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6 古诗鉴赏 主观题(创新题型)-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16 古诗鉴赏 主观题(创新题型)-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 (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16 古诗鉴赏 主观题(创新题型)-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 (解析版).docx
    专题16  古诗鉴赏  主观题(创新题型)-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 (原卷版)第1页
    专题16  古诗鉴赏  主观题(创新题型)-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 (原卷版)第2页
    专题16  古诗鉴赏  主观题(创新题型)-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 (原卷版)第3页
    专题16  古诗鉴赏  主观题(创新题型)-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 (解析版)第1页
    专题16  古诗鉴赏  主观题(创新题型)-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 (解析版)第2页
    专题16  古诗鉴赏  主观题(创新题型)-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 (解析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6 古诗鉴赏 主观题(创新题型)-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6 古诗鉴赏 主观题(创新题型)-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文件包含专题16古诗鉴赏主观题创新题型-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解析版docx、专题16古诗鉴赏主观题创新题型-2022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能力透析
    (一)比较阅读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思想内容比较;②意象作用比较;③艺术手法比较;④语言风格比较。
    1.思想内容的比较
    思想内容的比较能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是常见的比较形式。不同诗歌表现的情感态度有时是相反的,有时却是同中有别。对于后者,我们要通过诗句,仔细体味情感的细微差别,有时还要结合写作背景和目的来加以甄别。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州 桥①
    王安石
    州桥踏月想山椒②,回首哀湍③未觉遥。
    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州 桥④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注】 ①州桥:位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本诗为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所作。②山椒:山顶。指在王安石金陵住宅不远处的钟山。③哀湍: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④州桥:与王诗所咏为同一座桥。此诗是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诗人奉命出使金国,经过当时被金占领的汴京时所作。
    这两首诗虽内容各异,但都体现了一个“思”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思”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两首诗都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思考,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异:①王诗先写自己在京时对家乡的思念,后写晚年回家乡后对京都的思念以及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想,虚实结合,感情丰富深沉;②范诗主要写中原父老的故国之思,暗含了自己的亡国之痛,隐晦地流露出对议和政策的不满。
    2.意象作用的比较
    意象在古诗表情达意中具有重要作用,相同的意象可能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但一个意象有可能具有多方面特点,可能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我们要善于在不同情景中理解意象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夜坐有感
    何梦桂①
    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世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 ①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西源。此诗乃此时所作。②龙、云:君臣风云际会。③参差:排箫,古乐器名。
    本诗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借“梦”与“剑”来表达情感,两首诗歌借此表达的情感内蕴有何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在两首诗歌中,诗人都借“梦”表达了对前尘往事的追忆,以“剑”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异:何诗在悲愤中见绝望,辛词于悲愤中显壮怀。何诗借“前世梦”“匣中孤剑”表达自己空有一身才华,无处施展的悲愤,满心抱负无力回天的绝望;辛词借“挑灯看剑”“梦回”沙场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悲愤中有壮怀。
    3.艺术手法的比较
    高考单纯考查分析艺术手法比较少,而比较不同诗句的艺术手法,却受到命题者青睐,做这类题,要熟悉诗歌的艺术手法知识,在答题时要根据诗句的具体内容,细心比较区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 参
    闻说轮台②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厉县,在今乌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描写的塞外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作者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是虚写。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诗人在边塞送朋友回京时对塞外进行的描写,是实写。
    4.语言风格的比较
    (2019·全国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二)探究性试题
    (1)探究某一观点态度
    (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 ①南丰先生: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4.(2019·全国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许道宁画①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 ①许道宁:北宋画家。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解析 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结合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是说此画蕴含佳句,纵然吟尽诗文,也没有恰当的句子可以准确说出画中之意。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这幅画意境深远。
    (2)探究艺术创作规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登九峰楼寄张祜①
    杜 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注】 ①长庆年间,白居易为杭州刺史,张祜请他贡举自己去长安应进士试。白居易出题面试,把张祜置于徐凝之下,使得颇有盛名的张祜大为难堪。杜牧事后得知,也很愤慨。此诗就作于此后。
    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要求诗歌不正言直述,而是托物(景、事)兴情,有所寄寓。杜牧“兴寄深远”的诗风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善于借景抒情。“角声孤起”渲染出岑寂凄凉的氛围,更烘托出诗人独游时黯然神伤的心境;芳草连天,明写草之繁盛,实写愁绪多而难解,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②善于婉讽,充满理趣。以目不见睫这种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暗讽白居易不擅识人,“道非身外”既称颂张祜诗艺之高,又委婉规劝朋友不必过于看重他人评论等身外之物,以此来慰藉自伤的友人,富有哲理,寄意深远。
    (三)开放性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崔 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性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本诗首联说数年“谢浮名”,尾联又说万里来“献书”,这样表达矛盾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不矛盾。理由如下:①从封建士大夫的理想来看,诗人自然希望能求取功名,报效朝廷,造福百姓,故“献书”是他伸展抱负的必然之举。②因事被贬,实属无奈,求诉无门,只能向好友韦使君和李明府“书情”,内心充满着委屈与怨愤。③“数年湖上谢浮名”只是被贬后故作旷达之举,其“竹杖纱巾”的隐者装束也是做给外人看的,诗人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君王的眷顾和提携。
    示例二:矛盾。理由如下:①诗中首联上句说数年来漂泊江湖,摒弃做官的虚名,下句“竹杖纱巾”说自己扮作一个隐者,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可下文又说来献书,可见情感矛盾。②诗人想借“献书”来实现自己理想抱负,可是却不被赏识,“谢浮名”是无奈之举,这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③诗人借陶潜、庾亮的典故,来表明对友人韦使君和李明府“亦吏亦隐”生活的羡慕,同时稍露自伤不遇之情,又交织着“仕”与“隐”的矛盾。
    优秀模拟试题精选
    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 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诗首句实写寒食禁火的萧索景象,与尾句杜陵青草实虚相生,互为呼应,照应主题。
    B.韦诗第二句意蕴丰富,诗人面对春江,又听莺鸣,却着一"独"字,更显寂寥与惆怅。
    C.韦诗由花及人,与"泪眼问花花不语"异曲同工;孟诗借繁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D.韦诗以景结情,藏深情于行间,情深意远;孟诗末句运用典故,寄托深情,耐人寻味。
    16.两首诗均是诗人遇寒食节即兴之作,但所表达的情感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5.答案(1)C
    解析 C.“孟诗借繁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有误。“繁花”写的是美景,对应的本应是乐事,但此诗抒发的是哀情,是以乐景衬哀情。
    16.①韦诗写诗人独自坐听江上的莺鸣,品酒赏花时想念诸弟,表达诗人孤独寂寞,思乡怀人之情。②孟诗写寒食“无烟火”是为贫居所迫,不仅仅是纪念介子推,写出了寒士的辛酸,表达作者深切的不平之情。
    2022山东青岛4月模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菊梦
    曹雪芹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九日登高台寺
    沈辂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
    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
    对酒披襟形独放,凭风落帽笑谁加。
    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菊梦》抒梦中情,写醒时怨,虚实结合,写出了梦境与现实的距离,读后令人产生无限悲凉之情。
    B. 《菊梦》是《红楼梦》中众人结社赋诗时黛玉所作,这种风雅之事已成俗,可从沈诗中得到印证。
    C. 沈诗首联写登高所见所感,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含蓄而深沉。
    D. 曹诗借梦表达想与陶渊明那样的隐士结交,沈诗“对酒披襟”则直接描绘出作者率性而为的风姿。
    16. 两首诗均以景结情,其意蕴却迥然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5~16题答案】
    【答案】15. C 16. ①曹诗结句描写梦醒后的场景。枯黄的草、寒冷的烟共同营造出一种凄凉衰败的意境,表达出满腹幽怨又无处诉说的悲凉之情。
    ②沈诗结句描写宴会结束时,意犹未尽的场景。霞光满天,色彩绚烂,营造出一种宏远阔大的意境,进一步突出了诗人恣意豪放、自由洒脱的形象特点。
    2022深圳高三第一次调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
    黄庭坚
    井边分水过寒厅,斩竹南溪仗友生。
    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
    能令官舍庖厨洁,未减君家风月清。
    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注]惊。
    【注】据《庄子》记载,凤凰不同于凡鸟,它只吃竹子果实,只饮甘甜泉水。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向朋友交代了自己求取竹竿原因,“仗”字体现了诗人的恳切之意。
    B. 诗人一边感受春酒的芬芳,一边聆听三峡的泉声,日常生活十分轻松惬意。
    C. 引来的井水能让庖厨保持洁净,诗人借此含蓄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性的追求。
    D. 尾联巧用凤凰的典故,化俗为雅,将求取竹竿这件平常小事写得高雅别致。
    16. 诗人“求竹竿”时充分考虑友人的心理感受以说服友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
    B
    解析 B.“诗人一边……一边……”错误,“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一句是作者想象引水成功后可以用所引之水来酿酒,也可以听到水从竹竿中流过的声音,这是虚写,并不是实有其事。
    16. (1)描绘引水成功后享春酒、听水声的情景,激起友人的兴趣。(或:唤起友人的助人之乐/让友人感受到助人的快乐。)(2)称赞竹林景色清雅,可赏风月,可栖凤凰,博得友人的好感。(3)说明砍竹于美景无损,也尽量不造成干扰,打消友人的疑虑。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三月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南中荣橘柚
    柳宗元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①。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
    殊风限清汉②,飞雪滞故乡。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③。
    【注】①整联典出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炎方,南方,此谓永州,为柳宗元贬谪之地。②殊风,指江南、江北风俗各异;汉,银河,借指淮河,传说橘至淮北则为枳。③熊,熊耳山,在今河南省;湘,湘山,在今湖南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怀着美好品质的橘柚接受命运的安排,生长在炎热的南方,适应了这里的水土。
    B.橘柚在林中红绿相映,色彩斑斓,又经冬不衰,一年将尽之时还能散发出香味。
    C.颈联将橘与雪进行对比,橘生淮南而难以北上,飞雪只能滞留北方而难以南下。
    D.本诗与陆游《书愤》皆“北望”,陆诗是因诗人渴望收复中原,本诗则与之不同。
    16.沈德潜评价柳宗元诗“得《骚》之余意”,请结合全诗对此予以简析。(6分)
    15.答案C
    【解答】C“将橘与雪进行对比”理解错误,诗人借橘与雪表达道理类似,构不成对比。橘应生在南方,而雪滞于北方,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故答案选C。
    16.①诗人由北方故乡被贬至南蛮之地,思归不能,志向难伸,满怀哀怨,与《离骚》表达的贬谪之怨相近; ②诗人虽然被贬,但依然心怀贞质,“受命不迁”,与《离骚》中屈原对节操的坚守相近; ③本诗借橘抒怀,托物言志,与《离骚》经常借香草抒发高洁的情怀相近。
    译文:
    橘柚怀有坚贞的品性,受自然的使命生长在炎热的南方。
    茂密的林中,叶绿下耀眼的是那橙黄的果子,成熟的果实在岁末还散发阵阵芳香。
    不同的品质以淮河为界,漫天飞舞的雪花滞留在北国故乡。
    手攀橘柚枝条叹息什么呢?双目凝望着北面的熊、湘两山。
    2022广东省3月联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次韵高子勉十首(其十)①
    黄庭坚
    沙上步微暖,思君剩欲招②。
    蒌蒿穿雪动,杨柳索春饶。
    枉驾时逢出,新诗若见撩。
    樽前远湖树,来饮莫辞遥。
    [注]①高子勉,江陵人,北宋诗人,与作者相互做诗唱和,曾来访问作者,但未能见面。②招,召唤。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在微暖的沙滩上漫步,既点明了早春的时令,又隐隐显示出内心的一丝孤寂。
    B.“蒌蒿穿雪动”一句中,“穿”字用词新鲜、生动;“动”字表现出了生命的力量。
    C.作者认为杨柳向春天索要的太多,言外之意是,稍吐新绿的新柳才是最美的风景。
    D.颈联前一句插叙子勉前次来访,却逢自己外出,流露出未能与之相见的遗憾之情。
    16.尾联是如何表达对友人的邀约的?与颈联后一句有何关联?(6分)
    15.C(作者说杨柳向春天索要的太多,言外之意应是,杨柳不满于稍吐新绿,急不可耐地想抽出千枝万条,用来表现杨柳的幽姿美色和生命力量)
    16.①尾联前一句勾勒出一幅优雅画面,用以激发友人前来的欲望;(2分)后一句连用三个动词,并用祈使句,催友人速至,表现邀约的诚挚。(2分)②尾联在内容上承接颈联下一句。友人诗作之妙,让作者按捺不住和诗欲望,再次会晤,自然在情理之中。(2分)
    (意思对即可)
    武汉市 2022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茶 人 皮日休
    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语气为茶荈①,衣香是烟雾。
    庭从子②遮,果任獳师③虏。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蒌。
    茶 人 陆龟蒙
    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闲年北山下,似与东风期。
    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唯应报春鸟④,得共斯人知。
    【注】①莽(chuan);茶的老叶,即粗茶。②(ying)子∶子树,传说中的一种树,木质白如玉色,可以做拐杖。③獳师∶一种兽名。④陆羽《顾渚山茶记》载∶"顾渚山中有鸟,每至二月作声曰春起也,三、四月云春去也,采茶人呼为报春鸟。"唐时湖州每年贡茶一万八千斤,称"顾渚贡焙"。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皮诗再现了庭院被树掩映,院子中果子任由野兽吃的情形,侧面写出了采茶人家全家出动采茶的盛况。
    B.陆诗描写了天赋异禀的茶民,他们能辨别茶叶的好坏,而这里的野茶也受自然的眷顾,带上了灵气。
    C.陆诗联想到每当春日农闲的时候,在北山下,细嫩的茶叶好像和春风相约过一样,竞相发芽开枝,应节生长。
    D."皮陆"的诗歌具有奇峭、朴实的特点,这两首诗歌体现了他们的平淡诗风,选取日常化场景以平易的语言写成。
    16.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请结合这两首诗,谈谈你对"生活真实"的理解。(6分)
    15.C (C项所述不是“茶叶”,从标题得知整首诗歌应写“茶人”的劳动。到春日农闲的时候,他们就来到北山下,好像和春风相约过一样,来进山采茶了。)
    16.①情境真实。茶叶生长的季节,茶人生活的环境,采茶的场景都符合生活的真实。②情感真实。皮诗流露出采茶劳动的愉悦,陆诗真实地道出了茶民生活的艰辛。(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题号
    内容
    命题方向
    16
    比较阅读
    比较思想内容、意象作用、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
    探究性试题
    就某一问题,深入分析
    开放性试题
    个性化解读、创新性解读

    相关试卷

    专题15 古诗鉴赏 主观题(常规题型)-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15 古诗鉴赏 主观题(常规题型)-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文件包含专题15古诗鉴赏主观题常规题型-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解析版docx、专题15古诗鉴赏主观题常规题型-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4 古诗鉴赏 客观题-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14 古诗鉴赏 客观题-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文件包含专题14古诗鉴赏客观题-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解析版docx、专题14古诗鉴赏客观题-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现代文阅读ⅰ主观题-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02 现代文阅读ⅰ主观题-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文件包含专题02现代文阅读ⅰ主观题-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解析版docx、专题02现代文阅读ⅰ主观题-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原卷板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