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考语文必备古代文化常识深挖细讲 知识+练习+思维导图
文化常识05 饮食器用、古代服饰、天文历法(知识+练习+思维导图)-2022年高考语文必备古代文化常识深挖细讲
展开
这是一份文化常识05 饮食器用、古代服饰、天文历法(知识+练习+思维导图)-2022年高考语文必备古代文化常识深挖细讲,文件包含05饮食器用古代服饰天文历法练习doc、05饮食器用古代服饰天文历法知识doc、05饮食器用古代服饰天文历法思维导图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化常识05:服饰、饮食、器用、历法一、思维导图二、练习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楷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沿用至今。“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B.星宿,我国古代为观测天象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徘徊于牛斗之间”即指其中的牛宿和斗宿。C.下九,即二十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初九为初九,十九为中九,二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二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D.变徵,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羽声则声调激愤。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觞曲水: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B.彭殇:指生命的长短。彭,彭祖,传说中的人物,据说活了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C.修禊:古代的一种风俗。临水为祭,以消除不祥,古时选在三月三日。D.暮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即阳历三月。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胜,赵国的平原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皆以招揽宾客著称。B.“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C.“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中的“节”是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D.“玦”是半环形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4.“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 “床”指的是什么?( )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D.门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流传最为广泛的是法家、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等,尤以老子、孔子、韩非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B.“琴棋书画”是文人骚客修身所必须掌握的四门技能。也称“雅人四好”;“梅兰竹菊”是文人骚客感物喻志的对象,是高洁自好、傲然不群等审美人格的象征,也称为“文人四友”。C.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昆曲、黄梅戏、评剧、豫剧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D.饮食是一种文化,中华美食有八大菜系,即鲁、川、粤、闽、苏、浙、湘、皖流派。苏菜是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菜为代表而构成的。其特点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等特点。6.下列诗句与传统文化生活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②花气蒸浓古鼎烟,水沉春透露华鲜。③有弦弹入碧虚寒,彩凤应来兽应舞。④战罢两在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A.①煎茶②焚香③弹琴④下棋B.①煎茶②弹琴③焚香④下棋C.①焚香②弹琴③下棋④煎茶D.①焚香②下棋③弹琴④煎茶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提拔,是古代官员任免升降的术语,“提,陟,拔,迁”也表示官员职务提升,而“罢,谪,解,黜”表示官员免职降级。B.“京畿”,古代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C.“檄”,古代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如骆宾王的《讨武曌檄》。D.“朔”,北(方)。朔庭,指北方异族政权,本文指金人建立的政权。此外“朔”也用来指时间,即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9.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B.“丁母丧”指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三年内要在家守孝三年;“服除”,是指守丧期满。C.“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为记载和计算自己在位年代而起的一种称号,如“元丰三年”。历代帝王都有年号。D.“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或褒贬或同情的称号。例如谥号“文忠”就是一种褒扬。10.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宿卫,就是在宫禁中值宿,保卫、护卫皇帝;宿卫军,是中国古代禁卫军的一种,为帝王的亲军,负责警卫京畿与王官。B.朔,又称新月,指每月农历初一,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是从初一到月底之间的所有月相的最大者。既望,一般在月末,这时月相已经残缺,光线较暗了。C.在古代,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比如“宠幸”“临幸”“妇女无所幸”;君主驾临某地,也叫“幸”,如本文中的“幸兴元”“幸凤翔”,后来也泛指皇族亲临。D.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比如朝笏、象笏等。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羊,未为马,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B.“家祭”是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如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C.“六礼”是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D.“三辅”在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隋唐以后简称“辅”。1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照我国传统农历历法,“朔日”指每月初一。另外,每月月圆那天称“望日”,通常指十五,每月最后一天称“晦日”。B.“再拜”通常指拜两拜,是古代一种表示恭敬的礼节;旧时也常作为敬辞,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C.天干和地支按照固定顺序相互配合,可用来纪年、月、日和时。“甲戌”指甲戌年,它的前一年是癸亥年。D.“玉堂”原指玉饰的殿堂,常用作对宫殿的美称,汉朝时是皇宫中的一个殿名。1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玺书,是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古代递送文书易于破损,所以竹简两片合一,缚以绳,在绳结上用泥封固,钤以玺。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B.“建兴”“成帝”“咸康”都是帝王年号。“年号”是指古代皇帝纪年的名号。C.字,古人幼时取字,成人命名,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D.字,是指古代男子在十八岁行冠礼后,由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在本名之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名字。1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泰元年。景泰,是明代皇帝朱祁钰的年号;元年,即他即位的第一年。年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B.“僭于天子”,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孟子说的“是可忍熟不可忍”便是针对僭越礼法的情况发出的感慨。C.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D.衣冠,“衣”指衣服,“冠”指帽子。“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1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长方形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与此物相关的典故有,“满床笏”,汉代名将郭子仪六十大寿,七子八婿来祝寿,笏堆了满床。B.官器,指皇家专用的器物,臣民百姓非特旨允许或赏赐不得使用。比如定窑、景德镇官窑等,就是专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官窑”,烧制的瓷器就是官器的一个种类.C.闰月,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D.“释褐”通常是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有时也指新考中的进士被授予官职。 参考答案1.C【解析】二十九为上九 ,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2.D【解析】“阳历三月”错误,暮春是春季的末尾阶段,即农历三月,此时雨水较多。3.C【解析】A.项,“齐国的孟尝君赵胜,赵国的平原君田文”应为: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B.项,杯杓,泛指酒器;D.项,“鼎”“镬”均是古代烹饪器。4.C【解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中的“床”并不是睡觉的床,,因为睡在床上是不可能看到月光的,更看不到地上的霜的。此“床”在古时是指“井”,这里指“井上的围栏。5.D【解析】A.没有秦汉;B.“文人四友”也是“琴棋书画”;C.应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6.A【解析】①中由“煎水”可知是煎茶。②由“古鼎烟”可知为焚香。③由“有弦弹”可知为弹琴。④由“战罢”“白黑”可知为围棋。7.A【解析】“布衣”指平民,非读书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8.D【解析】朔,指农历每月初一。9.C【解析】“历代帝王都有年号”错误,是西汉武帝始创的。10.B【解析】既望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11.A【解析】午为马,未为羊。12.C【解析】它的前一年是癸酉年。13.A【解析】B.选项,“成帝”是帝王帝号;C.项,幼时取名,成人取字;D.选项,二十岁行冠礼。14.B【解析】“是可忍熟不可忍”是孔子的话。15.A【解析】郭子仪是唐代名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共13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语文全复习——第4讲《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备战2023高考语文全复习第4讲《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备战2023高考语文全复习第4讲《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