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 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 课件01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 课件02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 课件03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 课件04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 课件05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 课件06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 课件07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 课件08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二),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表达方式,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以景结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回顾上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
    2022/5/30 7:53:30
    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粗笔勾勒(白描)、细节描写(工笔)、视听结合、远近结合…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情景交融)…
    【描写手法】【抒情方式】
    a、描写角度  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体验。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远)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近)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角度:由远到近。
    b、描写内容(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等等) 描写要从不同角度,以增强描写的立体感。描写大多采用视觉描写,但为了多方面地表现所写之物的特点,更加方便抒发感情,常常辅之以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 如唐代诗人王建《江馆》:水面细风生,(触觉)菱歌慢慢声。(听觉)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视觉) 他熟练地运用各种感官,描写了一幅清新的江馆夜市图。“水面细风生”是触觉,写的是清风徐来,水波微兴。“菱歌慢慢声”是听觉,采莲小调婉转柔美,舒缓悠扬。“灯火夜妆明”是视觉,不远处有明亮的灯光,灯光下,有盛装女子婉丽的身影。这首旅宿诗,透露出作者领略江边夜市时悠闲欣喜的感情。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直接进行描写。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不直接进行描写,而从其他人物的态度、议论、评价等方面达到间接表现事物的目的。  如: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又如:《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2、虚实结合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联想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实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虚写)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实写)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虚写)  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第二课时关键词:表达方式 动静结合 点面结合白描细描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颔联写自然美景: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以动衬静是一种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表现手法。  如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典型的以动衬静的手法, “蝉噪”“鸟鸣”笼罩着若耶溪,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
      4、点面结合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面”指的是对背景做粗线条的勾勒,“点”指的是在背景上做精妙的描画。点面结合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虚面上的实点,也可以是动面上的静点。  如朱敦儒的《好事近·渔父词》:“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三、四句从面上对渔父的志趣和生活概貌做了总的交代,后用洗练的笔墨摹写了一个恬淡自适的渔父形象。而在静态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全诗点面结合,描写了词人超脱世俗、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
    我摇着头走出尘世,隐居山林。从此,醒与醉更加没有时间的界限。平时劳动时,我穿着绿蓑衣,戴着青色斗笠,已经习惯了披着霜露、迎着风雪。宁静的夜晚,我坐在江边垂钓,没有风,垂钓的丝线浮在水面上显得很悠闲。江面上下都有一轮新月,千里之外,水天一色,抬起头,看见一只大雁在月下忽明忽暗。
    5、白描和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又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5、白描和工笔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抒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悲伤凄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直接通过登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成、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2、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又称“缘情写景”“由情及景”,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 “借景抒情” 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该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2)触景生情  又称“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景乃诗之媒”(谢榛语),人物一开始心情比较平静,由于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所以称为“触景生情”。 杜甫的《登高》一诗就是典型的触景生情之作。
    题菊花   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答: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因此才有下面的感慨,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触景生情) 前二句实写秋天菊花盛开之景,后二句发挥想象,虚写。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融情于景(寓情于景、寄情于景)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如: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诗人运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幅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图,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4)以景结情  所谓“以景结情”就是诗的前面大半篇幅用抒情,最后以写景物来收束全诗。 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在抒情的紧要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这种手法的妙处在于:画龙点睛,一笔点活全诗,使诗前半所写之景都变成主观之景、染情之景,引人回味无穷。
    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二句写事写情,已露出“愁”字,似乎接下来就要正面写愁,然而诗人却将笔触转到景物上,巧妙地以景结情,含不尽之意于景中。
    从军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前三句就乐声抒情,最后一句轻轻宕开一笔,以壮阔而悲凉的景象收束全诗,将不尽之情以不尽尽之,这种以景结情,真可谓“绝处生姿”。
    江南春 寇准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这首词前四句写景,结尾两句直抒胸臆,以情结景,使抒发的感情由隐而显,实属点睛之笔。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表达技巧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表达技巧鉴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表达方式鉴赏,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古诗词的结构特点,重章叠句,古诗词主旨表现,以少总多,关于结构构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的表达方式,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表达技巧,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设题方法,解题步骤,例题分析1,例题分析2,巩固练习1,巩固练习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