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三语文文言虚词详解专题复习
04 乃字的用法 讲义— 2022届高三语文文言虚词详解专题复习
展开乃字的用法乃字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但又是一个重要的虚词。1.副词,于是,就,表示顺承关系,是在前一件事的基础上,承接后一件事。“乃”的这种用法在文言文中极为常见,可以说是第一大用法。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的“乃”即是“于是”。再如《鸿门宴》中“良乃入,具告沛公”的“乃”也是“于是”“就”的意思。“于是”一般放在句首,如“于是我……”;“就”一般出现在句中,如“我就……”,这是两者细微的区别。2.副词,才,表示条件关系,只有当前面的条件满足了,后面的事才会发生。如《报任安书》中“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中的“乃”就是“才”的意思,整句话译作“总之要到死的那天,是非才能有个定论”。3.副词,却、竟,表示转折关系,表达说话人对事情的出乎意料的惊讶。如《报任安书》中“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的第一个“乃”就是“竟然”,整句话译为“现在少卿竟然教导我要推荐贤士,(这)恐怕与我的心愿相违背吧?”。4.人称代词,你,你的。如陆游《示儿》诗“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乃”即是“你的”。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未发现这样的用法。5.动词,是,就是,表示判断。《报任安书》中“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的“乃”即表示判断,“至于(那些)被义理所激发而献身的人不是这样的,他们是有所不得已”。6.与其他字组成固定结构,如“无乃”“乃今”等,固定结构要根据语境来翻译,不可以参照上述用法翻译,只要平常注意即可,考试一般不考。 练一练:指出下列加点的“乃”字的用法和意义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3.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4.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6.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7.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8.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9.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10.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1.乃令张良留谢 1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3.无乃尔是过与 14.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15.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16.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17.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18.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19.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0.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21.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练一练答案:指出下列加点的“乃”字的用法和意义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副词,竟然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副词,竟然3.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副词,于是4.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副词,就。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副词,于是,就6.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副词,就7.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副词,才8.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副词,于是,就9.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副词,于是,就10.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副词,于是,就11.乃令张良留谢 副词,于是,就1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副词,才13.无乃尔是过与 固定结构,可译为“恐怕”14.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副词,才15.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动词,表判断16.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副词,于是;或者副词,才17.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副词,就18.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副词,于是,就19.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乃今”固定结构,相当于“才”20.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副词,于是,就21.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副词,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