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1-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1179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41-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1179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41-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1179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
专题41-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41-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共6页。
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41(名篇名句默写+古代文化常识+古诗鉴赏) 【教师版在前,学生版在后】一、补写出下列两组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化用了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古讽今,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3)古人常在诗词中使用流水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人生虚幻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答案】(1)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匪,豺;(2)鉴。(1)荀子高度重视学习的作用,在《劝学》一文中他连续使用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借助车马、借助舟船等多个比喻来强调论点,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加以总结。(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在李白的《蜀道难》中前后出现了三次,各有侧重又前后呼应,形成了全诗高亢壮美的主旋律。(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巧妙借用地名入诗,既写出了颠沛流离的行程,又表现出惶惑悲凉、孤苦无依的心境。【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2)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3)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生,蜀,惶,零。二、完成下边两道古代文化常识题。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 【答案】A.【解析】“未冠”不是“弱冠”。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乘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B.“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C.“可汗”又称“赞普”“可罕”,中国古代鲜卑、吐蕃、回纥、蒙古等族的君长称号。D.“迁徙”是升迁之意,表示官职升迁的还有“擢”“陟”“晋”“进”“加”“拜”“拔”等。【答案】C 【解析】赞普中国古代吐蕃的君长称号。三、古代诗歌阅读。(2021·福建泉州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青玉案·送频统辖行①张孝祥相春堂上闻莺语,正花柳芳菲处。有底②尊前欢且舞。满堂宾客,紫泥丹诏,衮衮烟霄路。君王天纵资仁武,要尺箠③平骄虏。思得英雄亲驾驭。将军行矣,九重虚宁④,谈笑清寰宇。[注] ①统辖:官职名;频统辖,姓名不详,为作者友人。②有底:有此。③尺箠:一尺的马鞭。④九重:指皇帝。虚宁:宽心安宁。7.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相春堂的莺语花柳,点明送别的地点和节令,营造出了热闹的氛围。B.词中写“紫泥丹诏”,隐含作者对朝廷用人的赞同,为下阕的祝愿作了铺垫。C.“要尺箠平骄虏”与“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类似,都写出敌军不堪一击。D.上阕实写壮行,下阕虚写出征,全词内容丰富,意境开阔,富有昂扬之气。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赏析诗歌形象、表达技巧的能力。C.“都写出敌军不堪一击”错误,“尺箠”“长车”借指部队兵马,两个句子都写出了将帅统领兵马抗击外敌的决心与必胜的信念,并非敌军真的不堪一击。★8.词结尾三句“将军行矣,九重虚宁,谈笑清寰宇”与“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运用细节描写和衬托手法描绘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其运用的异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同:两词都通过“谈笑”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前线将领指挥若定的气度。异:①本词只用“行矣”叙写频统辖义无反顾的出征;苏词还用“羽扇纶巾”这一肖像描写突出周瑜的儒将风范。②本词写皇上宽心,天下安宁,从正面衬托了频统辖安定天下的英雄形象;苏词写曹操水军灰飞烟灭,从反面衬托了周瑜大获全胜的将军形象。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回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干中的限制与提示。“细节描写和衬托手法”和“人物形象”规定了答题的内容和范围,“异同”则提示了答题的思维方向。另外,“异同”是题干设问的中心词,答案组织时应以“异同”为分点标准,即先分出“异同”之所在,再在“异同”里说明运用“细节描写和衬托手法”表现“人物形象”的具体情况。比对两词用来比较的相关词句可以发现,“同”指的是两首词都出现的“谈笑”一词,除此之外的其他语句则为“异”。先分析“同”的部分。根据“细节描写和衬托手法”和“人物形象”的限制,我们可以判断出,“谈笑”属于直接描写人物的“细节描写”,没有运用“衬托手法”;结合两首词的具体内容可以发现,“谈笑”一词描写的都是将军征战沙场时面对敌军的情态和心态,从中体现的都是将军因为胸有成竹而指挥若定的大将气度。再来看“异”的部分。两词中直接写将军的,张词中只有“将军行矣”一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此句属于叙述而非描写;苏词中还有“羽扇纶巾”一句,此句显然属于人物的肖像描写。张词的“将军行矣”用一个“行”直接写出将军出征的义无反顾;苏词的“羽扇纶巾”则描写人物的儒生装束,体现了周瑜的儒将风范。两词中都还有一些语句并非直接写将军,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说,这些语句运用了“衬托手法”,只是二者的具体运用情况略有不同。张词写“九重虚宁”“清寰宇”,写出战争胜利给皇上、国家带来的好处,属于从正面(我方)角度衬托将军,突出了将军安定天下的英雄形象;苏词写“樯橹灰飞烟灭”,意思是曹操水军全军覆灭,这是从反面(敌方)的角度写出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胜利,突出周瑜战功赫赫的将军形象。 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41(名篇名句默写+古代文化常识+古诗鉴赏) 【教师版在前,学生版在后】二、补写出下列两组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化用了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古讽今,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3)古人常在诗词中使用流水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人生虚幻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1)荀子高度重视学习的作用,在《劝学》一文中他连续使用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借助车马、借助舟船等多个比喻来强调论点,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加以总结。(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在李白的《蜀道难》中前后出现了三次,各有侧重又前后呼应,形成了全诗高亢壮美的主旋律。(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巧妙借用地名入诗,既写出了颠沛流离的行程,又表现出惶惑悲凉、孤苦无依的心境。二、完成下边两道古代文化常识题。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乘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B.“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C.“可汗”又称“赞普”“可罕”,中国古代鲜卑、吐蕃、回纥、蒙古等族的君长称号。D.“迁徙”是升迁之意,表示官职升迁的还有“擢”“陟”“晋”“进”“加”“拜”“拔”等。三、古代诗歌阅读。(2021·福建泉州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青玉案·送频统辖行①张孝祥相春堂上闻莺语,正花柳芳菲处。有底②尊前欢且舞。满堂宾客,紫泥丹诏,衮衮烟霄路。君王天纵资仁武,要尺箠③平骄虏。思得英雄亲驾驭。将军行矣,九重虚宁④,谈笑清寰宇。[注] ①统辖:官职名;频统辖,姓名不详,为作者友人。②有底:有此。③尺箠:一尺的马鞭。④九重:指皇帝。虚宁:宽心安宁。7.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相春堂的莺语花柳,点明送别的地点和节令,营造出了热闹的氛围。B.词中写“紫泥丹诏”,隐含作者对朝廷用人的赞同,为下阕的祝愿作了铺垫。C.“要尺箠平骄虏”与“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类似,都写出敌军不堪一击。D.上阕实写壮行,下阕虚写出征,全词内容丰富,意境开阔,富有昂扬之气。★8.词结尾三句“将军行矣,九重虚宁,谈笑清寰宇”与“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运用细节描写和衬托手法描绘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其运用的异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39-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共5页。
这是一份专题19-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共7页。
这是一份专题07-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