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共5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中通外直 通情达理 政通人和 阡陌交通
B.斯是陋室 如是而已 各行其是 是非曲直
C.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老当益壮 相得益彰
D.花之君子 何陋之有 醉翁之意 持之以恒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可以弹奏白色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丝弦竹影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理解:作者写弹古琴、读佛经,远离嘈杂世俗与公务缠身的生活,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乙】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玩啊。
理解: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莲洁净雅致的形象,而且高度概括出莲具有傲然不群、凛然不可侵犯的君子的气质与品格。
【丙】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于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理解:菊花清高,喻避世隐者;莲花高洁,喻花中君子:牡丹艳丽,喻富贵俗人。作者通过衬托手法,表达了自己对菊花的仰慕和喜爱之情。
3.下面材料中的柳公权和杜甫,哪个属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的贤士?哪个属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不媚的君子?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4分)
材料一
公权①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历穆、敬、文三朝。文宗召为侍书,后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②曰:“此浣濯③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
(取材于《旧唐书·柳公权传》)
注:①【公权】指唐朝书法家柳公权,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②【袂(mèi)】衣袖。③【浣(huàn)濯】洗。
材料二
子美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独以其诗哉?蜀自先秦以来,数千年间,通祭祀者才数人。若秦之李冰,汉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流远。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是诚不独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不知于当时,而知于后世,子美之名若草堂,与天壤俱存可也。
(取材于《重修杜工部草堂记》)
答:____________
答案
1.答案:C(2分)
2.答案:【乙】(2分)
3.答案示例:
柳公权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不媚的君子。他不附和六学士阿谀谄媚文宗的“俭德”,义正辞严地指明君主应当亲贤臣远小人,善纳诤谏,赏罚分明。杜甫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的贤士。他居住在草堂,羁旅困穷,但却为人孝友忠信,流芳百世。
(4分。判断2分,理由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爱莲说练习题,共10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2022年语文中考 陋室铭、爱莲说(含答案)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2018)陋室铭/刘禹锡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页。