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3 古诗词三首 教案(3份打包)
展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教材分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宋代大诗人苏轼所作,这首诗描
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
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
么神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
3.感受诗人苏轼豁达开朗的胸怀与豪迈奔放的作品风格。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古诗的理解,表达出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以西湖为话题导入
说到杭州,你最先想到的是——西湖(课件展示西湖美景图。是呀,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写和赞美西湖的千古名篇。在这些文人墨客中,最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的当属北宋诗人苏轼。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们知道吗?他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湖,建筑苏堤,造福于西湖百姓,他的诗词也赋予了西湖别样的魅力。
除了这些,同学们对苏轼还有哪些了解?生根据资料简单介绍对
苏轼的了解,引导学生注意资料的整理与概括。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苏轼写的一首有关西湖的诗。
板书:
北宋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解题目意思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出六月二十七日指的是农历,是一年中天气
最闷热、雷雨最多的时候,这儿是指宋神宗熙宁五年,即九百多年前
的1072 年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在西湖边,傍湖而建,在那时是一座大酒楼(课件展示望湖楼图可宴乐也可以住宿。)
“醉书”喝醉酒写的?被美景陶醉了写的?
诗人究竟为何而醉?学完这首诗,这个问题肯定就能迎刃而解。
三、交流学习
(一)出示交流提示
1.互读,评价能够达到哪一重境界。
2.交流、补充对整首诗大体意思的理解。
3.交流疑问,把仍解决不了的疑问汇总。
(二) 组内交流,师巡视指导。
(三)集体质疑解疑。
(四)检查朗读。
1.看准读对,主要是正字音。
- 读出节奏,主要是指导读出节奏。
(五) 理解大体意思
过渡:经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对这首诗肯定有了自己初步的理解。能说说这首诗的大体意思吗?
五、感、悟、读,感受古诗意境。
(一)体会雨来得急,下得大。
1.创设情境:1072 年六月二十七日,苏东坡先生在望湖楼宴请朋友,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西湖的夏日景色,突然,天气有了变化。
播放《渔舟唱晚》音乐,师读“黑云翻墨未遮山”,透过诗句,你看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理解当时的情境并适时指导朗读,学生说到
雷声或雨点时再出示图片和雷雨声。
六、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豁达、乐观的苏东坡先生喜欢西湖,陶醉于西湖的湖光山色之中,他还写过一首诗,与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相映成趣。(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自己读读。
2、指名读
3、指明大致讲解诗意。
4、总结拓展
1.西湖的美景让我们向往,如果我们有机会来到西湖边,你会想到一望湖楼; 站在望湖楼上,你会想起哪一个人?
苏轼
一想起苏轼,你就会想起哪一首诗?
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陶醉在苏轼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西湖风光之中吧。
2.那就让我们记住乐观豁达的苏轼,记住他留给我们望湖楼醉书,在课后继续我们的诗词之旅。
作业设计:
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以手抄板的形式表达出来,选取
佳作并在班级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