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热点04+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2022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热点04 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原卷版).doc
    • 热点04 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doc
    热点04 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原卷版)第1页
    热点04 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原卷版)第2页
    热点04 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原卷版)第3页
    热点04 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第1页
    热点04 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第2页
    热点04 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热点04+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2022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热点04+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2022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热点04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doc、热点04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热点04  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古代诗歌阅读部分选取了唐代诗人杨巨源的《寄江州白司马作为命题材料选用文本难度适中,表达意图比较显豁,涉及的人物、事件,学生相对比较熟悉。题型设置上沿用2020年全国新高考卷(山东卷)的命题形式。一共命制了两道试题,一道客观题3分,一道主观题6分,合计9分。客观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难度不大;主观题以诗歌评论入题,实则主要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命题高举立德树人精神,倡导儒家的积极进取、不怕挫折、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是一道非常有正能量的题目。指津一:鉴赏诗歌形象解题指津1.鉴赏人物形象解题指津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例如,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2.鉴赏意象解题指津1)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2)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在这首二十字的千古绝唱中,粗线条地描绘了落日、晚山、黄河、大海等意象,显示出登高远眺的特点,落日在西,大海在东,视野开阔。既有落日近山的奇异风光,又有千里黄河归大海的壮丽景象,甚至还有滔滔黄河水的声响,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指津二:鉴赏诗歌语言解题指津(一)炼字、炼句题1.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3)某句(联)来历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4)请对某字(句)进行赏析。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锤炼字句,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或句子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或句子孤立起来谈,需要将字放在句中,或将句放在整首诗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2.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二)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1.设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3)本诗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4)用有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答题步骤:1)点明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指津三: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解题指津1.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点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学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但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2.答题步骤:简单地说就是: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具体步骤是:【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1)采用的写作手法。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指津四: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情感态度题目解题指津1.读题目题目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时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内容。而这些有时又是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提示。2.关注作者1)关注作者,可以从他的风格特点上获得提示,对鉴赏诗歌的语言和理解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帮助。王维,以创作山水田园诗为主,语言清新自然,诗中有画,内容上主要写山水隐逸生活,特别是清静优美的景物,渗透着佛家思想,艺术成就更高。2)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性格等等,无不深深打上当时社会风气的烙印;具体了解写作某一首诗时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等对把握情感有重要的帮助。如:李白、杜甫、李清照等诗人词人的生平、人生经历,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思想内容。3.看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注释可以揭示背景,理解诗歌,了解典故内容等,这些都有助于把握情感。4.抓关键句从五七言律诗的一般规律来看,艺术中心在中间两联,思想中心在首尾两联。(注重绝句的三、四句,律诗的首尾联)5.把握形象注意意象的特征和寓意,注意形象的外在特征、内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等,有助于情感的把握,特别是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诗。另外柳、月、长亭、水、白云等常见意象的含义暗示了情感的流露。6.抓诗眼诗眼是诗中最精练传神、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语,即能直接表达情感。 1从文本素材来源看,基本上以唐诗为主,兼及宋诗宋词两首诗歌的对比阅读亦是一热点。2.从考查内容来看,重点是诗歌字词句的理解、内容情感的整体把握,这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要素。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把握这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诗歌字词句的理解;二是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三是表述思想内容及情感的技巧与方法。3从问题设置形式来看,一客一主,主观题设置更趋于情境化题目。特别是结合新时代鲜明特点,考查诗歌思想情感与新时代契合点更为凸显。2021新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 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 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故选B。16.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内容的能力。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是 “惠远东林住得无?”和“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前者借典故用问句,后者直接表达劝慰之意。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瑞鹧鸪·观潮苏轼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酒泉子·长忆观潮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注】①山简,晋时人,好酒。②浪婆,波浪之神。③底,什么。④使君,指杭州大守陈襄,诗人。是日作者与之同游。⑤潘阆,曾以卖药为生,一度流浪杭州,得观钱塘江潮。15.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首词善于抓住特征性的事物,以物代人,如“小红旗”实指“踏浪儿”,二者前后相互辉映,相互补充。B. 第一首词“西兴渡口”两句,通过描写渡口落帆、山头红日等静态景物,暗示钱塘江已退潮,用笔精练含蓄。C. 第二首词“沧海尽成空”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江潮波澜壮阔的场面,又暗含了词人一事无成的感慨。D. 第二首词最后两句由回忆转到现实,写出了词人梦醒后依旧感到惊心动魄,更加凸显出钱塘江潮的雄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又暗含了词人一事无成的感慨”错。“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两句是说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该句描写了观潮盛况,抒发了词人对钱塘江涌潮的赞美之情。故选C。16. 两首词都塑造了弄潮儿的形象,分别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苏词塑造弄潮儿在万顷波中自由、活泼的形象,抒发了对大显身手的弄潮儿的赞美,透露出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
    (2)潘词塑造弄潮儿,塑造搏击风浪、身手不凡的弄潮健儿,是为了赞美弄潮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瑞鹧鸪•观潮》上片中“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写弄潮儿在万顷波中自由、活泼的形象。他们开始出现在两岸观众面前的形象是:“碧山影里小红旗”。远处的青山是自然背景,江潮从那儿汹涌而来,影影绰绰的,江面上闪现出一面面鲜艳的小红旗。用“小红旗”衬托弄潮儿。弄潮儿脚踩怒涛,手执红旗,劈波斩浪,如履平地,这需要过硬的水上功夫。第二句“侬是江南踏浪儿”露出万顷波中得自由的水上健儿的自豪感。第三、四句进一步写弄潮儿的诙谐与活泼:“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大意是说,晋朝的山简虽然洒脱不拘,是个名士,却是个酒鬼,还是很可笑的,大家都齐声争着唱起拜浪婆的歌词。水上健儿们不仅在作体育表演,而且在作文娱表演。苏词塑造弄潮儿在万顷波中自由、活泼的形象,抒发了对大显身手的弄潮儿的赞美,透露出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酒泉子•长忆观潮》的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过片“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的形象。结尾两句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三、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颼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①飕飗(sōu liú):风声。②拳毛:拳曲的马毛。③眄(miǎn):斜视,一作“盼”。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与秋风的聚散,“我”为秋风,去而复返,将无情之物化作有情之人。B. 颔联写诗人五更醒来,听闻屋外秋风劲拂,不由得起身对镜自照,感慨容颜易老。C. 颈联写黎明时分,诗人豢养的马想要外出吃草,用来狩猎的鹰也期待着展翅高飞。D. 全诗以黄菊、玄蝉、边草、青云、天地肃清等意象,与秋风一道,营造浓浓秋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C.“诗人豢养的马”说法不对,诗歌中并未说是诗人豢养的。诗人只是运用比兴的手法,用“马思边草”“雕眄青云”来塑造壮心不已的形象。故选C。16. 唐代诗人多有雅号,刘禹锡被称为“诗豪”,其诗豪迈雄健。请根据此诗简要分析刘禹锡的诗歌特色。【答案】刘禹锡的诗歌风格豪迈雄健,在此诗中有如下表现:①诗歌起笔点染秋色秋声,颔联写出诗人容颜衰老,形成欲扬先抑之势。②颈联运用比兴手法,借马欲出征、鹰欲展翅表现诗人壮心不已。③尾联写出天高地远,诗人带病登高,振衰起废,具有催人向上的力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风格的能力。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这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形成欲扬先抑之势。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运用比兴的手法,用“马思边草”“雕眄青云”来塑造壮心不已的形象,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奋发不已的乐观精神。尾联“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作者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四、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过扬子江二首(其一)杨万里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注】①隆兴二年(1164)宋金议和,约定金宋两国皇帝以叔侄相称。此诗为淳熙十六年(1189)杨万里从临安赴淮河迎接金国使者途中所作。②扬子江畔的金山绝顶有座吞海亭,每当北使来访,按例延请至此亭烹茶。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撷取清霜、荻花等意象,用“只有”“更无”等平实之语,描写了扬子江上的初秋景象。B. 颔联写出了云开雾散、旭日初升、光芒四射的壮丽景象,境界阔大,色彩鲜明,格调雄浑。C. 颈联的“晴”字对前两联作了概括,指天气晴朗;和“六朝形胜”相连,也暗含局势平静之意。D. 本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既是一首气象不凡的山水诗,也是一首含蓄深沉的感时伤怀之作。【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A.“初秋景象”错误,结合首联“霜冻”并联系颈联的“雪晴”,可知应为冬日。故选A。16. 诗歌最后两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①对英雄远逝的感慨。颈联上句写千载英雄已如飞鸿远逝,杳无踪影,抒发了对英雄的缅怀和时无英雄的叹息。②对南宋朝廷苟且求安的忧虑。颈联下句写六朝故地暂趋平静,触发诗人对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的担忧。③对屈辱现实的无奈。尾联写诗人过江汲水煎茶,身负接待金使之命,想起延请使者至金山吞海亭烹茶的惯例,国耻身辱,齐聚心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颈联对句的一个“晴”字,将前两联的描写作了一个概括。但与“六朝形胜”连在一起,其意就不止于描写气候的晴朗了。扬子江畔,为六朝故都所在,而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又与南朝十分相像。此时宋金已缔结和议,宋朝以屈辱的条件,换得了一个苟安局面,因此扬子江畔,这古战场也渐趋平静。这里的“晴”字,除指气候外,也含有形势平静之意。“雪”字与出句“鸿去”呼应。此处“飞鸿”,指“千载英雄”,也就是杨万里同一年在《初入淮河四绝句》中提到的岳飞、韩世忠、赵鼎、张浚等名将良相。昔日的英雄如飞鸿一去,渺然难追,空于山川形胜,照应着雪霁晴空。在山川形胜中寄寓了对英雄人物的感怀和对局势的忧虑。尾联回到题上,“汲江心水”,正是过江之时,携瓶及水,煮清茶一杯,此时诗人正在迎接金国使者途中,将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这两句看似旷达,实则流露了对现实的无奈。五、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日登一览楼陈子龙危楼樽酒赋蒹葭,南望潇湘水一涯。云麓半涵青海雾,岸枫遥映赤城霞。双飞日月驱神骏,半缺河山待女娲。学就屠龙空束手,剑锋腾踏绕霜花。[注]①陈子龙是明末清初的抗清英雄,为挽救明朝国运呕心沥血。此诗做于清兵入关,长江以北大片土地沦丧时。②青海:古代少数民族聚居地,诗词中常用来代指边地。③双飞日月:自南京弘光政权颠覆之后,东南一隅同时出现了两个明朝皇帝,即福州的明“唐王”,浙江绍兴的明“鲁王”。④屠龙:源出《庄子·列御寇》:“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比喻技艺高超,但无处施展。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首联以赋笔形式展示诗人在高楼上饮酒写诗,“蒹葭”一词引发人们对《诗经》的联想。B. 颔联诗人驰骋想象:云间山峰依稀笼罩着大海的雾气,岸边的红枫远映着赤城山的殷红。C. 颈联中的“双飞日月”,既描绘出眼前日月同辉的自然之景,又有作者深层的情感寄托。D. 尾联“剑锋腾踏绕霜花”,形象描绘宝剑跳跃并闪烁出冰冷的寒光,可以看出诗人的抱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颈联中的‘双飞日月’,既描绘出眼前日月同辉的自然之景”错误,根据注释“双飞日月:自南京弘光政权颠覆之后,东南一隅同时出现了两个明朝皇帝”可知,“双飞日月”指的并非日月同辉的自然之景,而是两个皇帝。故选C。16. 作者登楼赋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①首联诗人登高南望,借《蒹葭》诗意,表达自己对大明政权的忠心与思念。②颔联展开联想与想象,心情从北国故土沦陷的惆怅转为抗敌雄心的振奋。③颈联对仗工整,用浪漫的神话故事来表达诗人抗清必胜决心,浓郁而悲壮。④尾联“屠龙”指本领高超,但“空”字,写出诗人面对国破时的一筹莫展的失望与悲愤。而“剑锋腾踏绕霜花”,则展现出诗人急于投重新投入战斗,矢志报国的决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蒹葭”出自《诗经·蒹葭》,诗人借此透露出他对“潇湘一涯”的深深怀念,而“南望”呈现出的景物“云麓”“岸峰”,实则是对隐藏在海雾、丹崖背后的那两个抗清政府的深深眷恋,诗人表达了对大明政权的忠心与思念之情。颔联从“青海”边地的遥望,是伤感于“长江以北大片土地沦丧”,“岸枫遥映赤城霞”一句,则通过火红的枫叶与霞光衬托出诗人积极抗清、收复失地的决心与信念,表现出一种蓬勃的雄心斗志。颈联“双飞日月”是对两个明朝皇帝的赞美和期待,“半缺河山”则进一步流露出诗人对于重整河山的期望与信念,本联采用了神话典故,在“神骏”、“女娲”的背后,寄托着诗人最良好的愿望和深深的祝愿。尾联借用庄周典故,写清兵入关,诗人面对亲朋好友纷纷遇难、面对敌人烧杀掳掠,心情悲愤而自觉无用武之地,诗中“屠龙空束手”,表达诗人这种面对血雨腥风却一筹莫展的那种失望。但诗人并不就此消沉。结句的“剑锋腾踏”,诗人借助自己手中的宝剑所表现的那份躁动与闪闪寒光,披露出他急于重新投入战斗的决心。总之,这是诗人面对惨淡的局势,而发出的出自内心的呼唤。字时行间,流露出他对南方小朝廷的深深祝福,同时也表现出壮志难酬、壮心不已的那种慷慨与悲凉。六、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渡易水陈子龙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并州即今山西太原,此地战刀以锋利著称于世,人们称为“并刀”。诗人一开章暗用典故:相传楚国剑工铸成的干将、莫邪雌雄双剑,将要杀敌饮血时常作匣中鸣。B. 燕赵藏龙卧虎、多慷慨悲歌之士,这里曾涌现出烛之武、荆轲、高渐离、毛遂等英雄豪侠。燕赵文化具有不畏强暴、勇于献身、侠义悲壮的阳刚之美。C. 此诗“言近旨远”。前二句托物言志,以并刀夜鸣写出报国的志向;后二句即景抒情,由家中赴京师过易水的时候,有感于八百多年前荆轲的慷慨悲歌,情怀激荡。D. “风萧萧兮易水寒”是以哀景衬哀情,以天地悠惨之状衬托壮士赴死如归的诀別之情:“易水潺湲云草碧”则是以乐景衬哀情,由所见易水美景引出忧时忧国之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以乐景衬哀情”错,“易水潺湲云草碧”意思是易水慢慢地流着,天青草绿,并非乐景,写山河依旧却物是人非事事休,客观实写眼前所见景物,突出今非昔比之感慨。故选D。16. 尾句“可怜无处送荆卿”的“可怜”一词包含诗人怎样复杂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河山依旧,可惜再找不到像荆轲那样的壮士。抒发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赞扬,以及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慨,忧时忧国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句词语、解读思想感情的能力。尾句“可怜无处送荆卿”直抒胸臆,河山依旧,可惜到哪里再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送行呢?“可怜”一词,仿佛是为荆卿惋惜,其实,不正是为了抒发那种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懑吗?在荆轲活着的年代,对强敌的怒火,可以“指冠”,可以“嗔目”;诗人陈子龙却只能用“可怜”来表达英雄失路的悲哀,这,不正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么?由家中赴京师过易水的时候,有感于八百多年前荆轲的慷慨悲歌,情怀激荡。从眼中所见易水实景,引出对国事的无限隐忧。全诗运思深沉,情怀激荡,苍凉悲壮。时刻关心着国家民族命运的陈子龙,已经预感到不久将会有国破家亡的惨祸了,“可怜”二字下得正好。昏庸腐朽的明王朝的覆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根本不值得为它唱挽歌;可是,诗人为之倡导的大敌当前,敢于英勇赴死的荆轲式英雄主义精神非常值得后来者珍视。 

    相关试卷

    重难点05 新高考·古代诗歌情境式问题-2022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05 新高考·古代诗歌情境式问题-2022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05新高考·古代诗歌情境式问题解析版docx、重难点05新高考·古代诗歌情境式问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热点06+新高考·思辨性写作-2022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热点06+新高考·思辨性写作-2022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热点06新高考·思辨性写作-2022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热点06新高考·思辨性写作-2022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热点03新高考·文言文文本阅读-2022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热点03新高考·文言文文本阅读-2022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热点03新高考·文言文文本阅读解析版doc、热点03新高考·文言文文本阅读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