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
22《陈登云》-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22《陈登云》-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共14页。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2016全国二卷】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一.整体感知,思路梳理:
【练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着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出(出任)鄢陵知县,征授(被征召授予)御史,出(出,离开京城)按(巡视)辽东
②疏陈(上疏陈述)安攘十册,又请速(加速建立)首功之赏,改巡(改派巡视)山西。
③还朝,会(恰逢,正碰上)廷臣方争建储。
④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暗中)沮(阻挠、破坏)之。
⑤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偷偷觊觎;非分的欲望)储贰(太子),且广结术士之流
⑥曩(năng,从前,过去)陛下重惩科场冒籍(冒籍,假冒籍贯,科闱弊端之一种),承宪妻每扬言(公开宣称)事由己发
⑦陛下享国(帝王在位年数)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结果)。
⑧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最终)留中不下(将奏章留在宫中不下达审议)。
⑨朝右皆惮(怕,畏惧)之。
⑩壬午以后昵(迎合)于情,则化直为佞(巧言谄媚,奸佞,使正直的人也变成了奸佞的人)。
⑪二十年来,以(因为)刚直擢(提拔)京卿者百止一二耳。
⑫安(怎能)望其抗颜(不顾情面)直绳(依法办事),为国家除大奸、巨蠹(蛀虫)哉!
⑬囊(囊:名词作状语,用囊包着)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⑭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jī:携带;拿着)帑币(国库里的钱)振(赈济)之。
⑮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搁置)不下,遂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归。
三.一词多义:
1.安
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
⑵既来之,则安( )之。(《季氏将伐颛臾》)
⑶沛公曰:“君安( )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⑷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足辞!(《鸿门宴》)
⑸项王曰:“沛公安( )在?” (《鸿门宴》)
⑹思国之安( )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⑺不念居安( )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
⑻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 )人(《谏太宗十思疏》)
⑼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 )在哉?《赤壁赋》
⑽安( )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 )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⑾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⑿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⒀燕雀安( )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⒁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 )附”“塞翁失马,安( )知非福”
答案:安(①; ③; ⑥; ⑥; ⑤; ①; ①; ①; ⑤; ⑥ ①; ②; ⑥; ⑥; ⑤⑥)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怎么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有什么,怎么
(3)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哪里
(4)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安定
(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安逸的环境
(6)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使百姓安宁
(7)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安静的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十二章》安适
(9)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大学之道》性情安和
(10)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四章》安然未生变的
(11)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屈原列传》哪里
(12)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哪里
(13)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苏武传》安全
(14)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安处
(15)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慰问
(16)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使……安适
(17)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使……安定
(18)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拟行路难(其四)》怎么
(1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蜀道难》怎么,哪里
(20)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哪里
(2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子路侍坐》怎么
2.胜
胜:①优美的;②优美的山水或古迹;③shēng,能承担,能承受;④shēng,尽,完。
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 )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⑵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
⑶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 )杯杓,不能辞。” (《鸿门宴》)
⑷呜呼!胜( )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
⑸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 )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⑹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项脊轩志》)
⑺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 )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⑻余观夫巴陵胜( )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⑼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 )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报任安书》)
⑽成语“名胜( )古迹”“引人入胜( )”“不胜( )枚举”“举不胜( )举”
答案: 胜(④; ④; ③; ①; ④; ②; ④; ①; ④; ②②④④)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鹊桥仙》胜过
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齐桓晋文之事》取胜,胜利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尽、完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受得了、承受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谏太宗十思疏》控制
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胜利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胜利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胜利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胜利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胜利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超过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四章 战胜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春江花月夜》受得住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更加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望海潮》优越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禁得住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项脊轩志》美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超过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翻译:(1)(5分)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关键词语第一句中,“胜”,禁受得住;“龃龉”,抵触排挤;“安”,使动用法,使身安。)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翻译:(2)(5分)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关键词语第二句中,“啖”吃;“龚”,动词,装进去;“示”,给……看。同时要注意句中的人名、官职名,比如“刚直之人” “副使崔应麟” “泽中” “登云”。)
五.断句练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六.文化常识积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七.【我来命题我来答】
挖空训练: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出任)鄢陵知县,征授(被征召授予)御史,出(出,离开京城)按(巡视)辽东,疏陈(上疏陈述)安攘(边境)十册,又请速(加速建立)首功之赏,改巡(改派巡视)山西。还朝,会(恰逢,正碰上)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认为)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暗中)沮(阻挠、破坏)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向皇帝上书直言),劾(弹劾,揭发罪行)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偷偷觊觎;非分的欲望)储贰(太子),且广结术士(讲求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的人)之流曩(năng,从前,过去)陛下重惩科场冒籍(冒籍,假冒籍贯,科闱弊端之一种),承宪妻每扬言(公开宣称)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功臣权贵),簧鼓(簧鼓, 用动听的言语迷惑人)朝绅(指朝廷官员)。不-但惠安(妃子的名号)遭其虐焰,即中宫(皇后)与太后(皇太后)家亦谨(谨慎地)避其锋矣,陛下享国(帝王在位年数)久长,自由(因为)敬德(崇敬道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认为)不立东宫之效(结果)。干扰盛典(重大的典章制度),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不至何所,不能到达什么地步呢)?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同僚)亦为(认为)登云危,帝竟(最终)留中不下(将奏章留在宫中不下达审议)。久之,疏(上疏)论(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朝廷大臣)皆惮(怕,畏惧)之。时方考选科道(明、清時监察官员的通称),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害怕)于威,则摧刚为柔(把刚强正直的人摧折压抑为软弱柔顺的人);壬午以后昵(迎合)于情(皇帝的心意),则化直为佞(巧言谄媚,奸佞,使正直的人也变成了奸佞的人)。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jǔ yǔ:攻击倾轧),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因为)刚直擢(提拔)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背着皇上,扶植党羽),遂嗜乞怜(于是投其所好,摇尾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向朝廷进言的路径,这里指言官)顾(却)居其半。夫台谏(谏官,监察官员、谏议官员,后合二为一)为天下持(坚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怎能)望其抗颜(不顾情面)直绳(依法办事),为国家除大奸、巨蠹(蛀虫)哉!与其误用而斥(贬斥)之,不若慎于始进(状语后置句,在开始选拔时谨慎地考察)。因条(分条陈述)数事以献,出按(巡查)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矢:通“屎”),囊(囊:名词作状语,用囊包着)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官署中的佐吏)锺化民赍(jī:携带;拿着)帑币(国库里的钱)振(赈济)之。登云巡方(指天子派大臣巡察四方)者三,风裁(风纪,依法裁处)峻厉(雷厉风行)。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多次)寝(搁置)不下,遂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高考链接】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着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试题答案:
【答案】
4.C
5.D
6.D
7.(1)(5分)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2)(5分)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这句话的大意是: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尚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然后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人名及动词进行断句,比如“承宪”“术士之流”“陛下”“科场”“承宪妻”“勋贵”“朝绅”;动词“怀”“藏”“窥觊”“结”“惩”“扬言”“恐吓”“簧鼓”。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人名及动词进行断句,比如“承宪”“术士之流”“陛下”“科场”“承宪妻”“勋贵”“朝绅”;动词“怀”“藏”“窥觊”“结”“惩”“扬言”“恐吓”“簧鼓”。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常识的能力。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咅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D. “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毀,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说法错误。“移疾”意同移病。释义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可以根据语境“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分析,是他自己求退的。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点面结合记忆法。不管是在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还是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在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举例: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其次:再来了解一下.纵横结合记忆法。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举例: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这样纵横结合加以记忆,中国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 最后:重点了解门别类记忆法。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以成: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 举例: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D项,“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错误,选项对应的文字在文中是说“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 赍是拿东西给人。帑币是国库里的钱,因此不是“筹措钱款”。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7.【试题分析】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胜”,禁受得住;“龃龉”,抵触排挤;“安”,使动用法,使身安。第二句中,“啖”吃;“龚”,动词,装进去;“示”,给……看。同时要注意句中的人名、官职名,比如“刚直之人” “副使崔应麟” “泽中” “登云”。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比如“刚直之人”“副使崔应麟”“泽中”“ 登云”。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政绩最好,升为御史。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西巡抚。
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尚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干扰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如果不振奋朝纲,以大义决断,否则即使日日不上朝不奏乐,穿白衣,停止刑罚,恐怕皇天也不答应,天变是不可抗拒的。”疏上,贵妃、郑承宪都发了脾气,同仁也以为陈登云危险,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
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淫威,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谄媚。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的地方。二十年来,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二个人。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御史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
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高考文言文训练(21)教师版
使用时间 第14周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一.整体感知,思路梳理:
【练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着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出( )鄢陵知县,征授( )御史,出( )按( )辽东
②疏陈( )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 )山西。
③还朝,会( )廷臣方争建储。
④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 )沮( )之。
⑤承宪怀祸藏奸,窥觊( )储贰( )),且广结术士之流
⑥曩( )陛下重惩科场冒籍( ),承宪妻每扬言( )事由己发
⑦陛下享国( )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 )。
⑧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 )留中不下( )。
⑨朝右皆惮( ))之。
⑩壬午以后昵( )于情,则化直为佞( )。
⑪二十年来,以( )刚直擢( ))京卿者百止一二耳。
⑫安( )望其抗颜( ))直绳( ),为国家除大奸、巨蠹( )哉!
⑬囊( )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⑭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 )帑币( )振( )之。
⑮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 )不下,遂移疾( )归。
三.一词多义:
1.安
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
⑵既来之,则安( )之。(《季氏将伐颛臾》)
⑶沛公曰:“君安( )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⑷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足辞!(《鸿门宴》)
⑸项王曰:“沛公安( )在?” (《鸿门宴》)
⑹思国之安( )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⑺不念居安( )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
⑻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 )人(《谏太宗十思疏》)
⑼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 )在哉?《赤壁赋》
⑽安( )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 )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⑾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⑿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⒀燕雀安( )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⒁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 )附”“塞翁失马,安( )知非福”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
(3)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
(4)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
(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 )
(6)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宁
(7)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 )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十二章》( )
(9)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大学之道》( )
(10)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四章》( )
(11)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屈原列传》( )
(12)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 )
(13)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苏武传》( )
(14)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 )
(15)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
(16)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
(17)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 )
(18)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拟行路难(其四)》( )
(1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蜀道难》( )
(20)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
(2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子路侍坐》( )
2.胜
胜:①优美的;②优美的山水或古迹;③shēng,能承担,能承受;④shēng,尽,完。
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 )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⑵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
⑶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 )杯杓,不能辞。” (《鸿门宴》)
⑷呜呼!胜( )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
⑸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 )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⑹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项脊轩志》)
⑺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 )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⑻余观夫巴陵胜( )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⑼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 )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报任安书》)
⑽成语“名胜( )古迹”“引人入胜( )”“不胜( )枚举”“举不胜( )举”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鹊桥仙》( )
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齐桓晋文之事》( )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谏太宗十思疏》( )
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 )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 )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 )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四章 ( )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春江花月夜》( )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望海潮》( )越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项脊轩志》( )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翻译: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翻译:
五.断句练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六.文化常识积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七.【我来命题我来答】
挖空训练: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 )鄢陵知县,征授( )御史,出( )按( )辽东,疏陈( )安攘( )十册,又请速( )首功之赏,改巡( )山西。还朝,会( ))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 ))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 )沮( )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 ),劾( )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 )储贰( ),且广结术士( )之流曩( )陛下重惩科场冒籍( ),承宪妻每扬言( )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 ),簧鼓( )朝绅( )。不-但惠安( )遭其虐焰,即中宫( )与太后( )家亦谨( )避其锋矣,陛下享国( )久长,自由( )敬德( )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 )不立东宫之效( )。干扰盛典( ),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 )?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 )亦为( )登云危,帝竟( )留中不下( )。久之,疏( )论( )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 )皆惮( )之。时方考选科道( ),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 )于威,则摧刚为柔( );壬午以后昵( )于情( ),则化直为佞( )。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 ),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 )刚直擢( )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 ),遂嗜乞怜( ),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 )顾( )居其半。夫台谏( )为天下持( )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怎能)望其抗颜( )直绳( ),为国家除大奸、巨蠹( )哉!与其误用而斥( )之,不若慎于始进( )。因条( )数事以献,出按( )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 ),囊( )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 )锺化民赍( )帑币( )振( )之。登云巡方( )者三,风裁( )峻厉( )。以久之当擢京卿,累( )寝( )不下,遂移疾( )归。寻卒。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9商君传-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文件包含9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商君传》讲评ppt、9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商君传》导学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8贾谊传-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文件包含8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贾谊传》讲评ppt、8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贾谊传》导学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6苏轼传-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文件包含6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苏轼传》讲评ppt、6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苏轼传》导学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