁边的小树林里。春风悠悠,花香兼人,她与刘经济肩并肩坐着。她后来又梦见,在一个夏日傍晚,她和点点在隅城公园的湖里划船。那船很小,点点也小,只有五六岁吧。她让点点坐在身旁,自己两手操桨,一下下划着……
    吴小蒿醒来,发现身下的铺位在起伏,在摇晃。她看看表,时间已是中午十二点半。她决定上去看看,就起身穿鞋,沿着铁梯子走上去。钻出船舱,她首先看到的是一堵黑墙。那墙顶天立海,沾满云絮。墙上金蛇狂舞,响声隆隆。海风呜呜地吹,吹起了如山的巨浪。
    哦,暴风雨来了。她从没见过这种骇人景象,想找到辛运开,问他如何应对。她扶着栏杆,沿着船边艰难前行。就在她到达驾驶室门外时,船身突然大幅度倾斜。这时她又看见了一堵白墙。那墙飞快蹿高,扑面而来。她觉得自己一下子高高飘起,再悠悠落下。落下之后发现,船在她右前方的一道峡谷里,歪歪扭扭摇摇晃晃。
    她扬起一只手,向那边大喊。想再接着喊,她被一股强大的力量裹挟,一瞬间沉了下去。再睁开眼,她看到了一个诡异的画面:深蓝色的天幕上,金蛇闪现时严重变形,呈现出温柔的样子。
    她觉得憋闷,手忙脚乱,想出水呼吸。然而刚露出脑袋呼一口气,就见山一样的海浪再度出现在面前,将她抛上浪峰。她被埋进水中,奋力挣扎,再露头时刚要喘气,咸丁丁的海水就灌进嘴里,呛进气管。她反射性地咳嗽起来,但咳嗽时发现,天上的闪电全都化作金花,在她眼前璀璨绽放。
    她在心里念叨:娘,感谢你生下我。爹,感谢你让我留在世上。只是,我不能对你们尽孝了。点点,老妈爱你!不过,你向往的水下婚礼,我不能参加了。月月,如果咱俩的孩子今后继续相爱,拜托你照顾点点。她缺乏母爱缺失家教,有些任性有些毛病,请你多担待……吴小蒿拼出最后的力气,张大眼睛观望,只见上方一片深蓝,金蛇销声匿迹。四周与下面,则是一片幽暗,万籁俱寂。
    此刻,一个黑黝黝的影子在她的前方出现,飞快靠近,游至她的身下。她想,这是一条大鱼?
    鳃人!吴小蒿在心里叫道。一定是鳃人潜水救援队。远远近近,还有几条黑影在游动,他们正在接近水中一个个目标。
    她感觉到了一只手,一种托举的力量。
    深蓝,浅蓝。最后是一种高远的湛蓝。那是云缝中的天空。
    (1)小说末段可以改写成:“她看到了海底的深蓝和海面的浅蓝,接着看到了云缝中的天空那一片高远的湛蓝。”二者语义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学家朗加纳斯在《论崇高》中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其内涵可以理解为宏大景象与伟大心灵的结合。请据此简要说明小说哪些地方体现出崇高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原文省略第三人称代词“她”,直接诉说具体的视觉所见,使读者更有代入感。②原文“深蓝”“浅蓝”“湛蓝”相连,更能表现快速上升的感知过程,凸显“一种托举的力量”。③原文强调重点落于“云缝中的天空”,有利于表现劫后余生的激动和欣喜,更符合原文逻辑。④原文表述运用短句,富有节奏感,与结尾部分的文风更为和谐一致。
    (2)①宏大景象:壮阔的大海和瑰丽的海上日落,暴风雨骇人的景象和惊人的破坏力,“深海一号”网箱的巨制和三文鱼养殖的巨大规模。②伟大心灵:基层干部吴小蒿心系民生的高尚情怀,建设者不辞艰辛的奉献精神和满足百姓更高生活品质需求的伟大梦想,鳃人潜水救援队英勇救助落水者的无畏气概。③二者结合:人类运用智慧合理利用自然的远大志向和伟大实践,人类与大自然勇敢搏斗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
    优秀模拟试题精选
    2022深圳一模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
    花园茶会
    [英]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就算预先定制,也不会有更完美的天气来开花园茶会了。温煦和暖,没有风,也没有云,蓝天上笼着淡淡的金色的烟霭。天刚黎明,园丁就起来修剪草坪,直到整片草地和种着矢车菊的玫瑰形花坛都似乎在发光。
    房子里所有的门似乎都打开了。轻捷的脚步和这里那里的话音使得房子里充满了生气。萝拉想去花园看看那些人把帐棚搭得怎样了。但是后门聚了好多人。
    “出了什么事?”
    “吓人的事,死了一个人。”
    “死了一个人?在哪儿?怎么死的?什么时候?”
    “赶大车的,名叫司考特,今天早上在豪客街的拐角上,他的马看见台拖拉机,受惊了,把他甩出车来,后脑勺着地,遭了难了。”糕点店伙计兴致勃勃地说。
    萝拉抓住她姐姐的衣袖。“乔丝!”她惊魂未定,“我们怎么样才能停止这一切呢?”
    “停止这一切,萝拉!”乔丝叫道,很惊讶。“你说什么?”
    “不举行花园茶会了,当然的。死的人几乎算得上邻居啊!”
    “我现在只想听听钢琴的音对不对,今天下午人家要我唱歌呢。”
    钢琴的声音猛地响得激动人心,乔丝忧郁而又莫测高深地唱着:
    生活多么令人厌烦
    一滴眼泪一声悲叹
    爱情反复易变
    分手……在顷刻间
    虽然钢琴的声响哀痛欲绝,她的脸上却绽开了一个光彩焕发的微笑。
    房间里,薛太太正在试一顶帽子。
    “母亲,有一个人出了事,死了。”萝拉哽咽地说。
    “不是在花园里吧?”她的母亲打岔道。
    “不,不是的。”
    “噢,你吓坏我了。”薛太太叹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我们当然不能举行宴会了,对不对?”她请求着。
    “但是,我亲爱的孩子,通情达理些吧。我们不过偶然听到这事罢了。要是有人正常地死去呢,我们还是应该举行宴会的,对不对?”
    “母亲,那我们岂不是太狠心了吗?”她问道。
    薛太太拿着那顶帽子,萝拉还来不及阻止,薛太太就把帽子给她戴上了。“这顶帽子是你的。简直就是专给你做的!”
    镜中出现一位妩媚可爱的姑娘,戴着缀有金色雏菊的黑帽子。萝拉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这么美。母亲对吗?现在她希望母亲是对的。一会儿她又想到那可怜的车夫。她决定,等宴会过后再来想。这似乎是最好的办法……
    一会儿,客人川流不息地来了。到处可以看见双双对对的人在漫步,赏玩花朵,互相问候,走过草坪,握手亲吻……他们像是欢乐的小鸟儿,半路上飞到薛家花园来栖息一个正午。
    “萝拉!你看起来真让人神魂颠倒哩。”哥哥劳利说,“真是一顶花哨帽子!”
    然后这完美的下午慢慢地成熟,慢慢地凋谢,慢慢地合上了花瓣。
    “今天发生一件惨事,你们听说了吧?”薛先生说。
    薛太太举起了手,“是的,几乎破坏了今天的茶会呢。”
    “确实是可怕的事。”薛先生说,“那汉子就住在下面的小巷子,留下一个妻子和半打小孩。”
    一阵不自然的短暂的沉默。薛太太不安地抚弄着茶杯。她忽然抬起头来。桌上全是没动过的三明治、点心、松饼,都要浪费了。她有了一个出色的念头。
    “我们装个篮子,把这些完全是好好的食物送给那可怜人。你们同意吗?”她跳起身来。
    “可是,母亲,你想这是好主意吗?”
    多奇怪,萝拉想,她似乎又一次和他们全体不一致了。拿些他们宴会的残渣剩屑,那可怜人会愿意么?
    “当然了!你今天是怎么回事?刚才你还硬要我们同情,而现在-”
    “噢,好吧!”萝拉跑去取篮子了,母亲把篮子装满了,堆得高高的。
    “你自己拿去,宝贝。”母亲说。
    萝拉关上花园门时,暮色正在降临。过了马路,小巷子到了。小巷子里烟熏火燎,又黑又暗。粗陋的小房子里发出低哑的嗡嗡声。她希望自己穿上外套就好了,她的裙子太耀眼啦!还有那顶炫目的大帽子。
    一个小身材的黑衣女人出现在昏暗中。
    萝拉说:“你是司考特太太吗?”
    那女人回答说:“我是她姐姐。请进来,小姐。”
    “不,”萝拉说,“我不要进来。我只是送这篮子,母亲叫我——”
    在昏暗的过道里,那小女人似乎没有听见她的话。“请走这边,小姐。”她用一种讨好的声调说。萝拉只想走开,走得远远的,却又不由自主地跟着她。
    一扇开着的门,里面是卧室,死去的人躺在那里。
    “你想瞧瞧他,是不是?”女人说着,擦过萝拉走到床边。“别害怕-”她的声音亲热而有点调侃意味。她亲昵地揭下被单,“他瞧着挺是样儿的。什么也显不出来。”
    萝拉走上去。一个年轻人正在酣睡,睡得这样熟,这样深,就像在梦乡里。花园茶会,食物篮子,这些和他有什么关系呢?他离这一切都太远了。“一切都好”,那沉睡的面孔仿佛在说,“原该如此,我满意。”
    不过还是不能不哭,而且她不能不对他说话就走出房间。只听得萝拉发出了孩子气的一声哭泣。
    “原谅我的帽子。”
    她急忙找到门,走下门径,走过黑沉沉的人群。在小巷子拐角处遇上了劳利。
    “可怕吗?”
    “不,”萝拉哭着,“简直是神奇。不过,劳利-”她停住了,望着哥哥。“人生是不是-”她期期艾艾,“人生是不是”但是人生是什么,她没法说明白。没有关系,他很明白。
    “不是么,亲爱的?”劳利说。
    (冯钟璞译,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花园的环境,既表现了薛家对茶会的憧憬,又营造了欢乐的氛围,为小说奠定了基调。
    B.唱歌时乔丝的神情“忧郁而又莫测高深”,本是伤感歌曲,唱完后她却露出灿烂的微笑,表明她情感丰富,心态乐观。
    C.糕点店伙计的“兴致勃勃”异乎常情,薛先生口中的“半打小孩”把人当成物品,这些细节刻画了人物的冷漠无情。
    D.司考特太太的姐姐“亲热而有点调侃意味”的声音和“亲昵地揭下被单”的动作,都体现穷人对待死亡的豁达与洒脱。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萝拉是连接花园内外两个世界的人物,小说借萝拉的视角,描述了富有与贫穷、光亮与昏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从而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B.小说对茶会场景的描写,与对茶会前、后的描写相比,笔墨更简洁,节奏更轻快,比喻、比拟手法的使用,为美好的茶会增添了一丝梦幻色彩。
    C.薛太太认为“完全是好好的食物”十分适合送人,萝拉却认为这些“残渣剩屑”让人难以接受,充分体现虚伪、冷酷与诚实、善良的鲜明对比。
    D.小说在矛盾冲突中深化主题:借萝拉内心的冲突,展示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又用大量笔墨揭示不同人物、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引发读者的深思。
    8.在司考特家,萝拉为什么要说“原谅我的帽子”?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9.潜台词是指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小说结尾处萝拉与哥哥劳利的对话就有着丰富的潜台词,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6.C 7.C
    8.【参考答案】①萝拉因接受了母亲的帽子而放弃了自己的立场,没能阻止茶会的举行。②萝拉因戴这顶帽子在茶会上得到他人的称赞,同样在他人不幸时享受了快乐。③萝拉戴着炫目的帽子出现在死者家里,显得不合时宜,是对死者的不尊重。(答出③给2分,答对①和②其中一点,给2分,共4分)
    9.【参考答案】①萝拉说的“神奇”,想表达她刚发现死亡居然成为穷人摆脱痛苦的方式,这是她从未见识过的。②萝拉发出“人生是不是”的疑问,想表达她看到社会不公,人生有别,却因涉世未深而无法说清。③哥哥劳利轻描淡写地以“不是么”来回应,想表达他觉得萝拉所说之事极为普遍,对此早已漠然处之。(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
    2022山东日照一模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木傀儡戏(节选)沈从文
    ①二月八,土地菩萨生日,街头街尾,有的是戏!土地堂前头,只要剩下来约两丈宽窄的空地,闹台(指开台锣鼓)就可以打起来了。这类木傀儡戏,与其说是为娱那土地一对老夫妇,不如说是为逗全街的孩子欢心为合适。捐钱时,大多都是论家中贫富为多少的;惟有土地戏,却由募捐首士清查你家小孩子多少。像我们家有五个姊妹的,虽然明知道并不会比对门张家多谷多米,但是钱,总捐得格外多。不捐,那是不行的。小孩子看戏不看戏可不问。但若是你家中孩子比别人两倍多,出捐太少,在自已,良心上说来,也不好意思。
    ②戏虽在普通一般人家吃过早饭后才开场,很早很早,那个地方就会已为不知谁个打扫得干干净净了。惟有“土地堂前猪屎多”,在平时,猪之类,爱在土地堂前卸脱它的粪便,几乎是成了通例的,唱戏日,大家临时就懂了公德心,知道妨碍了看戏是大家所抱怨的,于是,这一天,就把猪关禁起来了。你若高兴,早早的站在自已门前,总可以见到戏箱子过去,押箱子的我们不要问就可以知道是“管班”。每一口箱子由两个人抬着,箱子上有各样好看的金红漆花,有钉子,有金纸剪就“黄金万两”连连牵牵的吉利字,一把大牛尾锁把一些木头人物关闭着。呵,想象到那些花脸,旦角,尤其是爱做笑样子的小丑,鼻子上一片白粉,豆腐干似的贴着,姐短的胡子,……而它们,这时是一起睡在那一只大木箱子里,将要做些什么?真可念!我们又可以看到一批年老的伯娘婆婆,搬了凳子,预先去占坐位的。做生意的,如像本街光和的米豆腐担子,包娘的酸萝卜蓝子,也颇早的就去把地盘找就了。
    ③饭吃了,一十六个大宇,照例的每日功课,在一种毫不用心随随便便的举动下,用淡淡的墨水描到一张老连纸上后,所候的就是“过午”那三十枚制线了。关于钱的用处,那是预先就得支配的。所有花费账单大致如下:面(或饺子)一碗,十二文。甘蔗一节,三文。酸萝卜(或蒜苗),五文。四喜的凉糕,四文。老强母亲的膏梁甜酒,三文。余三文作临时费。
    ④凉糕,同膏梁甜酒,母亲于出门时,总有三次以上嘱咐不得买吃的,但倘若是并无其他相当代替东西时,这两样,仍然是不忍放弃的。有时可以把甘蔗钱移来买三颗大李子,吃了西瓜则不吃凉糕。倘若是剩钱,那又怎么办?钱一多,那就只好拿来放到那类投机事业上去碰了!向抽签的去抽糖罗汉,有时运气好,也得颇大的糖土地。钱用完时,人倦了,纵然戏正有趣,回家也是时候了。遇到看戏日,是日家中为敬土地的缘故,莱必格外丰富。“土地怎不每月有一个生日呢?”用一种奇怪的眼睛瞅着桌上陈列的白煮母鸡,问妈,妈却无反应。待到白煮鸡只剩下些脚掌肋巴骨时,戏台边又见到嘴边还抹油的我们了。
    ⑤在镇筸(gān),一个石头镶嵌就的圆城圈子里住下来的人,是苗人占三分之一,外来迁入汉人占三分之二,混合居住的。虽然多数苗人还住在城外,但风俗,性质,是几乎可以说已彼此同锡与铅样,融合成一锅后,彼此都同化了。
    ⑥苗人们勇敢,尚武,朴质的行为,到近来乃形成了本地少年人一种普遍的德性。关于打架,少年人秉承了这种德性。每一天每一个晚间,除开落雨,每一条街上,都可以见到若干不上十二岁的小孩,徒手或执械,在街中心相殴相扑。这是实地练习,这是一种预备,一种为本街孩子光荣的预备!全街小孩子,恐怕是除非生了病,不在场的怕是无一个罢。他们把队伍分成两组,各由一较大的,较挨得起打的,头上有了成绩在孩子队中出过风头的,一个人在别处打了架回来为本街挣了面子的,领率统辖。统辖的称为官,在前清,这人是道台,是游击,到革命以后,城中有了团长旅长,于是他们的头衔也随之改变了。我曾做过七回都督,六弟则做过民政长。都督的义务是为兄弟伙出钱备打架的南竹片;利益,则行动不怕别人欺每,到处看戏有人护卫而已
    ⑦晚上,大家无事,正好集合到衙门口坪坝上一类较宽敏敞地方,练习打筋斗,拿顶倒转手来走路。或者,把由自己刮削得光生生的南竹片子拿在手上,选对手出来,学苗人打堡子时那样拼命。命固不必拼,但,互相攻击,除开头脸,心窝,只在一些死肉上打下,可以炼磨成一个挨得起打的英雄好汉,那是事实罢。不愿用家伙的,所谓“文劲”,仍可以由都督,选出两队相等的小傻子来,把手拉斜抱了别个的身,垂下屁股,互相扭缠,同一条蛇样,到某一个先跌到地上时为止,又再换人。此类比赛,范围有限,所以大家就把手牵成一个大圈儿,让两人在圈中来玩。都督一声吆喝,两个牛劲就使出了。倒下而不愿再起的,算是败了。败者为胜利的作一个辑,表示投降,另一场便又可以起头。也有那类英雄,用腰带绑其一手,以一手同人来斗的,也有两人与一人斗的。总之,此种练习,以起疱为止,流血也不过凶,不然,胜利者也觉没趣,因为没一个同街的啼哭回家,则胜利者的光荣,早已全失去了。
    (有删改)
    【注】本篇发表于1926年8月18日《晨报副刊》,收入小说集《入伍后》。标题为“木傀儡戏”,但全文并非纯粹对傀儡戏的描写,而是通过土地菩萨生日唱戏这个引起儿童兴趣的事件,写湘西过节的习俗和尚武的传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地戏捐钱不同于一般的募捐,是根据家中孩子多少来确定的,其主要原因是土地戏是专门为孩子们表演的。
    B.唱戏日为防止自家的猪到土地堂前排便,人们就把猪关禁起来,成了一种自觉行为,也说明人们临时懂了公德心。
    C.“光和的米豆腐担子”“包娘的酸萝卜篮子”等内容,既交代了当地的特色食品,也突出了小说的地域特点。
    D.“道台”“游击”“都督”“民政长”等头衔,既代表着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地位,也反映出时代特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月八,土地菩萨生日,街头街尾,有的是戏”一句开篇照应题目,进而详细介绍了当地土地菩萨生日唱戏的习俗。
    B.“彼此同锡与铅样,融合成一锅后,彼此都同化了”,运用类比手法,形象地写出苗人汉人的融合,突出了苗汉一家的主题。
    C.“苗人们勇敢……形成了本地少年人一种普遍的德性”一句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关于湘西少年尚武风俗的具体描写。
    D.“垂下屁股,互相扭缠”“都督一声吆喝,两个牛劲就使出了”等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文劲”的比试情形。
    8.小说第四段以童年回忆的视角来写,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9.有人说,《术傀儡戏》和《边城》一样都具有散文化小说的特点。请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的角度,谈谈你对本文这一特点的认识。(6分)
    6.A(“土地戏是专门为孩子们表演的”理解有误)
    7.B(“突出了苗汉一家的主题”理解有误)
    8.(1)有利于忠实地记录原生态生活,真实有趣地表现了儿童过节的兴奋心情。(2)拓展了叙述空间,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本题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1)虚化人物(淡化人物形象的塑造),如对母亲的描写,只是写意化的描写而不是工笔式的细致刻画。(2)淡化情节(少有冲突,缺少悬念),如对打架的描写,只是呈现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态而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3)营造真实的生活环境,在民情风俗、生存状态等真实生活氛围中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本题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题号
    考查内容
    命题方向
    9
    内容探究
    主旨探究、特征探究
    群文阅读
    文艺理论与文本的整合

    相关试卷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ⅱ(散文)主观题(理解分析类)-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07 现代文阅读ⅱ(散文)主观题(理解分析类)-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文件包含专题07现代文阅读ⅱ散文主观题理解分析类-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解析版docx、专题07现代文阅读ⅱ散文主观题理解分析类-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原卷板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主观题(探究类)-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05 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主观题(探究类)-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文件包含专题05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主观题探究类-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解析版docx、专题05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主观题探究类-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原卷板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现代文阅读ⅰ主观题-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02 现代文阅读ⅰ主观题-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文件包含专题02现代文阅读ⅰ主观题-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解析版docx、专题02现代文阅读ⅰ主观题-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原卷板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