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第3次模拟考试试题
生物
一、选择题
1. 在没有光线和氧气、水温高达60℃的废水沟中发现了渣腐稀有杆菌,这种细菌能够直接吸收酿造厂周围污水中放射性物质的能量,所需C均来自于水中CO2。关于渣腐稀有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渣腐稀有杆菌没有中心体,有丝分裂时不会形成星射线
B. 渣腐稀有杆菌与硝化细菌的代谢类型均为化能自养厌氧型
C. 与常温环境中的细菌相比,其DNA中鸟嘌呤和胞嘧啶的含量更高
D. 渣腐稀有杆菌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均由无氧呼吸提供
2. SREBP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蛋白)可协助SREBP前体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该前体在高尔基体中经酶切后,产生具有转录调节活性的N端结构域,随后转运到细胞核,激活下游胆固醇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白桦酯醇能特异性结合S蛋白并抑制其活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SREBP前体需通过囊泡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并消耗能量
B. S蛋白可调节胆固醇合成酶基因在细胞核内的转录过程
C. 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也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D. 白桦酯醇可减少N端结构域的产生,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3. 酶的“诱导契合”学说认为,在酶与底物结合之前,其空间结构与底物不完全互补,在底物诱导下可出现与底物吻合的互补结构,继而完成酶促反应。为验证该学说,科研人员利用枯草杆菌蛋白酶(简称S酶,可催化两种结构不同的底物CTH和CU,且与两者的结合中心位置相同)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SCTH、SCU分别表示催化CTH和CU反应后的S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酶催化CTH和CU两种底物的结合中心位置相同,说明S酶没有专一性
B. S酶与底物结合后,提供了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活化能
C. S酶结合中心的结构发生变化时,部分肽键会断裂
D. 进一步探究SCTH失活或是空间结构固化,可增加SCTH催化CTH反应组
4. 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凋亡蛋白-Bax高表达,与凋亡抑制蛋白Bcl-2结合形成二聚体,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膜上因具有ABCG2蛋白(一种ATP结合转运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避免凋亡,并增殖分化成癌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ax、Bcl-2两种蛋白数量的比例是决定癌细胞凋亡的关键因素之一
B. 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
C. 肿瘤干细胞分化成癌细胞过程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D. 在癌细胞中,Bax蛋白与ABCG2蛋白的作用表现为相抗衡
5. 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和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ddN-Pα~Pβ~Pγ)的结构均与核苷三磷酸(NTP)类似,仅是所含五碳糖的羟基(-OH)数目不同。在DNA复制时,ddNTP可以与dNTP竞争核苷酸链延长位点,从而终止DNA片段延伸。现有一些序列为5'-GACTATGATCGTA-3'的DNA分子单链片段,将其作为模板与引物、底物、Taq DNA聚合酶、Mg2﹢及缓冲溶液加入反应管中,底物中仅有一种被32P标记。通过PCR获得被32P标记且3'端为碱基A的不同长度子链D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TP做PCR的原料时也可为DNA复制提供能量
B. 反应底物是dCTP、dGTP、dTTP和γ位32P标记的ddATP
C. ddNTP与dNTP竞争的延长位点是脱氧核苷酸链的3'末端
D. 实验结束后最多可得到4种被32P标记的子链DNA
6. 果蝇的眼色由A/a和B/b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中B、b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均为白眼。果蝇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T、t与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t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雌雄比例为3∶5且无粉红眼出现。用带荧光标记的B、b基因的特异序列作探针,与F2中各雄果蝇细胞装片的细胞内B、b杂交,通过观察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荧光点的个数判断果蝇是否可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a、B/b、T/t三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ttAAXbY
C. F2雌果蝇共有4种基因型,纯合子占1/2 D. 能观察到4个荧光点雄果蝇不育
7. 血压调节机制可分为快速调节机制和缓慢调节机制。当血压升高时,动脉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导至脑干的心血管运动中枢,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导致心跳减慢,血压下降,该反射过程如图(其中“﹣”表示抑制,“﹢”表示促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A神经是交感神经,B神经是副交感神经,二者均属于自主性神经
B. 心血管运动中枢对血压的调节过程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C. 血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血液总量减少
D. 血压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通过下丘脑→抗利尿激素的调节为快速调节机制
8.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可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表现为胰岛素依赖,2型糖尿病早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血糖调节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并利用胰岛素抵抗模型鼠开展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使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
B. 综合分析两图可知,FGF1发挥降血糖作用必须依赖胰岛素
C. 模型鼠中的FGF1与胰岛素协同发挥降糖作用
D. FGF1可以通过提高胰岛素受体活性或增加数量、畅通信号传递等改善胰岛素抵抗
9. 近期国内新冠疫情呈现多点散发传播、点状暴发态势,广泛接种新冠疫苗和重点人群应检尽检是减少易感人群、早发现传染源、早阻断传播扩散的有力措施。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原检测法,下图表示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内病毒载量变化和两种检测方法的病毒载量最小阈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冠病毒侵入肺泡细胞后,人体能通过细胞免疫将其彻底清除
B. 接种第三针加强针新冠疫苗,能刺激机体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C. 由于感染初期病毒载量低,需在5天内多次核酸检测才能确定是否感染
D. 在潜伏期和传染后期,均不能采用抗原检测的方法对接触者进行确诊
10. 为研究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以独脚金内酯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和独脚金内酯受体不敏感突变体豌豆幼苗为材料,用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似物(6-BA)和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自变量是不同激素处理,对照组为不做处理的各类豌豆幼苗
B. 独脚金内酯能传递信息,但不能参与靶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C. 由结果分析可知,突变体1独脚金内酯合成缺陷型突变体
D. 在豌豆侧枝生长发育过程中,GR24和6-BA的作用相抗衡
11. 某种群的数量呈“S”形增长,它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200,该种群的(K-种群数量)/K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该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
B. 在S1点时,不存在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
C. 在S2点和S4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
D. 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获量,应在种群数量高于S3点时捕获
12. 两种生物通过共同的捕食者产生的竞争称为似然竞争。如瓢虫以蚜虫和蒲公英花粉为食,生长在蒲公英附近的苜蓿上蚜虫种群密度低。下列理解或说法,正确的是( )
A. 蒲公英和苜蓿两种植物之间存在着似然竞争,瓢虫和蚜虫为捕食者
B. 似然竞争既可以发生在植物和动物之间,也可发生在两种动物之间
C. 取食同种食物的两种昆虫此消彼长,则两种昆虫之间属于似然竞争
D. 产生似然竞争至少涉及3种生物,但似然竞争的生物具有相同生态位
13. 为了更好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获取育种原材料,将某一年生植物甲分别引种到高纬度和低纬度种植,若干年后,高纬度地区种群的核基因序列有多个变异位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野生植物资源作为育种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高纬度和低纬度两个种群核基因序列差异属于基因多样性
C. 地理隔离后种群内的随机交配,不会导致该种群发生进化
D. 引种到不同纬度的两个种群与无机环境均存在共同进化
14. 为研究植物提取物W的抑菌效果,某同学在平板中央打孔并加入W,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抑菌圈大小并计算抑菌圈平均增幅速率,绘制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将一定量菌液与灭菌培养基混匀后,再冷却倒平板可得到实验菌平板
B. 金属打孔器在打孔前需要进行灼烧灭菌,目的是防止微生物污染平板
C. 提取物W在图中24h时扩散速率最快,可获得最佳的实验抑菌效果
D. 提取物W浓度、加入量和扩散时间,以及菌体浓度均会影响抑菌圈直径大小
15. 紫罗兰花色丰富、抗虫性强、种子富含亚麻酸。为了让油菜具有紫罗兰的诸多优良性状,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备原生质体需将植物组织切块用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等渗或略高渗溶液处理
B. 细胞融合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获得的融合原生质体需放在无菌水中以防杂菌污染
C. 由愈伤组织到杂种植株培养过程中,需调整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以诱导根、芽分化
D. 获得杂种植株后,可借助抗原—抗体杂交、病虫感染实验进行新性状表达的鉴定
二、不定项选择题
16. 叶绿体是一种动态的细胞器,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在细胞中的分布和位置也会发生相应改变,称为叶绿体定位。CHUP1蛋白能与叶绿体移动有关的肌动蛋白(构成细胞骨架中微丝蛋白的重要成分)相结合,用野生型拟南芥和CHUP1蛋白缺失型拟南芥进行实验,观察到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分布情况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并将吸收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B. 叶绿体随光照强弱发生定位改变,有利于叶肉细胞更充分地吸收光能
C. 若破坏细胞微丝蛋白后叶绿体定位异常,可推测叶绿体是沿着微丝蛋白移动的
D. 实验表明,CHUP1蛋白和光强在叶绿体与肌动蛋白结合及其移动定位中起重要作用
17. 果蝇的直毛与分叉毛由基因B、b控制,现让一只直毛雌果蝇与一只分叉毛雄果蝇杂交,F1中雌雄个体数相等,且直毛∶分叉毛=1∶1.欲选F1中直毛果蝇单独饲养,统计F2中果蝇的表型(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F2雌雄果蝇均直毛,则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直毛为隐性
B. 若F2雌雄果蝇中都有直毛和分叉毛出现,则B、b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C. 若F1无子代,则B、b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为隐性性状
D. 若F2只在雄果蝇中出现分叉毛,则B、b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为显性
18. 科研人员对哺乳动物如何调控苦味和甜味感知进行了研究,给小鼠吸食甜味剂(Ⅰ)、苦味剂(II)和甜味苦味混合剂(Ⅲ)三种不同口味的液体,观察记录小鼠的舔舐次数,实验结果为Ⅰ组远大于Ⅱ组,Ⅱ组≈Ⅲ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特定口味的溶质分子会刺激味蕾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味觉
B. 味觉的产生需要借助功能正常、结构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C. 据结果推测,苦味味蕾产生兴奋后,对甜觉产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D. 味觉调节机制使动物远离苦味物质,可有效避免摄入潜在的有毒物质利于生存
19. 互花米草入侵是当前我国滨海湿地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芦苇是分布于我国滨海湿地的一种本土植物,与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生态位。研究人员对东海岸区域的10个湿地进行调查,采集植物和土壤样本并测定相关数据,分析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互花米草与芦苇存在种间竞争,其入侵会导致当地原有植物种类锐减
B. 调查每块湿地可采用等距取样法选取3~5个取样点并进行随机取样
C. 据实验结果推测,互花米草受盐度波动影响较小是成功入侵的主要原因
D. 互花米草与芦苇具有相同的生态位,新物种替代芦苇不影响湿地的稳定性
20. 《齐民要术》记载了许多古人在生产中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积累的宝贵经验,下列对记载的理解,错误的是
食品加工
历史记载
酿酒
浸曲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炊作饭,舒令极冷。
制醋
大率酒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七日后当臭,衣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数十日,醋成。
泡菜制作
作盐水,令极咸,于盐水中洗菜,即内(纳)瓮中。其洗菜盐水,澄取清者,泻著瓮中,令没菜把即止,不复调和。
A. “浸曲发”目的是活化酵母菌,此时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CO2
B. “舒令极冷”是为了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而杀死酒曲中的酵母菌等微生物
C. “用水三斗”为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杀死醋酸菌而不易形成醋酸菌衣膜
D. “令没菜把即止”主要目的是让蔬菜充分吸收盐分,使风味品质更佳
三、非选择题
21. 某品种玉米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仅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在强光下的光合速率却比野生型高。科研人员研究了在不同的施氮量下突变体和野生型玉米的RuBP羧化酶(固定CO2的酶)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每组突变体与野生型玉米消耗氮元素总量差别不大)。
(1)提取玉米绿叶中色素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的原因是_____。通过测定吸光度判断提取液中叶绿素含量时,应选择_____(填“红光”或“蓝紫光”)照射以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
(2)玉米吸收氮主要用于叶绿素和RuBP羧化酶的合成,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更倾向将氮元素用于合成_____。该突变体在强光下光合速率更高,说明强光下制约野生型玉米光合作用的因素不是叶绿素含量,而是_____(答出两点)等因素。
(3)中耕松土和增施氮肥能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并有利于水土保持,缓解温室效应。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因。_____。
(4)水涝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探究水涝对突变体和野生型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对突变体进行6天淹水处理、野生型不作处理,在水淹0天、6天后分别检测两组玉米的叶绿素含量。请指出该实验方案的不足:_____。
22. 拟南芥(2N=10)属于十字花科植物,自花传粉,被誉为“植物界的果蝇”,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学研究。其植株较小,用一个普通培养皿即可种植4~10株,从发芽到开花约4~6周,每个果荚可着生50~60粒种子。
(1)拟南芥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的优点是_____。
(2)拟南芥种皮的深褐色(A)对黄色(a)为显性,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上。已知2号染色体上导入抗除草剂基因的结黄色种皮种子的植株与纯合结深褐色种皮种子的植株杂交,从F1中筛选出抗除草剂植株与正常的结黄色种皮种子的植株进行测交,发现F2中结深褐色种皮种子且抗除草剂植株占10%,试分析其原因:_____;若从F1中筛选出的抗除草剂植株自交,则F2中结深褐色种皮种子且抗除草剂植株的纯合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
(3)拟南芥的M基因决定雄配子育性,M失活会使雄配子育性减少1/3;N基因存在时种子萌发,但在种子中来自亲代母本的N不表达。研究者将某种抗性基因插入野生型植株(MMNN)的M或N中,获得了“敲除”M基因的抗性植株甲(表示为MmNN)和“敲除”N基因的抗性植株乙(表示为MMNn)。
①进行杂交实验:甲(♂)×乙(♀),则所结种子中,基因型为MmNn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可萌发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萌发后抗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
②为了探究基因M、N所在的位置,让上述杂交实验所得子代中基因型为MmNn的植株自交,若后代种子中可萌发种子占2/5,且萌发后抗性植株占100%,则表明M、N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作出该判断的依据是_____。
23. 神经细胞外的Ca2﹢能竞争性结合Na﹢载体,对Na﹢内流具有抑制作用,称为膜屏障作用。适宜的血钙浓度对保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兴奋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当血钙浓度低于2.25mmol/L时,机体会发生抽搐或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当高于2.75mmol/L时会患高钙血症,患者表现出肌无力等症状。
(1)在血钙浓度过低时,肌肉发生抽筋的病理原因是_____;高钙血症患者表现出肌无力的原因是_____。由此可见,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_____。
(2)为验证膜屏障作用,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试剂:正常Ca2﹢浓度任氏液(含有Na﹢、K﹢、Ca2﹢、Cl﹣等)浸润中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生物信号采集仪(能记录电极处的电位变化)等。可根据实验需要对任氏液中相关离子浓度进行调整。
实验思路:_____。
实验结果(绘制膜电位变化的曲线图):_____
(3)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更准确,实验中还需测定_____进一步验证。
24. 为改善某河流入海口周围湿地的环境功能,科研人员综合考虑海拔差异和人为干扰,从入海口到防洪堤将湿地划分为A、B、C、D四个区域如图所示,并进行了相关问题的研究。
(1)调查各个区域的植物丰富度时,可借用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采用_____法进行。
(2)该湿地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每年四季变化发生规律性改变,体现_____变化。海拔高度不同的C、D两个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在空间上构成群落的_____。每年丰水期时, A、B区会被水淹导致大量植物烂根死亡;当枯水期来临后,A、B区会重新露干,再次恢复植被的过程属于_____。
(3)“多营养层次”是一种海水生态养殖新模式,即在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中层挂笼养殖牡蛎等滤食性贝类;在底层设置人工鱼礁,为鱼虾等提供生长、产卵和栖息的场所,养殖龙虾、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下图是某渔民设置的“多营养层次”海水生态养殖模式的部分构造和物质循环关系。
①该生态系统中,牡蛎属于_____。为科学调控龙虾的养殖密度,渔民需要获取龙虾的种群密度,采用红外相机法调查龙虾的种群密度与标志重捕法相比,优点是_____(答两点)。
②牡蛎虽可滤食水体中的小型浮游动植物,但大规模养殖仍需定期投喂饵料,请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从群落结构角度分析,“多营养层次”海水生态养殖的意义是_____。
25. In-Fusion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无缝克隆技术。该技术关键是要在目的基因两端构建与线性化质粒末端相同的DNA序列(即同源序列,通常为15-20bp),然后用In-Fusion酶处理即可实现无缝连接。它的操作步骤大致为:①质粒线性化;②PCR扩增出两端含线性化质粒同源序列的目的基因;③目的基因与线性化质粒同源区域在In-Fusion酶作用下形成重组质粒;④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
(1)过程①中需要用到的酶有_____。另外,利用_____处理也可以直接得到线性化质粒。
(2)据图分析,为保证扩增出所需的目的基因,引物A或引物B要依据_____序列进行设计。过程②经过_____轮循环即可初步得到符合要求的目的基因片段。
(3)过程③中,同源序列1、2中的碱基排序不同,这样设计的好处是_____。图示In-Fusion技术可作为模型使用,一般来说只需要改变图中的_____,即可快速构建出另一种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
(4)若目基因是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时,过程④需要用_____处理大肠杆菌。为检测已转化大肠杆菌的抗性效果,在含氨苄青霉素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用显微镜计数法和_____法进行计数,若计数结果分别是M、N,则致死率可用(M-N)/M×100%表示,此结果较真实值偏大,原因是_____。
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第3次模拟考试试题
生物
一、选择题
1. 在没有光线和氧气、水温高达60℃的废水沟中发现了渣腐稀有杆菌,这种细菌能够直接吸收酿造厂周围污水中放射性物质的能量,所需C均来自于水中CO2。关于渣腐稀有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渣腐稀有杆菌没有中心体,有丝分裂时不会形成星射线
B. 渣腐稀有杆菌与硝化细菌的代谢类型均为化能自养厌氧型
C. 与常温环境中的细菌相比,其DNA中鸟嘌呤和胞嘧啶的含量更高
D. 渣腐稀有杆菌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均由无氧呼吸提供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渣腐稀有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则其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
【详解】A、渣腐稀有杆菌属于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中心体,其细胞分裂方式是二分裂而非有丝分裂,A错误;
B、渣腐稀有杆菌是在没有氧条件下发现的,且所需C均来自于水中CO2,渣腐稀有杆菌属于自养厌氧型,硝化细菌的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B错误;
C、由于G(鸟嘌呤)和C(胞嘧啶)之间有3个氢键,而A和T之间有2个氢键,氢键数目越多,稳定性越强,渣腐稀有杆菌可在水温高达60℃的废水沟中生存,故其鸟嘌呤和胞嘧啶的含量更高,C正确;
D、渣腐稀有杆菌能够直接吸收酿造厂周围污水中放射性物质的能量,故其生命活动不只是由无氧呼吸提供,D错误。
故选C。
2. SREBP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蛋白)可协助SREBP前体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该前体在高尔基体中经酶切后,产生具有转录调节活性N端结构域,随后转运到细胞核,激活下游胆固醇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白桦酯醇能特异性结合S蛋白并抑制其活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SREBP前体需通过囊泡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并消耗能量
B. S蛋白可调节胆固醇合成酶基因在细胞核内的转录过程
C. 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也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D. 白桦酯醇可减少N端结构域的产生,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1、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
2、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m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详解】A、SREBP前体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通过囊泡运输,该过程消耗能量,A正确;
B、由题干“SREBP前体在高尔基体中经酶切后,产生具有转录调节活性的N端结构域,随后转运到细胞核,激活下游胆固醇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SREBP前体经酶切后的N端结构域可调节胆固醇合成酶基因在细胞核内的转录过程,而不是S蛋白,B错误;
C、胆固醇属于脂质中的固醇,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同时也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C正确;
D、白桦酯醇通过抑制S蛋白活性,可以减少N端结构域的产生,使胆固醇合成途径相关的基因不能表达,从而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D正确。
故选B。
3. 酶的“诱导契合”学说认为,在酶与底物结合之前,其空间结构与底物不完全互补,在底物诱导下可出现与底物吻合的互补结构,继而完成酶促反应。为验证该学说,科研人员利用枯草杆菌蛋白酶(简称S酶,可催化两种结构不同的底物CTH和CU,且与两者的结合中心位置相同)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SCTH、SCU分别表示催化CTH和CU反应后的S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酶催化CTH和CU两种底物的结合中心位置相同,说明S酶没有专一性
B. S酶与底物结合后,提供了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活化能
C. S酶结合中心的结构发生变化时,部分肽键会断裂
D. 进一步探究SCTH失活或是空间结构固化,可增加SCTH催化CTH反应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等特性。
2、“诱导契合”学说是指酶与底物结合时,(酶的)空间结构会发生相应改变。
【详解】A、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S酶催化CTH和CU两种底物的结合中心位置相同,说明S酶具有专一性,A错误;
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化学能,而非提供化学能,B错误;
C、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S酶结合中心的结构发生变化时,不会发生肽键的断裂,C错误;
D、为进一步探究SCTH不能催化CU水解的原因是SCTH失去活性,还是出现空间结构的固化,可增加SCTH催化CTH反应组,检测反应产物的生成量:如果SCTH能催化CTH水解,那么酶没有失活,即SCTH出现空间结构的固化,如果SCTH不能催化CTH水解,则SCTH失活,D正确。
故选D。
4. 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凋亡蛋白-Bax高表达,与凋亡抑制蛋白Bcl-2结合形成二聚体,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膜上因具有ABCG2蛋白(一种ATP结合转运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避免凋亡,并增殖分化成癌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ax、Bcl-2两种蛋白数量的比例是决定癌细胞凋亡的关键因素之一
B. 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
C. 肿瘤干细胞分化成癌细胞过程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D. 在癌细胞中,Bax蛋白与ABCG2蛋白的作用表现为相抗衡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2、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特征为:(1)能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于在体内扩散转移。
【详解】A、Bax属于凋亡蛋白,Bcl-2属于凋亡抑制蛋白,两种蛋白数量的比例是决定癌细胞凋亡的关键因素之一,A正确;
B、姜黄素治疗会诱发癌细胞凋亡,ABCG2蛋白的抑制剂能防止姜黄素排出细胞,因此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B正确;
C、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引起的,肿瘤干细胞分化成癌细胞过程中,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故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C正确;
D、Bax属于凋亡蛋白,能够抑制细胞癌变,而姜黄素治疗会诱发癌细胞凋亡,ABCG2蛋白的抑制剂能防止姜黄素排出细胞,故在癌细胞中,Bax蛋白与ABCG2蛋白的作用表现为协同,D错误。
故选D。
5. 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和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ddN-Pα~Pβ~Pγ)的结构均与核苷三磷酸(NTP)类似,仅是所含五碳糖的羟基(-OH)数目不同。在DNA复制时,ddNTP可以与dNTP竞争核苷酸链延长位点,从而终止DNA片段延伸。现有一些序列为5'-GACTATGATCGTA-3'的DNA分子单链片段,将其作为模板与引物、底物、Taq DNA聚合酶、Mg2﹢及缓冲溶液加入反应管中,底物中仅有一种被32P标记。通过PCR获得被32P标记且3'端为碱基A的不同长度子链D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TP做PCR的原料时也可为DNA复制提供能量
B. 反应底物是dCTP、dGTP、dTTP和γ位32P标记的ddATP
C. ddNTP与dNTP竞争的延长位点是脱氧核苷酸链的3'末端
D. 实验结束后最多可得到4种被32P标记的子链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1、1、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由于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这种化学键不稳定,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也就是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
2、分析题意可知,dNTP和ddNTP具有与ATP(NTP)相似的结构,ATP中的糖是核糖,dNTP中的糖是脱氧核糖,而ddNTP中的糖是双脱氧核糖。进行DNA复制时,dNTP作为原料参与DNA的复制,同时能提供能量,而ddNTP可以与dNTP竞争核苷酸链延长位点,导致DNA片段延伸终止,即阻断DNA的复制。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dNTP水解可得到脱氧核苷酸,同时水解化学键可释放能量,故做PCR的原料时也可为DNA复制提供能量,A正确;
B、题干中要对模板DNA分子单链片段通过PCR进行扩增,且要获得碱基A的不同长度的DNA分子,说明需要ddATP作为竞争底物参与PCR过程,则反应底物是dCTP、dGTP、dTTP和a位32P标记的ddATP,B错误;
C、DNA复制时,由5'端向3'端延伸,因此ddNTP与dNTP竞争的延长位点是脱氧核苷酸链的3'末端,C正确;
D、分析题意可知,5'-GACTATGATCGTA-3'的DNA分子单链片段共有四个碱基“A”,内部有4个碱基“T”,因此利用PCR反应体系,最多可得到4种被32P标记的子链DNA,D正确。
故选B。
6. 果蝇的眼色由A/a和B/b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中B、b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均为白眼。果蝇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T、t与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t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雌雄比例为3∶5且无粉红眼出现。用带荧光标记的B、b基因的特异序列作探针,与F2中各雄果蝇细胞装片的细胞内B、b杂交,通过观察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荧光点的个数判断果蝇是否可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a、B/b、T/t三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ttAAXbY
C. F2雌果蝇共有4种基因型,纯合子占1/2 D. 能观察到4个荧光点的雄果蝇不育
【答案】C
【解析】
【分析】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又因为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则红眼是A_XBX-、A_XBY,粉红眼aaXBX-、aaXBY,其余基因型(A-XbXb、A-XbY、aaXbXb,aaXbY)是白眼,果蝇另一对染色体上的t基因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A/a、B/b、T/t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故A/a、B/b、T/t三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常染色体的基因T、t与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所以纯合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TTAAXBXB,让其与一只白眼雄果蝇aaXbY或A-XbY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雌雄比例为3:5,说明有性反转现象,说明白眼雄果蝇有tt基因;无粉红眼出现,说明白眼雄果蝇没有a基因,所以这只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ttAAXbY,B正确;
C、果蝇的两对基因T、t与A、a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为它们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可推知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TTAAXBXB,则F1代果蝇基因型是TtAAXBXb、TtAAXBY,F2代雌果蝇中T-AAXBX-共四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为TTAAXBXB,占1/3×1/2=1/6,C错误;
D、由于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不育的雄性果蝇是由雌果蝇性反转而来的,所以其体内有两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4个荧光点,即有4条X染色体,则说明该雄果蝇为雌果蝇性反转而来,所以不育,D正确。
故选C。
7. 血压调节机制可分为快速调节机制和缓慢调节机制。当血压升高时,动脉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导至脑干的心血管运动中枢,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导致心跳减慢,血压下降,该反射过程如图(其中“﹣”表示抑制,“﹢”表示促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A神经是交感神经,B神经是副交感神经,二者均属于自主性神经
B. 心血管运动中枢对血压的调节过程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C. 血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血液总量减少
D. 血压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通过下丘脑→抗利尿激素的调节为快速调节机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当血压升高时,动脉血管壁上压力感受器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传递到A神经和B神经,进一步作用于血管和心脏,导致心率减慢,血管舒张,同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进而导致血压下降;反之,则心率加快,血压回升。
【详解】A、结合题意“当血压升高时,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导致心跳减慢,血压下降”,结合图示可知,血压升高时B神经活动增强,A神经活动减弱,故A神经交感神经,B神经是副交感神经,二者均属于自主性神经,A正确;
B、心血管运动中枢对血压的调节过程神经心血管运动中枢→下丘脑等过程,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B正确;
C、抗利尿激素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据图可知,血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则血液总量减少,C正确;
D、血压调节既有下丘脑等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抗利尿激素参与的激素调节,故为神经—体液调节,但通过下丘脑→抗利尿激素的调节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其作用较慢,不属于快速调节机制,D错误。
故选D。
8.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可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表现为胰岛素依赖,2型糖尿病早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血糖调节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并利用胰岛素抵抗模型鼠开展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使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
B. 综合分析两图可知,FGF1发挥降血糖作用必须依赖胰岛素
C. 模型鼠中的FGF1与胰岛素协同发挥降糖作用
D. FGF1可以通过提高胰岛素受体活性或增加数量、畅通信号传递等改善胰岛素抵抗
【答案】B
【解析】
【分析】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详解】A、由于2型糖尿病早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所以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A错误;
B、从图2中可以看出,加入FGF124h后,血糖浓度降低,而在加入FGF1和胰岛素抑制剂的组中,血糖含量升高,说明FGF1发挥降血糖作用必须依赖胰岛素,B正确;
C、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FGF1浓度的增加,胰岛素含量降低,同时在加入胰岛素抑制剂后,FGF1也不能降低血糖,所以FGF1不能降低血糖,可能是通过提高胰岛素的作用而发挥作用的,C错误;
D、FGF1没有改变受体的活性,D错误。
故选B。
9. 近期国内新冠疫情呈现多点散发传播、点状暴发态势,广泛接种新冠疫苗和重点人群应检尽检是减少易感人群、早发现传染源、早阻断传播扩散的有力措施。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原检测法,下图表示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内病毒载量变化和两种检测方法的病毒载量最小阈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冠病毒侵入肺泡细胞后,人体能通过细胞免疫将其彻底清除
B. 接种第三针加强针新冠疫苗,能刺激机体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C. 由于感染初期病毒载量低,需在5天内多次核酸检测才能确定是否感染
D. 在潜伏期和传染后期,均不能采用抗原检测的方法对接触者进行确诊
【答案】A
【解析】
【分析】1、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
2、抗体的存在部位主要是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详解】A、细胞免疫只能将靶细胞裂解,但不能将病原体彻底清除,病原体的彻底清除需要借助抗体和吞噬细胞等的作用,A错误;
B、接种第三针加强针新冠疫苗,相当于刺激机体的二次免疫反应,能刺激机体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加强免疫效果,B正确;
C、据图可知,感染初期病毒载量低,不能达到检测的最小阈值,故需在5天内多次核酸检测才能确定是否感染,C正确;
D、据图可知,在潜伏期和传染后期,病毒载量均为0,故不能采用抗原检测的方法对接触者进行确诊,D正确。
故选A。
10. 为研究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以独脚金内酯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和独脚金内酯受体不敏感突变体豌豆幼苗为材料,用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似物(6-BA)和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自变量是不同激素处理,对照组为不做处理的各类豌豆幼苗
B. 独脚金内酯能传递信息,但不能参与靶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C. 由结果分析可知,突变体1为独脚金内酯合成缺陷型突变体
D. 在豌豆侧枝生长发育过程中,GR24和6-BA的作用相抗衡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柱形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激素的处理、植物种类,因变量是侧枝的长度,其他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且适宜;用6-BA处理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1和突变体2侧枝生长更显著;与单独用6-BA处理相比,6-BA+GR24处理后,突变体1和突变体2侧芽长度都缩短,与突变体2相比,突变体1缩短的效果更明显。
【详解】A、6-BA是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似物,GR24是独脚金内酯类似物,二者都不是植物激素,所以实验自变量是不同的生长调节剂处理和豌豆种类,A错误;
B、独脚金内酯是植物激素,对细胞的代谢起调节作用,不能参与靶细胞内的代谢活动,B正确;
C、由题图可知,突变体1加6-BA+GR24侧枝长度比加6-BA短得比突变体2更明显,因此突变体1是独脚金内酯合成突变体,即突变体1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C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豌豆侧枝生长发育过程中,GR24(抑制侧枝生长)和6-BA(促进侧枝生长)的作用相抗衡,D正确。
故选A。
11. 某种群的数量呈“S”形增长,它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200,该种群的(K-种群数量)/K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该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
B. 在S1点时,不存在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
C. 在S2点和S4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
D. 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获量,应在种群数量高于S3点时捕获
【答案】B
【解析】
【分析】曲线分析:种群的最大值K=200,则种群数量在S1~S3时,种群数量增长加快;种群数量在S3点时,即K/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在S3~S5时,种群数量增长减慢。
【详解】A、据图可知,该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A正确;
B、该曲线呈S形增长曲线,环境阻力始终存在,B错误;
C、在S2点和S4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0,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C正确;
D、渔业捕捞应在高于S3点时捕获,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的再生能力最强,利于获得最大的持续捕获量,D正确。
故选B。
12. 两种生物通过共同的捕食者产生的竞争称为似然竞争。如瓢虫以蚜虫和蒲公英花粉为食,生长在蒲公英附近的苜蓿上蚜虫种群密度低。下列理解或说法,正确的是( )
A. 蒲公英和苜蓿两种植物之间存在着似然竞争,瓢虫和蚜虫为捕食者
B. 似然竞争既可以发生在植物和动物之间,也可发生在两种动物之间
C. 取食同种食物的两种昆虫此消彼长,则两种昆虫之间属于似然竞争
D. 产生似然竞争至少涉及3种生物,但似然竞争的生物具有相同生态位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瓢虫以蚜虫和蒲公英花粉为食,所以瓢虫没有捕食苜蓿,A错误;
B、植物和动物之间也可能存在竞争关系,例如生活在池塘中的植物和动物竞争氧气,动物和动物之间可以竞争空间和食物,如果他们被同一种动物捕食,就存在似然竞争,B正确;
C、如果两种昆虫没有共同的捕食者,则不存在似然竞争,C错误;
D、产生似然竞争的生物至少涉及两种竞争者和一种捕食者,所以涉及3种生物,但它们可能生活的具体环境不同,因此生态位不同,D错误。
故选B。
13. 为了更好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获取育种原材料,将某一年生植物甲分别引种到高纬度和低纬度种植,若干年后,高纬度地区种群的核基因序列有多个变异位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野生植物资源作为育种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高纬度和低纬度两个种群核基因序列差异属于基因多样性
C. 地理隔离后种群内的随机交配,不会导致该种群发生进化
D. 引种到不同纬度的两个种群与无机环境均存在共同进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2)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3)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的价值,野生植物资源作为育种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
B、高纬度地区种群与低纬度种群之间核基因之间的差异是同种生物之间的不同,属于基因(遗传)多样性,B正确;
C、地理隔离后种群内的随机交配,可能会因为当地自然条件的选择而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C错误;
D、共同进化是指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引种到不同纬度的两个种群与无机环境均存在共同进化,D正确。
故选C。
14. 为研究植物提取物W的抑菌效果,某同学在平板中央打孔并加入W,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抑菌圈大小并计算抑菌圈平均增幅速率,绘制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将一定量菌液与灭菌培养基混匀后,再冷却倒平板可得到实验菌平板
B. 金属打孔器在打孔前需要进行灼烧灭菌,目的是防止微生物污染平板
C. 提取物W在图中24h时扩散速率最快,可获得最佳的实验抑菌效果
D. 提取物W浓度、加入量和扩散时间,以及菌体浓度均会影响抑菌圈直径大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抑菌圈的出现是因为W物质将微生物杀死所致,因此抑菌圈直径越大,表示W物质对微生物的杀伤作用越强,抑菌效果越好。题图信息显示:随着提取物W扩散时间的延长,抑菌圈平均增幅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但是抑菌圈的直径逐渐增大,说明抑菌效果逐渐增强。
【详解】A、菌液中含有实验菌,直接与灭菌培养基混合会杀灭菌种,故需要将一定量菌液与冷却后的灭菌培养基混匀并倒平板可得到试验菌平板,A错误;
B、在平板上打孔时,需要防止打孔的钢管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平板,因此在平板上打孔的钢管需要灼烧灭菌,B正确;
C、抑菌圈的大小与抑菌效果呈正相关,提取物W在培养基中扩散,提取物W在图中24h时扩散速率最快,抑菌圈直接最大,可获得最佳的实验抑菌效果,C正确;
D、试验菌的数量随菌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多,W物质的分子数量随提取物W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多,抑菌圈直径的大小随着提取物W扩散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因此菌体浓度、提取物W的浓度和扩散时间都会对抑菌圈直径的大小造成影响,D正确。
故选A。
15. 紫罗兰花色丰富、抗虫性强、种子富含亚麻酸。为了让油菜具有紫罗兰的诸多优良性状,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备原生质体需将植物组织切块用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等渗或略高渗溶液处理
B. 细胞融合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获得的融合原生质体需放在无菌水中以防杂菌污染
C. 由愈伤组织到杂种植株培养过程中,需调整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以诱导根、芽分化
D. 获得杂种植株后,可借助抗原—抗体杂交、病虫感染实验进行新性状表达的鉴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首先去壁获得原生质体,其次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形成杂种细胞,最后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
【详解】A、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时,需先用较高渗透压的溶液处理植物细胞,使细胞失水,处于微弱的质壁分离状态,然后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消化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A正确;
B、细胞融合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但获得的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不能放在无菌水,以防原生质体吸水张破,B错误;
C、由愈伤组织到杂种植株培养过程中,需调整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以诱导根、芽分化,其中诱导生根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较高,而诱导芽分化时两者比例较低,C正确;
D、获得杂种植株后,可借助抗原—抗体杂交、病虫感染实验进行新性状表达的鉴定,其中前者属于分子水平的鉴定,后者属于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D正确。
故选B。
二、不定项选择题
16. 叶绿体是一种动态的细胞器,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在细胞中的分布和位置也会发生相应改变,称为叶绿体定位。CHUP1蛋白能与叶绿体移动有关的肌动蛋白(构成细胞骨架中微丝蛋白的重要成分)相结合,用野生型拟南芥和CHUP1蛋白缺失型拟南芥进行实验,观察到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分布情况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并将吸收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B. 叶绿体随光照强弱发生的定位改变,有利于叶肉细胞更充分地吸收光能
C. 若破坏细胞微丝蛋白后叶绿体定位异常,可推测叶绿体是沿着微丝蛋白移动的
D. 实验表明,CHUP1蛋白和光强在叶绿体与肌动蛋白结合及其移动定位中起重要作用
【答案】CD
【解析】
【分析】1、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叶绿体基质中类囊体薄膜堆叠成基粒,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与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有关。
2、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的场所为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生成还原氢和氧气以及ATP的合成;暗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
【详解】A、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其中能量可以储存在NADPH和ATP中,A错误;
B、据图1可知,弱光条件下,叶绿体会汇集到细胞顶面,能最大限度的吸收光能,保证高效率的光合作用,而强光条件下,叶绿体移动到细胞两侧,以避免强光的伤害,B错误;
C、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类、分化以及物质的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处理破坏细胞内的微丝蛋白(细胞骨架成分)后,叶绿体定位异常,可知叶绿体的定位于微丝蛋白有关,因此可推测叶绿体的移动是沿着微丝蛋白(细胞骨架)进行,C正确;
D、由于CHUP1蛋白缺失型拟南芥的叶绿体分布和野生型不同,所以CHUP1蛋白和光强在叶绿体与肌动蛋白结合及其移动定位中起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CD。
17. 果蝇的直毛与分叉毛由基因B、b控制,现让一只直毛雌果蝇与一只分叉毛雄果蝇杂交,F1中雌雄个体数相等,且直毛∶分叉毛=1∶1.欲选F1中直毛果蝇单独饲养,统计F2中果蝇的表型(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F2雌雄果蝇均为直毛,则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直毛为隐性
B. 若F2雌雄果蝇中都有直毛和分叉毛出现,则B、b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C. 若F1无子代,则B、b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为隐性性状
D. 若F2只在雄果蝇中出现分叉毛,则B、b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为显性
【答案】AB
【解析】
【分析】现让一只直毛雌果蝇与一只分叉毛雄果蝇杂交,F1中雌雄个体数相等,且直毛∶分叉毛=1∶1,则相关 基因型可能是Bb×bb、XBXb×XbY、XbXb×XBY、XbXb×XBYb、XBXb×XbYb等,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直毛为隐性,则亲本组合是Bb×bb,F1是Bb、bb,让F1中的直毛自交:若直毛为显性,即Bb自交,则子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与题意不符;若直毛为隐性,即bb自交,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全为直毛,与题意相符,A正确;
B、若F2雌雄果蝇中都有直毛和分叉毛出现,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因此直毛为显性,且与性别无关,故B、b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B正确;
C、若B、b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为隐性性状,则双亲基因型为XbXb×XBY,F1基因型为XBXb、XbY,其中直毛果蝇均表现为雄性,单独饲养无子代;若B、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且直毛为隐性性状,则双亲基因型为XbXb×XBYb,子代直毛均为XbYb,都是雄性,也无子代,C错误;
D、若B、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且直毛为显性性状,则双亲基因型为XBXb×XbYb,F1中直毛基因型为XBXb、XBYb,F1单独培养,F2中的分叉毛为XbYb,即只在雄果蝇中出现分叉毛,D错误。
故选AB。
18. 科研人员对哺乳动物如何调控苦味和甜味感知进行了研究,给小鼠吸食甜味剂(Ⅰ)、苦味剂(II)和甜味苦味混合剂(Ⅲ)三种不同口味的液体,观察记录小鼠的舔舐次数,实验结果为Ⅰ组远大于Ⅱ组,Ⅱ组≈Ⅲ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特定口味的溶质分子会刺激味蕾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味觉
B. 味觉的产生需要借助功能正常、结构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C. 据结果推测,苦味味蕾产生兴奋后,对甜觉产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D. 味觉调节机制使动物远离苦味物质,可有效避免摄入潜在的有毒物质利于生存
【答案】ACD
【解析】
【分析】产生反射必须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和足够强度的刺激,当感受器受到足够强度刺激是产生兴奋,兴奋依次传过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只有大脑皮层才能形成感觉。
【详解】A、味蕾属于感受器,大脑皮层是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特定口味的溶质分子会刺激味蕾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味觉,A正确;
B、味觉的产生是由感受器产生兴奋后经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的,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
C、分析题意可知,给小鼠吸食甜味剂(Ⅰ)、苦味剂(II)和甜味苦味混合剂(Ⅲ)三种不同口味的液体,而实验结果为I>Ⅱ组≈Ⅲ组,说明甜味剂能诱导小鼠舔舐,而Ⅱ组≈Ⅲ组,说明苦味味蕾产生兴奋后,对甜觉产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C正确;
D、一般而言,甜味属于能促进营养物质摄入的“好”味;而苦味属于警示食物有毒的“坏”味,味觉调节机制使动物远离苦味物质,可有效避免摄入潜在的有毒物质利于生存,D正确。
故选ACD。
19. 互花米草入侵是当前我国滨海湿地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芦苇是分布于我国滨海湿地的一种本土植物,与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生态位。研究人员对东海岸区域的10个湿地进行调查,采集植物和土壤样本并测定相关数据,分析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互花米草与芦苇存在种间竞争,其入侵会导致当地原有植物种类锐减
B. 调查每块湿地可采用等距取样法选取3~5个取样点并进行随机取样
C. 据实验结果推测,互花米草受盐度波动影响较小是成功入侵的主要原因
D. 互花米草与芦苇具有相同的生态位,新物种替代芦苇不影响湿地的稳定性
【答案】ABC
【解析】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土壤盐度的增加,芦苇的叶面积较小更多,因此会影响其光合作用,进而在该环境中芦苇竞争力低于互花米草。
【详解】A、互花米草和芦苇是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存在竞争,根据分析,芦苇竞争力低于互花米草,因此其入侵会导致当地原有植物种类锐减,A正确;
B、由于是在海岸区域进行调查,所以调查每块湿地可采用等距取样法选取3~5个取样点并进行随机取样 ,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盐度增加,互花米草的叶面积下降较小,所以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大,而其他物种影响更大,所以是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主要原因,C正确;
D、新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本地物种灭绝,所以影响湿地的稳定性,D错误。
故选ABC。
20. 《齐民要术》记载了许多古人在生产中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积累的宝贵经验,下列对记载的理解,错误的是
食品加工
历史记载
酿酒
浸曲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炊作饭,舒令极冷。
制醋
大率酒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七日后当臭,衣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数十日,醋成。
泡菜制作
作盐水,令极咸,于盐水中洗菜,即内(纳)瓮中。其洗菜盐水,澄取清者,泻著瓮中,令没菜把即止,不复调和。
A. “浸曲发”目的是活化酵母菌,此时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CO2
B. “舒令极冷”是为了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而杀死酒曲中的酵母菌等微生物
C. “用水三斗”为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杀死醋酸菌而不易形成醋酸菌衣膜
D. “令没菜把即止”主要目的是让蔬菜充分吸收盐分,使风味品质更佳
【答案】D
【解析】
【分析】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25℃。
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
【详解】A、浸曲发的目的是活化酵母菌,使其由休眠状态变为活跃状态,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所以都可以释放CO2,A正确;
B、“舒令极冷”是降低米的温度,为了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而杀死酒曲中的酵母菌等微生物,B正确;
C、 “用水三斗”可以将酒精吸收,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杀死醋酸菌而不易形成醋酸菌衣膜,C正确;
D、“令没菜把即止”是用水将蔬菜淹没,制造无氧环境,D错误。
故选D。
三、非选择题
21. 某品种玉米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仅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在强光下的光合速率却比野生型高。科研人员研究了在不同的施氮量下突变体和野生型玉米的RuBP羧化酶(固定CO2的酶)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每组突变体与野生型玉米消耗氮元素总量差别不大)。
(1)提取玉米绿叶中色素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的原因是_____。通过测定吸光度判断提取液中叶绿素含量时,应选择_____(填“红光”或“蓝紫光”)照射以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
(2)玉米吸收氮主要用于叶绿素和RuBP羧化酶的合成,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更倾向将氮元素用于合成_____。该突变体在强光下光合速率更高,说明强光下制约野生型玉米光合作用的因素不是叶绿素含量,而是_____(答出两点)等因素。
(3)中耕松土和增施氮肥能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并有利于水土保持,缓解温室效应。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因。_____。
(4)水涝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探究水涝对突变体和野生型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对突变体进行6天淹水处理、野生型不作处理,在水淹0天、6天后分别检测两组玉米的叶绿素含量。请指出该实验方案的不足:_____。
【答案】(1) ①. 碳酸钙可中和研磨叶片时液泡破裂后释放有机酸,保护叶绿素 ②. 红光
(2) ①. RuBP羧化酶 ②. CO2浓度、光合酶的含量与活性
(3)中耕松土有利于玉米根部细胞有氧呼吸,促进根系生长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增强根系的水土保持能力;增施氮肥能促进叶绿素和RuBP羧化酶的合成,有利于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CO2缓解温室效应、促进玉米植株生长
(4)野生型也应作6天水淹处理,确保单一变量;应检测CO2吸收速率、O2释放速率或有机物合成速率作为光合速率的观测指标
【解析】
【分析】1、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不吸收红光。
2、分析题图:随着氮肥量增加,两种水稻的RuBP羧化酶含量都增加,但突变体的RuBP羧化酶含量增加较多。
【小问1详解】
由于碳酸钙可中和研磨叶片时液泡破裂后释放的有机酸,保护叶绿素,故提取玉米绿叶中色素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由于类胡萝卜素不吸收红光,通过吸光度来比较叶绿素含量时,实验时应选择红光进行照射以测定叶绿素的吸光度。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随着氮肥量增加,突变体的RuBP羧化酶含量增加较多,故突变体更倾向将氮元素用于合成RuBP羧化酶;由题意可知,突变体水稻的叶绿素含量仅为普通水稻的一半,但在强光下其光合作用速率却比普通水稻高,结合图示可知,强光下制约普通水稻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不是叶绿素含量,而是二氧化碳浓度和各种酶的含量和活性。
【小问3详解】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造成的,中耕松土有利于玉米根部细胞有氧呼吸,促进根系生长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增强根系的水土保持能力;增施氮肥能促进叶绿素和RuBP羧化酶的合成,有利于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CO2缓解温室效应、促进玉米植株生长,故中耕松土和增施氮肥能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并有利于水土保持,缓解温室效应。
【小问4详解】
分析题意,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水涝对突变体和野生型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类型及水淹状况,因变量是光合作用的情况,可通过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或氧气的释放等指标进行衡量,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则该实验方案的不足是:野生型也应作6天水淹处理,确保单一变量;应检测CO2吸收速率、O2释放速率或有机物合成速率作为光合速率的观测指标。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识记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能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获取信息,并得出相应结论。
22. 拟南芥(2N=10)属于十字花科植物,自花传粉,被誉为“植物界的果蝇”,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学研究。其植株较小,用一个普通培养皿即可种植4~10株,从发芽到开花约4~6周,每个果荚可着生50~60粒种子。
(1)拟南芥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的优点是_____。
(2)拟南芥种皮的深褐色(A)对黄色(a)为显性,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上。已知2号染色体上导入抗除草剂基因的结黄色种皮种子的植株与纯合结深褐色种皮种子的植株杂交,从F1中筛选出抗除草剂植株与正常的结黄色种皮种子的植株进行测交,发现F2中结深褐色种皮种子且抗除草剂植株占10%,试分析其原因:_____;若从F1中筛选出的抗除草剂植株自交,则F2中结深褐色种皮种子且抗除草剂植株的纯合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
(3)拟南芥的M基因决定雄配子育性,M失活会使雄配子育性减少1/3;N基因存在时种子萌发,但在种子中来自亲代母本的N不表达。研究者将某种抗性基因插入野生型植株(MMNN)的M或N中,获得了“敲除”M基因的抗性植株甲(表示为MmNN)和“敲除”N基因的抗性植株乙(表示为MMNn)。
①进行杂交实验:甲(♂)×乙(♀),则所结种子中,基因型为MmNn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可萌发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萌发后抗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
②为了探究基因M、N所在的位置,让上述杂交实验所得子代中基因型为MmNn的植株自交,若后代种子中可萌发种子占2/5,且萌发后抗性植株占100%,则表明M、N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作出该判断的依据是_____。
【答案】(1)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少,植株小,生长周期短,产生种子多等
(2) ①. 从F1中筛选植株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有40%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互换 ②. 1%
(3) ①. 1/5 ②. 100%##1 ③. 7/10 ④. ②M、N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⑤. 在此情况下, MmNn植株产生雄配子为Mn :mN=3:2,而雌配子中N不表达,因此后代种子中可萌发种子(MmNn 、 mmNN)占2/5,符合题中比例,且获得植株均含m或n,即均表现出抗性
【解析】
【分析】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小问1详解】
遗传学实验中实验数据的得出应在充分统计和观察的基础之上进行,且应有足够的数据,而拟南芥具有染色体数目比较少、易培养、生长周期短、后代数目多等特点,所以可以作为遗传学的研究材料。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Aa和抗虫基因都位于2号染色体上,且a和抗除草剂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如果aa带有抗除草剂基因记为+,因此该植株基因型是aa+,和AA杂交,F1中有抗性植株的基因型是Aa+,当其进行测交,理论上子代表现为Aa和a+a,且比例为1:1,现出现了10%的个体表现为种皮深褐色且抗除草剂,即A+a,从F1中筛选植株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有40%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互换;40%的同源染色体互换,则子代有10%的配子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若让F1中筛选出的抗除草剂个体自交,F2中获得种皮深褐色且抗除草剂的纯合个体(A+A+)所占的比例为10%×10%=1%。
【小问3详解】
①进行杂交实验:乙♀(MMNn)×甲♂(MmNN),母本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MN:Mn=1:1,由于“M基因失活会使雄配子育性减少1/3”,父本产生的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MN:mN=3:2,因此F1种子中,基因型为MmNn的所占比例=1/2×2/5=1/5,可育种子所占比例为 100%;F1植株中只要带有基因m或带有基因n均具有抗性,即只有MMNN不具有抗性,因此抗性植株所占比例=1-MMNN=1-1/2×3/5=7/10。
②若M、N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中基因型为MmNn的植株产生的配子只有Mm、mN两种,考虑雄性不育,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Mn:mN=3:2,而雌配子中N基因不表达,因此后代种子中可育种子所占比例=2/5,且后代植株中(MmNn、mmNN)抗性植株所占比例为100%。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考生需要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正确分析题文,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答题。
23. 神经细胞外的Ca2﹢能竞争性结合Na﹢载体,对Na﹢内流具有抑制作用,称为膜屏障作用。适宜的血钙浓度对保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兴奋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当血钙浓度低于2.25mmol/L时,机体会发生抽搐或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当高于2.75mmol/L时会患高钙血症,患者表现出肌无力等症状。
(1)在血钙浓度过低时,肌肉发生抽筋的病理原因是_____;高钙血症患者表现出肌无力的原因是_____。由此可见,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_____。
(2)为验证膜屏障作用,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试剂:正常Ca2﹢浓度任氏液(含有Na﹢、K﹢、Ca2﹢、Cl﹣等)浸润中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生物信号采集仪(能记录电极处的电位变化)等。可根据实验需要对任氏液中相关离子浓度进行调整。
实验思路:_____。
实验结果(绘制膜电位变化的曲线图):_____
(3)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更准确,实验中还需测定_____进一步验证。
【答案】(1) ①. Ca2+对 Na+内流的抑制减弱,神经细胞容易产生兴奋而使肌肉持续收缩表现出抽筋 ②. 神经细胞不易产生兴奋,无法完成肌肉正常收缩 ③. 保证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2) ①. 连接正常Ca2+浓度任氏液中的神经纤维与生物信号采集仪,对坐骨神经施加一定刺激,记录采集仪所显示的电位变化;然后降低任氏液中Ca2+浓度,其他条件不变,重复实验 ②.
(3)膜内外Na+含量的变化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小问1详解】
血钙较低,肌肉易抽搐痉挛,其原因是Ca2+较少,对Na+内流的抑制作用减弱,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过强,很容易产生兴奋而使肌肉收缩;高钙血症患者表现出肌无力的原因是神经细胞不易产生兴奋,无法完成肌肉正常收缩;由此可见,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保证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小问2详解】
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钠离子内流的结果,分析题意可知,膜屏障是指神经细胞外的Ca2﹢能竞争性结合Na﹢载体,对Na﹢内流具有抑制作用,为验证膜屏蔽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是细胞外Ca2﹢浓度,因变量是膜电位情况,可通过膜电位情况进行测定,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连接正常Ca2+浓度任氏液中的神经纤维与生物信号采集仪,对坐骨神经施加一定刺激,记录采集仪所显示的电位变化;然后降低任氏液中Ca2+浓度,其他条件不变,重复实验。
由于Ca2+浓度对Na﹢内流具有抑制作用,故降低钙离子浓度后膜电位升高,预期实验结果为:
。
【小问3详解】
由于膜屏蔽的结果是钠离子内流情况,故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更准确,实验中还需测定膜内外Na+含量的变化。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神经兴奋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实验、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
24. 为改善某河流入海口周围湿地的环境功能,科研人员综合考虑海拔差异和人为干扰,从入海口到防洪堤将湿地划分为A、B、C、D四个区域如图所示,并进行了相关问题的研究。
(1)调查各个区域的植物丰富度时,可借用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采用_____法进行。
(2)该湿地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每年四季变化发生规律性改变,体现_____变化。海拔高度不同的C、D两个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在空间上构成群落的_____。每年丰水期时, A、B区会被水淹导致大量植物烂根死亡;当枯水期来临后,A、B区会重新露干,再次恢复植被的过程属于_____。
(3)“多营养层次”是一种海水生态养殖新模式,即在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中层挂笼养殖牡蛎等滤食性贝类;在底层设置人工鱼礁,为鱼虾等提供生长、产卵和栖息的场所,养殖龙虾、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下图是某渔民设置的“多营养层次”海水生态养殖模式的部分构造和物质循环关系。
①该生态系统中,牡蛎属于_____。为科学调控龙虾的养殖密度,渔民需要获取龙虾的种群密度,采用红外相机法调查龙虾的种群密度与标志重捕法相比,优点是_____(答两点)。
②牡蛎虽可滤食水体中的小型浮游动植物,但大规模养殖仍需定期投喂饵料,请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从群落结构角度分析,“多营养层次”海水生态养殖的意义是_____。
【答案】(1)样方 (2) ①. 群落的季节性 ②. 水平结构 ③. 次生演替
(3) ①. 分解者和消费者 ②. 不对龙虾的生活产生干扰,操作简单、监测范围广,可长时间持续调查且获取的数据准确等 ③. 该生态系统中大量元素随牡蛎产品不断输出,浮游动植物提供的能重无法满足大量牡蛎生长需要 ④. 提升了群落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充分利用阳光、空间和食物等资源
【解析】
【分析】1、生物群落的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2、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小问1详解】
样方法是适用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取样方法,调查植物的丰富度,常采用样方法。
【小问2详解】
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的变化,该湿地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改变,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海拔高度不同的C、D两个区域是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块的种群分布,因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该演替过程保存了土壤和一定的植被条件,在该环境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小问3详解】
①根据图中信息,牡蛎既能捕食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又能分解有机碎屑,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采用红外相机法调查龙虾的种群密度与标志重捕法相比,优点是:不对龙虾的生活产生干扰,操作简单、监测范围广,可长时间持续调查且获取的数据准确等。
②大规模养殖仍需定期投喂饵料,该生态系统中大量元素随牡蛎产品不断输出,浮游动植物提供的能重无法满足大量牡蛎生长需要;从群落结构角度分析,“多营养层次”海水生态养殖的意义是提升了群落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充分利用阳光、空间和食物等资源。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In-Fusion技术是一项新型无缝克隆技术。该技术关键是要在目的基因两端构建与线性化质粒末端相同的DNA序列(即同源序列,通常为15-20bp),然后用In-Fusion酶处理即可实现无缝连接。它的操作步骤大致为:①质粒线性化;②PCR扩增出两端含线性化质粒同源序列的目的基因;③目的基因与线性化质粒同源区域在In-Fusion酶作用下形成重组质粒;④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
(1)过程①中需要用到的酶有_____。另外,利用_____处理也可以直接得到线性化质粒。
(2)据图分析,为保证扩增出所需的目的基因,引物A或引物B要依据_____序列进行设计。过程②经过_____轮循环即可初步得到符合要求的目的基因片段。
(3)过程③中,同源序列1、2中的碱基排序不同,这样设计的好处是_____。图示In-Fusion技术可作为模型使用,一般来说只需要改变图中的_____,即可快速构建出另一种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
(4)若目的基因是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时,过程④需要用_____处理大肠杆菌。为检测已转化大肠杆菌的抗性效果,在含氨苄青霉素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用显微镜计数法和_____法进行计数,若计数结果分别是M、N,则致死率可用(M-N)/M×100%表示,此结果较真实值偏大,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Taq DNA聚合酶 ②. 限制酶
(2) ①. 目的基因和质粒 ②. 3
(3) ①. 防止目的基因反向连接;防止线性化质粒或目的基因的自身环化 ②. 引物A和引物B
(4) ①. Ca2+ ②. 稀释涂布平板 ③. 在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在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过程①是利用两种引物进行的质粒线性化过程,该过程属于PCR技术的应用,故需要Taq DNA聚合酶;此外,也可利用限制酶切割相应的磷酸二酯键直接得到线性化质粒。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目的基因经引物A或引物B扩增后需要与目的基因和线性化质粒连接,故为保证扩增出所需的目的基因,引物A或引物B要依据目的基因和质粒序列进行设计;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知PCR前两轮循环产生的4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不等长,第三轮循环产生的DNA分子存在等长的两条核苷酸链,即仅含引物之间的序列,因此,至少经过3轮循环可得到符合要求的目的基因片段。
【小问3详解】
过程③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中,同源序列1、2中的碱基排序不同,这样设计的好处是防止目的基因反向连接,防止线性化质粒或目的基因的自身环化,以保证目的基因能够正确连接并表达;引物是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片段,故一般来说只需要改变图中的引物A和引物B,即可快速构建出另一种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
【小问4详解】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时,需要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易吸收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的方法有用显微镜计数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用于活菌计数);由于在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在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故若计数结果分别是M、N,致死率可用(M-N)/M×100%表示,会导致N偏小,进而导致此结果较真实值偏大。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及操作步骤,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含义,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文件包含2023届山东省日照市三模生物试题pdf、2023届山东省日照市三模生物试题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