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考前晨读第十三天-2022年高考考前晨读15天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095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考前晨读第十三天-2022年高考考前晨读15天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095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考前晨读第十三天-2022年高考考前晨读15天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0950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考前晨读第一天-2022年高考语文考前晨读15天素材
(13)考前晨读第十三天-2022年高考语文考前晨读15天
展开
(13)考前晨读第十三天 【2018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试题】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大海需要涓涓细流的汇聚才显得汹涌澎湃,梅花需要霜雪的苦寒才能香气扑鼻,千里马需要伯乐赏识才能物尽其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但不管结局怎样,都应遵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原则,这样方能浅笑安然。(运用“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比兴排比句,由物及人,由事及理,在类比中自然引出中心论点,实现了论点的软着陆。)被需要的心态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刚毅。(提出分论点一:被需要的心态是自信。引用李白《将进酒》中名句,不仅诠释了论点内涵,还增加了诗意和底蕴。)毛遂居平原君处三年而未得展露锋芒。便纵有千种谋略,万般才情,更与何人说?他一直渴望被他人所需要,终于在公元前257年实现了自己的价值。那一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从此声威大震。因为渴望“被需要”,他敢干自荐,从而才有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毛遂因为渴望“被需要”的心态成就了自己,在历史洪流中奔腾翻滚着。(运用毛遂自荐的史实来论证分论点一,毛遂由“渴望被需要”到“自荐后被需要”的华丽转身过程,彰显的正是自信的力量。)被需要的心态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眼明心清。(提出分论点二:被需要的心态是眼明心清。引用的屈原《渔父》中名言,形象诠释了论点内涵,自然过渡到下文举屈原事例。)身为楚国三闾大夫的屈原,头戴峨冠,身佩长剑,一身浩然正气。在“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世道下,没有被当时的楚国所需要,他这股清流荡涤不了朝中的腐朽之气。君主不贤,小人当道,屡遭流放排挤,乃赋《离骚》。他渴望被君王所需要,为国家和人民呕心沥血,纵然九死,也在所不辞。可是这些始终都如梦如幻,只能是他心中美好的理想与愿望,一切都是那么遥不可及。万念俱灰的他漂泊无依地来到汨罗江边,选择了以死明志,心之所向,九死不悔!宁愿长睡江底,也不愿自己高尚的品格被玷污。(运用屈原自沉汨罗以保高洁品格之事来论证分论点二。举例中用了九个四字格词语论证屈原其人品、其才情、其理想、其遭遇,既典雅大方,又简明扼要。句式长短交错,铿锵有力。)被需要的心态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潇洒从容。(提出分论点三:被需要的心态是潇洒从容。引用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的名句诠释了论点内涵,自然过渡到下文举柳永奉旨填词的事例。)奉旨填词的柳七,曾渴望被君王需要,渴望榜上有名,渴望高中状元。可是世道却如此不公,满腹才情终究为一纸空谈,他没有被君王需要,但这并没有使他颓废不振,他依然从容面对,奉旨填词,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青楼巷陌,花间月影,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放开自己,去接受容纳已有的一切,享受现在,又何必自寻烦恼,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自此,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他的词被歌妓们吟唱着,千载之后,读不尽的仍是他满满的才情和飞扬的文采。(运用柳永奉旨填词的事例论证分论点三。以“渴望”的排比点出柳永人生理想的高远,以“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放开自己”“容纳自己”点出柳永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在“被需要”到“不被需要”的人生落差对比中,凸显宠辱不惊、潇洒从容的人生态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对情人的需要,“我劝天公重气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对贤才的需要。无论我们能不能被他人所需要,都应从容面对,以旷达的心胸去容纳一切,不因被需要而或喜或悲。得之我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篇末点题,回扣中心论点,表明态度。) 点评:本文把“被需要”理解为进取心态,立意新颖。采用横向展开的议论结构,条理清晰,中心突出。从毛遂、屈原、柳七三个素材中分解出三个分论点,从不同侧面诠释了中心论点,论证全面具体。在提出分论点和举例论证中引用古诗文名句,不但增强了文采,也厚重了文化底蕴。 【热点作文好段落】◆热点13·史诗电影《长津湖》1.谁也不能阻止中国人民对和平生活的追求,谁也不能够侮辱中华民族的尊严。英烈们以生命写就的精神史诗,正如明灯般照亮后人前行的路。在先烈们精神的鼓舞下,当我们民族危机的时候,需要我们拿起枪走向战场的时候,我们必定能够舍生忘死去作战,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与荣光。2.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让我们记住《长津湖》,记住英雄,缅怀以命相搏,护山河手足无恙的忠勇之魂。浴血奋战的每一寸土地,开满鲜花,绿树成荫。3.凛冬已至,激情燃烧的青春舍生赴死。冰雪冻住了战士们的躯体,却封不住他们不朽的军魂。这军魂,是对国家和民族最澄澈的爱;这军魂,是军纪如山,是铁流浩荡。“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长津湖,也曾绵延冰封,也曾静水流深。岁月可证,流水有声。那是伟大斗士的号角,那是铁血军魂的咆哮。【近义词语背与练】11.锤炼/磨炼锤炼:比喻经过刻苦钻研使艺术精湛、纯熟。磨炼: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他的演唱技巧,经过长期的________,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12.篡改/窜改“篡改”是恶意的。“窜改”指改动。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__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3.大略/简略大略:大概;大要。简略:内容简单,不详细。略含贬义。方案没有敲定,我只能________说说方案的框架。14.大肆/大事大肆:副词,无顾忌地进行某种活动,贬义词。大事:动词,大力从事,大规模从事。对________宣传的所谓畅销书宜作冷静分析;相反,一些看似冷门的美学和哲学书,倒可以添购一些。15.单纯/纯粹单纯:单一、只是。纯粹:形容词,纯正不杂。副词,完全。政府机关________用行政方法管理工厂,无法发挥工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核对】11.锤炼 12.篡改13.大略 14.大肆 15.单纯【近义成语背与练】11.道貌岸然 一本正经【练】①谁能想到这个________________的市长,在背地里居然给他的情妇下跪。②谢霆锋这次似乎有意要摆脱坏男孩的形象,在这部电视剧里________________地演着唐僧的角色。【辨】两词都形容正经严肃的外貌,但“道貌岸然”现多作贬义,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样子;“一本正经”还含有非常认真的意思,虽然有时也带有讽刺的意味。12.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练】①生活在那些贫困生的周围,________________的都是那些贫困生艰难困苦的生活情况。②他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吧,儿子才八岁,就什么刀枪跟棍棒都耍得有模有样了。【辨】虽然此二词都有“耳”和“闻”两字,但区别比较明显:“耳闻目睹”指听到的和看到的事物,“耳濡目染”则指受到的影响。13.各有千秋 半斤八两【练】①晋朝王羲之的字和顾恺之的画,可以说是________________,难分高下。②耿其昌投靠了汪精卫,龙成文卖身给日本人,这二人________________,谁都不是好货。【辨】此二词貌似意思相近,实则并不相同。“各有千秋”是褒义词,专指进行比较的各个人(或物)各有各的优点;“半斤八两”则指进行比较的人或物都差不多,是中性词,且常含贬义。14.改头换面 改弦更张【练】①作家如果不深入生活,他的作品必将跳不出自己的“圈子”:故事、人物都是老一套,只不过________________,昨天叫张三,今天称李四罢了。②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他如果及时________________,下决心学会,也不会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天下的结局。【辨】它们虽都有“与以前不同”之意,但适用对象不同:“改头换面”用于外表或形式的改变,“改弦更张”则多指方针、策略的改变。15.黄粱美梦 南柯一梦【练】①他规划的家庭远景只不过是________________罢了。②冯明安慰他说:“人生的名利富贵,只不过是________________,转眼即空,何苦汲汲追求呢?”【辨】它们形容的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意思各有侧重:“黄粱美梦”偏重指梦想不能实现,多含贬义;“南柯一梦”泛指一场梦,指空欢喜,贬义不重。【自主核对】11.道貌岸然 一本正经 12.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13.各有千秋 半斤八两 14.改头换面 改弦更张15.黄粱美梦 南柯一梦【名句默写第3题】猿 蜉蝣 龙11.“猿啼”,高急之声,似哭似号,古代诗歌中写到猿啼时多指哀音,诗人心中的哀怨、愁苦、凄怆、孤寂无以出之,故借猿啼而写出。如杜甫的“_____________”,白居易的“______________”皆为千古名句。12.“猿啼”似哭似号,闻之令人伤心,是古诗文中常用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13.唐代政治家魏征曾有“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的名句,写尽景色之荒凉凄楚。用“猿”与“鸟”共同描写景物、营造氛围的写法在诗歌中较为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诗·曹风·蜉蝣》中有“蜉蝣之羽,衣裳楚楚”的诗句,毛传释“蜉蝣”为“朝生夕死”,此后这个能形象说明生命短暂而又渺小的“蜉蝣”,就成了古诗词中的常客,如“ , ”。15.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更是俯拾即是,如“ , ”。 【自主核对】11. 【示例】 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鹃啼血猿哀鸣 12. 【示例】 猿鸣三声泪沾裳(示例二: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岳阳楼记》。示例三: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13. 【示例】示例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示例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14.【示例】 示例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示例二:蜉蝣蔽朝夕,蟪蛄疑春秋 示例三:人生在世数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发 示例四: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 15.【示例】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白居易《黑潭龙》)/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屈原《离骚》)/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卢照邻《长安古意》)/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劝学》)/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文化常识分类记】二、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库”:经、史、子、集《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三、朝代传说“三代”:夏朝、商朝、周朝“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据《史记》载,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四、官职常识1.官职(1)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省、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院国史编修等。【文言小段译与练】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杨爵,字伯珍,富平人。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燃薪代烛。耕陇上,辄挟册以诵。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久之,擢御史,以母老乞归养。母丧,服阕,起故官。先是,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清,帝遣使祭河神。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屡疏请贺,御史鄞人周相抗疏言:“河未清,不足亏陛下德。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愿罢祭告,止称贺,诏天下臣民毋奏祥瑞,水旱蝗蝻即时以闻。”(选自《明史·杨爵》,有删改)【自主核对】[参考答案](1)辄(总是)、方(正)、因(趁机)、使(出使)、殍(饿死的人)、俞(答应,允许)、以(因为)、服阕(服丧期满)、起(被起用)、使(使者)、屡疏(多次上书)、抗(抗拒,反驳)、罢(停止)、闻(报告上级,奏报)(2)即使让周公制定的礼仪在今天全都恢复了,对这些衰老、瘦弱、饥饿、寒冷的百姓又有什么补益呢!要点:假:即使。制作:制定。补:补益。尽复于今:状语后置。何补老羸饥寒之众:宾语前置。(3)黄河没有变清,不值得亏陛下之德。如今喜好谀喜事的大臣夸大文辞美化这件事, 谄佞逢迎的风气一旦开始,献媚的人将接踵而至。要点:张:扩大,夸大。饰:装饰,美化。佞:谄佞逢迎。〖参考译文〗杨爵,字伯珍,富平人。20岁时才开始读书。家里贫穷,烧柴来代替蜡烛。到田间耕作时,总是带上书来诵读。嘉靖八年他考中进士,被授予行人的职务。皇帝当时正崇尚礼仪,杨爵趁着出使王府回来,向皇上进言:“臣奉命出使湖广,看到百姓满脸饥色,提着筐子拿着刀,割取路边被饿死的人的尸体吃。即使让周公制定的礼仪在今天全都恢复了,对这些衰老、瘦弱、饥饿、寒冷的百姓又有什么补益呢!”奏书呈上后,得到皇上同意。过了很久,提升为御史,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回家赡养母亲。母亲死后,守孝期满,回朝担任旧职。在这以前,嘉靖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变清,皇帝派人祭祀黄河神。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多次上书请求祝贺,御史鄞人周相上奏书反驳说:“黄河没有变清,不值得亏陛下之德。如今喜好谀喜事的大臣夸大文辞美化这件事,谗佞的风气一旦开始,献媚的人将接踵而至。希望取消祭告,停止称贺,下令天下的臣子和百姓不要奏报祥瑞,水灾旱灾蝗灾随时奏报。”【病句练练手】康巴儿女不愿再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受穷,而是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康巴儿女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再受穷,而是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B.康巴儿女不再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受穷,用美丽战胜贫困,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C.康巴儿女不愿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再受穷,而是用美丽战胜贫困,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D.康巴儿女不愿再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受穷,“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思辨作文大展台】话题:变与不变【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书信沟通到微信交流,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真挚情谊的表达。《诗经》《论语》等国学著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改变,不变的是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从“出国热”到“归国潮”,逐梦方向在改变,不变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底色。面对这些时代的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何思考和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由三则材料和一则引导语组成。三则材料紧扣时代的“变”与“不变”,分别从交流方式、阅读场景和逐梦方向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三个方面很有社会代表性和价值启示性。 交流方式的发展折射出科技的强大,阅读场景的改变反映出人们对精神生活的不懈追求,逐梦方向的变化体现出国家实力的壮大。就这些时代之“变”中又蕴含着“不变”的底色:不变的是“真挚情谊的表达”,是“对先贤哲思的追求”,是“个人价值的追求”。因此,写作重点应该落在“不变”上,切莫写着写着后半部分就去写“要变通”,“要不拘形式”,“不要故步自封”上去了。这就需要考生透过“变”的表象去抓住“不变”的内核,处理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这里所谓的“变与不变”,从哲学层面来说,指的就是“形式变而内容不变”。在具体写作时,应该统一在一起写,而不能前半部写“变”,后半部分写“不变”,如此就显得机械了。而且这个“变”与“不变”根据材料指向看,都应该是指的好的方面,切莫将“变”写成一些不好的变化了。引导语“面对这些时代的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何思考和联想?”,继续圈定写作对象为“这些”,即材料中提及的三个方面;内容为“变与不变”,并强调写作主体为“新时代青年”。“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是命题中最值得关注的一句话,意味着考生只能从材料提及的三个方面——真挚情谊的表达、先贤哲思的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中任选一个方面来写,不可综合立意或另起炉灶!但可以在集中写一个方面的基础上,用三两句话或一个段落稍加提及一下其他类型的变与不变,也就是稍加拓展延伸一下。基于此,准确的立意是:交流方式在变,真挚情谊不变;阅读场景(形式)变化,追慕先贤哲思不变;逐梦方向在变,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不变;时代在变,底色不改。病句答案:D【解析】“不愿再守着”,“不再”修饰“守”,而不是修饰“穷”,排除A和C;叫得山响的主语是“用美丽战胜贫困”这一口号,排除ABC。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