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板块 文言文阅读专题 第六讲 概括分析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讲练学案之
文言文阅读专题
第六讲 概括分析
【知识精讲】
一、考情分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意基础上的分析综合能力。这个考点一般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要求选出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实际上并非真的要求考生自己动手去归纳概括,而只是分析判断由命题者设计的有关这方面的题目的答案正确与否。题目要求为“选是”或“选非”,但多为“选非”。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命题者会有意设置错误陷阱,干扰考生判断。
二、复习指导
全国卷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每个选项均由“概括+分析”两部分构成,主要从人、时、地、事等几个方面设误,要求考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人物形象等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因此,在分析判断选项表述正误时,应明确设误点,进行针对性比对。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一)命题“3大特点”
①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主要部分。按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②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
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故在比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的部分文字。
(二)“5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判断
角度1:比对人物,避免张冠李戴
1.命题设误
(1)张冠李戴:在选项中将原文某人物的事、说的话“移花接木”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错位。
(2)误解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2.比对方法
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刺秦王》)
【选项】荆轲变徵之声的悲凉,让众人涕泣,然后众人用慷慨羽声的激愤来送别荆轲,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
比对结果:
角度2:比对时间地点,避免时序错乱
1.命题设误
(1)时序颠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
(2)空间错位: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
2.比对方法
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传》)
【选项】张衡在永和初年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后拜为尚书,张衡在尚书任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
比对结果:
角度3:比对关键词语,避免曲解文意
1.命题设误
(1)曲解文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
(2)归纳不全: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点等方面的内容。
2.比对方法
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选项】蔺相如认为赵王一定没有合适的人选出使秦国,所以他主动要求担此重任,并保证自己能完璧归赵,体现了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比对结果:
角度4:比对内容,避免增、减内容
1.命题设误
(1)无中生有: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
(2)以偏概全:将原文对某一个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以及其他类的词语,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
2.比对方法
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的而原材料未涉及的内容或词语,或者筛查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的情况。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张衡传》)
【选项】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比对结果:
角度5:比对句间关系,避免因果混乱
1.命题设误
(1)改变因果: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了其他关系。
(2)事件杂糅: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
2.比对方法
辨析时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关系是否恰当。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归去来兮辞》)
【选项】陶渊明做官是为了养家糊口。尽管彭泽县离家一百多里,但是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他请求做了彭泽令。
比对结果:
【对点精练】
1.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
【选项】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
比对结果:
2.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选项】吴祐在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比对结果:
3.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选项】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比对结果:
4.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选项】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比对结果:
5.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选项】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终身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
比对结果:
6.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选项】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比对结果:
7.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选项】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
比对结果:
8.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朱筠)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
【选项】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比对结果:
9.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选项】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比对结果:
10.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
【选项】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
比对结果:
11.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徙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士文深。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闬,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赠中宪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游,顾以生计萧疏,不无阻酣畅也。自有妇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几,取办咄嗟。诸故酒人惊相语:“前从夫夫饮,且少鲑菜耳,今何突致此衎衎者?”
【选项】赵太夫人当年待字闺中时,烧得一手好菜,父亲的好友十分欣赏,命其子前来求亲。
比对结果:
12.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乃归。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
【选项】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
比对结果:
13.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皇太子欲临国学行齿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请以国子监为辟雍省。祭酒、司业之名,非学官所宜。请以祭酒为太师氏,位三品;司业为左师、右师,位四品。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国学非世官,不得名辟雍省、太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
【选项】归崇敬建言献策,均被采纳。百官上朝时穿袴褶,他建议停止;他还认为国子学与官名都不正规,建议修改。这些建议都得到实施。
比对结果:
14.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玄宗开元初,大旱,关中饥,诏求直言。廷珪上疏曰:“古有多难兴国,殷忧启圣,盖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深,故能转祸为福也。今受命伊始,华夷百姓清耳以听,刮目以视,冀有闻见,何遽孤其望哉?”再迁黄门侍郎。监察御史蒋挺坐法,诏决杖朝堂,廷珪执奏:“御史有谴,当杀杀之,不可辱也。”士大夫服其知体。王琚持节巡天兵诸军,方还,复诏行塞下,议者皆谓将袭回纥,廷珪陈五不可。又请复十道按察使,巡视州县,帝然纳之。坐漏禁内语,出为沔州刺史。频徙苏、宋、魏三州。
【选项】张廷珪仕宦多朝,历任多职。他在武则天、中宗、玄宗朝任过官职,仕途顺利;先后任过白水尉、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太子詹事等职务。
比对结果:
15.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光宗受禅,特诏(黄)洽言事,奏用人之论。后屡乞归田,方未得请也,人劝之治第,洽曰:“吾书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使吾一旦罪去,犹有先人敝庐可庇风雨,夫复何忧。”庆元二年致仕。六年七月薨,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黄洽传》)
【选项】黄洽廉洁自律,坚持道德操守。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他认为不必如此,离职之后先人的破旧房子就足以遮风挡雨。
比对结果:
16.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
(节选自《宋史·陈尧佐传》)
【选项】陈尧佐治水有方,功劳卓著。为治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下薪实土”法,以保堤岸坚固持久;在滑州,创“木龙杀水”法,堵黄河决口,又筑防护长堤,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
比对结果:
17.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选项】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比对结果:
18.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王充)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好杰友雅徒。
(节选自王充《论衡·自纪篇》)
【选项】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比对结果:
19.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玄佐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一端,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曰:“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节选自《新唐书·刘玄佐传》)
【选项】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
比对结果:
20.阅读下面的文段,辨析选项的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隆庆元年,(葛守礼)起户部尚书。奏言:“畿辅、山东流移日众,以有司变法乱常,起科太重,征派不均。工匠及富商大贾,皆以无田免役,而农夫独受其困,此所谓舛也。乞正田赋之规,罢科差之法。”诏悉举行。
(节选自《明史·葛守礼传》)
【选项】葛守礼关心农民。他认为徭役征派不合理,造成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流民移民,所以建议解除征财物和派差役的法令,皇帝下诏实行。
比对结果:
第二板块 小说阅读专题 第六讲 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第二板块 小说阅读专题 第六讲 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六讲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解析版doc、第六讲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原卷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板块 散文阅读 第四讲 散文内容要点概括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第三板块 散文阅读 第四讲 散文内容要点概括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四讲散文内容要点概括解析版doc、第四讲散文内容要点概括原卷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板块 非连续性文本专题 第六讲 行文思路分析题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第一板块 非连续性文本专题 第六讲 行文思路分析题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六讲行文思路分析题解析版doc、第六讲行文思路分析题原卷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