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热点题材特训
主题11 山水游记-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热点题材特训
展开
这是一份主题11 山水游记-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热点题材特训,文件包含主题11山水游记-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热点题材特训解析版doc、主题11山水游记-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热点题材特训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雾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峰,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衫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杆”,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文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B.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C.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D.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B.兰亭之会既有徜徉美好时光的快然自足,又有时过境迁不免感慨横生的终期于尽。
C.耆,指六十岁以上的年纪,耆艾,泛指老年人。古代指人上了年纪的词还有耄耋、古稀、垂髫等。
D.浴沂,语出《论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谓在沂水洗澡。后多用“浴沂”喻一种怡然处世的高尚情操。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蘋洲五亭记
(唐)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旋属灾潦荐②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载,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溪,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官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③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之由,革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
(注)①鞠:皆、尽。②荐:连续。③覙缕:逐条陈述。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以为名也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康之由,革弊兴利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若属皆且为所虏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B.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C.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D.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蓬灜,指蓬莱和灜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记叙白蘋洲等的由来,描写白蘋洲胜景,赞美杨汉公“乐山水”“有善政”,叙议结合,言简意赅。
B.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白蘋洲五亭的优美风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热爱。
C.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
D.文章对杨汉公大加褒美,这从侧面体现了白居易“革弊兴利”、关心民生的政治情怀。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2)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东山记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吠。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岗,田畴平洐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皆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B.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C.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D.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乙亥指的是乙亥年,这是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法,60年一个循环,如辛丑年。
B.朔指每月农历初一,“朔”也可引申为“开头”,如“朔”可指清晨,这是一天的开头。望日则是指每月的十六,晦日是每月的三十。
C.传觞是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古人喝酒很有讲究,也衍生了很多游戏,如“流觞曲水”。
D.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物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伤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四.阅读下面两篇游记,回答文后的问题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游灵岩记
姚鼐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垒石为城墉,高千余雉①,周若环而缺南石。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澈,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在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山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鹜而诡趋,帷账而军行。岩尻②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
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返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
(注)①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②岩尻:山岩的末端。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B.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C.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D.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15.下列各项加点词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皆谓之天门云云:助词,无实义
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 溯:顺流而下
B.崖限当道者 当道:挡道,拦路
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观宇:参观庙宇
C.下有红光动摇承之之:代词,它
则山之四面尽矣 之:助词,的
D.当其南北分者者:代词,……的地方
有墁入壁中者者:代词,……的事物,指石碑
1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文中“乾隆三十九年”中的“乾隆”是清高宗的年号。
B.姚鼐,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是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也是集大成者,他的作品集为《惜抱轩诗文集》。
C.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文中“泰山之阳”就是指泰山的南面,“其阴”指的是泰山的北面。
D.“戊申晦”的“晦”指的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古人称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农历十五称为“望”,“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
17.下列对两篇游记有关的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于乾隆四十年春节前二日游览泰山,在春节正月初四日又游览灵岩,分别写下了《登泰山记》和《游灵岩记》,这两篇游记散文一般认为是姐妹篇。
B.姚鼐写泰山,生动表现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灵岩,则借柏树、积雪、初日、寒光等景物,渲染了灵岩的清幽。两篇文章写景各有特色,相映成趣。
C.桐城派作家写文章,要求言辞“雅洁”,即讲究语言的文雅和精炼;而且内容上还重学问和考据。这两大特色在这两篇游记散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D.《登泰山记》《游灵岩记》都是游记,是姚鼐自京师返乡途中尽兴游览之后所作,都真实再现了亲临胜景之后的所见,今人读来颇受启发。
1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2)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在岩之十九,峭不可上。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浪游记快
沈复
余自绩溪之游,见热闹场中卑鄙之状不堪入目,因易儒为贾。余有姑丈袁万九,在盘溪之仙人塘作酿酒生涯。余与施心耕附资合伙。袁酒本海贩。不一载,值台湾林爽文之乱,海道阻隔,货积本折。不得已仍为“冯妇”,馆江北四年,一无快游可记。
迨居萧爽楼,正作烟火神仙。有表妹倩①徐秀峰自粤东归,见余闲居,慨然曰:“足下待露而爨笔耕而炊终非久计盍偕我作岭南游当不仅获蝇头利也。”芸亦劝余曰:“乘此老亲尚健,子尚壮年,与其商柴计米而寻欢,不如一劳永逸。”余乃商诸交游者,集资作本。芸亦自办绣货及岭南所无之苏酒、醉蟹等物。禀知堂上,于小春十日,偕秀峰由东坝出芜湖口。
长江初历,大畅襟怀。每晚舟泊后,必小酌船头。见捕鱼者罾幂不满三尺,孔大约有四寸,铁箍四角,似取易沉。余笑曰:“圣人之教虽曰“罟不用数’,而如此之大孔小罾,焉能有获?”秀峰日:“此专为网鳊鱼设也。”见其系以长绠,忽起忽落,似探鱼之有无。未几,急挽出水,已有骗鱼枷罾孔而起矣。余始喟然曰:“可知一己之见,未可测其奥妙!”一日,见江心中一峰突起,四无依倚。秀峰曰:“此小孤山也。”霜林中,殿阁参差,乘风径过,惜未一游。至滕王阁,犹吾苏府学之尊经阁移于胥门之大马头,王子安序中所云不足信也。即于阁下换高尾昂首船,名“三板子”。由赣关至南安登陆,值余三十诞辰,秀峰备面为寿。越日过大庾岭,山巅一亭,匾曰“举头日近”,言其高也。山头分为二,两边峭壁,中留道如石巷。口列两碑,一曰“急流勇退”,一曰“得意不可再往”。山顶有梅将军祠,未考为何朝人。所谓岭上梅花,并无一树,意者以梅将军得名梅岭耶?余所带送礼盆梅,至此将交腊月,已花落而叶黄矣。过岭出口,山川风物便觉顿殊。岭西一山,石窍玲珑,已忘其名,舆夫曰:“中有仙人床榻。”匆匆竟过,以未得游为怅。至南雄,雇老龙船。过佛山镇,见人家墙顶多列盆花,叶如冬青,花如牡丹,有大红、粉白、粉红三种,盖山茶花也。
注:①倩,旧指女婿,此处为表妹的丈夫。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待露/而爨笔耕而炊/终非久计/盍偕我作岭南游/当不仅获蝇头利也
B.足下待露而爨/笔耕而炊/终非久计盍/偕我作岭/南游当不仅获蝇头利也
C.足下待露/而爨笔耕/而炊终非久计盍/偕我作岭/南游当不仅获蝇头利也
D.足下待露而爨/笔耕而炊/终非久计/盍偕我作岭南游/当不仅获蝇头利也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妇,《孟子》:“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比喻再干旧行业。
B.堂上,父母居住的正房,代指父母。
C.阁下,对人的尊称,多用于书信中;也指有显赫的地位、尊严或价值的人。
D.祠,为纪念伟人名士和祖先而修建的供舍(相当于纪念堂)。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复因厌恶官场而弃儒从商,遭遇战乱后又由商转儒。
B.作者虽然做生意,但是家境不好,后来随人去粤地做生意还要找朋友借钱做本。
C.因为官场昏暗,且时有反叛,当时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困苦。
D.文章将叙事、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体现了其游之“浪”,其怀之“快”。
2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余乃商诸交游者,集资作本。
⑵山顶有梅将军祠,未考为何朝人。所谓岭上梅花,并无一树,意者以梅将军得名梅岭耶?
⑶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浪亭记
[宋]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以罪废,无所归 废:罢黜,罢官
B.访诸旧老 访:询问
C.人固动物耳 动物:被外物所感动
D.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 易:轻视,看不起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
B.构亭北碕,号“沧浪”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身处北宋初期,因受朝中保守派陷害,被削职为民,带着心灵的创痛,流寓苏州。文章先叙写“高爽虚辟”宜居之由“思得”“不可得”而终于“得之”的过程。土居褊狭不能出气,这与其说是生理上的感觉,不如说是愤懑和抑郁的心理上的感觉。
B.孙承祐的池馆遗址,环境优美而僻静,深受作者喜爱。这一段写景,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真切地写出了被自然环境深深吸引的情态。而对具体筑亭之事,仅以“构亭北碕”一语带过。至于为何取名“沧浪”,则始终未予说明,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败笔。
C.作者抒写他从这一佳地获得的情趣,极力渲染内心的舒坦自然,强调与大自然的息息相通,唯与“鱼鸟共乐”。这种极端化的追求,是作者心灵上对黑暗现实所作出的逆向反应,也说明政治打击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沉重印记。
D.文章清晰地留下了仿效柳宗元永州山水游记的痕迹,但作者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在文字中融入了个人独特的体验,反映了自己的心态,特别是把大段议论引入文中,更显出宋人散文特有的理性风格。
26.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予 既 废 而 获 斯 境 安 于 冲 旷 不 与 众 驱 因 之 复 能 乎 内 外 失 得 之 原 沃 然 有 得 笑 闵 万 古
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2)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必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和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2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返而登舟,放乎中流 中流:水流中心
B.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西:向西飞去
C.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寤:醒
D.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户:窗
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B.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C.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D.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3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浪漫的梦境收束,折射出苏轼向往“羽化登仙”的游仙思想,表现他急欲归隐和超脱尘世的心态。
B.本文写了苏轼独自登山的情景,句句如画,通过夸张与渲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巧用排比与对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乐感。
C.前后《赤壁赋》皆为名篇,前赋侧重说理议论;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更像一篇游记。
D.前后《赤壁赋》通过同一地点,同一方式,同一题材,描绘了不同时令季节的不同的大自然景色。
3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月既望”和“是岁十月之望”的“望”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登泰山记》“戊申晦”的“晦”指农历每月初一。
B.赋是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语句以四、六字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要求声律和谐;文辞讲究藻饰和用典。
C.“举匏樽以相属”中的“匏樽”指制芦做的酒器。匏,葫芦的一种。“俯冯夷之幽宫”的“冯夷”指古代传说中的水神。
D.赤壁之战的地点多有争议,说法不一。而苏轼当年所游之地实际上是黄州的赤鼻矶,人们一般将其称为“文赤壁”。
3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主题01 纪事本末类-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热点题材特训,文件包含主题01纪事本末类-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热点题材特训解析版doc、主题01纪事本末类-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热点题材特训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主题10 书序赠序-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热点题材特训,文件包含主题10书序赠序-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热点题材特训解析版doc、主题10书序赠序-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热点题材特训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主题08 义士隐士-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热点题材特训,文件包含主题08义士隐士-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热点题材特训解析版doc、主题08义士隐士-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热点题材特训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