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王勃-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王勃-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王勃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王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名家精练之王勃(解析版)第一部分:高考真题一、(2020•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8分)秋江送别[唐]王勃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1.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________;而《送柴侍御》突出________,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2分)2.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6分)【参考答案】1.第一空:感伤 第二空:达观2.①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②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应对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选用了什么意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歌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本题要求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翻新脱妙”之处。首先,从意象的运用上,王勃的诗选用了“山”“水”,但却将“一水”“山川”隐于句中。而王昌龄的诗则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 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意境开阔,具有鲜明的个性。其次,空间处理上,王勃的诗化近为远。“已觉山川是两乡” 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强调了心理距离之远。而王昌龄的诗则是化远为近。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语意新颖,出人意料。最后,抒情方式上,“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王勃自问自答,以议论的形式直接表达了别离的感伤。而王昌龄则以景作结,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第二部分:精选诗歌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含蓄高远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B.此诗首联迂回委婉,上句写时间,意兴阑珊,下句写空间,兴致勃勃,先用质朴凝炼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再写由此引发的诗人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C.颈联由空间转入时间。水中云影悠悠,风物换季,星座移位,已过多个春秋。突出了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感慨。D.末尾两句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但蕴含的情感并不相同。2.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B(B项,不是“迂回委婉”而是“开门见山”,第一句“写空间,兴致勃勃”,第二句“写时间,意兴阑珊”。故本题选B项。)2.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用“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②讲究炼字。“飞”“卷”化静为动,生动形象。一俯一仰,一高一低,错落有致,紧承首联,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③夸张与想象,形象地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答出两点即可。)【解析】题干是“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及作用,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艺术手法”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答题关键词“颔联”“艺术手法”“作用”。首先要明确指出颔联使用的手法,颔联诗人用“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描写了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写出了滕王逝后,阁无人游赏,暮暮朝朝画栋珠帘独对南浦云、西山的雨,冷落可怜的情景,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采用夸张与想象的表现手法,注重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如:除了“飞”和“卷”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飞”和“卷”字是动词以外,把其它十二个实字一齐带活了。颔联紧承首联,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此联还运用夸张与想象手法,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的形势。颔联紧承第二句表现了阁的高峻。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化静为动,情景交融,寄慨遥深。本题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长柳王勃晨征犯烟磴,夕憩在云关。晚风清近壑,新月照澄湾。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客行无与晤,赖此释愁颜。【注】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担任沛王府修撰的王勃惹恼了唐高宗李治,被逐出王府,后前往川蜀途经汉中长柳村,祭拜汉太尉李固墓后写下此诗。“长柳”即今陕西汉中市城固县柳林镇古城村,是汉代名臣李固的故乡,李固因不惧权贵、忠直敢谏而惨遭杀戮。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对偶,写清晨踏上层叠的山路,夜晚栖身在云雾笼罩的关隘,暗示自己行程的轻松愉快。B.额联承接上句中“夕”,写所见夜晚美景:清爽的晚风吹拂着附近的沟壑,一弯新月映照在澄澈水湾。C.颈联写郊童哼着樵歌陆续回村,钓臾也唱着渔歌满载而归,表现了山村生活的样和与宁静。D.诗的前六句融情于景,描写了山水田园生活的美好,寄寓了作者含蓄幽深的情感,语言朴实自然。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参考答案】1.A(A项“暗示自己行程的轻松愉快”分析不当,这里应该是表明了作者行程的艰难。)2.表达了对长柳美好的自然风景和田园生活的喜爱。表达了羁旅的艰难孤寂和客居在外的思归之情。表达了对李固的敬仰和自己在失意中依然操持节操的情怀。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仲春郊外①王勃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虢州参军任内(673-674)。诗人恃才傲物,被同僚所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描写春天生机勃勃的秀美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B.首联写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发现处处春意盎然,心情十分愉悦。C.颔联用词精练准确,对仗工稳,写出了春天美景已延续到暮春三月的时节。D.颈联通过对鸟、鱼细小动态的观察描绘,传达出面对春光时轻松愉快的感受。2.诗的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于其中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参考答案】1.C(C项“暮春三月的时节”错,题目是“仲春”。)2.第一问:尾联写刚刚下过春雨,山间的农家小院里幽静而清洁,一点儿也没有被尘俗污染,展现了一幅清幽优美的田园雨晴图(3分)。第二问:诗人通过对清新、洁净的美好风光的描绘和赞美,流露出对远离世间的纷扰与喧嚣的清静生活的向往(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第一问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回答,一是对原诗句的解释,二是对景物特点的概括。第二问回答诗人的思想感情,要通过景物的特点所流露出的心情去体会。注意“何处”二字是反问,表示没有任何一处。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山亭夜宴王勃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一群幽情雅意的人,聚会在一个用桂木修盖的精致的山亭里。B.次句直接点题,山亭聚会夜晚凄寒,诗人内心凄凉,愁绪无穷无尽。C.三四句描绘了初秋阴森的山路上寒凉无人,亭门外静谧肃穆的夜景。D.最后两句写诗人陶醉夜宴秋景的雅兴,留连忘返直到晨光初照。2.五六句中“晦”“翻”用得精炼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1.B(B项“诗人内心凄凉,愁绪无穷无尽“分析不当)2.晦,昏暗的意思,写一片寂静竹林把南河的夜色变得更为昏暗;翻,翻动,写荷花在北潭里正随风翻弄它的倒影。运用比拟,动静结合,表现了秋夜的静穆和昏暗以及秋景的美好和充满生机。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郊园即事王勃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断山疑画障,县溜①泻鸣琴。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②。【注】①县溜:飞泉。县,同“悬”。②簪:古时做官的人须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句用“春”字点明了时令,又用“赏”字引出了赏春这一主要内容。B.颈联中,“合”“深”二字凸显了花草之茂盛,侧面表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C.尾联卒章显志,与首联照应,抒发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欲弃官引退的心志。D.本诗以写景为主,把春景描写得清新自然,写景时还融入诗人的主观感受。2.本诗的颔联“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深受明末诗论家许学夷的赞赏,请联系全诗赏析这一联的妙处。(6分)【参考答案】1.B(B项“侧面表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分析错误,颈联说南亭的周遭都长满了草,花开叶茂,北院显得更加幽深,这是从正面表现春天的无处不在。)2.①巧用比喻手法写景。把“断山“比作“画障”,把“县溜”发出的声音比作“鸣琴”的声音,将“断山”之景与“县溜”之声生动地呈现出来。②视听结合。本联既描写了“断山”如画一般美丽的景色,也描写了山泉发出的如弹琴声一般动听的响声。③本联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色彩、声音的词语,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色的秀美、山泉的动听,从而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秋日别王长史王勃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①篇。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注】①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C.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D.全诗最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寒雾、暮烟衬托离愁别绪,渲染了悲伤、沉郁的氛围,情感真挚动人。2.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D(D项,借景抒情只在颈联能够体现,不足以说明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2.解析:①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 ②与 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③对今后不能再侍奉王长史的遗憾与伤感。(6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别薛华王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注】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联系诗人处境,颔联诗意不能仅仅理解为只是在写远行人的前路艰险,其实也是在写诗人自身的命运多舛,仕途坎坷。B.颈联一方面是对友人的同情与劝慰,一方面也用以自我安慰,大有“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的情意。C.尾联既说明自己怀友之诚,也告诉对方,我亦深知你对我思念之切。杜甫《梦李白》中“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便是这个意思。D.写法上,诗歌主要借助写景抒情,笔触感人,着意写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情韵深邃而绵邈。E.本诗与作者的另一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题材同为送别,都表达了送别朋友的依依深情和同为漂泊宦游之人的相互怜惜与劝慰,风格情调相近。2.这首诗和一般的送别诗有何不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参考答案】1.DE(其中D项“主要借助写景抒情”错误,诗歌主要是叙事直抒胸臆;E项“风格情调相近”错误,两首诗的情调不同)2.这首诗没有通过写景来抒情,而是在叙事和想象中抒发感情;(2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薛华的依依别情,并且巧妙运用双关手法,反复咏叹漫漫长路的艰险和悲凉,实则表现自己遭遇之不幸,仕途之坎坷。(4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深湾夜宿王勃津涂①临巨壑,村宇架危岑②。堰③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④。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注】①津涂:道路。②岑:小而高的山。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④砧:捣衣石。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夜宿的深湾是个偏僻的地方,道路面对巨大的山谷,村子建在危险的山上。B.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C.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D.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远近交替写深湾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景。E.前三联,写出诗人眼中的异乡景色风情,第四联抒发游子乡思,情景相生。2.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参考答案】1.AD(A项错在对诗中“危”的理解上,这里的“危”是高的意思,不是指危险。D项“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错,应是第一句与第四句写近景,第二句与第三句写远景。)2.描写了这样的图景:天已入暮,江上的儿童还在辛勤的划船;(2分)天晚了,山中的妇女还在捶洗衣裳。(2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的深厚同情。(2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麻平晚行王勃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百年”和“千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时空进行交织,使诗人的愁绪变得更加浓重。B.颔联写出了诗人“寻道”而不得,只能靠辨听泉声而聊以自慰,排遣内心的苦闷。C.颈联通过“涧叶”“山花”等意象,写出作者陶醉于仙境般的景色,无须分色,不必辨名。D.“风急暮猿清”描写了暮色中风的呼啸声、猿的哀鸣声不时传来的凄清景象,以景结情。E.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首尾两联淋漓尽致抒情,情景交融,语言自然清新,质朴无华。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参考答案】1.BC(B项,诗人凭借视觉、听觉来辨别道路,突出天色之晓。C项,“作者陶醉仙境般的景色”错,应为反衬诗人急于返乡的心情。)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无法返乡的羁旅愁苦之情。(2分)首联直接抒写思乡之情,“怀土”与“倦游”都是典型的羁旅思乡的象征;二三两联则是对“倦游”的具体阐释,心中的渴望还是自然的美景都无法吸引诗人;最后一句,以景结情,更增愁苦。(4分)(分析合理,意思对即可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1.下列各项对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写凉风生起。“肃肃”“清”等字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凄清冷落的意境。B.“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用“驱”“卷”“寻”“出”等字眼,把这些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将风描绘得栩栩如生。C.“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是说风来来去去虽是无形无迹,却慷慨惠施,不遗余力。“有情”二字,活画出风的独具性灵,惟妙惟肖。D.“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写日落后万籁俱静,风又为歇息的人们不辞劳苦地吹起悦耳的松涛,奏出雄浑的乐曲,给人以警醒。E.诗人在这里极力赞美“凉风”普济众生的高尚品德和勤奋精神,抒发他积极进取的情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意远含蓄,余味深长。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6分)【参考答案】1.AD(A项,“凄清冷落”错误,意境应该是开朗壮阔。D项,“给人以警醒”错误,应该是给人以娱乐。)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写风起,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一“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是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用了“驱”“卷”“寻”“出”“为君”“起”等字词,对风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易阳早发①王勃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复此凉飙②至,空山飞夜萤。【注】①此诗是作者因作《斗鸡赋》被唐高宗逐出长安,去西蜀路上所作,作者感于路途景致,有感而作。②凉飙:一作“商风”,即秋风。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 “饬装”、“奔策”把出行动作化、具体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笔势突兀,句法挺拔,不落俗套,气势壮阔,起到振起全篇的作用。B.颔联蜀地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被赋予诗人的感受——“危”、“回”,准确而新颖。“丹障”、“翠屏”描绘出山峰的不同形态、不同色彩,表现出诗人新颖独到的写景技巧。C.颈联 “迷”、“失”写出诗人对山中特有景物的奇妙感受,大树、山峰都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具有隐约朦胧之美。D.尾联诗人再写夜色,暗示了一夜的辛苦行程。行文巧妙,凉飙至、夜萤飞唤起诗人的时间观念,从一个侧面说明诗人已完全沉醉在大自然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2.这首诗布局巧妙,注重写景角度的交错变换,请从写景角度来分析这首词的巧妙之处。(6分)【参考答案】1.D(D项“诗人再写夜色,暗示了一夜的辛苦行程”错,诗人从拂晓时分启程,夜幕降临时结束,应是一天的行程。)2.①从不同时间写景。首联写拂晓时的天空景色“晓月”、“残星”,时间尚早,旅途艰辛;尾联写夜幕降临时,秋风吹面,夜萤乱飞的景象,暗示一天的辛苦将告结束。②从不同空间写景。颔联写山顶上的“危阁”、“回梁”突出属地的山岭奇、险的特点;颈联则从“云间”、“雾里”观峰看树,突出一种迷离朦胧的状态。(每点3分,共6分) 十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江亭夜月送别二首王勃其一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 )A.第一首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之地是巴南,行人所去之地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将相隔遥远。B.第一首诗的最后一句通过反问谁见过离别时的啼哭抒发别情,比第二首诗歌表达情感更含蓄。C.第二首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夜烟弥漫、明月高悬的场景,渲染了离别后凄凉、孤寂的氛围。D.第二首诗结句中的“寒”字不仅写出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还写出了离别之夜的内心感受。2.两首诗题为“送别”,诗歌中不直接写离别,却满含别情,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结合诗句加以鉴赏。(6分)【参考答案】1.B(B项比第二首诗“更含蓄”错误,第一首诗最后一句直抒胸臆,第二首诗主要是借景抒情,更加含蓄)2.这两首诗主要使用寓情于景的手法,(1分)以江、山、亭、月、夜为主要意象,描绘了江边月夜送别的情景以及别后诗人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的场景,把送别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3分)句句透露着离别的伤感与痛苦,表达了作者独有的离愁别绪。(2分) 十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9分)蜀中九日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今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注释】玄武山:蜀地山名。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诗都写九月九日登高远望,是因为自古就有此日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B.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作者远在异地他乡,思念故土而又不得归去的怅惘之情。C.“归心归望”“他席他乡”,一写心中情,一写眼前事,两句可谓天然巧合。D.两人一在南,一在北,虽然相隔万里,地点不同,然而却有着同样的感情。2.两首诗结尾都提到“鸿雁”,但诗人心中由“鸿雁”引发的感受、想法却有同有异。试作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D(从卢诗注解和王诗题目看,两人都在蜀地)2.相同:鸿雁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不同:卢诗看到鸿雁“守信”,在秋季南飞回乡,而自己却客居异地,有家难回,不禁悲从中来。王诗是写自己已经厌恶南方,而质问鸿雁为何非要飞到这里,以此表现思乡之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清照-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清照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清照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贺-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贺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贺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白-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