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巩固练习
展开芣苢 插秧歌
课后·训练提升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麦子的成熟就像一场声势显赫的庆典,在一系列的铺垫中开始频频亮相。饥饿之中的期盼和高温之下的煎熬,把农人们关于夏收的心情调动到了极点。“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无数次急切地观望抚摸之后,① 。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车子后面是浑身憋足了劲的男人和女人。好钢要使在刀刃上,好镰要使在割麦上,好汉得走在麦趟上。麦地是庄家人的战场,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弯腰伸臂,刀光过处,一片齐刷刷的麦子顺势倒下。橙黄的麦地就像毁于蚁穴的长堤,在片刻之间开始出现残缺,一行、一块、一片,大有风卷残云的架势和撼天动地的气概。能割的人割,不能割的人捆,捆好后就往场里搬运。② ,那些肩不能挑、手不能割的老太太和小孩子,不是端着茶杯满地找人,就是在收过的麦地里捡拾那些被遗漏的麦穗。麦秆刺啦的声音,车子咯吱的声音,老人训斥晚辈、孩子哭闹和年轻人说笑的声音,交响乐一样,在高温的天空里喧嚣起来。
1.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
A.比拟 夸张 排比 B.比拟 比喻 排比
C.夸张 比喻 引用 D.对偶 比拟 引用
答案:B
解析:原文“麦子的成熟就像一场声势显赫的庆典,在一系列的铺垫中开始频频亮相”运用了比喻,“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运用了引用,“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运用了比拟,“好钢要使在刀刃上,好镰要使在割麦上,好汉得走在麦趟上”运用了排比,语段中未运用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浑身憋足了劲的农人推着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①原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装有农具的辘轳车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人们对收获的渴望。②原文先写车子,再写人,符合观察者视觉的先后顺序,富有镜头感和画面感。③原文将“农人”具体为“男人和女人”,与下文“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相呼应。
解析:从修辞手法看,“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迫不及待”“走出来”等词将装有农具的辘轳车人格化,更好地表现了农人们对收获的渴望;从观察顺序看,从实际生活和情理来说,当农人推着辘轳车出小院时,先看到车子,再看到人,这样的先后顺序符合生活和逻辑的真实,车子与人依次出现,也富有镜头感和画面感;从结构上看,考虑与上下文的关系,原文将“农人”具体为“男人和女人”,与下文“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相呼应。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参考答案:①开镰割麦的日子终于到了 ②麦收地里无闲人
解析:第①处,根据上下文“‘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无数次急切地观望抚摸之后”“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车子后面是浑身憋足了劲的男人和女人”,应写关于农人要收割成熟的麦子的内容;第②处,根据上下文“能割的人割,不能割的人捆,捆好后就往场里搬运”“那些肩不能挑、手不能割的老太太和小孩子,不是端着茶杯满地找人,就是在收过的麦地里捡拾那些被遗漏的麦穗”,应写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忙着收麦。
4.起兴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以至于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谚语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请你再写三条。
答案示例:①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②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③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解析:起兴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即借另一事物,以引起所吟咏的事物。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第5~6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①。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答案:A
解析:不是否定孔子的人生选择,而是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陶渊明想成为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他的内心有挣扎,有焦虑,本想有所作为,现实却使他望而却步。故选A项。
6.“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7~8题。
张谷田舍
储光羲
县官①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碓②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自说年来稔③,前村酒可赊。
注①县官:陪诗人巡视的县令。②碓(duì):用来舂米的器具。③稔(rěn):庄稼成熟。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了田舍坐落的位置,引出下文对清新而自然的农村田园风光的描绘。
B.颔联的“入”和“穿”两个动词运用精当,描绘了一幅清幽、美丽的春天图景。
C.尾联的“自说”是诗人说,写今年的收成将会不错,描写了农民富足的生活。
D.本诗描写了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的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由衷的赞美之情。
答案:C
解析:C项,结尾两句,是田舍主人与诗人的谈话。他告诉诗人:近年来这里的收成不错,在前面的村子里,买酒还可以赊欠呢。这两句是农民自己的语言,“自说”应为农人说;“前村酒可赊”,赊酒说明生活也并非十分富足。
8.本诗颈联是如何凸显农人劳动场景的?
参考答案:①通过“喧”“倚”等动词从听觉与视觉两个方面展现了农人们舂米与采桑的场景,对仗工整,形象生动。②一幅喜悦、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尽在眼前,这是对未来丰收的期许。③暗含了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与清正勤俭的县官创造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解析:对于颈联农人劳动场景的赏析,作答时可以从艺术手法、情感表达等角度考虑。要立足于整体,着眼于局部。“碓喧春涧满”,春水涨满了山涧,哗哗地流淌着;设在溪岸上的水碓,不停地转动、起落,发出喧闹的声音。一个“喧”字,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唱着一首五谷丰登的歌。“梯倚绿桑斜”,诗人步入桑树林,看到一架架木梯子斜靠在桑树旁边,农民们正忙碌着采摘桑叶。采桑要用梯子,足以说明桑树的丰茂,也预示蚕茧的丰收。这两句从听觉与视觉两个角度描写农人们愉快地舂米与采桑的劳动场面。再结合首句“县官清且俭”,暗含了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与县官的清廉节俭分不开。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9~10题。
元日田家
薛 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①出门儿妇去,乌龙②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③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榼:酒器。②乌龙: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③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了南村北村不同的风景。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把门打开。
B.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C.“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D.“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答案:A
解析:A项,“写了南村北村不同的风景”错,首句运用了互文,是说南村北村都既有雪又有梅。
10.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暗含了一种愉悦之情。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可笑。③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迫切。④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诗人的羡慕之情。
语文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课后测评,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同步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化预练,语基习题化细练,课文高考化精练,文本联读化巧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