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杨万里-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杨万里(解析版).docx
    • 练习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杨万里(学生版).docx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杨万里(解析版)第1页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杨万里(解析版)第2页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杨万里(解析版)第3页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杨万里(学生版)第1页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杨万里(学生版)第2页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杨万里(学生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杨万里-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杨万里-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杨万里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杨万里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名家精练之杨万里(解析版第一部分:高考真题2012年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8分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参考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2.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等。色彩:“碧”与“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3.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解析】1.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均为E级。颔联主要从野菊的生长环境、际遇来表现野菊馨香、高洁。2.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情感。3.考查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野菊的形象隐含了诗人不媚俗邀宠,不孤芳自赏,且狂放不羁的情怀。 (2012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8分)最爱东山晴后雪①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参考答案】1.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2.“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第二部分:精选诗歌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9分病后觉衰杨万里①病着初无恼,安来始觉衰。人谁长健底②?老有顿来时。山意凄寒日,秋光染瘦诗。小松能许③劣,学我弄吟髭注】①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此诗作于淳熙六年,作者五十二岁。②底:同“的”。③能许:如此,这样。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对比手法,写出自己病中与病后的不同心态,病中的无烦恼更突出了病后的感觉到衰老。突然。B.颔联自问自答,抒发深深的人生感慨,谁又能永保健康呢,可衰老的到来竟是如此突然。C.第五句,一个“凄”字,精炼传神地写出群山在寒冷的日色中显出凄凉的意味。D.尾联用语奇特,将小松拟人化,并以松自比,表现了自己的高洁情操。2.诗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1.D(D项,尾联写小松是如此的顽皮,它竟学我作诗时摆弄胡须的样子,借此纾解了自己衰病的悲哀心情,表现诗人乐观心态。)2.①作者在病中不觉得有什么烦恼,病好后却突然感觉自己一下子衰老了很多,心情沉重哀伤起来,而寒日和秋色更加重了凄冷的心情。②结尾作者却笔锋一转,写小松如顽童一样,学自己作诗时摆弄胡子的样子,一下子把自己给逗笑了,心情豁然开朗,烦恼烟消云散,表现出诗人的达观心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情感分析。结合题干提示“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的变化”,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病着初无恼,安来始觉衰”,病好后却突然感觉自己一下子衰老了很多,心情沉重哀伤起来。“山意凄寒日,秋光染瘦诗”,“寒日”和“秋色”更加重了凄冷的心情。“小松能许劣,学我弄吟髭”,小松如顽童一样,学自己作诗时摆弄胡子的样子,心情豁然开朗,表现出诗人的乐观心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二)杨万里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注】翠纱红映肉:语出苏轼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红浅晕。‚作者原注:“予去年正月离家之官,盖两年不见海棠矣!”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既交代了游览之地,又点明了以下数句均为游览所得。一个“行”字,为全诗之眼,领起全诗。B.颔联描写了一幅初春时节柳叶吐芽,迎风起舞,妩媚多娇,盛开的花朵在阳光照映下倩影婆娑,朦胧惝恍的美丽景色。C.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上句主于静,下句主于动,以新鸟之声清脆悦耳来反衬小径的幽寂。D尾联提出“只欠”二字。因为作者宦游他乡,已两年不见故园美丽的景色,忆景生情,顿生感慨。2.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析之。(6分参考答案1.D(D项并非忆景生情,而是对景生。2.全诗抒发诗人宦游异地的孤寂落寞的心境和思乡之情(或对故园海棠的怀想之情)。首联一“独”字,就点明了作者此时孤寂之情;颔联和颈联融情于景,通过描写眼前所见初春的美景来反衬愁对春晴的孤寂心情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结句则是直抒胸臆,表达对故园的浓浓思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闻门外登溪船五首其一杨万里步下新船试水初,打头揽载适逢予。一椽板屋才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剩买春风木芍药,乱篸棐儿竹籧篨。清溪浮取松亭子,赏遍千山不要驴。【注】①蓼(zān):通“簪”。②篷祭(qú chú):粗竹席。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试水初”,刚刚试水;“打头揽载”,才开始招揽船客,由这两处就可见溪船之新。B.颔联对仗工整,“一椽”“两面”写出溪船之简小,“才”“好”则抒诗人对溪船的喜爱之情。C.颈联中,诗人用盛开的芍药装点溪船,但溪船太简陋,只能随意胡乱地摆放或插在棐几竹篷上。D.尾联先描写了乘舟所见到的青松山亭伴水而来的奇妙,后以夸张手法感叹了水路溪行的方便。2.杨万里的诗被称作“诚斋体”,风格纯朴风趣。请结合本诗简要谈谈你的理解。(6分参考答案】1.C(C项,“只能随意胡乱地摆放”错误,选项对诗歌的语言理解有误,从诗中来看,“剩买春风木芍药,乱篸棐儿竹籧篨”,结合整首诗歌来看,此处的“乱”字意在描写诗人随心随意的状态,体现轻松愉悦的情感,而非“胡乱”之意。故选C项。)2.①描写的事物、叙述的事件,富有生活气息,营造出朴实自然的风格。板屋、油窗、芍药、榧木小几和粗竹凉席,为日常之物,既不华贵也不精致;乘船溪行,是水乡常见之事,这些为诗作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②口语入诗,直白风趣。“打头”“适逢予”“剩买”“不要驴”,这些白话口语,通俗易懂,增添了诗作的诙谐幽默之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具体的设题方向,如本题“杨万里的诗被称作‘诚斋体’,风格纯朴风趣。请结合本诗简要谈谈你的理解”,这是针对诗歌的语言风格设题,且题干中已经给出了本诗的风格,即“纯朴风趣”,接着考生就要从诗歌的用语、所写的景等方面分析这一风格。“纯朴”,未经砍雕的原木,纯洁质朴,从诗歌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一椽板屋才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剩买春风木芍药,乱篸棐儿竹籧篨”,主要写了经雨的板屋、两面油窗、芍药、榧木小几和粗竹凉席等物品,这些东西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之物,非常朴实自然;从诗歌中所写的事情来看,“步下新船试水初”“清溪浮取松亭子”,诗人乘坐小船,沿着溪水前行,这是水乡的常见的事情;从诗歌中使用的语言来看,“打头”,开始,带头,领先,“适逢予”,恰好遇到我,“剩买”“赏遍”“不要驴”等,诗中使用诸多白话口语,通俗易懂,让诗歌有了诙谐幽默之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夏至雨雯与陈履常暮行溪上(其一)杨万里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片子①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注】①片子,犹言一点点;少量;短暂。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面的山峦因背朝太阳,已经变得昏暗,而渐没西山的太阳的余霞却将东山映照得无比明艳。B.多处对照,“西山”与“东山”地理位置相对,“暗”与”明”色调相对,“隔”与“照”动静相对。C.诗人用古乐器金钲代指太阳,连用“照”和“抹”生动传神地把太阳徐徐落山的动态情景展示出来。D.全诗抒写了夏至日雨后天晴的傍晚,诗人与好友在溪边漫步的所见所闻所感,充满盎然情趣。2.请简要赏析诗的三四两句。(6分)参考答案】1.D(“所闻所感”诗中没有体现,通篇是描写所见,没有“所闻所感”。)2.①运用拟人手法,一个“弄”字,赋予“时间”生命,在短时间内给大山涂抹上不同的色彩,让全诗都鲜活起来。②第四句从色彩着墨(用“黄”“紫”“青”三种色彩的过渡),生动而真实地再现出山色伴随时间瞬间渐变的过程,可谓诗中有画。③口语化的“片子”“乍”“忽”等词语都着意突显落日余晖变幻时间之快,更是将“时间”跳脱的特点凸显出来。(每点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登凤凰台①杨万里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②。【注】①相传南朝宋文帝年间,有三只凤凰,飞落在永昌里李树上,招来各种鸟类随其比翼飞翔,呈现百鸟朝凤的盛世景象。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永昌里改名凤凰里,并在保宁寺后的山上筑台,名凤凰台。李白曾游此地,作诗《登金陵凤凰台》。②蛛煤:蛛网尘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照应题目,交代地点及事件。“千年”一句引出凤凰的传说,后句“潮回”写出江水空流,凤凰不再的凄凉。B.颔联对仗工整,颜色、地名、方位、植物、动作等词语的使用严格考究,写出江草萋萋、杏花开放,生机盎然之景。C.颈联指出凤凰台地势雄伟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此联有实有虚,写出由古至今凤凰台犹在,鼓声哀鸣,战事不断。D.本诗为怀古诗,借景抒情、借古讽今,通过写凤凰台雄壮的地势和生机盎然之景,写出诗人登临古迹时的感慨。2.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本诗尾联。(6分)参考答案】1.D(D项,“借古讽今”错误,应“咏史怀古”,并无“讽今”之意。2.①用典。照应李白诗歌《登金陵凤凰台》,抒发了凤凰台繁华不再、古今变迁的感慨。②拟人。“春风掌管”“拂”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只有春风吹拂落满尘埃的蛛网,表现凤凰台的衰败,人迹罕至。③以景结情。尾句以景结情,借凤凰台的破败荒芜,引发昔盛今衰的感慨。【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使用典故,“谪仙”是李白,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创作的一首怀古抒情诗。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春风掌管拂蛛煤”“拂”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凤凰台的衰败;诗词结尾一般抒情,“春风掌管拂蛛煤”收尾,即以景结情,写凤凰台的破败荒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方虛日斜再行宿乌山二首(其二)杨万里多稼村村过,垂杨店店迎。偶然逢客子,问得好山名。投宿欣犹早,斜阳落更明。仆人休进扇,得似晚风清。注】这首诗是诗入隐退前于绍熙二年(公元1)1年秋,以秘书监外补江东转运副使(宋代以金陵、太平、宁国、广德为江南东路)巡察溧水东南一带时所作。方墟即今南京市溧水经济开发区柘塘东侧的一个村庄,宋代在此设方墟铺,乌山县城西北25里,宋代在此设乌山铺。1.下面对本诗内容分析概括和艺术手法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描写各村庄、店旁的庄稼长势很好,“垂杨店店迎”用的是比喻的手法。B.全诗以时间为顺序,描写诗人由方墟到乌山的沿途见闻,所见所感写得很真切感人。C.诗的颈联写他们到达乌山时的情景,当时斜阳西落,晚霞满天,照得大地一片明艳。D.诗人移步换景,运用白描手法,描写沿途所见风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沿途水墨画。2.诗歌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A(A项“比喻”错,应是“拟人”。2.诗人从视觉、触觉等角度,勾画了一幅江南秋景图,表现出对江南农村丰收情景的喜悦之情(2分);流露出对大好河山的欣赏(2 分),表现了诗人闲适、愉快的心情(2 分)。【解析】解答这类题,主要是分析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从所写内容看,主要写沿途所见所闻,写法上并没有修饰的华丽辞藻,所以运用的是白描手法;从所写美好景物看,诗人的心情是愉悦而欢快的。然后整理归纳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喜雨杨万里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风乱万畴①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②更无瓶。注】①畴:田地。②甑:煮酒之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惬”字写雨后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溪流响声之大说明雨水充足丰沛。B.一阵大风刮起,广阔田地之中如同青色锦褥的禾苗随风起伏,生机勃勃。C.雨后水涨使两岸距离变得更远了,人们只能隔着河大声对话,有些扫兴。D.诗歌先写雨后美景令人欣喜,结尾转写愁情来反衬喜雨,诗意跌宕起伏。2.请简要赏析中间两联写景的艺术手法。(6分参考答案】1.CC “人们只能隔着河大声对话,有些扫兴”错误,雨后一切景象生机勃勃,即使水大河宽,溪流声大,也挡不住人们隔岸对话,这场景突出了人们的兴奋与欣喜之情。2.①比喻,将田地里的禾苗比作青褥,将山峰比作屏风,生动形象地写出雨后清新而富于生机的美景;②视角变化,颔联有远有近,有俯有仰,画面立体,层次分明;③动静相间,既写出了自然生机勃勃之美,也突出了生活趣味;④视听结合,田地、青山、溪水、立鹭为视觉,溪声、人语为听觉,呈现一片生机,表达喜悦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普明寺见梅杨万里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一两枝。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今冬不雪何关事,作伴孤芳却欠伊。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城中”在古代诗人笔下多含“憎厌”之意,用来指争名夺利、红尘喧嚣之地,本诗中同样含有贬抑之意。B.“僧窗”二字,照应 诗题中的“普明寺”,在空间位置上又与“城中”相对,说明这是世外一角、幽静所在。C“月落山空”时梅花孤独寂寞,诗人用“新诗”表示慰问,不仅流露出关切之情,更有一种知己之感。D.诗人从寻梅、赏梅、怜梅写到慰梅,全诗的重点是刻画梅花本身的形象,诗人独特的感受只一笔带过。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DD项诗中只有“孤芳”“幽独”等极少数词是描写梅花形神的,全诗重点抒写的是诗人赏梅时的独特感受,而不是刻画梅花本身的形象。2.懊悔、叹惋之情。诗中“忙失”二字,流露出诗人错过探梅佳期的懊悔感伤情绪,“却欠伊”三字,是为梅花缺少同伴而发出轻轻的惋惜喟叹。庆幸、欣喜之情。诗人将 “半开时”的情状与“那恨晚”的心绪相对应,略感庆幸;“犹喜”二字,直抒胸臆,凸显欣喜。欣赏、赞美之情。诗人目睹仅有“一两枝”的山寺梅花“半开”,却认为“应更好”,又言“今冬不雪何关事”,其对腊梅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豁达、释然之情。诗人觉得梅花“半开时”来观赏反而更好,哪里是什么失期呢?表现出豁达乐观、超脱淡泊的情怀。(答对1点给2分,若答对梅花的欣赏、赞美之情亦可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夜寒独觉杨万里儿啼惊觉梦中身,恰则华胥政问津。脚到五更偏作冷,老来万事不如人。若无窗月谁相伴,听尽鸡声不肯晨。尚有布衾寒似铁,无衾似铁始言贫。【注】华胥政:黄帝梦入华胥仙国。该国百姓听任自然,甚为自得。后遂用“华胥梦、梦华胥、华胥路、华胥境、华胥国、华胥政”等指梦境、仙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恰则华胥政问津”运用典故,反衬出诗人现实处境艰辛、生活不如意的境况。B.“老来万事不如人”是诗人“脚到五更偏作冷”的直接感叹,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凄凉。 C.“若无窗月谁相伴”以窗外明月烘托出孤寂的氛围,以“谁相伴”抒发内心的孤独。D.“尚有布衾寒似铁”表现了诗人的知足,表达出诗人达观的精神风貌和豁达的胸襟。2.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D(D“表现了诗人的知足,表达出诗人达观的精神风貌和豁达的胸襟”错误,这是作者的一种自我嘲讽,是对自身生活窘境的无可奈何)2.刻画了一个客居他乡,年老体衰,孤独贫穷的老人形象。(3分)诗人用“梦中身”“谁相伴”点明了客居他乡的身份;用“老来万事不如人”感叹自己年老体衰;用“听尽鸡声”表达出内心的孤独;用“布衾寒似铁”写出了生活的贫穷。(3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中人物形象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歌中诗句的分析,诗人用“梦中身”“谁相伴”点明了客居他乡的身份;用“老来万事不如人”感叹自己年老体衰;用“听尽鸡声”表达出内心的孤独;用“布衾寒似铁”写出了生活的贫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癸未上元①后永州夜饮赵敦礼竹亭闻蛙醉吟(节选)杨万里②茅亭夜集俯万竹,初月未光让高烛。主人酒令来无穷,恍然堕我醉乡中。草间蛙声忽三两,似笑吾人悭酒量。只作蛙听故自佳,何须更作鼓吹③想。注】①上元:指阴历正月十五日。按照当时风俗,上元节要举行灯会,地方官吏僚属要设宴欢聚。②杨万里,时任永州零陵丞。③鼓吹:乐曲,常用于官员出巡时的仪仗。《南齐书·孔稚圭传》载,孔稚圭不乐世务,庭院中荒草丛生,有蛙鸣其中,孔稚圭笑对人言:“我以此当两部鼓吹。”这说明孔稚圭貌似高雅出尘,实则官欲未除。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虽未直言夜集的场面,但“俯万竹”“让高烛”侧面表现了它的规模和气氛。B.“无穷”写主人热情好客,不断为客人倒酒;大家欢快酣饮,恍惚之间进入醉乡。C. 诗人认为蛙鸣本就美好,无须当作鼓吹,既否定孔稚圭的做法,又表现对仕途的态度。D.这首诗以白描见称,语言自然通俗,内容轻松活泼,似信手拈来,却又耐人寻味。2.“草间蛙声忽三两,似笑吾人悭酒量”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1.B(B错在“‘无穷’写主人.……不断为客人倒酒”,酒令不是主人为客人倒酒的意思,而是古代饮酒时助酒兴的游戏,“无穷”指人们把酒言欢的时间长。2.①将蛙拟人化,写蛙似乎在嘲笑我们酒量小,风趣幽默;②意境优美,夜深人静,三两蛙鸣,令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妙、恬静;③表现诗人欢聚的喜悦和对自然的喜爱。(答案②若学生回答以动衬静、寓情于景亦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雨霁看东园桃李,行溪上,进退格①杨万里药里关心正腹烦,强排孤闷到东园。行穿一一三三径,来往红红白白间。绕树仰看浑不见,隔溪回望不胜繁。村村桃李家家柳,脚力酸时坐看山。注】①进退格:亦作“进退韵”,律诗用韵的一种格式。一首诗采用两个相近的韵部来押韵,隔句递换用韵,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名。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吃完药后体内正自烦闷难安,为排遣孤寂愁闷,于雨后来到了东园。B.作者穿行在东园的小径之上,在或红色或白色的桃花李花之间往来欣赏。C.东园中绕着树木仰望,似无所获;可隔溪回头观望,确是一片繁盛景象。D.尾联写到村村有桃李,家家有柳树,可见作者走到脚酸时正好坐山观景。2.杨万里号诚斋,他的“诚斋体”风格纯朴,自然活泼。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D(D项“可见作者走到脚酸时正好坐山观景”错误。“脚力酸时坐看山”是说等到脚走酸了时正好可以坐着看山观景。2.①叙事、描写富有生活气息,纯朴自然。吃药后心腹烦闷,为遣闷东园赏景;条条小径、红白的花、桃李、柳树:这些平常事平常景,为诗作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②以口语入诗,活泼风趣。“正腹烦”“到东园”“一一三三”“红红白白”“浑不见”“脚力酸时”等等,这些白话口语,通俗易懂,直白活泼。③诗作构思精巧。首联写因药后心烦,为遣怀东园赏景。中间两联写穿行东园桃李,身在林中树旁浑不见景,可隔着溪岸,却见一派繁盛,于此很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理趣;尾联写一路春光美好,观景累了恰好坐着观山,再由景到人,首尾圆合,构思精巧活泼。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杨万里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 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B.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C.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D.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 ,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A(B项,“风雨不动安如山”是杜甫的诗句;C项,诗句指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致供不应求;D项,作者并未详细描绘池州胜景,且并未表达对先贤的景仰之情。)2.诗歌记叙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或赞美);(2分)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变换,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或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抒发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3分)池州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使作者徒生寂寞苍茫之感。(1分)【解析】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秋”“旧游”“不供”“古今愁”“依旧”分析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或赞美)、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寂寞苍茫之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其一)杨万里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注】这首诗作于杨万里迎接金使途中,盱眙时为宋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两个“第一”开篇,点明地理位置重要,唤起读者注意,起敲响国土沦丧的警钟的作用。B.颔联承接首联,表明作者来到宋金对峙最前线的原因,因公事而实现了自己畅游胜地的夙愿。C.颈联化用“齐鲁青未了”典故,遥望中原,青翠万里;俯视淮河,半篙碧水:写尽所见之景。D.作者用语以白描、不掉书袋、不避俚俗著名,诗中“不因”“小出”“那得”等词语浅近明白。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参考答案】1.B(“畅游”与诗歌感情基调不符)2.对沦陷国土的留恋及久闻胜地而未曾一游的遗憾。对中原人民的同情、怀念及国家难以统一的痛苦忧愤。(每点3分) 十四、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2题。(9分)秋山杨万里乌桕①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②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余杭范成大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忍冬③清覆蔷薇酽,熏满千村万落香。注】①乌桕:一种乔木类植物,秋天时,树叶会由绿色变为红色。②铁皂:暗褐色。③忍冬:也叫金银花,花、茎、叶都可入药。1.下面对两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宋人的两首优美的写景诗,杨诗借乌桕、枫、松来写秋,范诗借忍冬花、蔷薇花来写春。B.在杨万里笔下,秋山景色美不胜收,全诗弥漫着浓浓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一个“错”字,却流露些许嗔怪之意。C.范诗的前两句用“静芳”二字描写傍晚时分“山花”的静态美;着一“送”字,美好春光仿佛又有了流动感。D.两首写景小诗一写秋,一写春;一写山树,一写山花。虽然所写季节不同,描绘景色有别,但都清新活泼,妙趣横生。2.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秋山》的语言美。(6分参考答案】1.B(B项用“错”字将其归结为人为因素,是奇特的想象,并没有嗔怪之意,而是调侃打趣。)2.《秋山》是一首充满语言美的小诗,尤其是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更富于表现力。秋天来临,诗人用“猩红”二字写秋景,乌桕浓艳的色彩仿佛扑面而来。尤其“染”字更是充满动感,写活了乌桕由绿转红的过程。接下来用一个“偷”字写小枫不知不觉的色彩变化,用“醉容”写枫叶之红,想象丰富,让人称奇。而“倩”“掩”二字,更是传神地写出小枫的灵性。全诗通过动词、形容词的精妙运用,把松树与枫树的红绿掩映之美、秋山的色彩缤纷之美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堪称精彩之至。    

    相关试卷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清照-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清照-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清照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清照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白-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李白-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黄庭坚-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 名家精练之黄庭坚-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黄庭坚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黄庭坚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