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板块戏剧文学阅读第二讲赏析戏剧人物-202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
戏剧文学阅读专题
第二讲 赏析戏剧人物
【知识精讲】
戏剧中的一切因素,都集中在人物身上。一出戏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物能否在舞台上“站立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戏剧人物根据其在戏剧中的地位可以分成主角和配角,根据其立场观点可分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主角是戏剧主要表现的人物,如同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一样,作者为了避免集中叙述,不惜大量场景表现。主角承载着戏剧的重要矛盾冲突,他的言行、思想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他的命运揭示戏剧的主题。次要角色如同小说的次要人物,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有时也起推动剧情发展,暗示戏剧环境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主角不一定是正面人物,配角也不一定是反面人物。如《雷雨》中的周朴园,是主角,也是反面人物;周冲是配角,但却是正面人物。
赏析戏剧人物“3技法”:
1.把握人物的身份特征
人物的身份特征包括人物的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形成。在分析某一人物形象时,须结合全文,准确把握其在文中的身份特征,进而可以准确判断出该人物的行为依据。
2.揣摩人物的言外之意
戏剧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它是戏剧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如果在阅读时只是一直平平地看下去,不去细细领会对话中的潜台词,就很难体会到戏剧的魅力所在。所以要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体味话里之因,话中之话,话外之意,补充和丰富原台词的内容,从而把握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3.分析人物的冲突关系
人物形象是在戏剧冲突中刻画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它为人物性格所决定,同时又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的。因此,要想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就应从分析冲突入手。其方法是分析戏剧一共写了多少冲突,哪些是主要冲突,以及引起各种冲突的原因等,还要弄清在冲突的发展过程中,这个人物形象有无变化,以及有哪些变化。
【对点精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茶馆(节选)
老 舍
时间: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
地点:同前幕。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边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 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拴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 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 三: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哟,你不顺心?怎么?
李 三: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 三: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 三: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拴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拴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 三: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长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长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All right?
李 三: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后面叫:李三!李三!
王利发: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 三:哼!
王淑芬: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又叫:李三!李三!
李 三: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拴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
王淑芬: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
王利发: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听听,又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温和了些)拴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有删改)
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了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重新开张,老伙计李三却抱怨工资少而事务多,这一情节暗示出茶馆的前景暗淡。
B.文中说“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这句话表明了王利发精明干练,善于经营,善于改良,能够顺应时代。
C.“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由此可见李三老于世故,也可见他对清王朝的愚忠。
D.“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王淑芬的这句话道出了当时人们生存的艰难与无奈。
1.C【“可见他对清王朝的愚忠”错误,李三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他见惯了军阀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情景,对社会的改良失去了信心。】
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的舞台说明属于社会环境描写。“莫谈国事”的纸条是剧中的重要道具,对它的交代属于细节描写,字写得更大,影射社会更加黑暗。
B.“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既摹动作又写心理,表现出他们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
C.“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在无奈而悲凉的语气里折射出李三对社会改良的失望,这是一种含泪的幽默。
D.在影视片或戏剧中,有时会出现一种画外音。文中的“远处隐隐有炮声”,就是画外音,与开头的时间交代相照应,暗示了时代背景。
2.B不能表现出他们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主要是表现此时没有顾客光临,他们的无事可做以及对茶馆前景的不自信。】
3.在《茶馆》一剧中,王淑芬是一个不具有主角光环的次要人物,但在上述节选部分中,她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3.①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王淑芬是裕泰茶馆的老板娘,也许是平时见惯了三教九流的人,所以她的思想比较超前、活跃,在急剧变革的时代,没有因循守旧,抵制变革。她梳着时兴的圆髻,看不顺眼李三的小辫儿,又劝李三不要顽固,既然改了民国,就应该随着走,这些都表现出她的与时俱进。②勤劳。作为老板娘,她并没有把自己放在主子的位置上,吆三喝四,而是和伙计一起忙前忙后,里外操劳。③善良。从王淑芬对李三抱怨的理解中可以看出她比王利发更能体谅别人,内心更为善良;她还劝王利发添人,既是茶馆的实际需要,也是出于对李三忙不过来的关照。(答出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据皆可)
4.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一部优秀剧作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立体性的。上述《茶馆》节选部分主要揭示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简要分析。
4.①雇员(李三)与老板(王利发)之间的薪酬利益冲突。②新思潮(王淑芬时兴的圆髻)与旧思想(李三的小辫儿)之间的冲突。③小人物(王利发一干人等)与大时代(军阀割据)之间的冲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屈原(节选)
郭沫若
郑詹尹①:把酒喝一点怎么样呢?
屈 原:我回头一定领情的啦,太卜。
郑詹尹: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
屈 原: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呵。
郑詹尹: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想再混了。
屈 原: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郑詹尹: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还想去躺一会儿。
屈 原:请你方便,怕还有一会儿天才能亮呢。
[郑詹尹复提着灯笼由原道下场。
[①大风渐息,雷电亦止,月光复出,斜照殿上。
屈 原:啊,宇宙你也恬淡起来了。真也奇怪,我现在的心境又起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变换。我想,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呵。不怕就是你所不高兴的人,在你极端孤寂的时候和他说了几句话,似乎也是镇定精神的良药啦。(复在殿中徘徊)啊,河伯!(徘徊有间之后,在河伯前伫立)请让我还是把你当成朋友,让我再和你谈谈心吧。你知道么?现在我所最担心的是我的婵娟呀!她明明是被人家抓去了的。她是很尊敬我的一个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父亲、她的师长,她把我看待得比她自己的性命还要贵重。(稍停)她最能够安慰我。我也把她当成了我自己的女儿,当成了我自己最珍爱的弟子。唉,我今天实在不应该抛撇了她,跑了出来。她虽然在后园子里面看着那些人胡闹,她虽然把我的衣裳拿了一件出去,但我相信那一定是宋玉要她做的,宋玉那孩子,他是太阴柔了。(将神案上的酒爵拿起将饮,复搁置)唉,这酒的气味,我终竟是不高兴。河伯,你是不是喜欢喝酒的呢?你现在的情形又是怎样?我也明明看见,别人也把你抓去了。你明明是为我而受难,为正义而受难呀。啊,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报答你的好呵!(复在神殿中徘徊)
[此时卫士甲与婵娟由右首出场。屈原瞥见人影,顿吃一惊。
屈 原:是谁?
婵 娟:啊,先生在这儿啦,我婵娟啦!(用尽全力,踉跄奔上神殿,跪于屈原前,拥抱其膝,仰头望之,似笑,又似干哭)
屈 原:(呈极凄绝之态)啊,婵娟,你怎么来的?你脸上怎么有伤呀?你怎么这样的装束?
婵 娟:(断续地)先生,我高兴得很。……你请……不要问我。……我…… 我是什么话都不想说。我只想……就这样……就这样抱着先生的脚,……抱着先生的脚,……就这样……死了去吧。
[屈原不禁潸然,两手抚摩着婵娟的头,昂头望着天,如此有间。婵娟始终仰望屈原,喘息甚烈。
屈 原:(俯首安慰)婵娟,我没有想到还能够看见你,你一定是逃走出来的,你是超过了死线了。你知道宋玉是怎样吗?
婵 娟:(仍喘息)他……他跟着公子子兰……搬进宫里去了。
屈 原:那也由他去吧。谁能够不怕艰险,谁才可以登上高山。正义的路是崎岖的路,它只欢迎勇敢的人。……那位钓鱼的人呢?
婵 娟:听说丢进监里去了。
屈 原:(沉默一忽之后)婵娟,你口渴吧?
[婵娟点头。]
屈 原:(两手移去,将案上酒爵取来)这儿有杯甜酒,你喝了它吧。
[婵娟就爵,一饮而尽,饮之甚甘,自己仍跪于地,紧紧拥抱着屈原的两膝,昂首望之。屈原以两手置爵于神案上之后,仍抚摩其头。俄而,婵娟脸色渐变,全身痉挛。
屈 原:(屈膝俯身,以两手套其颈,拥之于怀)啊,婵娟,你怎样?你怎样?
婵 娟:(凝目摇头)先生,……那酒……那酒……有毒。……可我……我真高兴……我……真高兴!(振作起来)我能够代替先生,保全了你的生命,我是多么地幸运呵!……先生,我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我受了你的感化,知道了做人的责任。我始终诚心诚意地服侍着你,因为你就是我们楚国的柱石。……我爱楚国,我就不能不爱先生。……先生,我经常想照着你的指示,把我的生命献给祖国。可我没有想到,我今天是果然做到了。(渐渐衰弱)我把我这微弱的生命,代替了你这样可宝贵的存在。先生,我真是多么地幸运呵!……啊,我……我真高兴!……真高兴!……
屈 原:(紧紧拥抱着婵娟)婵娟!你要活下去呵!活下去呵!婵娟!婵娟!……
婵 娟:(更衰弱)……啊,我……真高兴!……(喘息与痉挛愈烈。终竟作最大痉挛一次,死于屈原怀中,②殿上灯火全体熄灭,只余月光)
[屈原无言,拥着婵娟尸体,昂首望天,眼中复燃起怒火。
(1942年1月11日)
【注】 ①郑詹尹:南后郑袖之父,受南后密令用毒酒毒死屈原。
5.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表现出屈原对祖国命运的忧虑,更表现出了他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走向灭亡的无奈和痛心。
B.“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一句,与鲁迅先生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有异曲同工之妙。
C.“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呵”表明屈原在与郑詹尹交谈之后对他的印象发生了转变,同时也反映出其一直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D.“谁能够不怕艰险,谁才可以登上高山”,既是对宋玉的批判,也是对婵娟的教导和赞扬,它体现了屈原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
5.C【“对他的印象发生了转变”错误,从“不怕就是你所不高兴的人,在你极端孤寂的时候和他说了几句话,似乎也是镇定精神的良药”可见,屈原即使是与“不高兴的人”交谈也能使心境平静,更加反映出他内心的孤独。】
6.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詹尹给屈原送去毒酒,并以进为退企图引诱屈原喝下,作者仅用寥寥几笔,就将一个卑鄙、狡诈的反面形象呈现给读者。
B.作者运用诗化的语言,痛快淋漓地抒发人物情感,能引发读者对剧中人物命运的强烈关注,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特色。
C.作为屈原形象的诗意补充,婵娟在屈原的教导和感化下,自身人格得以不断完善,更能衬托出屈原作为先觉者的崇高价值。
D.剧本借古讽今,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它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能激发人们的民族气节和抗争精神,投身民族解放事业。
6.B【“现实主义文学特色”不当,应为“浪漫主义”。】
7.选文中两处画线的舞台说明都写到了“月光”,分别有什么作用?
7.第一处写风和雷电止息,月光斜照,烘托了宁静恬淡的气氛,也反映出了屈原在与人交流之后,心境由孤寂转为平静。第二处渲染了冷寂凄清的气氛,反衬出婵娟死后屈原悲怒难言的心情。
8.剧中是如何塑造婵娟这一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8.①侧面描写。通过屈原对河伯的独白侧面表现出婵娟对屈原的尊敬和支持,塑造了一个尊敬师长、有正义感的婵娟形象。②正面描写。婵娟正式出场后,通过对婵娟动作和语言的精准刻画,表现出她对屈原的景仰,以及其知恩图报和甘愿献身的精神。③对比衬托。将宋玉和婵娟进行鲜明对比,通过宋玉的“阴柔”和对屈原的背叛衬托出婵娟刚强的气节和光明磊落的胸怀。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4 新诗与戏剧阅读 课时21 戏剧阅读与鉴赏(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4 新诗与戏剧阅读 课时21 戏剧阅读与鉴赏(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理解并掌握鉴赏戏剧的重点与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第10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戏剧 戏剧综合练: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10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戏剧 戏剧综合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第10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戏剧 任务二 分析戏剧冲突和语言,赏析戏剧主题和人物形象: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10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戏剧 任务二 分析戏剧冲突和语言,赏析戏剧主题和人物形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