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9 选择题满分突破(下)-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19  选择题满分突破(下)-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第1页
    专题19  选择题满分突破(下)-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第2页
    专题19  选择题满分突破(下)-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第3页
    专题19  选择题满分突破(下)-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第4页
    专题19  选择题满分突破(下)-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第5页
    专题19  选择题满分突破(下)-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第6页
    专题19  选择题满分突破(下)-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第7页
    专题19  选择题满分突破(下)-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9 选择题满分突破(下)-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9 选择题满分突破(下)-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本课恶补,基础知识运用错误,秒找“易错点”技巧,“魔鬼式”训练技能,错因归类及答题对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命题角度和常见陷阱。探究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提高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得分能力。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杜甫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 【注释】: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仙。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亚:通“压”,俯偃低垂。并州:地名。唐朝时期的河东道,即今山西太原,当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有所谓“并州剪”。相传晋索靖观赏顾恺之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四句先不谈画,而是写王宰不愿受时间的催迫而仓促作画,“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诗人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B.“赤岸水与银河通”写赤岸水仿佛与天上的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的壮美,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 C.“舟人”两句写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驶向岸边躲避,山上树木被掀起洪涛巨浪的暴风吹得低垂俯偃。诗人着重渲染风猛、浪高、水急的特点,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 D.“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这两句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构图布局和透视比例等方面运用了旷古未有的技巧,在一尺见方的画作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精炼的概括了我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特色。
    D.“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这两句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构图布局和透视比例等方面运用了旷古未有的技巧,在一尺见方的画作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精炼的概括了我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特色。
    D。“咫尺”只是表示画面小
    但并不一定是“一尺见方”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七夕李贺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萤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注】萤:据黎简校版本,一作“花入曝衣楼”。曝(pù)衣楼: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处。金镜:圆月。七夕,月未圆,故云“分金镜”,又借用陈代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分镜的故事(《本事诗》)。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更:《全唐诗》校“一作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了银河云水迷茫的景象,诗人半夜时分独对罗帷想到此夜牛郎织女相会情景,再思及自身,不由黯然神伤。B.“辞”字写喜鹊们无奈地辞别月光下结彩缕、穿七孔针乞巧的少女,“入”字写流萤在凭栏之人周遭飞舞。C.颈联借用写景和用典手法表现了天上牛郎织女的合而复分,人间有情人望着天上的缺月渴望相聚的心情。D.这首闺怨诗多处运用神话或典故,想象丰富,意象独特,天上人间,尽显浪漫色彩,体现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
    D.这首闺怨诗多处运用神话或典故,想象丰富,意象独特,天上人间,尽显浪漫色彩,体现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
    诗体表现的是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并无闺怨诗的“怨”。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幽居初夏 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释]陆游,号放翁,著名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晚年幽居山阴时。箨(tuò)龙:竹笋的异名。木笔:又名辛夷花。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湖山”二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巧妙地从山光水色中引出“幽居”。B.首句概言“湖山胜处”,颔联写湖,是近处宽处静景;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远处细处动态。C.诗中写放翁心中郁结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以其境过清”时的心境相似。D.本诗前三联写景,尾联结情,景情相衬,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B.首句概言“湖山胜处”,颔联写湖,是近处宽处静景;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远处细处动态。
    B.“颔联是近处静景”“颈联是远处动态”错。
    颔联是近处动态”“颈联是近处静景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登九峰楼寄张祜杜牧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注】据《云溪友议》载,长庆年间(821-824)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歌寄赠张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孤起”一词,写角声凄厉,实际上也烘托出诗人独自登上九峰楼孤寂黯然的心境。B.颔联把无形离思别情寄寓在碧山、芳草等景物中,情景相生,显得丰满具体,意蕴深长。C.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思无尽”“恨即休”即本诗的诗眼。D.尾联一个“轻”字表现出张祜蔑视权贵利禄的名士风骨,暗寓对张祜的赞赏。
    C.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思无尽”“恨即休”即本诗的诗眼。
    “思无尽”“恨即休”即本诗的诗眼,错误
    诗歌的诗眼应是“百感衷来不自由”
    更多共享资料,加微信 18595735634每日更新,免费发放!备注:资料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杂诗十二首其五陶渊明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注]:骞翮:展翅高飞。壑舟:出自《庄子·大宗师》,此处喻自然运转变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回忆少壮时代,即便没有遇上快乐的事情,心里也自然地充满了欣悦。 B、诗的三四句描绘诗人猛志所向,超越四海,有如大鹏展翅,志在高飞远举。 C.第五至八句写随时光流逝,壮志减退,满心忧虑,与起笔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D、全篇诗意层层翻转,由过去写到眼前,再由眼前写到过去,抒发感慨,逐步深入。
    D、全篇诗意层层翻转,由过去写到眼前,再由眼前写到过去,抒发感慨,逐步深入。
    D项“再由眼前写到过去”错误。
    D项是对诗歌全篇的理解,全诗明显分为三个层次,l-4句为第一层次,回忆过去;5-10句为第二层次,由回忆过渡到眼前,由“昔我”渐到“今我”;1l-16句为第三层次,由前面的回忆与比较引出对未来对生命的感慨。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品令·茶词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注]孤令:孤零。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C.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D.这首词上阕主要写品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C.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在松林喝茶”“松林的风声”理解错
    “汤响松风”是比喻手法,指煮茶的沸腾声如风过松林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长安遇冯著韦应物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注释】冯著:韦应物友人,他约在大历四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冥冥:悄然。飏飏:鸟儿轻快飞翔的样子。
    1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语言生动活泼,又真挚感人。B. 首联真切地写出了冯著从长安东边赶来,一路风尘,身上还带着灞陵雨水的情景。C. 颔联中,表面上写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其实寓意冯著谋仕不遇,心中不快。D. 尾联写作者感叹,相逢的时候正是春天,你鬓发又生出不少,意在勉励冯著还处盛年,大有可为。
    A. 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语言生动活泼,又真挚感人。
    A项,“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 错误。
    这首诗有叙事与抒情,但没有议论这种表达方式。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杜鹃花得红字①真山民②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③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 ①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需押此韵。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③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C.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D.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C.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C项,“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结合。
    且后句的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客 怀何应龙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想得故人无字到,雁声远过夕阳楼。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处”有到处之意,深刻地道出了游子四处奔波、百无聊赖的心情。B.“不宜秋”,是因为秋雨、梧桐叶落时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游子的悲秋之情。C.首句从秋景描写入手,烘托了浓重的悲秋氛围。D.“远”字用得极妙,诗人盼“字”到来,雁却远远地飞过,颇有无情之叹。
    C.首句从秋景描写入手,烘托了浓重的悲秋氛围。
    C.首句从秋景描写入手错误。
    首句并没有“秋景描写”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鹭 鸶杜 牧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鹭 鸶郑 谷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对鹭鸶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杜诗以雪、青玉为喻,突出了鹭鸶的惊艳形貌;郑诗以“闲”“静”来刻画鹭鸶的安静情态。B.两首诗都以鹭鸶为描写对象,但形象大不相同。杜诗中的鹭鸶嘴青毛白,矫健敏捷;郑诗中的鹭鸶娴静从容,自由自在。C.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杜诗由近及远,从近处的鹭鸶转向碧绿的远山;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鸶。D.两首诗的意境不同,但热爱生活的情趣相近。杜诗描绘的是鹭鸶捕鱼图,充满生趣;郑诗描绘的是鹭鸶休憩图,娴静自在。
    C.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杜诗由近及远,从近处的鹭鸶转向碧绿的远山;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鸶。
    选C。“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鸶”错
    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同,都是由近及远,郑诗先把镜头聚焦于静立于池塘的鹭鸶,然后转向远处自由飞翔的鹭鸶群体。
    常见的陷阱设置点:1.意象意境分析不当2.基础知识运用错误3.词句解说曲解原意4.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5.手法分析张冠李戴。
    找到选项中的“不合逻辑”
    找到选项中的“因果关系”
    找到选项中的“负面否定词”
    找到选项中的“字面解释义”
    找到选项中的“极端绝对词”
    找到选项中的“季节时间词”
    【选项】“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写出词人希望在歌舞和美酒中暂时入眠,说明歌舞和美酒让词人身心愉悦,得到了放松。
    【选项】“自乐”写出乌鸢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拘无束、自得其乐的情境,反衬出词人因公务劳顿无暇消遣而对乌鸢生出的羡慕之情。【对照原文信息】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注] ①溧水,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周邦彦被贬至溧水,本篇为此间所作。
    【例】 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对照原文信息】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眄,斜视)
    【例】“楼上”,宴会之所,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过尽征鸿”,写人如鸿飞离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冥漠中,见其内心的孤寂悲苦。 【对照原文信息】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例】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对照原文信息】 秋雨夜眠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甁②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例】首句写诗人进入红楼院后,看到眼前的柿林经霜后都已变红,给秋日的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对照原文信息】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②。 【注】②户钩:打开窗户的工具
    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人世间可贵且短暂的事物。B.“渔父”作为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常出现在古诗中,成为隐逸情感的载体。 C.“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将个人情感融入对鹤的描写之中,突出了鹤的沉稳和意气风发。D.词的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上片用了屈原《渔父》中的典故,下片用了陶渊明诗歌中的典故。
    蓦山溪 汪莘① 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寻渔父②,问湘灵③,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注】①汪莘:南宋人。布衣,隐居黄山。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弊,没有得到答复。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②渔父:屈原《渔父》中的形象。③湘灵: 湘水之神。
    ❶意象特征与表达情感通常一致
    “沉稳和意气风发”错,“沉稳”与“岩上忽孤云”不符,“意气风发”与词的整体格调不符。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B.三、四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用手法一致。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E.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
    情诗    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者叹黍离① ,处者②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 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
    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用手法不是“乐景写哀情”;C表现了游子有家难归的心情。
    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己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C.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D.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苏秀道中①【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B项不是“引用”,而是“化用”。E项语言风格不是“诙谐风趣”而是“痢明洗练”。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琼瑶: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B是借喻,不是借代。 C“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首联“凄清”二字,既写秋意的清冷,亦指心境的凄凉;既属客观,亦属主观。正是这二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颔联描绘的是秋暮时分的场景,“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耳闻与目见相结合,饶有情致。C.颈联运用了拟物手法,以“静”赋菊,以“愁”状莲,使得这深秋花事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主观色彩浓厚。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全诗意境深远和谐,风格峻峭清新。
    长安秋望 赵嘏① 云物②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③学楚囚。【注】:①此诗歌是赵嘏举进士不第后客居长安时所作。②云物:云雾。③南冠:《左传》记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B当为拂晓时分,C应为拟人手法。
    意象特征与表达情感通常一致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李明府治下,桐庐境内政清讼简,安宁和谐,众人竞相赞美。B.颈联对仗工整,语言质朴,内涵丰富,情感表达含蓄而委婉。C.第三句中“流水声”语意丰富,既指潺潺水声,也指鸣琴声。D.第四句“见”字显示悠然的心境,“影”字尤具缥缈的韵致。
    课后“最新模拟题”实战
    题桐庐李明府官舍 崔峒讼堂寂寂对烟霞,五柳门前聚晓鸦。流水声中视公事①,寒山影里见人家。观风竞美新为政,计日②还知旧触邪③。可惜陶潜无限酒,不逢篱菊正开花。【注】①此句暗用宓子贱“弹鸣琴,不下堂而单父(地名)治”的典故。②计日:典出《后汉书·羊陟传》,意为计日受俸,指为官清廉。③触邪:弹击奸邪。
    广深珠三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B项,“情感表达含蓄而委婉”错,“竞美”“触邪”直白表达对李明府的称颂。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卖松人把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这样的行为不合时宜。B.颔联“寒涧”写出了松树长于深山大谷中,生长环境恶劣,为下联“瘦叶几经雪”作铺垫。C.桃李虽然沾染了长安城的尘土,但难掩妖艳妩媚,仍是长安城富贵人家的喜爱之物。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翠楼”的环境对比,“松”与“桃李”的际遇对比。
    赠卖松人 于武陵①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②尘。[注]①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士。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②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
    山忻州市静乐县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C 项 沾染“六街尘”的是松树,注意“徒”意为“白白地”。卖松人似乎是认识到松树的美的价值了,可惜他不懂得这个社会,结果只能使寒涧青松徒为六街尘染而已。
    1.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2.意境意象类错误:对诗歌的意象的含义判断错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3.技巧手法类错误: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型或作用判断错误。4.思想情感类错误:拔高情感(对诗歌中描写的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或转移情感。5.观点内容类错误:扩大范围(把作家的某一具体作品风格用其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

    相关课件

    专题18 选择题满分突破(上)-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

    这是一份专题18 选择题满分突破(上)-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本课恶补,考试说明示例,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典例分析,意象意境概括不准对策,巩固练习,词句解说曲解原意,词句解说曲解原意对策,高考回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7 比较鉴赏-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

    这是一份专题17 比较鉴赏-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内容→,比较方法1,小结1,比较方法2,小结2,内容→情感,比较表达技巧,比较语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常见题材分类(下)-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

    这是一份专题11 常见题材分类(下)-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感知高考,诗歌鉴赏12大题材,生活哲理诗,无限风光在险峰,特点一,特点二,特点三,特点四,针对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