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2年高考散文阅读常考点讲与练
散文阅读13+主观题——文本探究(强化)-备战2022年高考散文阅读常考点讲与练
展开
这是一份散文阅读13+主观题——文本探究(强化)-备战2022年高考散文阅读常考点讲与练,文件包含散文阅读13主观题文本探究强化学生版-备战2022年高考散文阅读常考点讲与练docx、散文阅读13主观题文本探究强化教师版-备战2022年高考散文阅读常考点讲与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散文阅读之 文本探究——强化训练一、《岁月钟声》答案1、解析 一般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顺序分析把握。要注意理解“钟声”的双重内涵及其作用。“钟声”首先指的是詹大胖子敲出的上课或下课的钟声,到文中圈出写“钟声”的文字,如“梧桐树一年一年长高了。钟也随着高了。五小的孩子也高了”“詹大胖子的铃摇着摇着,钟打着打着,我们便长大了,便到了小学高年级了”,此处的“钟声”伴随孩子的成长,这是成长岁月的象征;同时这钟声也是“我”往昔岁月的象征,从文中来看,詹大胖子摇铃打钟是五小生活的非常典型的构成部分,从文章最后来看,“没有一个人,连詹大胖子也不在。一片白雪,万籁俱静。我一个人踏雪走了一会,心里很感伤”“什么也没有了。承天寺、天地坛,都没有了。五小当然没有了”,这“钟声”中凝结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旧物不再的感慨。这是“钟声”的内涵。从作用的角度来看,“钟声”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答案 ①“钟声”是成长“岁月”的象征,五小的孩子伴随着詹大胖子的摇铃、打钟而成长;②“钟声”是往昔“岁月”的象征,詹大胖子的摇铃、打钟是五小生活的典型意象,凝结着对时光飞逝、旧物不再的感慨;③“钟声”成为全文的线索,“岁月”赋予其两重内涵,两者结合,使全文结构严密。2、解析 要对文本细节进行深入探究,注意题干“以追忆五小为背景”,所以隐含的追溯肯定不是“追忆五小”。题干明确文章的显在追怀是围绕詹大胖子展开,如詹大胖子“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上这两架钟(按时开大门;按时摇铃)”,“卖力地修剪冬青树” “给校园里的花浇水”,“给老师烧水(烧开水;烧洗脸水)”, “到学生家去送成绩单”,“违背学校规定,私自卖糖给学生”;同时文章还有一个隐性的叙述,即从“我”的角度来看,如第三段“我学这一课时才虚岁七岁,可是已经能够感受到‘飞入芦花都不见’的美。我现在写散文、小说所用的方法,也许是从‘飞入芦花都不见’悟出的”,如倒数第四段“我的作文几乎每次都是‘甲上’。在他所授的古文中,我受影响最深的是明朝大散文家归有光的几篇代表作。归有光以轻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物,亲切而凄婉。这和我的气质很相近,我现在的小说里还时时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教六年级国文的是张敬斋,张先生很有学问,他教我们《老残游记》,讲得有声有色。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大明湖上的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由这些内容可知,文中隐含的是对自身文学风格的形成因素的追溯,从“飞入芦花都不见”悟出文学创作的方法到作品中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这就展现出五小的生活对作者文学风格形成的影响,表达对五小深层的认同。答案 ①隐含的是对自身文学风格的形成因素的追溯;②从“飞入芦花都不见”悟出文学创作的方法,作品中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③意义:展现五小的生活对作者文学风格形成的影响,表达对五小深层的认同,结尾“他日毋忘化雨功”可证。 二、《江流奔腾》答案1、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A项,“与直播镜头中展现的过去的武汉截然不同,让作者悲伤不已”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以江汉关钟楼为焦点,随便截取一个时光切片,当是这样的”可知,这是过去的武汉在作者的心中形象,而非直播镜头中展现的。故选A。2、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B项,“运用叙述、描写、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述错误。本文是一篇散文性的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没有说明的表达方式。故选B。3、解析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段落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开头段一般是点题、引起下文等;中间段是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尾段是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等。文章的⑤⑥两段在文中有着怎样的作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的⑤⑥两段在中间位置,从结构上一般是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内容上,结合“在阳光的覆盖下,江汉关钟楼尖耸接天,道路延伸,车流涌动,拐弯处,浩荡的长江接替它们一路奔腾,直向远处翻卷,隔岸的楼宇高低错落,江中船舶来回穿梭,排宕成天阔水远又繁忙有序的景象……”,这是从写景的角度表现武汉原本的繁华热闹;“无数生龙活虎的身影,踩着第一缕阳光从街角的某个巷子拐出,为铺着烟尘的梦想奋斗,就着夜色回到温暖的家,默默积攒新一天的力量。密集的门户,流驶的时光,一路轻尘,几缕炊烟,万家灯火,满城葳蕤”这是从“人”的角度写武汉原本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可以看出第⑤⑥段,应该是作者回忆过去的武汉在作者的心中是非常美好的,它繁华有序,富有生机,充满了梦想和活力,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这恰好与上文作者通过“强国直播”实时目睹了疫情中的武汉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现出了疫情对武汉的打击。此段又与结尾写武大樱花等相照应,共同表现作者对武汉的祝福,期待它能早日恢复生机,并表现主题“时光如沧海,有了爱,便有了渡向明天的舟楫;而一个人或一座城的生命,无论怎样波折,也要流成一条江,勇往直前”。答案 ①从内容上交代了疫情前的武汉景象,从而与上文疫情中的武汉进行了对比,表现出了疫情对武汉的打击。②从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疫情中的武汉,照应下文“远景,特写,一切都应当是这副生机勃勃的样子”,也为结尾对武汉恢复生机的祝福张本。4、解析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关于文章题目的意蕴,首先要注意标题本身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其次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和象征意义。再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解答本题,注意从多方面入手:分析表层义,体会深层义,发掘象征义。本题中的题目“江流奔腾”从表层含义上来看,应该指“长江奔腾不息”;因为文中抓住长江这个特有的景象,表现出了昔日长江的热闹繁华,“拐弯处,浩荡的长江接替它们一路奔腾,直向远处翻卷,隔岸的楼宇高低错落,江中船舶来回穿梭,排宕成天阔水远又繁忙有序的景象”。再从深层角度考虑,这个题目应该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长江奔腾不已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着作者心中武汉,是武汉以及武汉人的共同的精神风貌,比如文中写了普通武汉人“无数生龙活虎的身影,踩着第一缕阳光从街角的某个巷子拐出,为铺着烟尘的梦想奋斗,就着夜色回到温暖的家,默默积攒新一天的力量”,写了武汉的医务工作者,“面对全省首例危重病人,病源不清,机理不明,没有先例,无特效药……看着包裹严实的他,转身,进玻璃隔门,退远,变小,折入病房,走向体重300斤的病人,消失在那个未知的深渊”,他们都具有长江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精神。“江流奔腾”更代表着作者对武汉的祝福,作者相信武汉一定会再次获得新的重生。答案 ①“江流奔腾”表面上指“长江奔腾不息”。②从深层含义考虑:长江精神也是武汉人的精神,他们为了梦想努力奋斗,为了守护百姓而甘愿牺牲自我,“江流奔腾”也喻指对武汉人精神的赞美;③同时文章将长江和武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写,用长江奔腾不已勇往直前的精神寄寓心中武汉,希望武汉早日重生。 三、《繁 盛》答案1、答案 C解析 “又批判了人们在利益面前的自私冷漠”错,“平时互助互利”说明并不冷漠,“引水灌溉引发争斗”主要反映的是生存环境的残酷。2、答案 D解析 “旨在表达对父辈的赞扬”错,本文主要表达的是对生存环境恶化的担忧和对人类生存的忧虑。3、解析 分析语言表达特色,一般可从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的“这是种子的红色军团,在地底庄严列队,横平竖直”,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种子带着全家人的希望;第⑧段中的“手电筒的光芒静止不动,笼罩着黑暗中上下翻飞的红色颗粒”和第⑨段中的“手电筒的光芒在无边黑暗中撵开一道小小缝隙”属细节描写,描写了黑夜中的手电筒的光芒;第⑧段中的“这是种子的红色军团……在地底深处遇到这些红色种子,它们绕其左右,饥饿而畏惧”,是对地底情况的想象;第⑧段中的“这饥饿与畏惧渗入红色之中”和第⑨段中的“我妈和我叔叔的紧张与忧虑也渗入红色之中。同时渗入的还有我的悲哀、我的疲惫”等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语言富有张力和韵味。答案 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如“这是种子的红色军团,在地底庄严列队,横平竖直”。 ②运用细节描写,细腻传神,如对“手电筒的光芒”的描写。③想象丰富,使人如临其境,如“种子的红色军团”“熬过漫漫长冬的荒野鼠类”。④语言有张力,具有韵味,如“使之均匀沾上红色的农药汁液”“笼罩着黑暗中上下翻飞的红色颗粒”“这饥饿与畏惧渗入红色之中”。(任意答出两点且意思对即可。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4、解析 分析标题“繁盛”的意蕴,要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联系文章主旨进行思考。由第③段中的“阳光下,枯萎的鱼尸银光闪闪,像是这片大地上唯一的繁盛”和第⑤段中的“鱼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多”可知,“繁盛”“既指河流中鱼类的繁盛,也指定居此地的人的繁盛”;文章主要讲的是人们为了生存而开垦土地并苦心播种、灌溉,因此,“繁盛”是人们对庄稼的期望、对生存的期望;文章最后写到病虫害、旱灾等致使庄稼收成不好,最后一段写“我看到一百年前那个人冒雪而来。我渴望如母亲一般安慰他,又渴望如女儿一样扑上去哭泣”可知,“繁盛”的愿望没有实现,表达了作者对生存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忧虑。答案 ①“繁盛”在文中既指河流中鱼类的繁盛,也指定居此地的人的繁盛。②人们为了庄稼的繁盛去开垦土地并苦心播种、灌溉,却换来干旱、病虫害导致的歉收。③“繁盛”蕴含着作者对生存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忧虑。(意思对即可。从其他层面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四 、《戈壁绝尘》答案1、解析 A项,“为了打通一条惠泽四方的丝绸之路”错,打通了“一条惠泽四方的丝绸之路”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结果,而非目的。答案 A2、解析 B项,“形象地写出作者初到戈壁时恐惧绝望的心情”中“绝望”一词描述不恰当。结合文本内容“我立即目瞪口呆”“落到地面,戈壁滩的苍茫赫然入目,我的感觉就不仅仅是目瞪口呆了”“环顾四周,没有人影”“捡起来读,心会发毛,手脚战栗”分析可知,作者没有绝望的感情,只是震惊而已。答案 B答案 ①这些史料体现了戈壁曾经的热闹繁华,与如今的衰败冷清形成对比,突出古丝绸之路的昔盛今衰。②表达作者对古丝绸之路悠久历史和曾经创造的辉煌成就的敬意和礼赞,以及对如今沧桑巨变的惋惜和感慨。③运用大量的史料虚实结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答案 ①茫茫戈壁已不再是商品运输的交通要道,古丝绸之路已经消失。②古丝绸之路上悲喜交加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灿烂的文化都归于沉寂。③表达了作者对古丝绸之路繁华不再的深沉慨叹和无限惋惜之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散文阅读11+主观题——文本探究-备战2022年高考散文阅读常考点讲与练,文件包含散文阅读11主观题文本探究学生版-备战2022年高考散文阅读常考点讲与练docx、散文阅读11主观题文本探究教师版-备战2022年高考散文阅读常考点讲与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散文阅读6+主观题——分析形象-备战2022年高考散文阅读常考点讲与练,文件包含散文阅读6主观题分析形象学生版-备战2022年高考散文阅读常考点讲与练docx、散文阅读6主观题分析形象教师版-备战2022年高考散文阅读常考点讲与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散文阅读10+主观题——理解词句含意(强化)-备战2022年高考散文阅读常考点讲与练,文件包含散文阅读10主观题理解词句含意强化学生版-备战2022年高考散文阅读常考点讲与练docx、散文阅读10主观题理解词句含意强化教师版-备战2022年高考散文阅读常考点讲与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