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
专题10 常见题材分类(上)-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0 常见题材分类(上)-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感知高考,诗歌鉴赏12大题材,诗歌12大题材概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2021年高考古诗词阅读考点分析一览表
高考诗歌鉴赏,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多年来一直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分析上表,我们不难发现高考诗歌鉴赏考查有以下特点:1. 近几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查的均是客观题加主观题,考点覆盖面广。采用的都是1道选择题和1道简答题,相对而言,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是高考考查的重点。2. 体裁选择上,诗歌居多,词偏少。2021全国乙卷考到了词,按照高考3年基本稳定的原则,明年备考关注诗的同时,还要特别关注词。3. 注重落实新课标理念,强化对“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考查。
4. 反押题思路明显,拒绝思维定势。辛弃疾是高中生非常熟悉的词坛大家,其豪放风格和爱国情怀更是人尽皆知。然而2021全国乙卷所选辛词与其代表性作品风格完全不同,这是一个导向,体现出高考以“文本”为中心、考查名家非名篇的基本倾向,在“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5. 思想主题宏大,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被誉为国考,必定有着鲜明的导向功能。如2021全国甲卷表现出北宋文人忧国忧民、敢于担当的胸襟;2021全国乙卷阐述了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的道理等。6.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对读懂诗歌内容的考查,淡化对模式化、概念化的鉴赏内容的考查。
学习目标1、明确诗歌的常见题材分类。2、分清诗歌各类题材的思想感情。3、掌握各类题材诗歌鉴赏的技法。
鉴赏诗歌时,我们总能发现有些诗歌题材相同。由于题材相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羁旅思乡诗、爱情闺怨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几种类型。当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工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密友情之真挚蔑视权贵之高洁时光易逝之感慨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之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临江仙 登凌歊台感怀李之仪①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②台下草,不解忆王孙?【注】 ①李之仪(约1035-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吗”。(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D.“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层,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E.“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临江仙 登凌歊台感怀李之仪①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②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 ①李之仪(约1035-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吗”。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D.“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层,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E.“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BC [B项,“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春光已过三分”一句概括词人种种思绪,把无限的空间感化作有限的时间感,收到的是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C项,“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理解有误,这两句生动描写飞花与坠絮的情态,并无赞美前者有情、贬斥后者无情之意。]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答案】 ①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②思归之情:词人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之路,更觉愁苦。③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④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
临江仙 登凌歊台感怀李之仪①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②台下草,不解忆王孙?【注】 ①李之仪(约1035-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吗”。
二、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
爱情诗常见意象:1、 比翼鸟、连理枝:比喻夫妻,如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2、 红豆:象征爱情和相思。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3、 画眉:形容夫妻相爱。如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4、 鸳鸯、比目:表现夫妻情深。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5、 牵牛(牛郎织女):比喻夫妻间的思念。如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6、 金风玉露:表现七夕相会,相逢珍贵。如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7、 结发:比喻夫妻。如《孔雀东南飞》:“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8、 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落花喻指年华逝去,青春不再。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思路:写物象——触“物”生情——抒情。 ①注意所写物象:如:黄昏、落日、枯藤、老树、昏鸦、倦鸟、流水、孤雁、鸿雁、秋雁、万里船、孤舟、浮云、杨柳、明月、残风、笛声、歌吹、鸡声、茅店、寒灯、孤影、夜雨、孤灯、风烟、家书、书札、梦、乡关、等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①宫怨诗——反映皇宫内妇女生活的怨诗,——写皇帝喜新厌旧和封建社会红颜衰老而被遗弃的可悲结局。表达诗人对宫中广大嫔妃不能自主命运的深切同情。(如王昌龄的《春宫曲》《长信秋词》,李白《玉阶怨》,杜牧的《秋夕》,白居易《后宫词》,张祜《宫词》。) ②征妇怨——妇人独守空闺,对远在边关的良人(丈夫)的思念。良人可能是为了功名,但更多的却是被征调入边关。诗歌既有战争早日结束、良人早归的期盼,也有对战争的诅咒。亲人不得相见,无尽的思念只好寄托在梦里。如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休教树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但是更可怕的是春闺梦里人已经成了无定河边骨 ③商妇怨——商人重利轻别离,留下妻子独守空房,商人妇因爱而生怨。如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于弄潮儿。” ④情人怨——担心自己命运、或抱怨自己被抛弃。也有写对爱情的向往。寒闺怨 白居易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闺怨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很独特的门类,所谓“闺怨诗”,主要是指描写古代女子愁情、怨思的诗歌,表现各类女子由于各种因素与丈夫或恋人分离而产生的怨恨之意或相思之苦,剖析她们或悲悼、或怨愤、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闺怨诗有的是女子自己写的,如鱼玄机、李清照、朱淑真;更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一些是男子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如温庭筠《望江南》、李白《子夜吴歌·秋歌等》。读闺怨诗,要注意辨别诗中主人公形象与诗人形象的区别。爱情闺怨诗词的主要类别有:(一)宦妇怨诗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官而轻商的国度。隋唐“科举”制度的确立,更为那些出生贫寒的庶族指明了一盏明灯,让他们飞黄腾达的美好希望有了实现的可能性。因此,到了科举时候,全天下不知有多少文人贤士,抛妻弃子奔赴京城;同样,全天下不知有多少闺中少妇,为了渺茫的夫贵妻荣的梦幻,而在闺中苦苦等待丈夫的一举成名。“宦妇怨诗”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宦妇怨诗”主要表现:(1)青年士子为了博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而生出怨恨之情;(2)闺中少妇——尤其是贵族少妇——因丈夫为官忙于政事很少能有时间陪伴自己,使得自己虽有青春红颜,却只能空对明镜的哀伤。(二)宫妇怨诗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役使需求,以至高无上的皇权霸占了无数年轻美貌女子。这些或幸运或不幸的女子从全国各地被挑选出来,背井离乡远离亲人,被送入陌生的皇宫,锁在高墙深院。除非是特殊的原因,才可以被放出宫;否则就要呆一辈子,老死在寂寞冷清的宫中。“宫妇怨诗”的产生,直接与统治王朝的这种后宫制度有关。(三)征妇怨诗封建时代的中国,或由于开疆拓土,或由于边患战乱,总有大量的将士、民夫被征去戍守边疆。那些将士、征夫的妻子们,不仅要饱尝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承受的感情折磨显得格外沉重。“征妇怨诗”也因此而产生。“征妇怨诗”主要是写征妇对戍守边疆的丈夫的深切思念,或对战争的憎恶之情的。(四)商妇怨诗古时行走贩卖货物为商,住着出售货物为贾。无论是在哪一个朝代,总有出外经商的人,或是为了养活妻儿,或是为了追逐财富。那些商人长年离乡在外,行踪不定;更有甚者,数年杳无音信(白居易《琵琶行》言商人“重利轻别离”)。而作为他们的妻子只能独守空房,寂寞孤独。面对如此情况,商人们的妻子难免会生出怨恨之情,“商妇怨诗”也因此而产生。“商妇怨诗”主要写商人妻子对在外经商的丈夫的思念、怨恨之情。(五)弃妇怨诗弃妇,既指已婚被丈夫抛弃的女子,又指已婚在感情上被丈夫冷落的女子和在恋爱中不幸遭遇男方变心而被弃的女子。这些女子,或因年老色衰被弃,或因私奔被弃,或因无子被弃,或因嫁资太少被弃,或因谗言被弃,或因不能讨公婆喜欢被弃。“弃妇怨诗”主要述说被情郎或夫君遗弃的处境和心境,或哀悼自己遭遇不幸,或埋怨男子负情背信,或期盼对方回心转意。哀愁怨恨是其主调,忿恨懊恼是其插曲。(六)少女怀春诗封建时代,女子的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由不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为此,不少诗人创作了少女闺怨诗。另外,有少数少女情窦初开,大胆无羁,热烈地表达对爱情的灼烈渴求,这是少女怀春诗表现的内容。
二、风格特色(1)浓重的感伤色调:①呈现婉约缠绵的幽怨、感伤之美(后悔、怨恨、思念、牵挂、寂寞、冷清);②或借思妇怨情表达作者人生感慨: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以冷落薄情寓遭受排挤打击…… (2)细腻的心理描写:一首诗,既是一幕人生命运的悲剧,也是一曲痛苦心理的哀歌。除了心理独白还往往通过情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形象地刻画抒情女主人公的心理。(3)巧妙的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烘托、虚实结合、想象、比兴、侧面衬托、对比、双关等。①恰切的比兴衬托。“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经·氓》),比喻爱情的兴衰; “家寄征河岸,征人几岁游。不如潮水信,日日到沙头”(张仲素《春江曲二首》其一),与李益《江南曲》一样以潮水有信反衬人归无期; “春来却羡庭花落,得逐晴风出禁墙”(郑谷《长门怨二首》其一),以庭花可出禁墙反衬宫女身遭幽闭。还有一种比兴,是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男性诗人“借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们的目的是借思妇之日“托志帷房”。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遇合的主题常常是一一对应的:以相思寓渴望抱效;以美人迟暮寓功业不就;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所以这种手法为“不遇”的士人在诗歌创作中所乐于采用。而这些作品较一般宫怨诗和闺怨诗显然又多一层曲折。如白居易元和初年在皇帝身边作了几年谏官,由于犯颜直谏,被皇帝逐渐疏远,于是作《太行路)),诗中以“妾颜未改君心改”自比,痛陈“人生莫做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②借梦抒情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大诗人、大词人都有过杰出的记梦诗。记梦诗中的意象或者境界往往是超越常人的想象力和描述能力的。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诗人往往就借助梦境来实现。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应天长 韦庄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前两句运用动静描写,以“黄莺语”反衬出春昼午后沉寂一片。B.庭院沉寂,闺室也悠然。精妙的画帘低垂,微风吹来,凤凰迎风起舞。C.在这深闺之中,女主人公慵懒而寂寞,环境的幽寂更加衬托出人的孤独。D.“空”在诗歌中含义独特,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此词中“空”的含义正与王诗相同。E.“君信否”即“君知否”,此句反问,描写出独居孤处的女主人公极端苦闷的心情。(2)请结合下片中的句子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女子的相思之情的。
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应天长 韦 庄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前两句运用动静描写,以“黄莺语”反衬出春昼午后沉寂一片。B.庭院沉寂,闺室也悠然。精妙的画帘低垂,微风吹来,凤凰迎风起舞。C.在这深闺之中,女主人公慵懒而寂寞,环境的幽寂更加衬托出人的孤独。D.“空”在诗歌中含义独特,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此词中“空”的含义正与王诗相同。E.“君信否”即“君知否”,此句反问,描写出独居孤处的女主人公极端苦闷的心情。
BD [B项,“凤凰迎风起舞”错误,此句指画帘上绘的金凤凰,经风吹动,宛如起舞。D项。“此词中‘空’的含义正与王诗相同”错误,王诗中的“空”是“安静”的意思,此词中的“空”是“只有”的意思。]
【答案】 下片以夜色表达女子的相思。 ①“碧天云”既是所见的夜色,又暗指她所怀念的漂泊在外的人。 ②“夜夜”句用风雨摇窗、深夜梦醒的典型环境,表达她对远人的深沉眷恋。 ③末句是哀切的呼唤。独居孤处的女主人公在极端的苦闷中无法可想,只能对着远方如此倾诉。 这样,她对行人的深厚情意以及思而不见的抑郁心情,就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应天长 韦 庄 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2)请结合下片中的句子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女子的相思之情的。
三、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咏史怀古诗的其它主题与情感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 ①感慨昔盛今衰、盛衰无常,如《乌衣巷》②世事变迁,物是人非之感,如韦庄《台城》③感慨国运衰微,忧国伤时,如《石头城》
2.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告诫统治者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过华清宫》《马嵬》,杜甫等人的咏史诗。3.对宇宙、历史的冷静思考:《赤壁》4、怀古伤己、借古伤己: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无路请缨、报国无门、抱负难施。
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①,用东坡赤壁韵胡世将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②。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③。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④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⑤,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注】 ①兴元:地名,今陕西汉中市,南宋时为宋金对垒前线。作者曾任川陕宣抚使。②一范一韩人物:指北宋抗击西夏、巩固西北边防的范仲淹与韩琦。③汉家三杰:指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张良、萧何、韩信。④阃外:指统兵在外。阃,kǔn。⑤拜将台:传说刘邦在此拜韩信为将。下文中的怀贤阁是为纪念诸葛亮而建的。欹,qī,倾斜。(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B.“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写出现在缺少可以抵御外侮的名将,国家半壁江山已沦入敌手。C.“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词人对朝廷软弱避战、不积极保卫河山的做法表示痛惜。D.作品写出了作者面对破碎的山河的万千思绪,自己身处战争后方无力扭转战局,心中充满失望与忧愤。E.作品中“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两句,借古人之事,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2)“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是作品中两组对仗的句子,请任选一组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酹江月 秋夕兴元使院作①,用东坡赤壁韵 胡世将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②。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③。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④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⑤,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B.“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写出现在缺少可以抵御外侮的名将,国家半壁江山已沦入敌手。C.“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词人对朝廷软弱避战、不积极保卫河山的做法表示痛惜。D.作品写出了作者面对破碎的山河的万千思绪,自己身处战争后方无力扭转战局,心中充满失望与忧愤。E.作品中“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两句,借古人之事,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AD [A项,“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说法错误,词人对他们无比仰慕与怀念。D项,“自己身处战争后方”错误,应为“作为边帅初到兴元的胡世将身在战争前线”。]
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①,用东坡赤壁韵胡世将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②。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③。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④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⑤,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2)“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是作品中两组对仗的句子,请任选一组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答案】 (示例一)“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写出了边塞军情紧张,敌人兵临城下,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场景,暗示了作者此时面对紧张局势内心的焦急,与下文“赢得头如雪”的无奈形成了对比。(示例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写出了古迹毁塌湮没,勾勒出一幅苍凉的景色。暗指英雄人物及他们的豪情业绩一去不复返,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追思和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之情。
四、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独鹤 韦庄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风前雪翅开。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鹤 褚载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海鸥浦雁应惊讶,一举扶摇直上天。【注】 蓼:草本植物,开淡红色或白色的花。(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细节描写:前诗写鹤伫立、展翅的细小动作,后诗写鹤嫌菱刺污香泉而不洗濯的细微心理。B.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烘托手法:前诗以夕阳、沙滩、红蓼为背景烘托,后诗以溪涧、蓝天为背景烘托。C.两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手法:两首诗中鹤的颜色、动作为实写;两首诗都着一“应”字表猜测,是虚写。D.两诗都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两诗吟咏鹤的形象,其实都融入了诗人内心的观照,寄托了诗人的志趣。E.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所不同:前诗运用夸张手法,动静结合;后诗也用夸张手法,只有动态的描写。(2)两首诗刻画的鹤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独鹤 韦庄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风前雪翅开。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鹤 褚载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海鸥浦雁应惊讶,一举扶摇直上天。(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细节描写:前诗写鹤伫立、展翅的细小动作,后诗写鹤嫌菱刺污香泉而不洗濯的细微心理。B.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烘托手法:前诗以夕阳、沙滩、红蓼为背景烘托,后诗以溪涧、蓝天为背景烘托。C.两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手法:两首诗中鹤的颜色、动作为实写;两首诗都着一“应”字表猜测,是虚写。D.两诗都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两诗吟咏鹤的形象,其实都融入了诗人内心的观照,寄托了诗人的志趣。E.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所不同:前诗运用夸张手法,动静结合;后诗也用夸张手法,只有动态的描写。
BE [B项,后诗没有以溪涧为背景烘托。E项,前诗没有采用夸张的手法。]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独鹤 韦庄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风前雪翅开。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鹤 褚载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海鸥浦雁应惊讶,一举扶摇直上天。(2)两首诗刻画的鹤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 ①前诗鹤孤独徘徊难定栖居之所的形象,流露出诗人孤独失意、对未来感到忧虑的情绪。②后诗写鹤有所避忌、一飞冲天的形象,流露出诗人洁身自好、自信能展示自身才华的志向。
五、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二.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① 王 维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②,还家白发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祢不能荐③,羞为献纳臣④。【注】 ①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王维与丘为兴味相投,交谊颇深,曾与他有诗唱和。②《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③祢,祢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④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此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不得意”点明“江东”。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B.颔联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C.颈联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诗人刻画了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形象,令人产生怜悯的共鸣。D.尾联中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忍,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E.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歌大意】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况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客游京城黄金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妇人。深知你祢衡却没能推荐,惭愧我空作一名献纳之臣。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① 王 维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②,还家白发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祢不能荐③,羞为献纳臣④。【注】 ①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王维与丘为兴味相投,交谊颇深,曾与他有诗唱和。②《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③祢,祢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④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此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不得意”点明“江东”。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B.颔联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C.颈联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诗人刻画了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形象,令人产生怜悯的共鸣。D.尾联中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忍,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E.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AD [A项,“不得意”,点明“落第”。D项,于“羞”中寓愤。]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案】 ①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首联用一“怜”字直接表达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颔联表现对丘为盘资耗尽困于长安、返回时忧愁煎熬新添白发的困境的怜悯。②尾联表达了诗人自愧不如孔融,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的自责。同时“羞”中寓愤,暗含着对贤才遭弃的愤慨。
六、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三.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2.基本主题: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塞外景物——戍边战士的情怀 ——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 ——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示戍边战士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为国捐躯的决心 ——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情怀。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之情。 ——表达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诉连年征战之苦,思乡思亲之苦。(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 ——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 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如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水调歌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①。【注】 ①鼙(pí),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平沙落日大荒西”一句,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B.“陇上明星高复低”一句承上写夜景。日落而星出,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山之上明星闪烁,则夜静可知。C.“孤山几处看烽火”,是说原野上连营驻守的军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D.“壮士连营候鼓鼙”写敌情传来后军营的反应。警报传来,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E.诗歌一、二句主要按照空间顺序写景,由地面的辽阔荒远到陇山之上明星闪烁,由近及远,由地面到天空。(2)诗歌一、二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何作用?
水调歌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①。【注】 ①鼙(pí),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平沙落日大荒西”一句,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B.“陇上明星高复低”一句承上写夜景。日落而星出,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山之上明星闪烁,则夜静可知。C.“孤山几处看烽火”,是说原野上连营驻守的军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D.“壮士连营候鼓鼙”写敌情传来后军营的反应。警报传来,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E.诗歌一、二句主要按照空间顺序写景,由地面的辽阔荒远到陇山之上明星闪烁,由近及远,由地面到天空。
答案解析DE [D项,“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错,“候”字表现出连营军士临危不乱,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容就绪,单等军令下达,鼙鼓擂响,即出战迎敌。E项,“主要按照空间顺序写景”错,应该是主要按照时间顺序写景,从日落写到星出星移。]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专题18 选择题满分突破(上)-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本课恶补,考试说明示例,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典例分析,意象意境概括不准对策,巩固练习,词句解说曲解原意,词句解说曲解原意对策,高考回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7 比较鉴赏-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内容→,比较方法1,小结1,比较方法2,小结2,内容→情感,比较表达技巧,比较语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5 表达技巧(常见修辞)-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比喻,修辞手法比喻示例,修辞手法比拟,修辞手法夸张,修辞手法夸张示例,修辞手法借代,借代与借喻,修辞手法双关,修辞手法排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